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课程下计算机教学法论文_余树华

探索新课程下计算机教学法论文_余树华

(腾冲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腾冲 679100)

实施新课程,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正确选择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我探索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与同仁交流。

一、讲授法

计算机这门课本身比较抽象,有不少基本概念和理解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令学生感到枯燥、理解记忆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理论课时要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抓住这个年龄段学生“想像力丰富”的特点,将抽象、费解、空洞的教学内容转化得生动、浅显易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二节的 “计算机工作原理”,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讲解:“程序和数据由输入设备(键盘、鼠标)输入到电脑,存放在存储器中,然后将这些数据送到运算器中进行运算,运算后再将结果返回到存储器中,最后由输出设备(显示器)显示出来,控制器在整个运算的过程中都在发出指令,协调各部分的工作。” 这样的讲授,学生一定不会听明白更不会弄懂。如果教师把计算机比作人的大脑,人脑中的信息由眼、耳、鼻等感官输入,相当于电脑的“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人脑能够记忆并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相当于电脑的“主机”。人脑中的信息要由口、手输出,相当于电脑的“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把主机及内存比作人的大脑,书本比作外存等来启发学生,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计算机概念的理解,使学生更形象地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二、演示法

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特别是职业中学的学生,没有很好的控制能力,如果纯粹是口头上讲解的话,学生一定会觉得枯燥、烦闷,出现疲劳、注意力涣散的现象,对所学的知识也不好掌握。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应用演示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演示法是教师运用实物、教具或教学设备(幻灯机、投影仪、录像机和计算机等)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使其获得知识,训练操作技能,培养观察、思维能力的一类教学行为。计算机为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感性材料。为了能让学生科学、有序地观察发现,充分感知和理解这些材料,教师的演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颖生动的演示,熟练的示范,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好的演示,往往使学生过目不忘,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激发学习计算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样在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时,我们可以做一个动态的演示图,将整个运算的过程通过箭头的指向一步一步地显示出来,这样就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变成具体的实物,学生也好理解。当然,为了更进一步让学生明白这个工作原理,我们还可以采取角色演示的方法:找5个同学来扮演输入设备(如键盘)、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出设备(如显示器),再找几个同学来扮演数据,然后让这些数据扮演者在控制器扮演者的口令下进行移动。通过这样的演示方式,可以很直观地让学生进行学习和了解,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也就能够很好地掌握,就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练习法

计算机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尤其对于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如果教师只是在理论上泛泛地讲解,学生很可能什么也听不懂。就如同学游泳一样,如果我们只在岸上学习游泳的理论、游泳姿势、游泳技巧,而不下水实践,那永远也学不会游泳。计算机的学习也是如此。计算机学科以实践为主,上机时间占70%,学生只有自己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才能体会计算机的奥妙。教师要结合理论教学的进度,给学生留下实验题目并及时指导,做到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相结合。这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实践中大家可能都会有类似的体验,对于有些操作规程,比如:鼠标的单击、双击和拖动,听起来或看起来觉得挺简单,但在自己实际操作时却觉得非常笨拙,这时才感觉到原来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而只要亲自动手去试一试,实际操作一下,就会从内心感觉到计算机并不是那么神秘。也只有不断地实践,不断地自己动手才能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不会成为“出口有理论,动手无能力” 的 “理论家”。

四、任务驱动法

计算机课是职高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学科,但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都存在着“不知道该怎样学?不知道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学到的知识又能做些什么?”的问题。“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任务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创新能力,同时给学生更多自我实现的空间,学生在完成任务后有一种成功的体现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他们体验到完成任务后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内心成功的喜悦。同时要做好作品的评价,评价时,可以先让同学们发表一下对作品的看法,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以鼓励性语言为主,不能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再总结出学生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总之,计算机不同于其它的学科,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其教学活动的性质和方式是多方面的、学习的内容也是多样性的,所以教学的方法也呈现多样性。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和特殊的作用,为了有成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应正确地选择适合职中生的课堂教学需求,能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的教学方法,让教学方法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产生实实在在的良好效果。

论文作者:余树华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8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

标签:;  ;  ;  ;  ;  ;  ;  ;  

探索新课程下计算机教学法论文_余树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