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及三维对肋骨、肋软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论文_罗阳春

湖南省正大邵阳骨伤科医院(新邵县中医院) 湖南邵阳 422100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及三维对肋骨、肋软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PHILIPSBriliance16螺旋CT扫描后通过二维减薄重建,及通过二维重建使用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三维重建使用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结果:30例临床怀疑骨折而CR、DR未见或可疑骨折均得到以明确的骨折诊断和肋软骨骨折诊断,1.骨折位于左侧14例,右侧16例;骨折位于后肋17根,软肋4根,前肋9根;2.邻近局部软组织水肿26例;3.完全性骨折12根、不完全性骨折18根;4.有少量胸腔积液14例;5.肺部挫伤12例。结论:PHILIPS Briliance16检查,并行MPR、MIP、VRT重建能快速、简便、直观、准确地显示肋骨、肋软骨骨折,可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及涉及到法律性的问题。

关键词:多层螺旋CT;MPR、MIP、VRT重建;骨折的诊断价值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高速发展,多排螺旋CT日益普及,多排螺旋CT的立场应用也日趋广泛;多排螺旋CT扫描轨迹呈螺旋状前进,可快速、不间断地完成容积扫描,扫描图像各向同性。根据这一特点,多层螺旋CT可以进行MPR、MIP、VRT图像重建,我们应用MPR、MIP、VRT技术对肋骨、肋软骨骨折诊断价值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收入的30例患者怀疑为肋骨骨折,年龄为24—53岁,平均34岁;其中男23例,女7例。均照X线(前后位及斜位)片检查,未见明确骨折征像,30例中临床均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而临床怀疑骨折;后经PHILIPSBriliance16检查诊断为肋骨、肋软骨骨折。

1.2检查方法:

PHILIPSBriliance16螺旋CT扫描后,图像在专门CT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采用轴位扫描,扫描参数:层厚2mm,130Kv,83mA,Pitch 1.0。二维减薄重建图像层厚0.8mm,层距0.4mm;二维重建使用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三维重建使用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VRT通过调整阈值以隐去与骨骼及肋软骨不相关的组织而清晰地显示骨骼及肋软骨整体观,并与电视下转动图像进行多方位多角度观察,选取骨折显示最佳的图像摄片。

1.3肋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标准:

常规X线平片未显示骨折,CT扫描及重建可见骨折者。1.完全性骨折:为贯通肋骨皮质的骨折线,断端有轻微或无错位、嵌插、成角;2.不完全性骨折:临床有明确的外伤史和损伤部位;CT显示一侧骨皮质断裂、凹陷或降起,有或无局限性胸膜反应及邻近软组织水肿。

2.结果:

25根肋骨骨折中常规扫描(3或5mm层厚、层距)图像上显示肋骨骨折11根,减薄重建后,MPR、MIP、VRT重建图像上显示肋骨、肋软骨折30根。MPR及SSD均获得良好的肋骨、肋软骨结构及肋骨、肋软骨折形态的图像。其CT征象归纳如下几点:1.骨折位于左侧14例,右侧16例;骨折位于后肋17根,软肋4根,前肋9根;2.邻近局部软组织水肿28例;3.完全性骨折12根、不完全性骨折18根;4.有少量胸腔积液14例,5.肺部挫伤12例。

3.讨论:

肋骨共有12对,其上7对借助肋软骨与胸骨相连接,第8~10对先以肋软骨连成肋弓而的第7肋相连,第11~12肋前端游离。第1~2肋骨位于锁骨之后,第11~12肋前端游离。第1~2肋骨位于锁骨之后,第11~12肋骨为游离短肋有较大的活动范围,发生骨折机会较少。而第5~9肋骨易怪生骨折,尤其第7‘8肋骨机会较多,本组11/30为第7、8肋骨。如骨折向内可能损伤胸膜、肋间血管、肺部形成皮下血肿、血气胸、创伤性湿肺。

肋骨骨折的诊断常规采用CR、DR平片检查,以摄肋骨后前位、斜位或局部点片进行观察,一般都能作出诊断。但对不完全性骨折、无明显错位的完全性骨折及膈下肋骨骨折者常易漏诊,而造成不必要的医患纠纷;CR、DR平片完全不能诊断肋软骨骨折,全凭临床诊断,而在循证医学的今天,人们希望有明确的诊断依据,随着多排螺旋CT的发展,肋软骨的骨折诊断德以明确,尤其是肋软骨骨折在VRT图像更能给临床医生更加直观的视觉效应。结合本组病例我们认为不完全性骨折及无明显错位或轻微错位的完全性骨折是CT、DR平片漏诊的主要原因。肋骨呈弓状走行且X线平片的密度分辨率较低并存在影像的重叠,即使CR、DR平片投照位置标准、照片质量优良也不易显示;另外一个原因与骨折发生的部位有关,本组中多数骨折位于肋弓转折处,因组织重叠不易清晰、直观地显示CR、DR平片也容易漏诊,而肋软骨骨折更是CR、DR平片的诊断盲点。

普通CT检查可提高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但即使发现了骨折亦较难判断具体哪一根肋骨骨折H1,而SIEMENS几乎100%能对肋骨骨折的形态及程度作出正确的诊断。肋骨重建技术及优势:关于肋骨重建技术,目前有多种重建方法,本组采用MPR、MIP、VRT重建法,在专门的工作站上这些方法操作简单、方便。MPR使用鼠标选择感兴趣层面作冠状面、矢状面、任意斜面角度缓慢旋转,以获得最佳的肋骨重建图像为止;SSD应用3D软件重建,成像后去掉肋骨以外的组织结构,以获得最佳的图像为止;VRT应用3D软件重建,成像后去掉肋骨、肋软骨以外的组织结构,以获得最佳的图像为止。MPR可对肋骨骨折的形态及程度作出准确诊断;VRT则可对肋骨骨折的具体部位作出明确的诊断。

总之,诊断肋骨骨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到目前为止,CR、DR平片仍是首选,当临床怀疑肋骨骨折而CR、DR平片未显示者,则可应用多排螺旋CT检查,并行MPR、MIP、VRT重建能快速、简便、直观、准确地显示肋骨骨折,可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及涉及到法律性的问题,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肋骨、肋软骨骨折情况,诊断价值大,到目前为止,我们骨伤专科对肋骨、肋软骨的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多采用此方法,但患者接受辐射的计量较高和检查费用较高是缺点,如何在低计量的情况下亦能做出满足诊断要求的MPR、MIP、VRT图像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实验;如何降低患者检查用亦值得探讨,在不牵涉到法律鉴定的情况下,对一些轻微的隐匿性肋骨、肋软骨骨折可以不提倡做该项检查,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李景学,孙鼎元.骨关节X线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6:I55.

[2]陈松果,孟凡华,明路民.多层螺旋CT对肋骨不完全性骨折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6,24(12):12—13.

[3]吴沛宏,卢丽霞.螺旋CT诊断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6:26—35

论文作者:罗阳春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9

标签:;  ;  ;  ;  ;  ;  ;  ;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及三维对肋骨、肋软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论文_罗阳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