现行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五个问题_养老地产论文

现行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五个问题_养老地产论文

现行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五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保障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问题一:新企业养老保障贡献大于养老保障收益

我国所有地区的养老保障制度都采用大社会统筹账户与小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做法,而且力图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这种做法意图在于帮助国有企业履行他们的养老保障义务,脱离困境。通过这样的制度安排实际上强制新企业资助老企业,强制私营企业资助国有企业,强制外资企业资助国内企业。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05年不同类型企业和国有单位的离退休养老金是社会保障和福利支付中最大的项目:2005年,社会保障和福利资金总额为5492.4亿元,而退休养老保险金占到了4654亿元。医疗保险占第二位,为314.7亿元。2005年,国有单位(国有企业、国有机构和国家机关)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基金总额占全社会保障和福利基金总额的78.4%,城市集体企业占9.4%,其他类型国内企业占10.1%,港、澳、台和外商投资企业仅占0.7%。目前,我国企业要向养老和医疗社会统筹账户交纳大约企业全部工资的28%。如此高的负担,严重影响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问题二:农民养老保障贡献大于养老保障收益,农民工有双重养老负担

农村参保者实际上也在补贴城市参保者。我国从1990年代末开始鼓励农村人口参加社会养老保障体系。1998年,农村参保者支付6172万,而农村离退休人员只有97.8万,仅占参保者人数的1.6%。而城市就业人员有8475.8万,城市离退休人员有2727.3万。假定城市就业者全部加入养老保障体系,那么退休者占参保者人数的32.2%。如果考虑到城市就业者没有全部加入养老保障体系,那么这个比例就更高了。

2005年,农村参保者支付5441.9万,而农村离退休人员只有301.7万,占参保者人数的5.5%。而城市就业人员有1.312亿,城市离退休人员有0.437亿。假定城市就业者全部加入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那么离退休者占参保者人数的33.3%。显然,政府将农村参保者所交的费用用于支付城市离退休者的退休金。如果没有农村参保者的加入,城市参保者必须交纳更多的费用来支付城市离退休者的养老金。

农村的进城务工者有双重的社会保障负担。新进城的劳动力必须向其个人账户缴费,实际上也通过雇主向社会账户缴费(因为从理论上讲企业交养老费后给工人的工资就会降低)。与此同时,他们必须赡养仍在农村的父母,因而有双重的社会保障负担。因此,现行体制对农村新进城的务工者是不公平的。

问题三:子孙后代需偿还养老保障债务

现收现付的社会保险体系是一种借款体系,政府从年青一代手里借钱,分发给当代老年人。然而,政府欠了未来每一代老年人的社会养老保障费用,必须由未来的每一代年轻人偿还,只有最初的一代老年人不用支付任何费用。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已经出现支付危机。1997年全国有5个地区出现收不抵支,1998年扩大到21个,1999年又达到25个。1998年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缺口为100多亿元,2002年扩大到500多亿元,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1000多亿元,不断扩大的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已经成为引发财政风险的巨大隐患。许多地区把资金从个人账户转移到了社会统筹账户,导致了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行,个人账户制仅仅是名义上的。养老保障制度实际上又回到了原来的现收现付制。

同时,中国人口增长率在下降。1952年到1980年间,人口的年增长率为1.93%,1980年到1996年下降为1.34%,1996年到2004年下降为0.75%。而1999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10%,这意味着中国进入了老龄社会。到2020年,预计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农村的老龄化问题比城市更为严重。按照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只有后代人支付更多的社会保障税,才有足够的资金支付养老保障金。这显然会加重后代的养老负担。

当社会保障体系入不敷出时,政府可以不增加税负,而发行政府债务。但是,债务总是要还的。发债的做法实际上是将养老负担转移给更远的子孙后代。我们改革社会养老保障体制为的就是不加重后代的负担。因此,关怀后代,不把债务留给子孙后代是养老保障改革的真谛。

问题四:个人账户养老金发放过快

根据目前的制度安排,职工缴费满15年后可以在离退休后得到当地平均工资的20%作为收益,随工作年限加长该比例有所增长(工作每多满1年,多1%)。如果参加社会保险少于15年,那么离退休人员只能在离退休的时候得到政府的一笔一次性补偿。

目前职工缴纳工资的8%到由市政府或省政府管理的个人账户中。离退休人员每月得到账户累积额的1/120,大概十年的时间就会用完所有的资金。不可忽视的是,中国男性职工的退休年龄是60,女性职工的退休年龄是50,女性干部为55。然而,中国女性的预期寿命已达到70岁以上,这意味着女性职工最后10年没有养老金,女性干部最后5年没有养老金。这个支付体系明显有问题。

问题五:管理分散,社会保障基金收益率低

2004年参保职工数与全部就业人员数的比例为21.8%,2005年该比例也只到23%。社会养老保障规划并不是全国统一的,即使是建立全省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面临诸多困难。目前只有少数几个省,包括陕西、福建和北京,建立了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大多数省份,社会保障规划在全省范围内都得不到统一。大部分的社会保障项目由地方政府管理,这导致不同地区的社会保障负担不同。老工业基地,如辽宁和吉林,面临很重的社会养老保障负担,而一些年轻的城市,比如广东的深圳、浙江的台州等地,社会养老保障的支付问题就相对轻微。

另外就是社保资金的收益非常低。社保资金投资于政府债券,2005年的收益率低于2%,低于同期通货膨胀率2.3%。辽宁省的个人账户资金投资于政府债券和银行存款,总收益率为2.9%,依然低于同期通货膨胀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股市的大涨,2007年上半年全国社保基金收益率达15.2%。这样,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累积年均收益率为3.89%。

社保资金常常被转移到其他账户。2006年下半年,中纪委调查出上海市政府将30亿元的社保资金挪作他用。到目前为止,被滥用的社保资金涉及离退休养老资金、医疗保险资金、失业保险资金等达71亿元(2000年前23亿元,2000年后48亿元),占整个社保资金累积节余的2.4%。

总之,在中国现行的养老金制度体系下,新企业养老保障贡献大于养老保障收益,农民整体上养老保障贡献大于养老保障收益,农民工有双重养老负担,子孙后代需要偿还养老保障债务。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未来若不增加社会保障贡献或社会保障税,这一体系是不可持续的,若增加社会保障税就会加大后代的负担。因此,我们应该致力于建立个人积累、国家扶贫和子女赡养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

在这个体系下,个人积累是养老金的主要来源,子女也为没有足够积累的父母提供养老费用,政府为没有足够养老金积累和子女赡养的退休者提供最低生活费用保障。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仅覆盖了四分之一的劳动者,社会养老保障债务负担还不算太重。价值大涨了的国有企业资产、迅速增加的税收收入、城市的地产的收入都可以部分地用来支付养老保障债务。至于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所承担的收入再分配职能,政府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公共物品,如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保障、扶贫等来实现。

标签:;  ;  ;  ;  ;  

现行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五个问题_养老地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