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发展性教育新理念的构建_教学过程论文

小学发展性教育新理念的构建_教学过程论文

小学新发展性教育观的建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性教育论文,新发展论文,小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十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中非常注重学生发展问题,许多实验和研究都强调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改革,开发校本课程、生本课程等等。本文结合我校教育改革实践,尝试对建构21世纪小学发展性教育观这一重大主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发展性教育观的历史演变

真正赋予“发展”以现代教育意义并阐发其科学内涵的,应当首推美国教育家杜威。杜威从现代工业社会提出要注重人的智力发展的要求出发,第一次系统地阐发了学校教育的人的发展观。他强调教育就是要使儿童在生活中使经验的数量扩充和用经验指导生活的能力得到增强,因此,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教育必须以儿童为中心,以促进儿童的发展为灵魂。皮亚杰从认知发生论原理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凭籍“遗传图式”,通过主客体相互动的顺应和同化过程,从而使其认知结构(图式)得以不断扩充而发展起来,适当的教育将加速这种顺应和同化过程。他的研究从机理上对杜威的理论作出了有力的论证。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在研究社会文化互动中,对儿童心理发展与教学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教育最有效的功能就在于推进儿童心理最近发展区,只有建立起在这一发展区上的教学活动,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这些关于发展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初教育观的变革和教育模式的现代转型。

二战后,随着以技能和信息技术为主的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崭新的要求,但是偏重知识教学的传统教育严重地影响了新人的培养。打破这一僵局,最先阐发这一时代教育改革新理念、引导历史发展新潮流的是苏联教育家赞科夫。他于1957年起开始在小学开展“教育与发展”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赞科夫提出了系统的小学新发展教学体系。他强调,教学所重视的发展,“不只是智力发展,而是学生的一般发展”,(注:[俄]赞科夫编、杜殿坤等译:《教学与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3页。)即包括情感、意志、兴趣等方面的发展。他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注:[俄]赞科夫编、杜殿坤等译:《教学与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06页。)他系统地阐述了发展教学论的五个原则,即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较快的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使儿童领会过程的原则以及致力于使所有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赞科夫第一次系统地探讨了教学与发展的互动关系,明确地阐述了发展性教学体系的基本原理,并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教学实验,对改革传统教育,推动战后教育发展起到了时代性的作用。

此外,布鲁纳的结构课程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等,也从不同方面推进了发展性教育观的形成。

二、新发展教育观的时代建构

(一)建构新发展性教育观的时代动因

20世纪是发展性教育观形成和实践的百年,杜威首先举起世纪大旗,响亮地提出教育的发展性主题,进行了重大探索。赞科夫顺历史发展之潮流,在传统教育的一片反对声中,毅然开展了这一富有历史意义的教育实验,使发展性教学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期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人才又提出了崭新的要求,推动了新的教育改革,从而产生了许多新的教育理论。这些改革和理论在对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观提出了挑战的同时,也为其进一步嬗变提供了新的契机。

首先,信息化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兴起,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工业生产模式,智能型可持续性生产将逐渐代替单纯的掠夺性消耗资源的生产方式,创新已成为时代进步和振兴民族的关键要素。其次,教育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发生了重大的时代转型,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从阶段性教育转向终身教育;从适应性学习转向预期性创新学习,从注重知识传授到注重智力发展,特别是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从注重少数人的精英教育转向注重全体学生的普及教育,从教育的选拔性功能转变为发展性功能;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近二十年来,世界各国先后掀起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运动,教育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先导力量。再次,教育理论有了重大进步:一是教育现代化研究推动了对现代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极大地扩展了人类的教育视野;二是教育人类学的兴起,促进了人本主义对教育理论的渗透,校本管理、校本课程、以学生为本已成为时下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潮;三是多元智力理论与情商等人格教育异军突起,从根本上充实和刷新了原有的教学和教育观念。

(二)新发展性教育观的基本内涵

新发展性教育观是旨在吸收各种先进教育思想成果,遵循现代教育发展规律,以学生发展为本,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教与学互动,师与生整体发展,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新人的教育理论体系。

1.新发展性教育观是一种全人教育观

新发展性教育观强调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促使学生形成自主性,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新人,进而也使学校从中得到质的提升。其基本内涵体现为四个方面。

第一,发展,指学生的身心、个性都得到积极、和谐、有人性的进步。这种发展需要改革以应付考试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也需要转变偏重于知识教学,以分数衡量人的发展观。

第二,自主,指学生获得自学、自理、自治乃至自立的能力,形成一种人生的自觉、自尊、自爱的态度,具有强烈的主动性、主体性的主人翁意识和使命感,养成健康的自我意识结构,发展健全的人格。

第三,创新,指学生具有强烈的求新、创新精神。这种创新精神是学生在获取丰富的知识中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从而形成良好自主性基础上产生的。创新精神只有在学生掌握了系统的知识、具有较强分析能力和自信心以及独特的观察探究能力下,才可能独具慧眼,推陈出新,提出新理论,做出有价值的发明、发现等。

第四,学校办学水平提升,指学校与学生的发展是同步一体的。在实施新发展性教育体系中,学校必然要根据“发展”的要求,在改善管理,建设优秀教师队伍,提高办学质量的过程中实现“发展”的目标。

可见,新发展性教育观,就是要把促进学生的发展引向自主性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在新发展性教育的学校实验中,以上四个方面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体化的。没有学生的发展,要形成自主性和创新精神就无从谈起,而失去对自主性和创新精神的追求的发展,也必会陷入教育的误区,最终只能变成一种空洞的游戏。它还同时指出,学生的发展永远都不是孤立的,而都必然是学校发展的结果。可见,新发展性教育观不仅是一种指向成为高素质的人的发展,它不是一处按图索骥的人为安排,也不单单是智力或情感上的发展,而是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真正的人的形成的过程,一个旨在培养全人的教育宗旨。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人的发展是在环境的进步中获得的,两者是一致的。

2.新发展性教育观的基本原则

新发展性教育观以培养全人为宗旨,在教学和教育中强调两个突破。(1)突破传统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教材、教学必须以学生发展为依据,选取最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形式和方法;因此,教学不仅仅是在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且还必须全面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建立广泛的发展点。值得特别强调的是,这种潜能是多元的而非单一的。从这点出发,新发展性教育观倡导六个最重要的教学原则:难度教学原则,主张只有有难度的教学才会激起学生认知要求和求知欲、好奇心;广度教学原则,主张要提供广阔的知识视野和广泛的知识覆盖面,以知识的广度来达到知识的深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情趣教学原则,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切入口,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创设最佳教学氛围;探究教学原则,以探索与研究的方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方式开展学习;意义教学原则,以能获得实际意义和有意义的学习为目的来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设计教学过程;多元教学原则,强调学生的发展是有差异有区别的,教学要真正面对全体学生,就应以学生多元智慧发展为基础,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开发不同学生各种发展潜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2)突破原发展的课堂教学论,强调发展是全面的、综合的和持续的,是生动活泼的全部学校教育整合性成果,是现代生活的本质表现,课堂教学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为此,新发展教育倡导三种教育的结合:一是知识教育与创新教育结合,把知识教育的目的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把发现、创造引入知识教育过程,使知识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创造和发现新事物的过程,转变传统学习知识的背记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发展智力和培养自主性及创新精神的必要活动,从而获得真正的发展;二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把社会实践和人类生活引入学校教育过程,在全面学习人类的文化知识中参与人类生活过程,使学习成为参与人类发展知识和发展自身的过程,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创新意识,培养自主精神,获得全面的发展;三是智力教育与人格教育结合,通过发展健全人格来促进智力的发展。

(三)新发展性教育观的时代发展

以上研究阐明,新发展性教育观在秉承原先“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兼容整合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成果,同时又结合新世纪教育的历史使命,赋予“发展”以崭新的时代内涵。新发展性教育观的“新”主要表现在:第一,倡导多元智力的全面性发展。“新发展”既不单纯是智力的发展或知识的增加,也不是停留在对一般发展定义限定,“新发展”不仅注重学生的心理最近发展区,也充分吸收美国加德纳的多元智慧理论,考虑到学生多元化智力发展的需要,在智力发展的同时实现学生情感、素质以及人格上的发展。相对说来,赞科夫主要还是关注课堂教学的发展问题,当时苏联的最优化教学等理论也都是要解决差生,消灭2分等。第二,倡导形成人发展的综合教育体系。“新发展”不是仅仅限于课堂上的学科教学,而是包括了学生在学校乃至他的全部生活,包括了学生的智力生活和精神生活,包括学校自身的发展。第三,更重要的是,倡导培养创新精神的人的发展教育体系。因此,“新发展”更科学,因而也能够成为真正的发展。“新发展”在强调学生的一切发展的基础上,还致力于将这种发展进一步升华为自主性,使之成为具有自理、自治、自主和主动、主体的能力和意识的发展,并由此再升华为对创新的追求,即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因为创新是真正的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自主性的存在和本质表现,把发展引向自主和创新,正是科学发展之所在。这一切又都是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并通过学校水平的提升来实现的。这就大大超越了原先的发展概念,而达致一种全人教育意义上的发展观,表现了学生在教学、教育上的每一种发展都在全人发展目标指导下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又都成为达致全人发展目标的重要一环,是在使一个人成为栋梁之材意义上的发展。

三、新发展性教育观的学校实践目标

小学教育实践性很强,新发展性教育观的最终表现是创建新型的小学教育体系。根据我们的实践,小学新发展性教育体系的实验总目标,就是要探索基础教育现代化之路,实现新世纪小学办学模式的整体转型,建设一所有现代教育理念,以教育科研为兴校基础,推行现代教育思想,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名师荟萃,整体办学效果显著的实验性名校。

(一)学校发展目标

1.推进学校办学模式的现代转型。探索小学教育以人的发展为本,实现自主与创新,师生共同得到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全面建构小学教育教学新体系。

2.探讨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与教学新模式,既实现以发展为出发点,达致自主、创新目标的纵向课程目标,又实现兼顾不同发展关键期需要的横向课程整合;从根本上转变惟学科和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既把发展作为教学的中心,又实现自主、创新的教学效果。

3.探讨在信息化社会条件下,发展性教育的教育原则和基本实践形式,发展性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达致自主、创新性的途径和方法。

(二)学生发展目标

1.实现学生多元化的全面发展,充分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创造多样化的发展机会,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人人得到积极的发展。

2.实现学生自主的教育理念。在发展为本之下,学生达到较强的自学、自理、自强、自治、自律、自护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学习方法,基础知识扎实,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

3.实现学生良好创新精神的教育目的。有一定的独处能力和乐观向上的自信心,热爱科学,热爱生活,思维敏捷,勇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看法,有健康的人生理想和较健全的人格特征。

(三)教师发展目标

1.树立新型的现代教育理念,掌握新发展教育实验的教育原则,有创新、开拓的发展要求和科研精神,有立志改革的决心和信念。

2.强化教师教育科研意识,并大力提高其能力。每位教师都应制定个人科研工作计划,人人著书立说,形成不同教学特色和学术流派;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敢于冒尖,加速培养学科带头人;鼓励教师敢于创新,形成自己科研的“拳头产品”,使学校涌现出一批具有科研特色的名师。

3.强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达到“四会”(会当班主任、会用电化教具、会电脑、会健身),“四好”(说好、写好、上课好、辅导好),“四转化”(职业型向事业型转化、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书匠型向专家型转化)等。每学年应开展一次“一达二评”(即达标课、评选教学能手、评选教学标兵)系列活动和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全面评比教师教学综合素质,包括师德、教学水平、教学科研成果以及合作精神等,产生出一批有重要影响的教学尖子和学科带头人。

标签:;  ;  

小学发展性教育新理念的构建_教学过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