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干预在颅内动脉瘤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杜银嫦

罗定市人民医院 527200

【摘 要】目的:分析全程护理干预在颅内动脉瘤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颅内动脉瘤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围术期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建立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优化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全程护理;颅内动脉瘤;围术期;临床价值分析

前言

颅内动脉瘤为临床中常见的颅脑疾病之一,其主要病因为患者颅内动脉壁先天性缺陷,当颅内压力增加时颅内动脉壁便形成瘤体[1]。临床认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高血压、动脉硬化、血管炎等因素的出现是促成该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该病不仅发病率高,且对机体的危害性大,不能够接受及时有效临床治疗的患者极易发生生命危险[2]。临床中一般以外科手术为治疗手段,但由于病变部位的特殊性,该手术围术期需要实施优质护理,全程护理是指从患者入院至出院整段时间内实施严密的无缝隙护理干预的护理模式,笔者在我院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中应用该护理方法后发现患者的疼痛程度减轻、术后并发症减少及护理满意度有所提高,现将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颅内动脉瘤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其中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42-78)岁,平均年龄(60.34±10.19)岁,瘤体直径(4-11)mm,平均直径(6.42±2.33)mm。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42-77)岁,平均年龄(61.79±11.32)岁,瘤体直径(4-11)mm,平均直径(6.59±2.31)mm。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对比价值。

1.2选择标准

1.2.1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颅脑动脉瘤诊断标准;②患者术后精神状态正常,可较好配合各项护理工作的实施;③患者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④患者手术耐受性较好。

1.2.2剔除标准

剔除标准:①患者对研究干预知情同意且配合;②患者出现高危情况或术后转科治疗情况;③患者术后出现严重全身性并发症或术中出现不良事件手术效果较差;④患者精神异常、智力异常等情况。

1.3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入院协助、术前检查干预、基础宣教干预、生活护理、环境护理、心理护理、术后疾病观察、药物护理等[3]。观察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对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完善与优化:①术前干预:患者在行颅内动脉瘤前可能发生心理问题,影响手术效果。在实施手术前1d完成各项术前检查与术前宣教,宣教时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手术原理、操作、麻醉、安全性及疾病知识传递给患者,降低患者因手术恐慌而发生心理问题的风险。责任护士与主治医生及主刀医生共同与患者进行交谈,鼓励患者勇敢面对手术及术后康复,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手术治疗与疾病;②术中护理:手术中护士对患者的生理指标进行严密监护,监控患者的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异常反应时立即报告主刀医生处理。患者注入造影剂时的身体反应,如皮疹、潮红、呼吸心跳加速等症状均必须注意;③术后护理:术后患者平卧位体位护理,严密监护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鼓励患者多多饮水加速造影剂代谢,6h内禁食,使用高蛋白、高纤维素、富含维生素饮食,给予充足营养支持,不能经口进食者采取鼻饲法。对家属进行适当宣教,提高家属的护理能力,如生活护理、疾病观察、药物护理等。患者出院后及时进行回访,了解患者的疾病康复、药物使用等情况。

1.4评价指标

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于术后6h进行疼痛程度评估,出院日时掌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其中满意度评分以自主评分10分制形式评分,分值越高则满意度越高。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n/分/%)

 

3.讨论

颅内动脉瘤该疾病一般发病较为急促,且疾病征兆不甚明显,发病后患者病情进展往往较迅速,外科手术为该疾病常用的治疗手段,但由于患病部位特殊使得手术较为复杂。全程护理干预的运用能够全面、系统且细致的实现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的无缝对接,从而使患者围术期护理漏洞减少,提高护理质量并优化院内治疗安全性,降低并发症等意外情况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程度。且采取主治医生+主刀医生+责任护士的护理团队模式,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为有效且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干预,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与患者的院内治疗手段实现较好衔接,从而优化患者的术后情况与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0.05。

在颅内动脉瘤围术期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建立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彭芳,江光文. 人性化护理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J]. 当代医学,2018,24(12):104-106.

[2]冯坤,邓军吉. 综合性护理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3):151-152.

[3]张倩,迟铭惠,郭小庆,王维瑄. 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颅内动脉瘤围术期患者中应用效果的观察[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25(05):620-623.

论文作者:杜银嫦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0

标签:;  ;  ;  ;  ;  ;  ;  ;  

全程护理干预在颅内动脉瘤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杜银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