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现代学徒制,培养新型汽修人才论文_李丽娜

引入现代学徒制,培养新型汽修人才论文_李丽娜

——濉溪职教中心汽修专业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

◆ 李丽娜 濉溪职教中心 安徽 淮北 235100 

摘 要:本文阐述了学校与相关企业以现代学徒制为依托,以互惠共赢为纽带,以相互信任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在合作方式、合作内容和双方权利义务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实行招生与招工一体化,不断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渐形成了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

关键词:现代学徒 汽修 探索 实践

一、基础条件

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输送技术人才的重要责任。但是传统的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单纯以学校为主体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很多弊端,具体表现为:教学设施设备滞后于企业发展需要;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不对接;毕业生不能很好适应企业生产岗位的实际需要。上述这些弊端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行业、企业中蕴藏着大量的师资与设备、设施等职业教育的优势资源,如何将这些优势资源用于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上呢?中职学校如何按照行业企业的用人标准培养人才呢?

在项目建设中,根据《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建设计划的意见》和《安徽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学校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双赢”原则,学校借助汽车行业企业的资源开展校企合作,先后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大连分公司、江淮汽车集团、上海大众汽车集团、北京汽车集团、淮北融申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淮北远创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等汽车企业开展各种类型和途径的校企合作,推行现代学徒制,实现校企融合一体化育人。

二、主要目标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的主要体现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一体化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施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根据合作企业需求,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制招生与招工工作方案,实现 “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

二是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和企业工作岗位标准需要,共同研制专业教学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是以校企共建高水平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为学生提供优质实习实训环境。

四是建设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

五是形成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共同建立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加强过程管理。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学徒管理办法,保证学徒的基本权益;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

三、探索与实践

学校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以法律为依据,以互惠共赢为纽带,以相互信任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在合作方式、合作内容和双方权利义务等方面都有所创新。

1.合作方式。

学校与合作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并按企业的标准,由学校负责招收学生,成立“现代学徒班”,与企业共同定向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实用型汽车销售、维修、鉴定等综合人才。

2.合作双方责任和义务。

(1)学校责任和义务:

①招收学生:按照乙方的用人标准,选拔和招收学生,招生数量为每班30人。(用人标准:技术过硬、敬业爱岗、服从上级管理,执行力强,并以优异成绩通过公司考核和面试。)

②注册学籍:按照淮北市教育局学籍管理要求,及时注册学籍。

③教育教学管理:

A.德育工作。

B.公共基础课、文化课教学。

C.与乙方共同落实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和专业课教学、专业实习实训教育、安全教育管理等。

D.组织召开家长会。

④推行“企业管理理念、企业规章制度等企业文化进校园、进实训车间、进班级”工作。

⑤确保学生取得职业中专毕业证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级工证。

⑥协助乙方共同完成专业实习任务,协助毕业生在校就能取得乙方认可的初级鉴定员证、维修技工证、汽车销售证等相关岗位上岗证。

(2)企业责任和义务:

①起草《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与学校沟通协议内容,与学生、家长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②提供专业课课程及内容,根据企业需求,与甲方共同制定专业课教学实施计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乙方有权在学生培训、实习期间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适当的淘汰,并将相关结果通报学校,与学校共同解决。

③企业将导入奖学金机制,在前2年学习时间,按季度进行综合测评,对成绩优良的学生给予相应奖励(金额及数量待定)。

④提供部分专业课指导教师、提供专业实训器材、实训车间。

⑤提供学生取得鉴定员证、维修技工证、汽车销售证“三证”考核评价标准,为学生取得“三证”提供便利条件。

⑥加强安全教育,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实训的安全。

⑦“现代学徒班”成立前,明确毕业生就业范围、就业岗位工种、就业待遇。

⑧若学生毕业后达到企业要求标准,企业按《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约定全部录用为企业正式员工,按照企业的需求和学生的各项考核成绩安排到企业不同的岗位工作。

3.课程设置要求

专业技能课、公共基础课、企业规章制度、企业各项管理流程、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企业拓展训练、实习与实训。

第一学年:文化课与专业理论课(甲方与乙方共同设置)

第二学年:专业课与专业实训(甲方与乙方共同设置课程并在第二年按乙方要求和学生的意愿、特点将学生定向培养到不同岗位)

第三学年:进乙方专业实习、接受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培训(企业安排)

4.学生就业条件

学生学习三年必须取得以下证明:

(1)学生学习三年必须取得“双证”:职业中专毕业证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级工证;

(2)根据不同岗位要求,学生应取得相应的上岗证:鉴定员证、维修技工证、汽车销售证、汽车驾驶证等;

(3)每个学生必须经过乙方知识考试合格并通过乙方的拓展训练考核。

四、条件保障

1.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由企业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校企合作中遇到的困难,保障校企合作顺利实施。

2.制度保障。

一是制定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如《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及管理办法》、《实习管理手册》、《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等。

二是制订校企合作全过程管理办法,如《合作协议》、《学生顶岗实习协议》、《学生实习手册》、《学生实习评价鉴定表》等,对学生的实习进行严密安排与管理。

三是企业制订《企业实习教师管理办法》、《学生实习企业管理考核办法》等,记录实习学生的考勤、任务、表现、评价等,由企业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3.师资保障。

校企双方共同组建专、兼职教师团队,通过多项举措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加强统筹协调,发挥专、兼职教师团队合力。

五、实际成果、成效

1.构建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学校密切与企业合作,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典型案例,带动机械加工技术、电器与电子、物流管理与服务等专业来推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2.以企业生产车间为实训基地解决了学校实训基地投入不足、滞后企业科研、生产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有力促进了本专业学生掌握现代先进技术,适应濉溪濉芜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汽车、汽车及零部件等支柱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3.推动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安排专业教师在校外实训基地实践。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教师学习先进专业技术,了解企业生产、管理过程,掌握实践操作技能,专业能力不断提高,因此丰富了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专业教师通过企业实践,不仅掌握了行业企业先进技术,也了解了企业人才需求,按职业标准、岗位需求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

六、体会与思考

学校与合作企业在企业冠名班级、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深化校企合作内涵,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校企共同招生,学校、企业与学生签订了学徒培养协议,依据企业岗位标准,校企联合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和企业培养方案,校企联合开发符合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员工培训的“学校课程,企业课程”双线交织的课程体系。学校课程以理论和理实一体教学为主,企业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学校和企业在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相互支撑、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教学评价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采用教学、生产、鉴定并行的方法进行过程性评价。

通过校企深度融合,逐渐形成了“共同招生、共制方案、共建课程、共育人才、共同评价”的合作新模式,并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带动效应。汽修现代学徒班学生凭借过硬件的专业技能、一流的服务意识和良好的敬业精神,深受企业青睐。带动机械加工技术、计算机应用等专业也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毕业生双证率达96.5%,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达均达到100%,育人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小艳 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2,(9),17-20。

[2]吴业亮 王潘 杨光云 探析现代学徒制[J].当代职业教育,2014,(9),12-14。

[3]翟海魂 实施现代学徒制深化工学结合[J].职教论坛,2008,(1),1。

论文作者:李丽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4月总第26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8

标签:;  ;  ;  ;  ;  ;  ;  ;  

引入现代学徒制,培养新型汽修人才论文_李丽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