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治疗中辛伐他汀的临床应用论文_刘晔

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娄底 417009

摘要:目的:探讨心律失常治疗中辛伐他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诊断为阵发性房颤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2组: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抗心律失常,研究组加用辛伐他汀。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阵发性房颤治疗疗效。(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房颤持续时间、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阵发性房颤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6%、60%,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房颤持续时间、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房颤持续时间、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辛伐他汀对减少阵发性房颤的持续时间、减少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具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心律失常;辛伐他汀;价值

心律失常为心内科常见的疾病,心肌电生理表现为细胞兴奋性、传导性异常,心律失常发生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气促,头晕等症状,甚至导致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威胁患者生命。他汀类药物为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目前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对于改善心律失常同样有一定的作用[1]。因此我们拟收集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诊断为心律失常的患者,探讨辛伐他汀的治疗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收集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诊断为阵发性房颤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2组: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抗心律失常,研究组加用辛伐他汀。研究组平均年龄(52.9±13.5)岁,男性28人,女性22人,平均病程为(8.5±3.2)月;对照组平均年龄(53.6±14.8)岁,男性25人,女性25人,平均病程为(8.4±2.9)月;2组人员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进行降压、调脂、纠正电解质紊乱、抗心衰等治疗。

1.2.1 对照组 采用胺碘酮(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3254,生产厂家:赛诺菲安万特(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服用方法:每日0.4~0.6g(2片-3片),分2~3次服,1~2周后根据需要改为每日0.2~0.4g(1片-2片)维持,可减至0.2g(1片)或更小剂量维持。总疗程为3月。

1.2.2 研究组 胺碘酮服用方法同对照组,加用辛伐他汀(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6196,生产厂家:济南利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服用方法:40mg/d晚间顿服,或80mg/d分早晨20mg、午间20mg和晚间40mg三次服用。总疗程为3月。

1.3 评价方法 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阵发性房颤治疗疗效。(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房颤持续时间、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

1.3.1 房颤治疗疗效 参考文献标准,房颤的治疗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在研究结束时患者心悸、气促,头晕等症状消失,心电图示房颤基本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提示房颤减少50%~90%;无效:治疗后病人症状、体征、心电图未达上述标准。

1.4 统计分析方法 将资料录入 Econometrics Views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使用Student's t 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法,当P<0.05,判断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阵发性房颤治疗疗效对比 研究组和对照组阵发性房颤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6%、60%,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2.2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房颤持续时间、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对比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房颤持续时间、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房颤持续时间、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心房颤动的心脏电生理机制复杂,可能与心房的电重构及解剖重构有关。他汀类药物为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加用辛伐他汀后,在治疗结束时房颤持续时间、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研究[2]对190例房颤患者进行服用辛伐他汀12周,结果提示相对于未服用辛伐他汀的对照组,研究组在随访期间心肌梗死、急性心绞痛的恶性心脏事件明显减少。此外还有学者[2]指出辛伐他汀除了能降低血脂,改善斑块的稳定性外,还能改善冠心病患者体内慢性炎症水平,使体内超敏CRP水平下降,提高心肌对氧自由基的耐受能力,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还有学者指出辛伐他汀能够对心房的重构起到逆转作用,并抑制心房颤动的可诱导性。

胺碘酮为治疗阵发性房颤的常用药物。胺碘酮属于Ⅲ类药物,可阻断钾通道,延长复极和,打断房颤折返环。研究[4]认为胺碘酮可用于所有心房颤动伴或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中,而且胺碘酮无或轻微的负性肌力,无致心律失常作用,可安全治疗心力衰竭病人。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认为辛伐他汀对减少阵发性房颤的持续时间、减少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具有明显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尹海平.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0):1422.

[2]李铁军.倍他乐克联合普罗帕酮治疗更年期心律失常38例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4):477-479.

[3]张荣珍.活血通络胶囊联合华法令治疗老年性非瓣膜性房颤并血栓栓塞80例[J].陕西中医,2012,33(2):146-147.

[4]张蕴.稳心颗粒联合柏子养心丸治疗老年心律失常30例[J].陕西中医,2013,33(2):140-141.

论文作者:刘晔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

标签:;  ;  ;  ;  ;  ;  ;  ;  

心律失常治疗中辛伐他汀的临床应用论文_刘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