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网络分析的城市公园绿地布局研究论文_熊静1,周元2

基于GIS网络分析的城市公园绿地布局研究论文_熊静1,周元2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武汉 430023

摘要:利用GIS的网络分析为城市公园绿地布局优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途径,可以弥补传统方法中缓冲区分析对于服务半径分析的不足,也可以为城市规划中“城市体检”及城市规划评估提供可行的分析途径。

关键词:GIS;公园绿地;布局

前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城市的生态环境逐渐遭到破坏,对于城市绿地的侵占现象日益严重。如何判断一个城市的公园绿地布局是否合理,能否满足居民日常活动的需求,是城市公园绿地布局的重要指标。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普及以及GIS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GIS的空间网络分析对于设施服务区的分析已经在商业规划、城市规划等多个方面有了应用。

1城市公园绿地的总体设计及布局

1.1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原则

城市广场一般是由建筑物、街道和绿地等围合或限定形成的公共活动空间,是现代城市开放空间体系中最具公共性、艺术性且最能体现城市文化的开放空间。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进行园林绿地规划设计,遵守国家及地方相关规范、标准、方针政策等,继承和发扬传统的造园艺术,以人为本,满足游人使用需求,创造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型园林,使公园在全市均衡分布,并与各区域建筑、设施融为一体,既凸显特色,又不相互重复。

1.2公园绿地的总体布局

第一,公园景区的连接。景色的变化要结合导游线来布置,使游人在游览观赏的时候,面前出现一幅幅生动、连续的风景画面。导游线常用道路广场、建筑结构和山水植物等景色吸引游人。按照设计的艺术境界,循序游览,可增强造景艺术效果的感染力。从进入公园起即应以导游线串联各个园景,逐步引人入胜,到达主景进入高潮,并在游览结束前以余景提升游览兴致,使游人产生无穷回味,离园时留下深刻印象。

第二,公园景色布局与活动设施的布置。公园中要有构图中心。雄峙的建筑和雕塑、耸立的山石、高大的古树及标高较高的建筑通常被作为立面构图中心。立体轮廓必须结合地形设计,填高挖低,形成有节奏、有韵律感、层次丰富的立体轮廓。在地形平坦的公园中,可以利用建筑物的高低、树冠线的变化构成立体轮廓,增加公园的艺术效果。根据园林植物的形态及色彩变化将其种植成树林,在平面构图中形成具有曲折变化的、层次丰富的林缘线。以地形变化形成的立体轮廓比以建筑、树木等形成的立体轮廓,其形象效果更加显著。为了使游人有足够的平坦用地作为活动空间,不宜布置过多起伏的山地。

第三,公园绿地规划布局的形式。有规则式、自然式与混合式。自然式又称为风景式、山水式、不规则式。这种形式的公园无明显的对称轴线,各种要素自然布置。创造手法是效法自然,服从自然,但是高于自然,它具有灵活、幽雅的自然美。规则式又可称为整体式、几何式、建筑式、图案式。强调对称轴线,多用几何图形,各种园林要素都是对称布置,它具有庄严、雄伟、肃静、整齐、人工美的特点。但是,它也有过于严整、呆板的缺点。当公园设置的内容需要形成这种效果,并且有规则地形或平坦地形的条件,适于用这种布局的方式。混合式是把规则式园林和自然式园林的特点融为一体,且这两种形式与内容在比例上接近。混合式常被应用于用地面积较大的公园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数据处理及分析

2.1数据处理

将城区现状交通路线图进行空间配准,以《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为参考,利用百度地图进行空间配准,数字化获得城区城市道路(主干道、支干道、辅路)、城市绿地、城市水域、城市居住用地、城市开敞空间、公共设施等城市土地利用斑块。结合实地调查,修正不一致的地物,并将城市土地利用斑块矢量图进行栅格化处理。

2.2结果与分析

运用ArcGIS对道路、城市绿地、城市水域、城市居住用地、城市开敞空间、公共设施的矢量图层的属性表增加一个字段,以存储成本数值,并根据城市各类用地阻力值给字段赋值。将各图层通过面转栅格命令转换为栅格数据,栅格数据的取值使用上述建立的新字段的值。使用镶嵌命令(Mosaic)进行叠合,生成土地利用现状栅格图。运用ArcGIS中SpatialAnalyst模块的CostWeighted工具进行城市绿地空间可达性分析。为了保证栅格数据网格单元内部差异足够小,将城市土地利用斑块的栅格数据的网格尺寸定为4m×4m,这样可以把每个栅格内部看作均质单元,即每个栅格单元公园绿地可达性相同。以公共绿地和滨河绿地为源点,分别得到城区公共绿地空间可达性、城区滨河绿地空间可达性和城区绿地空间可达性情况。城区内离公共绿地的步行距离小于6min的区域占比较大,公共绿地的可达性很好。可达性差的社区时间成本超过24min,出现这种状况可能是因为公园绿地辐射面积较小,斑块数目少,散布在城市各个方向,不能满足周边城市居民对生态环境的需求。道路绿地及其他绿地呈现断断续续的线型,破碎度大,连接度较低,斑块与斑块间连通性差,难以发挥道路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但由于距离的变化和土地利用类型斑块的不同,城市滨河绿地可达性离河越远,可达性越差,所花费的时间越多。城区绿地可达性整体较好,可达性较差的区域只占小部分,大部分区域可在12min内到达绿地;社区公共绿地可达性差,但有城市滨河绿地的补充,可达性得到改善。整体而言,城区绿地系统较为完善,可达性较好。

3绿地布局优化策略

城市绿地的数量和面积被看作是以经济效率和生产力为首要任务的社会需求,而空间可达性则能看作是以高品质生活为目标的文化导向社会需求。在建设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理念的引导下,城市绿地的空间可达性受到人们更多的重视。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研究逐渐增多,但多集中于大中城市,且大多是基于国外基本理论在实践中的简单应用,今后应更多地结合实际状况对绿地系统优化理论进行相应的深化、改进和创新,深入探究城市绿地的空间可达性。

城区绿地空间可达性分析结果表明,城区绿地可达性较好,城市居民在较短时间可到达绿地公园进行游憩等活动;可达性不够理想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城郊规划发展区。因此,还需要从绿地系统自身、土地利用规划、道路交通网络三方面建立城区绿地规划优化策略,应优先考虑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多样化的绿地形态,贯彻均衡布局的策略;协调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布局;完善区域次一级的道路网络。

城区绿地形成了“面”,“线”,“点”,是将“点、线、面”结合的较完整混合式绿地布局,使公园布局合理,人均公园绿地达到标准面积;加强公共绿地和道路绿地建设,继续发挥城区绿地可达性较好的优势,使城市居民获得最大的绿地接触面,方便市民的游憩活动。城郊规划发展区的可达性明显不如主城区,应在可能的条件下扩大并完善公园绿地,结合居住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增加公共绿地的建设,并且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城市周围自然条件,发挥块状绿地的生态效益。可依据四季种植不同花卉,修建石道、凉亭等。从城市绿地的分布状态可以看出,城区的绿地斑块之间缺乏联系,绿地景观的连接性不够,布局结构不够合理,很难满足城区居民对公共绿地的依赖和要求。在今后的规划建设中,应加大街道与道路绿地的改造,形成分明的垂直结构,增添连接大面积绿地斑块的廊道,提高绿地的整体可达性,实现城市和谐统一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琳,陆玉麒.基于路网结构的城市公园绿地景观可达性研究[J].中国园林,2011(7):92-96.

[2]吴思琦,杨鑫.北京大型城市公园绿地演变机制研究[J].2017(7):60-64.

论文作者:熊静1,周元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8

标签:;  ;  ;  ;  ;  ;  ;  ;  

基于GIS网络分析的城市公园绿地布局研究论文_熊静1,周元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