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典诗文走进孩子的心灵论文_王云云

让经典诗文走进孩子的心灵论文_王云云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城关镇第三完全小学 442500 

摘 要: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以及它所包蕴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置疑。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懂得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让我们一起努力,让经典诗文走进孩子幼小的心灵。

关键词:诵读经典 认知规律 健康成长

一、感悟经典诗文之魅力

1.诵读经典是传承民族文化、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朱自清先生指出:“经典训练的目的不在实用,而在文化。”中华文化的复兴必须从儿童抓起,儿童诵读中华文化的经典,从小在心中埋下中国圣贤义理之学的种子。学生在经典诵读中吸收文化营养,积淀文化底蕴,历练文化眼光,提高文化品位,在经典诵读中学生会步入文化情境,体验文化情怀,丰富文化阅历,感受文化韵味。如此,民族文化的生生不息、绵亘久长乃至发扬光大才会有希望,有保障。

2.诵读经典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13岁之前是儿童记忆力发展和智慧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正如古人所说,这一时期的儿童“多记性,少悟性”,小学生的记忆潜力很大。如王财贵先生所说,小学生好像是一头有四个胃的牛。如果不让他们好好储存下一些经典,正是饿牛。对小学生进行经典教育就是先让他们“食饱”,而后慢慢“反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曾经就儿童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与潜能开发之间效应相关性进行了实验。统计分析的结果发现,诵读经典对于提高儿童识字量、记忆力、注意力和人格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3.诵读经典符合教育规律,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小学生处于童年期,单纯无邪,心如明镜,污垢未染,越是这样的心灵越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学生被无所不在的浅俗甚至庸俗、低劣的“快餐文化”包围着,造成他们“阅读面太窄,快餐式的阅读太多,名著读得太少,就像一个营养不良的人,读的不是精品。而像鲁迅先生说的,是‘新袋子里的酸酒,红纸包里的烂肉’。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精神上充分发展的人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从儿童开始诵读经典名著,是我们一贯的基本教育方法,20世纪因受到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而被逐渐丢失了。”在学生记忆力强的时期诵读的经典可以作为一种终生去消化、理解、受益的储备。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典会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才真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终身教育!

4.诵读经典可以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陶冶学生情操。语文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听说读写,最要进行的教育就是情思。小学二、三年级是培养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三、四年级是奠定写作基础的关键时期;整个小学阶段是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可塑时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错过了这些机会,学生进入了小学高学段或中学,老师即使付出再多的教育努力,往往也是“事倍功半”。学生最重要的阅读就是读经典,读那些读了一辈子也忘不了的著作文章,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曾经沧海难为水”的阅读境界。

5.开展经典诵读,有利于使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专家认为,“道德”、“品性”、“气质”等重要人格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经典教材中皆是美心美文,嘉言懿行。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性和修养,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这对于培养“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有理想”的“四有”新人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经典教材都是文言文,经典诵读就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像我们的古人一样接受文言文的滋养,奠定雄厚的文言文基础。

二、诵读经典诗文之策略

1.打造书香氛围,感悟经典诗文的魅力。(1)通过班会、队会、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向师生、家长、社会进行广泛宣传发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诵读活动,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2)精心设置“书香一角”。开设每周“读书之星”、“好书推荐”等特色栏目,激发学生读经典、诵诗文的积极性。(3)开辟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向班级图书室捐书,设立图书角。班级安排1—2名学生作为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借阅、登记、归还等服务工作。(4)游戏激趣读。积极组织诵读接龙、诵读传花、诵读表演等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动一动、演一演、玩一玩中快乐诵读。(5)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诵读体系。根据“直面经典,不求甚解,熟读成诵”的宗旨,我在引导学生诵读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多样化的、学生喜爱的诵读体系,即:拍——读——识——忆。拍,即借用韵味相同的拍手旋律,把古诗词带入其中,让学生伴着旋律读古诗词,在轻松娱乐中受到教育,陶冶情操;读,组织学生朗读或自由诵读;识,让学生自由识记课文内容,通过活动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所学所感等;忆,学生在熟读和理解识记的基础上把经典诗文背诵下来。

2.保证诵读的时间,体味经典诗文的魅力。(1)晨诵。早上“师生同读”20分钟。教师是学生诵读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积极开展与学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活动,利用晨读课为学生朗读经典美文,营造“师生同读”的书香氛围。(2)午读。午间“同伴共读”或者“自己阅读”半小时。让所有参与阅读的学生在读书中开阔视野,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读书中快乐成长。(3)亲子共读。可每天晚上,学生在家中与父母一道开展“亲子共读”半小时,让家长成为读书活动的支持者、宣传者和参与者。

论文作者:王云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1月第25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8

标签:;  ;  ;  ;  ;  ;  ;  ;  

让经典诗文走进孩子的心灵论文_王云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