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物流效率的物流标准化机制分析_物流标准化论文

物流标准化提升物流效率的机理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物流论文,机理论文,效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doi:10.3969/j.issn.1005-152X.2015.05(2).012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5-152X(2015)05(2)-0053-03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物流业作为融合了运输、仓储、包装加工和信息等功能的复杂服务业,以超越GDP的增长幅度迅速发展,并渐成规模。物流被誉为第三利润,物流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物流给相关行业带来的效益大小。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晚,发展不均衡,目前的物流效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尽管社会物流总额几乎超过两百万亿的规模,但物流费用也居高不下,2013年全国物流总费用为10.2万亿元,同比增长9.3%,与GDP的占比达18.0%。发达国家的物流费用占GDP比重不到9%,说明我国的物流效率仍存在十分大的提升空间。

      物流利润取决于物流效率,提高物流效率可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而物流效率的根本问题在于物流标准化[1]。建立标准化的物流系统,从物流用语标准化到工具机械技术标准化,进而到作业和管理规范化,对于形成一个有序、流畅的高效物流运作系统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

      2 相关研究综述

      2.1 物流标准化

      目前对于物流标准化,一个广为学者接受的定义是:在物流系统里,制定和实施技术标准(专用工具、机械设备和其他设施的技术标准)、作业标准(包装、装卸、运输、配送等作业标准)、管理标准以及信息标准四方面,以及形成全国甚至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即为物流标准化[2]。这些标准化工作可以分为软件和硬件两方面,软件方面主要指物流信息标准化,包括信息系统的代码、文件格式、接口、作业规范、操作流程和管理标准等。而硬件则包括设施工具的规格、材料及配套标准,具体有物流仓库、货架、堆场、机械、工具、包装物等的规格、材质和操作标准,以及信息软件系统的硬件配置标准等[3]。

      2.2 物流效率

      物流效率是物流产出与物流投入之比,用比值高低衡量物流效率的高低。其中,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主要用成本、时间等因素来衡量,产出则包括服务质量和服务柔性等。因此提高物流效率的途径主要有降低成本、节约时间和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柔性两个方向。

      2.3 研究不足和空白

      目前我国关于物流标准化的研究主要是探讨我国现行物流标准化现状和应对措施,如文献[1,4-5]而物流效率的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如何衡量物流效率,如文献[6-8],而缺乏对物流标准化与物流效率之间关系的研究。在物流市场已在经济高速发展和电子商务模式的带动下日趋成熟的背景下,提高物流效率迫在眉睫。而明确物流标准化对物流效率的影响,将更有利于推进物流标准化工作的完善和物流业的发展。

      3 物流标准化对物流效率的作用机理

      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开始,就意识到并证实了标准化对生产领域的积极作用。标准化可以通过科学方法优化生产工具、作业方法等,然后通过选择和培训工人来执行标准化操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同样,在流通领域,标准化是提高物流运作效率的有效手段。通过对物流工具、机械以及作业流程的优化、标准化,能够促进物流作业有序、顺畅,对促进整个物流行业健康发展十分重要。目前,我国企业界和学术界也普遍认识到,物流标准化是实现我国流通业现代化的基础,装卸、存储、运输作业模块化,托盘、集装箱、车厢规格标准化,货物包装规格化等的实现,无一不是物流系统实现经济高效的基础。实现物流标准化后,在装卸、搬运和运输环节可节省大量时间,使货物流转速度提高,同时大大缩短存储时间,降低保管费用和仓储资金占用,而更标准的操作将降低物流损耗,这些都能直接或者间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产出,最终提高物流效率。

      物流标准化提高物流效率的机理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3.1 降低众多标准导致的学习成本

      各类标准交叉混淆,不仅增大了信息量,还增加了工具种类和作业过程的复杂程度,导致物流从业人员需掌握大量工具技术、作业与管理操作、物流信息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直接提高物流人员和组织的学习成本。比如货物或集装箱编码的不标准,导致需要按不同编码标准来解读本来不表达直观意义的编码,这就要求物流人员掌握从国际到行业等不同层次的编码标准,这不仅不利于发挥编码的简化信息功能,还提高了物流人员的学习成本。物流标准化可以把同类标准简化并统一,比如就某货物编码,首先要对所涉及的工具、包装物等统一编码,然后统一某货物编码方式,即可进行编码标准化,使物流人员或智能机器读取信息时减少信息学习,从而节约时间和成本。

      3.2 提高运输设备装载率

      运输装载率不高的根本原因,就是装载物的形状不规则或规格不统一。对于形状不规则的货物,需要计算其最接近的规范形状的空间大小后,再计算装载率。这样,货物规格合理与否是决定运输装载率的关键因素。在大多数情况下,托盘是装卸的作业单元,因此托盘规格就显得至关重要。国内不同行业的物流企业所使用的托盘规格有日韩规格(1100mm×1100mm)、欧式规格(1200mm×800mm)、美式规格(1200mm×1000mm)。而集装箱规格也有40英尺和20英尺两种主要类型,这两种类型下还有不同的分类。由于我国托盘标准(GB/T 3716-2000托盘术语)对托盘规格没有明确规定,因此不同行业和地区可以自由使用不同规格的托盘,甚至使用公司自定的规格,而托盘规格不统一在很多情况下会导致集装箱装载难以达到最优,不仅降低了装载率,提高了物流成本,还需要浪费时间去策划装载方案,同样提高物流成本。如果在考虑各工具和装载设施等衔接的前提下,统一规格,就可以省略装载方案设计环节,还可以提高装载率,直接节省大量物流成本。

      3.3 降低运输转换成本

      在工具机械等技术标准领域存在大量的标准不一致,使得物流作业各环节的转换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物流成本中比重最大的是运输成本,而不同交通工具之间的转换则是运输成本的主要部分,即运输转换成本。由于标准化水平低,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转换。以运输中的主要单元——集装箱为例,在海运和铁路运输没有统一集装箱规格前,海运集装箱采用40英尺和20英尺柜,而铁路运输使用铁路部门制定规格标准的集装箱,海铁转运时由于海运集装箱不适应火车车厢规格,需要拆箱并重装箱,即产生平均每吨货物1元的“倒箱”费用。诸如此类的不必要的费用在交通工具转换中还存在很多,这直接制约了多式联运的发展,制约了物流业整体的发展。如果实现了标准化,在物流系统整体层面优化和统一集装箱与交通工具的规格,则可避免这些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3.4 提高专用工具通用性

      由于物流标准不统一,导致物流专用工具通用性不高,其中以托盘问题最为典型。由于托盘存在众多不同规格,除了影响托盘与其他运输、装卸设备之间的衔接外,还制约了托盘在整个物流系统内的流通性。托盘是物流业中大量需求的包装和固定设施,且流动性很强,如各个物流企业各自配备一套托盘,会占用大量的资金,且造成资源在整个物流系统内重复配置。如果托盘可以在物流系统内共用,则可以减少托盘的重复配置,但托盘共用系统的前提是托盘的通用性,而通过标准化可提高托盘的通用性。

      3.5 促进物流信息共享

      由于我国目前没有物流公共数据接口的统一编码标准,导致信息在物流网络内不兼容,信息交换不自由,共享程度低。因此需要标准化使物流信息编码、代号、文件格式等具有统一性,才能实现物流信息的无缝衔接和处理,促进物流信息共享,从基础上保证物流业整体运作的流畅和便捷,使物流业实现现代化和高效化。

      综上所述,通过物流标准化可以降低学习成本,提高装载率,降低运输转换成本,提高专用工具通用性和促进物流信息共享,为实现物流机械化和自动化奠定基础,从而达到提高物流效率的目的。其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

      

      图1 物流标准化对物流效率作用的机理图

      4 相关建议

      4.1 简化与统一化

      简化是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在满足一般需求的前提下,缩减物流标准的类型数目,而不是不加限制地任其发展出更多多余和用处不大的低功能品种,浪费成本和生产力。统一化是要求把目前的同类标准在简化的前提下进行统一,比如对物流用语、编码、代号、标志以及专用工具和机械设备的规格、功能、系列等进行统一。统一化对于由不同物流子系统标准汇集形成的不相容的标准具有很好的梳理作用,但具体操作上要逐步改良、循序渐进。

      4.2 通用化与组合化

      由于物流是由各种相互独立的子系统组成的,通用化是指在这些子系统中,对子系统或子系统下的功能单元及其设备工具的规格尺寸、功能等方面进行标准化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子系统、功能单元和工具设备的互换性。而进行互换的前提,是由标准化来确定最便于互换的特性。组合化其实是在通用单元基础上进行模块化的过程,这要求设计和制造时考虑通用单元的高通用性,然后才根据不同的作业需要进行通用单元的组合。比如货物编码、产地、生产时间、规格、质量、存储时间和空间位置等参数分别使用各自的统一标准编码,然后根据货物信息需求按一定规律将各个参数进行组合,使得编码具有组合功能,大大方便了人和机器的编码和解码识别程度。

      4.3 系列化

      物流行业是生产制造业的复杂配套服务业,其涉及的业务范围是十分巨大的,因此物流标准也必然是多层次、多种类的,不可能做到完全归一化,而是需要按照货物用途和结构等特性进行归类,使某类货物具备典型特性,并且把同类的货物按规格等主要参数和优先顺序进行合理分级,从而协调同类货物及其包装之间的关系。在对货物进行分类和分级前提下,制定一系列不同标准的标准化工作即为系列化。比如可以按照ISO标准制造出一系列集装箱,这些系列的集装箱可以适用不同类型的货物,不仅提高了运输能力,还能为运输配套设施如船舶、港口、码头、桥梁和公路等运输能力和载荷能力的计算提供依据。

标签:;  ;  ;  ;  ;  

提高物流效率的物流标准化机制分析_物流标准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