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周建文

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周建文

周建文

丽水广诚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在不断增多,施工技术也随之得到了改善和提升。钢筋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应用材料,其不仅具有良好的荷载能力,还具备加强的防火性能,所有受到了业界人士的青睐。在建筑工程中,保障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就能保障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质量。所以,要加强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完善。本文主要就此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说明。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不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规模上都明显增强,人们对建筑施工的质量也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钢筋混凝土是常见的建筑结构,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钢筋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渗透性,对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加强有很大的作用。然而,钢筋混凝土容易产生自缩问题,进而导致结构裂缝的出现,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为了避免钢筋混凝土各类施工问题的出现,完善施工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要对技术要点加以明确,改善现有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一、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特点

(一)整体性

在工程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产品的完整性。建筑工程往往有很多施工环节,要保障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施工要求,才能确保工程的整体效果。施工人员要考虑多个方面的问题,其包括施工问题,还包括质量保养问题。所以,要保障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的质量,就要保障施工的完整性,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把控,为后续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提升建筑的整体质量。

(二)复杂性

钢筋混凝土工程具有很多施工流程,如施工前的准备、钢筋捆扎、混凝土浇筑等等,这些工作导致实际施工需要消耗大量的实践,进而难以对工程质量进行把握。不仅如此,施工完成后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后期养护工作,如果缺少有效的养护,很容易导致各种质量问题的产生。

二、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的施工问题

(一) 蜂窝和孔洞

在钢筋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蜂窝是十分常见的质量问题,形成此类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混凝土配合比不恰当,砂石等配料加水量不标准,进而导致砂浆过少;石子过多;混凝土没有搅拌足够的实践,进而导致搅拌不均匀、和易性差等问题,最终引发蜂窝;下料不当或者过高,石子砂浆出现离析状态;没有对混凝土分层下料,振捣实践不足,质量不佳;模板存在缝隙,流失大量水泥浆;钢筋密集,造成石子粒径比要求粒径大等等,这些原因都会引发蜂窝问题。所以,要保障施工质量,就要加强对混凝土质量的掌控,做好混凝土配比、搅拌等工作,根据工程要求和施工标准开展浇筑作业,避免蜂窝问题的产生。

孔洞也是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问题,由于混凝土结构出现过大的缝隙,所以钢筋会裸露在外部,进而导致外界环境对钢筋产生影响,造成一些质量问题,缩减钢筋的使用寿命。引发孔洞的原因有很多,其主要产生于钢筋密集、孔洞预留处,混凝土倒空、无振捣浇筑、混凝土下料受到阻隔等原因都会引发孔洞问题。不仅如此,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如果下料厚度过大、振捣不合理也会引发孔洞问题,进而降低施工质量。

(二)漏筋

混凝土中的钢筋暴露在外部即漏筋。引发漏筋的原因有很多,如保护层垫块位移、垫块太少等皆会引发漏筋问题。或者钢筋过于密集,水泥砂浆填充度不够,进而引发漏筋问题。混凝土配合不当会造成离析问题,导致模板缺浆、漏浆等问题。

(三)连接部位缺陷

在实际浇筑的过程中,横竖构建的连接位置时常会出现外观质量缺陷,进而影响整体浇筑质量。其中,竖向构建包括墙体、大梁等。其连接位置会受到施工材料、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进而产生缝隙、缩颈、烂根等问题。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施工前要做好杂物清理工作,对相应部位进行有效的振捣,并浇灌>50mm的水泥砂浆,避免漏浆等问题的发生,从而减少缺陷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预防钢筋混凝土施工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蜂窝孔洞的预防措施

蜂窝孔洞病害的具体防治措施如下:首先,做好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严格控制配合比的准确性,准确计量、均匀搅拌,确保坍落度适中;其次,保障混凝土下料高度,通常不能小于2m,并且要设置串筒或溜槽。要坚持分层下料、分层振捣的原则,避免漏振。做好模板缝的密封工作,在浇灌的过程中,要仔细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避免漏浆问题的出现;最后,完成墙根、柱等部位的浇筑后,要间隔1-1.5h,待沉实之后再进行后续浇筑工作,避免其他问题的出现。如果出现小蜂窝问题,首先要清洗表面,然后采用比例为1:2或1:2.5的水泥砂浆对小蜂窝进行磨平。如果蜂窝问题比较严重,可以将薄弱松散的颗粒凿去,然后清洗干净,采用耐久性较好的修补料进行填塞捣实。如果蜂窝深度较大,难以清除,可以利用压浆管和排气管,在混凝土表面涂抹砂浆,待封闭之后再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二)漏筋的预防措施

无可避免漏筋问题的出现,要严格检查钢筋和保护层厚度。如果钢筋较为密集,要采用粒径恰当的石子,确保配合比的合理性和混凝土的和易性。如果角度高度>2m,要利用串筒、溜槽进行下料,进而减少离析问题的出现。不仅如此,还要做好模板的湿润工作,然后做好缝隙的密封,在振捣时,要避免钢筋受到撞击,在钢筋较为密集的位置,可以利用振捣棒进行振捣。要合理控制拆模实践,避免混凝土的棱角位置被破坏,进而引发漏筋问题。

(三)连接部位缺陷的预防措施

施工前,仔细清理柱、剪力墙的模板根部,清扫地面杂物,确保浇筑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可以在连接部位浇筑50mm的砂浆,砂浆配合比要与混凝土配合比一致,然后再浇筑混凝土。在实际浇筑时,单次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要小于500mm,做好振捣和密实工作,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浇筑,以此避免模板底部或模板侧面出现漏浆为,减少连接部位缺陷问题的出现。

四、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一)严格查验施工材料

要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就要从材料质量入手,做好材料进场的检查工作,不仅要检查材料质量,还要检查材料的规格、出厂日期、合格证等,要根据规定进行相应的抽样检查工作,确保材料质量后才可以进场使用。做好水泥的存放和管理工作,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水泥存储。严格检查材料中的有害物质,避免有害物质超标。

(二)严格把控施工技术

施工前要做好清理工作,根据要求进行混凝土的搅拌,明确搅拌顺序,严格规划搅拌时间。在实际施工时,要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避免裂缝问题的出现。如果出现裂缝,要及时修补。各个部门之间要做好技术交底,根据要求预留施工缝,确保混凝土振捣的合理性,保障振捣质量。可以利用平板振捣器对现浇混凝土楼板进行振捣,振捣位移宽度约为总宽度的1/3。为了保障混凝土凝结一致性,要选择无阳光直射的时间进行施工,尤其是在夏天,要尽量避免政务施工。钢筋安装要按照图纸进行,控制钢筋的数量、规格等,做好绑扎工作,避免钢筋变形等问题的出现。

(三)做好养护工作

为了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养护工作必不可少。常用的混凝土养护有两种:一种实自然养护,另一种是蒸汽养护。对浇筑后的混凝土洒水或喷洒塑料膜就是自然养护。整齐养护即将混凝土构件放入整齐饱和的空间内进行养护,利用高温高湿的环境加速混凝土硬化。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做好混凝土施工是必不可少的。为此,要严格把控施工材料质量,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施工完成后还要做好养护工作,从根本上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国戈.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20).

[2]王银明.浅谈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6).

[3]欧栏权.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9).

论文作者:周建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周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