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额设置信息资源初探_时效性论文

置后信息资源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起

300多年来,世界信息传输工具已经由1784年的“邮递马车”(10英里/小时)[1]进化到筹建信息高速公路。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的时间价值,所谓“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就是对信息时效性的形象概括。然而,“信息作为辩证法范畴具有对偶性,信息作为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有其对立的另一面。”[2]信息时效性作为辩证法范畴的对偶关系即信息滞后性,同样存在着可以“置后”使用的价值现象。我们从信息资源管理角度,把这种具有“置后”使用价值内涵的信息,简称为置后信息,以区别于其它人工信息。不具有当前时效性的信息和不能进入市场的信息,也是很重要的。邢贲思同志曾经强调指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并非所有信息都能进入市场。对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在商海大潮冲击下迷失方向。”[3]他这段话的意思,除了指出事业性内部服务的信息不能商品化之外,还有图资机构平时要注重置后信息的管理和积累的含义。

时效性信息与置后性信息除了具有对偶性的辩证关系外,还有互相转化的辩证关系。信息流是一个不断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为防止信息污染,有必要人为地加以控制,把用户暂时用不着的信息存储起来,即成为“置后信息”,一可以在信息咨询服务中备用,二可以在有效时间内和新输入的时效性信息一起输出。从这个角度讲,特定时间内输出的置后信息又转化为时效性信息。社科信息在多数情况下是以专题组合的形式参与交流的,特别注重信息和数据的积累,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所以对社科信息机构来说,加强置后信息的采集、存储和管理以及适时输出就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近10多年来,国内外信息经济的崛起,推进了信息资源管理这一新领域的研究。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置后信息资源不易为人们所关注。相对而言,置后信息存储时间久,利用周期长,具有学科群的集成特征,它的不断“厚积薄发”,可以有效地获取和综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以满足现在和未来的信息需求。因此,深入探讨置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目前尚处于手工操作条件下的基层图书资料机构进一步开展信息咨询服务,参与社会变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深远意义和现实作用。

二、置后信息的分类及其使用价值现象

我国国内研究人工信息的“种质”现象即“信息本质特征的界说”始于80年代后期。《信息特征及其对偶性》[4]一文作者吴奎信曾经概括“置后”使用信息有三种类型:1.有价值而暂时用不着的信息;2.时机未到来故意“置后”的信息;3.已用而仍有历史价值需保留以后继续使用的信息。置后信息使用价值现象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1.时间价值。就广义而言,置后信息只是同获得信源时间相比较,传递速度暂时为零的信息。有些信息带有苗头性、前瞻性、隐伏性,而且表现为零散不系统,但这种呈“萌芽”态的信息并不因为暂不传递而丧失时间价值;反之,经过信息技术处理,有时又成为系统化了的先兆性信息投入使用,仍然取得特定需求时间内的时间效益。更有的,还由于它的利用寿命期较长,可以在更广泛领域内多次“拷贝”反复利用。例如,《学会处理人民内部十个关系》这则政治信息[5],曾被“闽东导向信息咨询公司”作为信息产品多次出售,仍不失商品交换的时间价值。

观察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置后信息的价值表现,直接依赖于管理主体以服从于某种目的的特定时间和特定需求为前提。人类社会不似自然界那样存在明显的“时间节律”,它完全取决于管理主体自身的经验感受和判断能力,从而正确把握置后信息的时间价值。置后信息有别于自然信息,还由于它是一种“约定成章,相习而成”的人工信息,因而使用价值更显著。1993年10月间,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加工的系统反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二十二个观点分布章节的信息,不但为当时“中特理论”学习高潮所迫需,时至今日仍不时为用户案头所利用。

2.历史价值。由于置后信息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特征,具有其它人工信息所少有的相对稳定性和长期效用性,因而便于存储。比较常见的如档案信息、统计信息、政务信息、社区信息以及潜科学信息等。这些信息是“历史遗容”表征,事物属性标志,区位发展印记,时常为各个领域和不同学科所需要。特别是社会科学的回溯性历史研究法,常常因评介、论证、批判等原因,需要加以利用。有的长期信息、远期信息,虽然时隔几十年、几百年,仍然经久不衰,不失历史价值,一旦被开发利用,变静态为动态,其价值和使用价值则往往表现为昨天的信息,今天的情报,明天的生产力。而置后信息历史价值大小,完全取决于它的利用程度及其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相统一。例如,《茅盾题言太姥山》这条置后信息,因其存在充分表征名山名人的价值属性而又和接受对象的特定需求同一,从而由历史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

3.环保价值。置后信息的环保价值是通过信息技术处理以摆脱无组织无控制状态来实现的。通常情况下表现为:(1)通过对置后信息和时效性信息的存储与传输的区分处理,实现对信息流量“监控”,从而减轻了信息泛滥而带来的信息污染;(2)应用“聚焦”原则,精于筛选时效性信息和时机到来可传递的库储信息以及时机未到来需要留置今后利用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浓缩处理和对应领域传递,从而畅通信道,减轻“应用噪音”;(3)通过对新输入信息同已经存储的置后信息的相关性分析综合处理,从而消减了失真信息充塞信宿现象。

三、影响置后信息价值的决定因素

置后信息和其它任何人工信息一样,它的价值同样要受到多种影响因素的制约,如信息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因素、信息资源自然性因素以及信息加工生产诸要素综合作用因素等,而直接影响的决定性因素则是置后信息资源的存储量和“含金”量,即自然性因素。

我们强调开发利用置后信息资源,就是旨在它的积累保存价值。许多信息资源的单个信息并不对当时有用,但这种信息在时间上积累起来以后,可以成为极有价值的反映客观事物发展变化趋势和规律的信息,所谓“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就是指量的积累到一定临界度所引起的质的变化。

置后信息资源“含金”量,是指一个单位开发出来的有用置后信息,具有专题组合结构特征,各种系列产品的总和能够足以形成覆盖特定的各种学科类型的总体支撑体系,最大限度地服从于既定需求目标,使置后信息资源配置真正起到基础性作用。从社会科学观点看,由于它的研究主体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巨系统,因此,它以“综合集成”为目标,渴望传输能够表征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地方特色、系统特色的信息,比如:围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各种重大理论课题和实际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重点以及与这些重点相关相联的学科学术观点和国情、区情方面的信息(包含事实数据、对比数据等)。上述置后信息对应领域广、使用频率高,充分发挥它的共献性和共享性,必将成为影响社会发展和变革的直接力量。

四、开发利用置后信息资源应注意的问题

1.信息筛选首先要注意区分信息时限和流速,判别时效性信息和可以置后使用的信息。

区分和判别的根本目的,旨在一方面从输入端存储新的置后信息;另一方面从输出端传递时效性信息和储备的可传输置后信息,借以通过这种人工浓缩过滤和截流控制处理,使信息流能够有序地从输出端满足不同用户群的不同时期的信息需求。

2.重视建立便捷易用的二次文献数据库。

二次文献具有融存储、情报和检索于一体的功能,是实现置后信息价值度的物理载体,是目前基层图书资料单位因缺乏现代化设备而依靠手工操作的唯一选择。

建立二次文献数据库要把握以下原则:

(1)系统化原则。系统概念是指系统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系统化原则就是要从“整体上解决问题”。尤要重视信息整合处理后,判定是否不全或不准,然后再行补充收集或追踪收集。

(2)特色化原则。特色化体现置后信息“含金”量。要把握好信息内容和信宿目的统一,即根据信息管理系统的任务和要求,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而储存”过程,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3)结构优化原则。所谓结构系指系统诸要素联系的方式和相互关系的总和。结构性优化原则是提高系统结构功能的基本要求,应贯穿于信息活动的整个过程。一般以一次文献为信源,手工加工二次文献流程包括:

经过以上整合流程,可以从三个层面上优化结构:①信息产品呈浓缩结构性状;②系列信息产品呈有序结构性状;③诸载体互补配套而形成的置后信息资源呈整体化结构性状。

(4)互补配套原则。互补配套原则决定着二次文献数据库结构完善程度和用户的可获得性需求。要重视索引、题录、书目、文摘的互补配套,还可以根据经费条件,适当采集一些手册、大全、年鉴等三次文献与二次文献,使之相得益彰。

3.要重视加强置后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

这里所称的资源配置,与经济学范畴的涵义不同一,而是特指对置后信息的信源与信宿之间作出的传输选择。

一般地说,一个拥有足够的置后信息存储数量的单位,并不存在资源稀缺问题,但由于信息流的失控也容易引起“人为差距”的短缺或冗余等极端现象,因而,置后信息资源也存在合理配置问题。

从实践观点看,置后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要给出三个基本要素,包括:

(1)数量。利用置后信息存储数量上的优势,优化结构组合,可以获得方法论意义上的质量优势。要重视配置系统化了的专题组合信息。因为,这种经过整合处理后组合起来的信息,可以跨越历史、国度、地域以及社会地位的限制,同其它信息交互吸收或相互补充、订正,借以促进质的变化。例如,现代人的“综合创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取依赖于集成异质学科信息,进行集成度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2)时间。我们开发利用置后信息资源的目的在于“先拾柴后点火”,把握好“点火”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实践表明,不同时间使用等量资源,会产生不同效益;合适的时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置后信息也会随着时间消逝而丧失价值,要特别注意防止置后信息资源闲置或“沉睡”。

(3)空间。所谓空间是指何种类型置后信息资源配置给何种领域、何种对象。

由于信息流贯穿于一切活动之中,因而应用领域是非常广阔的。因此,把握好空间上的信息流向也是不容忽视的。基层图书资料单位要充分利用小环境便于运作机制,按照运用方向合理配置。否则,即使拥有数量优势,也会由于流向失控而引起短缺或冗余现象,导致人为因素的资源稀缺或信息环境污染。

标签:;  

员额设置信息资源初探_时效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