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必须在轨道上行驶议论文

火车必须在轨道上行驶议论文

问:火车为什么要在铁轨上行驶?
  1. 答:其实火车也有他的发展过程。最早的“火车”出现在矿山中,是利用马拉木车在铺设的木槽中行驶,因为人们发现这种方式可以节约占地,并且拉的货很多。后来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将木轮改为铁轮,木槽改为铁轨,动力也发展成了蒸汽机,形成了现在的火车。
    由于火车使用钢轮载重量大,并且踏面和钢轨接触少,摩擦系数小,使用较小的动力就可以拖动,效率很高。但压强很大,所以不能在路面上行驶,要使用钢轨将压力传递到地基中。
  2. 答:你所说的因素都存在.
    因为重,一列火车几千吨,公路吃不消的.火车铁轨承受的压强是由枕木通过道渣均匀地分布到道床上的.(增加了面积,减低了压强)
    因为快,火车的车轮与铁轨之间的摩擦力小,提高了速度.
    还有一些因素,如有了钢轨,可通过轨道的倾斜和轮缘的斜面,让火车拐过弯来.再有轨道减少了占地面积.
    诸多因素使得火车必须走在铁轨上.
  3. 答:全国的铁路网,好像让我们实现了瞬移的魔法
  4. 答:一列火车有很多节车厢,载着许多旅客和沉重的货物,宛如一条巨大的长龙,飞驰在铁轨上。铁轨可以起到两个作用,一是承担火车的重量,通过铁轨上的枕木和碎石子把压力分散到路基上,另一个就是引导着火车前进的方向。如果不让火车在铁轨上开,让它也和其他车一样,在公路上行驶,路面就会因为承受不住火车车轮的巨大压力而被压碎。此外,由于火车的速度太快,也不容易掌握火车进的方向,所以,火车必须在铁轨上行驶。
  5. 答:在铁轨上跑的快阻力小安全系数高承受重力高
    现在快的又安全的车都有轨道
    磁浮列车 高轨列车
  6. 答:火车是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大家都知道火车是在轨道上行驶的,那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火车的轨道背设计成"工"字形,从力学的角度看,"工"字形的轨道强度高,材料利用率高,又能使铁轨置身保持稳定。一般来说,火车的载重量可达几千吨,这种重量,如果直接施加在平地上,地面很可能会因承受不了而坍塌。
    铁轨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压力的因素,所以铁轨的下面才铺了又宽又平的枕木,这样就能很好的缓解火车对对地面造成的压力,此外,铁轨的,建造还有一定的标准,这样火车运行在上面就会又快又省力。
问:火车为什么要在铁轨上行驶呢?
  1. 答:火车要在光滑的轨道上行驶是为了更省力。在100多年前,蒸汽机发明后,就出现了用钢铁做的轨道,火车轮子滚动的阻力大大降低了。
    斯托克顿——达灵顿铁路的正式开业运营,标志了近代铁路运输业的开端。铁路以其迅速、便利、经济等优点,深受人们的重视。在它的发源地英国自不必说,修筑铁路成为最热门、最时髦的事情。
    由于科技进步实现了机械化和精密化检修,现在普铁每几年维修时直接把新道砟铺在旧道砟之上夯实,不用再象过去一样筛砟,挖道床等,使普铁路基越来越宽大厚实,加上轨道和车体的改进,现在条件好的普铁都飚到180公里/小时以上。
    扩展资料:
    我国第一列编组最长的旅客列车是于1984年3月在京广铁路北京至武昌间进行试验运行的。当时,在37/38次列车原挂16辆的基础上加挂3节软卧和1辆机车动力试验车,包括机车全长506.5米,牵引重量1066吨,由北京型内燃机车牵引。
    “东方快车”第一次到中国。“东方快车”于1988年9月5日从瑞士苏黎世始发,途经巴黎、柏林、华沙、莫斯科等地,于9月20日到达满洲里,9月22日到达北京,9月26日离深圳去香港,然后经海运轮渡去日本小松港,10月18日到达终点东京。
    参考资料来源:
  2. 答:火车的车身和车轮都是用钢铁做成的,一列火车常常挂着10多节车厢,上面还载有很多旅客和沉重的货物,所以整列火车是相当重的。
    如果一列火车在柏油马路上奔跑,它不仅能把路面压碎,还会陷到地里去,就算火车能跑起来,由于惯性大,不能说停就停,再加上路面上不断有行人和车辆出现,那该有多危险呀!
    为火车铺设铁轨,不但可以把火车的重量分散到路基上,还可以引导火车前进的方向。
    而且,火车的车轮和铁轨都是钢制的,它们的接触面积小,这样能够使摩擦力大大减小,从而能提高火车的行驶速度。因此火车要在铁轨上行驶。
  3. 答:全国的铁路网,好像让我们实现了瞬移的魔法
  4. 答:铁轨有两个作用:一是承担火车的重量,通过铁轨上的枕木和碎石把压力分散到路面上;二是引导火车前进的方向。如果不让火车在铁轨上行驶,而是像汽车一样在公路上行驶,公路就会承受不住火车车轮的巨大压力而被破坏。
问:为什么火车必须要在轨道上运行?
  1. 答:火车很长,不管是货运还是客运列车,自重都大,火车车轮不可能设计特别宽,如果不在轨道上运行,地面不可承受如此大压力,轨道及轨道下的枕木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2. 答:在轨道上能够更安全的输送旅客,而且轮子与轨道的使用寿命更长,维修相对简单。不在上面运行就叫出轨。
  3. 答:1.火车太重
    2.火车轮子太少
    3.火车在轨道上运行不容易出事故
  4. 答:因为重,一列火车几千吨,公路吃不消的.火车铁轨承受的压强是由枕木通过道渣均匀地分布到道床上的.(增加了面积,减低了压强)
    因为快,火车的车轮与铁轨之间的摩擦力小,提高了速度.
    还有一些因素,如有了钢轨,可通过轨道的倾斜和轮缘的斜面,让火车拐过弯来.再有轨道减少了占地面积.
    诸多因素使得火车必须走在铁轨上.
  5. 答:全国的铁路网,好像让我们实现了瞬移的魔法
  6. 答:火车又笨又重,如果离开铁轨,任何路面都会被压出坑而使它动弹不得。火车的车轮和铁轨都是钢制的,而且车轮与铁轨的接触面积很小,磨擦力也很小。因此火车只能在专门为它铺设的铁路上行驶。
  7. 答:1、火车是陆地交通工具成本最节省的运输方式,发明者主要是想加大运量而解决的转弯问题,运行在轨道上可以按规定路径运行,而不脱离轨道,将多节车辆卡在一条轨迹上,然后加上足够的动力就可以增加运输车辆,我想如果车辆可以制造成很宽很大的话,比如楼房那么大一辆车,那样就要修那么宽大的路,对路的要求也就特别高,也没有必要通过加长列车来增加运量了。
    2、火车的车轮是铁的,如果想高速平稳的运行,就不能在水泥地面,因为水泥地面还是很粗糙,并且容易破损,柏油地面则硬度不够。无法承载整个列车。所以必须依靠能够承重,并且有足够的硬度和韧性的材质来制造路面。而这些都是钢材所具备的属性。所以火车必须运行在钢轨上。但光有钢轨还不够。地面是软的,即便钢轨能承受火车的重量,地面也不能承受,因为地面要承受火车和钢轨的总重。所以这就是为什么钢轨必须铺在梯形路基上。如果注意观察的话,铁路的路基截面是梯形的(桥梁上也是),最上面是钢轨,然后是枕木(现在都是水泥枕木),枕木下面则是碎石子,用来把力量分散开来。碎石子下面都是用轧路机压过很多次的硬地面,可以用土,也可以用公路路基用的那种黑土。如果不这么造的话,钢轨会因为承受不住火车的重量而陷入泥土中。
  8. 答:火车的承重力太大,柏油路是受不了哪种重力的,所以,火车必须在钢轨上运行.
火车必须在轨道上行驶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