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前期人群社区综合干预的效果分析论文_杨慧芳

糖尿病前期人群社区综合干预的效果分析论文_杨慧芳

杨慧芳

(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卫生服务中心 201816)

【摘要】 目的:采用200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标准分析社区综合干预2年后糖尿病前期人群﹝糖耐量减低(IGT)空腹血糖受损(IFG)﹞的效果。方法:在参加老年体检的社区居民中筛查出糖尿病前期的患者94人,进行社区综合干预。干预措施:(1)成立社区DM健康俱乐部;(2)制作并发放宣传材料;(3)定期开DM讲座;(4)开展知识有奖竞赛;(5)组织收看DM相关录像;(6)针对不同层次的人群订健康食谱及运动计划;(7)定期举办联谊会。随访2年,分析效果。结果:干预后DM前期人群的相关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近3个月血压控制自我评价良好)率、经常锻炼率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体重控制率差异无显著性。经t检验及x2检验,干预后及干预前比较,DM前期人群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有下降。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前期;社区干预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1-0380-02

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增加,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同一人群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常高于糖尿病,且糖尿病前期人群进展为糖尿病的比例明显高于普通人群。2型DM是一种由遗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复杂疾病[1],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同时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相关的临床资料表明,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其影响力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而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干预可减少或预防高血压、肥胖、热量摄入过度等危险因素对患者的影响,但是遗传因素除外。

1.对象及方法

1.1对象 在2010-2011年参加老年体检的社区居民﹝平均年龄(63±10)岁﹞中出现空腹血糖异常但无糖尿病史者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筛查出的IGT和(或)IFG的人群94人为对象(统称为DM前期人群)。

1.2 入选标准:(1)签署知情同意书;(2)OGTT空腹血糖(FPG)在5.6~6.9mmol/l和(或)2h血糖(2hPG)≥7.8~11.0mmol/l[2](3)年龄60-75岁。

1.3 排除标准:(1)糖尿病;(2)严重全身性疾病(心、肝、肾、肺等疾病,严重感染,精神病,结缔组织疾病等);(3)3个月内使用过全身性激素等影响糖代谢的药物。

1.4 方法 对糖尿病前期的患者94人进行为期2年社区综合干预,具体的干预措施如下:

(1)在社区内成立专业的糖尿病患者健康俱乐部,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一个疾病交流和沟通的场地;(2)定期召开糖尿病知识宣传讲座,邀请专业的临床专家,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并在现场发放糖尿病知识的宣传手册,临床专家通过图文讲解、相关录像等手段,介绍糖尿病的症状、病因、预防手段、治疗方式等知识,并传授患者科学的运动疗法、饮食疗法等,以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提高患者的预防能力;(3)在社区开展有奖知识活动,鼓励患者积极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并给予患者相应的奖励,以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4)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健康食谱与运动规划,并监督患者切实的执行;(5)对患者的血糖进行定期的测量,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等指标,选用统一标准的仪器进行测量,测量结束后,进行整理和记录,并从中总结治疗经验或了解干预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1.5 数据处理[3] 对本研究中的94例糖尿病前期患者干预前后的知识、行为、生化指标等进行统计学处理,研究结束后,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95%作为可信区,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对比分析,使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对比和分析,P<0.05的前提下,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患者干预前后的行为、生化指标及知识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通过社区干预后,除体重控制率与干预前相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他指标(血压控制率、锻炼率、知识知晓率)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干预后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及干预血糖)也得到了较好的改善,血糖水平均有所下降,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干预前后知识、行为及生化指标的比较 (n=94)

组别知识知晓率(%)近3个月血压控制率(%)经常锻炼率(%)体重控制率(%)空腹血糖mmol/l餐后2h血糖mmol/l

干预前31.448.127.4845.44±0.557.53±1.99

干预后84.878.354.3875.15±1.08△7.0±1.93

P值<0.005<0.005<0.005>0.05<0.005<0.005

3.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的常见疾病之一,具有病因复杂、治疗困难、治疗时间长等临床特点,目前,临床上对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显的定论,但许多临床专家认为,糖尿病与患者的行为意识、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因此,对于糖尿病早期患者来说,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提高患者自身的治疗依从性,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可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恶化。

社区综合干预是一种较为新型的临床干预模式,具有影响力大、干预力度强等临床优点,自临床应用以来,受到了众患者及专家的一致好评。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社区干预后,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与治疗前相较,均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干预后的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31.4%提高至84.8%;血压控制率由干预前的48.1%提高至78.3%;经常锻炼率由干预前的27.4%提高至54.3%,以上数据说明,科学合理的综合社区干预可以优化患者的知识、行为和态度。除此之外,研究结果还表明,研究患者干预前后的体重变化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这说明,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变化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历程,单纯的意识行为干预不能改变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现状,需采取更为深入的临床干预措施。

血糖变化是2型糖尿病患者重要的衡量指标,通过为期2年的综合社区干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了较好的改善,此结果充分说明了,科学良好的社区干预可优化糖尿患者的生存状态,这一结论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报道一致[4、5]。餐后血糖下降也存在差异显著性,说明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不仅仅影响餐前血糖,对餐后血糖也有一定的控制效果。

综上所述,社区DM危险因素干预可明显提高DM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其知识知晓率、经常锻炼率、血压控制率及血糖水平均有明显的改善,故该干预模式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推广。

【参考文献】

[1]程志强.NIDDM 遗传研究新进展[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1997,17(4):183-186.

[2]Genuth S,Alberti KG,Bennett P,et al.Expert committee o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diabetes mellitus:follow-up report on the diagnosis of diabetes mellitus.Diabetes Care,2003,26:3160-3167.

[3]王煜非,葛永新,张洪等.Medisense Precision Q.I.D血糖仪测毛细血管全血葡萄糖的比较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7(3):180-181.

[4]赵列宾,陈钦达,王琴琴等.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内分泌代谢杂志,2001,17(5):357-358.

[5]Hiss RG,Gillard ML,Armbruster BA,et al.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ommunity-based diabetic patients:effects of feed back to patients and their physician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Dibetes Care,2011,24:690-694.

论文作者:杨慧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3

标签:;  ;  ;  ;  ;  ;  ;  ;  

糖尿病前期人群社区综合干预的效果分析论文_杨慧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