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民族民间手工艺在现代市场化中的发展论文_王婷

浅析中国民族民间手工艺在现代市场化中的发展论文_王婷

(云南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众多少数民族的地区,在这些地区中生长起来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与智慧。在国家大力倡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今天,民族文化已经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如何从民间生产生活所用的器具与工艺品,转换成适应现代大机器生产下市场化经济的需要,已经成为民族民间手工艺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需求才能推动生产,如若只一味传承与保护,没有看到现代生活需求的变化,那势必民族民间手工艺在当下的发展中也会遭遇到许多可见的瓶颈。本文主要是阐述了中国民族民间手工艺在市场化经济中的发展,并结合笔者的实践调研以及在校期间参与的非遗手工艺课程来分析。

关键词:民族民间手工艺;民族文化;现代市场化

民族民间手工艺取之与自然,用之于自然,最后并回归于自然。起初由于造物的起源,最开始是文明社会的发展产物,也是人类主动积极劳动智慧的结晶和满足人类生活方式的需要,造物的条件也是就地取材、取之大自然的产物。经过长期的文化植入、变迁和演变的过程,所形成的的中国民族民间手工艺,是艺术的资源。

一、中国民族民间手工艺对我国经济与现状的发展意义

在全球经济化的进程下,中国传统文化经济发展中也受到了剧烈冲击。现在在很多方面大力开发传统手工艺,其经济价值从而将其从现有的艺术鉴赏阶段向经济效益发展阶段过渡。艺术之独特,内涵之丰富,这为之丰富的中国文化,在海内外影响之大,也扩大了中国的知名度和影响;也为国内消化剩余的劳动力,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国家政府也再大力推重和支持,并在各种扶持政策的影响下,目前的传统手工艺品有了回春的迹象。由之前的“小作坊”、“密集型”、“手工型”的特点,现在转换成大批量生产、海外直销、全国连锁模式。也是社会发展的进步和提供了很多得就业机会。

二、中国民族民间手工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民族民间工艺在传承与发展中,经历了现代大机器化生产的巨大冲击,整个中国民族民间工艺是出现过断层的,所以我们追溯民族民间工艺,从其历史脉络中,找到民族民间工艺断层中的痛点,以及与现代生活联系的契合点。就目前而言,民族民间手工艺与现代生活的结合度明显不够,大量人力物力的手工艺品消耗,产生了巨大的劳动价值,所以增加了手工艺品的成本。这与大机器批量化生产的工业产品,首先从价格上就已经形成不了优势,特别在中国,贫富差距还比较大的今天,普遍的中产阶级还达不到过多消费精神性产品的水平。

所以在这样的现状下,我们很难去延续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模式与生产模式来发展它,而是要从更多更智慧的角度去设计和解剖传统民族民间手工艺的产业模式与产业结构。其次,民族民间手工艺品的外在形式,不可能延续着过去的形式与功能,因为在旧时代,民间手工艺品更多注重的是功能的使用与堆加,那到今天,人们的选择区间变得越来越丰富的时候,人们就不仅仅是追求功能的使用,而更多地开始关注形式与装饰的效果感觉,所以在传承民族民间手工艺的时候不能单纯的延续过去的外在形式,而应用现代设计的眼光与角度去对民族民间手工艺品的外观及造型进行相应的改良,从而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倾向。现在市场也向多元化发展了,大量的民族民间手工艺品也走向了产业化,逐渐产品设计出现,使民族文化和商品产业链相结合,这种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设计产物,既是现在时代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现在人们物质文化的需求。通过对工艺技艺和造物思想的理解,结合现代化设计原理的运用,进行产品的设计,并从中产生新的思路、新的方案,既能给消费者带来符合现代化的审美需求和视觉冲击力,又能在设计中寻找高情感的寄托和文化交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中国民族民间手工艺在市场化中的案例分析

中国民族民间手工艺在现今,越来越的受到重视,也有越来越多的非遗传承人群及相关专家学者、商家、设计者们,参与其中,做出符合市场化需求的探索,以贵州丹寨宁航蜡染行为例,笔者通过前期调研参观,了解到相关的产业营销模式,以此得出一定的总结与经验的指导。

贵州丹寨宁航蜡染行,其运营模式首先是将大量分散在当地的民间蜡染手工艺人聚合在一起,提供基础的条件以供她们进行创作,为她们提供平台去参选州级、市级、省级传承人的称号。以此更好的宣传蜡染行的产业模式,与此同时,对蜡染手艺人,进行集中的培训,聘请专业的设计团队,去对蜡染布重新设计,不断的进行相关的产品设计与制作,除了蜡染画、布艺类的产品与周边也涉猎十分广泛。同时,蜡染行也关注到,对传承人群个人的宣传,在公司可以很清晰的对每一位手艺人的生平、来自什么地方、从业年限进行相关的宣传与了解。细致到每一件产品的吊牌上,都印有制作者的相关信息,更好的对公司及个人都起到了宣传作用,在不大的展厅中,有相关当地的蜡染历史与地方文化的宣传手册。

从贵州丹寨宁航蜡染行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对民族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中,创新与利用现代媒介手段来宣传的重要性,我们在创新过程中,除却要利用现代设计对传统手工艺进行相关的产品开发,还要在过程中重视宣传的作用,因为现代人在当下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年轻一代,已经对传统的充满造物智慧的传统手工艺失去了基本的了解与认识。宣传的首要目的,并不是一味的为了市场化带来的经济效益,而是先将传统手工艺的优势散播出去,让大众从不了解到熟知,到最后的接受与喜爱,从而带动消费,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相关民族民间手工艺与现代化市场化结合的对策,首先是从保护传承人入手,我们应该对传承人进行一些传统民族民间手工艺发展思想的疏导,要改变传统的教授模式,以开放式的学习模式代替原有的传统模式,把传承人引入校园课堂,教授现代学生传统民族民间手工艺的技法和文化精髓,给更多对传统民族民间手工艺感兴趣的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第二是从人文习俗入手,传统民族民间手工艺在人文、习俗中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内涵和本真。政府应该加大对传统民族民间手工艺文化保护力度,教育部门应该提供更多的实地学习机会,让其被更多的人接触了解,群众应该增强对其价值的认识,尊重传统民族民间手工艺,使传统民族民间手工艺和人文习俗相互融合,让传统民族民间手工艺在人文习俗的衬托下更具独特意义。第三是从市场方面入手,大力对传统民族民间手工艺产品的宣传,从环境保护,生态发展等方面着手,提倡回归“本真”,实现无污染的传统手工艺,材料与工艺之间的相互融合,有关部门对成本、人工、管理、技术、市场等方面采取有效控制,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工作、学习、生活,提高手工艺的技艺和品质,把其引入更广阔的市场当中,让现代人对传统民族民间手工艺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最后是从设计思维入手,传统民族民间手工艺的传承需要对“再设计”概念的思考,通过对工艺技艺和造物思想的理解,结合现代化设计原理的运用,传承需要更多的设计思考,把原来不能单独存在的东西加以分解和合并,并从中产生新的思路、新的方案,把精髓的东西概括、提炼、强化、变形、转换、组合,从而产生全新的冲击力,付诸于具体的社会实践所产生的新的思维启迪,它能给消费者带来符合现代审美的传统文化视觉冲击,增加在心灵上的情感寄托和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张潇娟.浅析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J].中国科技纵横,2017,(17):227.

[2]韦贻春.对民族传统工艺现状、价值及其发展的思考[J].民族论坛,2007;(2)

作者简介:王婷(1992.09-)女,湖北省应城市人,硕士研究在读,云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民族艺术与设计研究。

论文作者:王婷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浅析中国民族民间手工艺在现代市场化中的发展论文_王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