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推行的现状和效果-基于师生认知和行为选择的调查分析论文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推行的现状和效果
——基于师生认知和行为选择的调查分析

杨璐璐,张立君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北京 100083)

摘 要: 案例教学在公共管理教学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本项目重点对公共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改革以来的运行情况和师生评价进行研究,选择北京市某“双一流”大学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实施情况进行师生同步调查。分析案例教学的师生态度、预期和行动,从认知与实施两个方面调研相关群体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并提出开发公共管理教学案例库、丰富案例教学课堂形式、创新案例教学考核方式、形成公共管理案例教学范式是未来改进的重点。

关键词: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调查分析

一、引言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置身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1〕在众多的教学方式中,案例教学具备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案例客观真实、教学内容多元综合、教学过程动态交互等独特优势,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成为各大高校在不同领域研究和使用案例教学的重要原因。

公共管理学科致力于培养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理论型和实践型人才,对学生的社会现实敏感性,政府行为、政治体制、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熟知性,组织理论与人际关系多变性、环境性有更高的专业要求,公共管理专业人才要具备解决社会治理问题的能力,具备管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背景。这些都要求教师与学生都不能离开社会现实和当前形势空谈。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知识获得方式和以行为为导向的务实训练受到公共管理学科的青睐,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教师教育方法,正在被推广。〔2〕全国教育指导委员会把案例教学与编写作为组织师资培训的重要内容,每年组织案例编写培训会和核心课程的多场次案例教学培训,自2016年举办全国研究生案例大赛。各高校对案例教学态度积极,资助教师在案例教学方面建立了一批高质量的课程建设和教改项目,资助教师参加案例教学培训活动,出台政策鼓励教师编写案例入库和指导学生参加案例大赛。公共管理案例库、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方法论日益完善。

如何在公共管理课程中有效地应用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剖析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公共管理问题,提升学生对公共管理具体事件判断、决策的能力,成为当前公共管理领域十分关注的话题。当前对于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理论与方法论研究和公共管理教学案例的建设讨论。但总体而言,研究视角都是建立在规范性研究的价值范式上,讨论案例教学是什么?应该怎么运用好?随着案例教学在实践中运用,其效果和师生的评价也应该作为研判的依据,但是相关研究成果并不多见。鉴于此,本项目重点对公共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改革以来的运行情况和师生评价进行研究,选择北京市某“双一流”大学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实施情况,进行师生同步调查,分析案例教学的师生态度、预期和行动,从认知与实施两个方面调研相关群体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有针对性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公共管理案例教学问卷设计与调查

1.样本选择

作者所在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具有公共管理一级硕士点和博士点,是第三批(2005)获得授权的MPA培养单位。下设行政管理二级学科招收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公共管理学科已形成了博士、硕士、本科以及专业学位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在2017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科跻身B级。作者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致力于案例教学的探索和运用,先后承担了三门专业课程运用案例教学的教改项目,全系老师有很好的案例教学研讨氛围和接受、运用基础,学生对课堂案例教学方法的尝试积极评价较多。特别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自上而下倡导和践行本科生导师制,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课外讨论的团队小组划分。

2.问卷设计

问卷初设:在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公共管理师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师生不同调查对象设计本次调查问卷。本次问卷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师生个人基本信息,用以区分课程、学生年级的比较研究;第二部分是针对师生对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态度调查,具体分为对公共管理专业的认知度、对案例教学的认知度、对案例教学的课堂参与度三个方面的调查内容。第三部分是从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实施细节方面对师生进行调查,具体包括案例教学时间分配、教学案例选取、案例教学课堂组织形式、案例教学师生主导地位、案例教学中知识点考核的合理度五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第四部分是调查师生对案例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或满意度。

3.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分析

1.当前的公共管理教学中,大多数的学生比较愿意了解并接受案例教学,大部分教师也对案例教学的改革给予认可与支持的态度。说明学生与教师的案例教学了解与接受程度在不断提高,案例教学已经在公共管理领域具有较大的优势地位。

3.调查对象

为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有效,本次问卷调查采用匿名形式,调查对象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四个年级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和行政管理系10名专任教师。针对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98份,回收率为98%,其中有效问卷95份,有效率为96.93%。针对行政管理专业相关教师发放问卷12份,回收12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2份,有效率为100%。

三、师生对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态度

组织行为学理论认为态度是由三个成分组成:情感(Affective)、意向成分(Behavioral Component)与认知成分(Cognitive Component),这些成分构成了ABC模型。每个成分都在态度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认知是一个重要的成分,能够形成一个人对其他人或事物喜好或厌恶的情感,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意向成分是一个人表现出的外在方式,因此态度产生的顺序是认知——情感——行为选择。三种成分并不一定都是协调一致的,一致性越强,态度越稳定,越不容易改变。这一“情感、认知和行为”是态度和态度改变的决定因素的理论被用于分析组织中的个体行为,很多管理者通过在员工中形成对组织和工作喜爱的态度,实现高效率。这一理论不仅可以指导企业管理者,而且适用于所有组织内部的活动。对于教育活动而言,同样可以通过分析或影响参与主体的态度构成,了解或改变其态度。师生对公共管理学科的高度认同、对案例教学的认同和了解、对案例教学积极参与是案例教学在公共管理教学中得以推行和运用的重要前提。对公共管理学科有认同感,教师才会主动探索教学改革,学生才会对获得专业知识的授课方式表现出关切度和对更理想授课方式的期望,并且对老师探索的教学改革积极配合。对案例教学认同和了解,教师才会有积极性在教学改革中尝试案例教学方式,克服改革传统教学、探索案例教学所带来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学生才会对案例教学方式表现出需要意愿并配合教师的教法创新探索。对案例教学积极参与是师生对公共管理案例教学认同态度的行为倾向,较高的参与度表明师生对案例教学接纳度高并努力推行。

商家回应:最近我们新招了好多新员工,业务不是很熟悉,不少是实习生,对于您的反馈,我们深感抱歉,一定及时改正。今晚大家已经在通宵学习提升服务质量了,大家说了,服务搞不好,我们不睡觉……

1.公共管理课程认知度分析

对教师公共管理课程认知度的调查显示,83.33%的教师认为公共管理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16.67%的教师认为大学公共管理教学应以理论教学为主;91.67%的教师认为大学公共管理教学应重视实践教学。对调查结进行分析可知,教师对公共管理专业实践性的认知度普遍较高。

对学生公共管理课程认知度的调查显示,90.53%的学生认为公共管理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88.42%的学生认为公共管理专业理论学习有助于公共管理实务。对学生选择公共管理专业的动因的调查显示,58.95%的学生选择“专业兴趣”,26.31%的学生选择“就业需要”,8.42%的学生选择“考试易过”。从不同阶段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的角度调查分析,从中发现年级越高对公共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权变性、复杂性的认可度越高。

通过公共管理专业课程认知度调查,可以发现教师和学生对公共管理专业的实践性、重要性的认知度普遍较高,并且学生选择公共管理专业较为客观。

关于学生讨论与陈述观点的时间安排,88.42%的学生认为案例讨论的时间应在15分钟以内,77.89%的学生认为个人观点陈述应在5分钟左右效果会最好。在案例讨论与个人发言上大部分学生的意见比较统一。

2.案例教学方法认知度分析

总体而言,9成教师对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给予认可态度,7成学生对案例教学基本了解并比较愿意接受案例教学。这表明案例教学已在公共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中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性。

20世纪80年代,斯特里克兰和穆鲁解决了激光器的啁啾脉冲放大问题。这个过程始于短脉冲,该脉冲通过一对光栅反射使其变长。光栅的作用类似于棱镜,致使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不同长度的路径。由于功率只是随着时间而传递的能量,因此把光拉长会降低其功率,这样就能够在不损坏激光介质的情况下实现放大。最终,放大的脉冲通过一台压缩器,将其挤压成较短的脉冲——这是一种更具威力的脉冲。该方法使研究人员能够获得可以放在桌面的强大激光脉冲,并且能够使像BELLA这样的高功率激光脉冲工具更具可行性。

针对案例教学与普通教学的区别进行调查发现,师生都认为案例教学会优于普通教学,但是师生之间的认识程度是不同的。以教师角度来看,94.73%的教师认为从课堂表现与学生成绩来看,案例教学的效果较普通教学更加明显,而5.26%的教师认为从教学效果来看,二者没有明显的区别。学生对案例教学是否优于普通教学认同比低于教师,70.52%的学生认为通过案例教学所学的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高于普通教学且记忆相对长久;20%的学生认为相对于案例教学更习惯接受普通教学方式;此外,还有14.73%的学生认为二者不存在本质区别,对课程学习与知识掌握没有影响。

在教师的公共管理授课过程中,83.33%的教师对案例教学十分了解并在日常授课过程中运用,16.67%的教师对案例教学基本了解但很少应用于公共管理课程教学。对学生案例教学认知度的调查显示,公共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仅有16.84%的学生对案例教学十分了解,63.15%的学生基本了解,20%的学生基本不了解案例教学。

关于师生对公共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应用案例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调查数据显示(详见表1),84.2%的学生认为公共管理专业课程实施案例教学是重要的,其中70.52%的学生认为公共管理案例教学非常重要。75%的教师认为公共管理专业课程实施案例教学非常重要。师生在公共管理运用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上达成一致。

表1 学生和教师对公共管理案例教学重要性的认知度调查表

图1 适合案例教学的核心课程比例

此外,对于“案例教学适用于公共管理哪些课程?”的选择结果统计来看(详见图1),大部分学生认为公共政策分析、电子政务、社会调查与统计、人力资源管理、公文写作等理论性与实务性相结合的课程比较适用案例教学;像社会学、领导学、政治学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并不适合运用案例教学方式。从中可以看出,并不是公共管理专业所有课程都适用案例教学。

问卷试调查:对问卷初稿进行试调查,调查对象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一年级学生和行政管理系2名任课教师,试调查样本数为20份。

公共管理课程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研究,主要结合实际案例教学的环节,选择案例阅读与资料准备、课堂案例小组讨论、个人观点陈述、小组间观点辩论、听取教师案例总结五个指标进行测量。将这5项活动的频率分为 “从不”、“偶尔”、“经常”、“总是”, 分别对这四种频率计分,参与程度越高,则得分越高,依次为 1、2、3、4 分(如表2)。根据调查所得数据进行每项陈述的平均分与标准差的计算,以此来分析学生在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中的参与度,计算结果显示(见表3),学生参与度比较高的是案例阅读与资料准备、听取教师案例总结,平均分分别为3.06和3.26。但小组讨论、个人观点陈述、小组辩论这三个重要维度的参与度不高,说明目前案例教学的参与度仍比较低,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

表2 案例教学课堂参与度陈述量表

四、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实施:期望与行动

案例教学的推进程度、教学案例的选择和编写、课堂设计、师生关系、考核方式是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案例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地方。(1)教师运用案例教学,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案例分析的费时与有限课时内授完教材完整知识体系之间的矛盾,因此,很多运用案例教学的教师不会花所有学时进行,而是选择部分章节尝试创新,对于不属于案例分析课的常规专业课程,案例教学应该占用多少学时是值得思考的。(2)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重要工具,即不同于举例教学的例子,也不同于热点事件,需要能够通过个别解析,从具体到抽象概括提炼出案例故事中所包含的公共管理原理、原则或方法等,选择或撰写的案例需要满足一些特点,也要与教学目标契合,需要老师在课前做好准备。(3)案例教学的授课环节的逻辑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需要老师进行全新的课堂设计,包括明确在课上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的逻辑链;拟定学生课前学习问题,给学生引导和暗示;确定撰写板书计划;拟定课上引导学生分析、与学生对答的问题。(4)案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对案例进行主动的分析和解读,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组织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推导运用概念较好的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关心的重点从“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3〕老师重在引导学生自己思索或提供给他寻找答案的方向,学生的角色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规律追寻者。(5)传统讲课的考核方式往往是知识点的重复填写,没有情境的运用和分析,但是案例分析既要考察学生的知识点掌握,又要考察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多采用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的开放式考核方式。

(2)非工业区中,Hg、Cd、Cu、Pb、Zn超标倍数较高,污染可能主要是民用燃煤、汽车尾气排放及周围企业生产活动的影响。降尘的空间分布图显示,吉林省的 As污染较为严重;四川、广东等地区的Hg污染比较严重;Cu浓度较高的地区为湖北、贵州;Pb和Zn污染严重多集中在湖北、浙江等地。

表3 学生公共管理案例教学课堂参与度调查

表4 案例教学占课程时间的比重调查表

1.案例教学推进进度

案例教学的推进进度指案例教学环节在课堂中的时间安排情况。具体选择案例教学占课程教学时间的比重,学生讨论与陈述观点的时间安排,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时间分配三个指标进行调查。

对于案例教学占课程教学时间的比重调查数据显示(详见表4),63.15%的学生期望案例教学时间能占课堂40%-60%的时间,而老师这边,83.33%的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时间在40%以下,难以达到学生的期望值。学生与教师在案例教学在课程教师时间所占比重的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作为你的向导,我第一次进入你的向导室时,就已经在你的经验库里大致逛过一回了。”壶天晓说着,顿了顿,“重要的是,你的整个记忆区是向我和镜心羽衣定向开放的。”

韩起澜(Hiong)[9]通过详细的档案研究和田野工作在她的民族志[9]指出边缘化地位、经济贫困和社会歧视是推动“上海旅居者”作为城市移民依赖跨界网络创业求生的推动力。顾德曼(Goodman)的作品[10]考察了在1937年以前的上海,华人企业家通过取得在有影响力的地缘性社团的领导地位,来构筑跨界社会网络,从而提升上海华人社会和在外国殖民地当局中的权力与影响力。

关于案例教学与专业理论讲授的时间安排,58.94%的学生希望案例教学安排在专业理论讲授之后,二者应分时进行。而41.06%的学生则习惯于专业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同步进行。在公共管理专业授课过程中,75%的教师选择二者同步进行,仅25%的教师认为应该分课时进行教学。从中可以看出学生期望与教师实际在案例教学与专业理论讲授上的时间安排存在分歧。

2.教学案例的选择

案例教学主张以学生为主导,通过师生多向互动构建理论知识。案例教学的新师生观认为,“教师应该成为课堂讨论的引导者、参与者、支持者,而不是命令的下达者和知识的传送者。”〔5〕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不存在教师的教学强制与独裁,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居于主体地位,进行师生间的自由表达与辩论。通过对师生的调查发现,74.73%的学生期望案例教学采取充分思考并自愿回答的方式,学生拥有自主选择权,但是老师在实际案例教学课堂上,普遍采用强制思考或强制提问的方式,达到83.34%,仅有16.67%的教师以学生为主导,采用充分思考并自愿回答的方式。(详见表6)

调查师生对教学案例这5个标准的认同程度发现,学生与教师的意见一致,绝大多数学生和教师都认为在案例选取上应围绕公共管理教学目标,选取涵盖专业知识较多、具备针对性、反映公共管理领域热点问题、具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的教学案例(详见表5)。

表5 公共管理教学案例选取意见的调查

3.案例教学课堂组织形式

案例教学的逻辑是通过一个焦点故事,层层剥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规律,课堂教学不是单项的理论介绍或ppt演示,而是要设计引导学生的方式,案例教学的推行需要采用新的课堂设计,当然有很多种内容可供选择,比如,问题引导、小组讨论、专题辩论、角色扮演、情境模拟、参加案例大赛等方式。从对样本的调查来看,当前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过于单一,与学生期望的组织形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33.68%的学生认为当前讨论法、专题辩论法是案例教学的主要形式,66.32%的学生期望采取更加富有新意的组织形式,例如角色扮演、案例实践模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等。而根据对教师的调查显示,当前只有16.67%的教师采取过角色扮演的组织形式,其余均是采用案例讨论、辩论方式。

通过有限元软件分析结果表明,连杆最短寿命出现在连杆小头与杆身之间的过渡凹槽部位以及连杆杆身的中间部位。

4.案例教学师生主导地位

教学案例的选取与编写既要适应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又要具有现实价值。有学者认为“教学案例是公共管理实践中真实、典型、矛盾突出的事件提炼。〔4〕教学案例应该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典型性、研究性和知识涵盖性。真实性是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首要特征。只有真实的公共管理案例才能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与功能,而杜撰的案例在针对真实公共管理情境时会产生偏差,容易误导学生的行为选择。公共管理学科的时代性特征决定了教学案例选取的时效性,公共管理教学要以当前社会发生的公共管理事件为例,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理论分析身边的社会问题。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个别解析概括一般公共管理方法论,提倡公共管理归纳思维。这有利于学生窥见公共管理实践的全貌,以达到触类旁通。公共管理教学案例的选取应具有一定的再研究价值,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开展更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公共管理教学案例应尽量涵盖课程知识并且综合课程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公共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

表6 案例教学师生主导地位调查数据

5.案例教学考核方式

在案例教学的考核方式调查中发现,当前公共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考核方式均采取小组案例分析报告的形式。对于这种考核方式,44.21%的学生认为当前的案例教学考核比较合理,36.84%的学生认为考核稍欠合理,其余学生表示无所谓。认为此种考核方式不合理的学生认为小组合作较易出现“搭便车行为”、相互推诿等现象。在被调查的学生中,67.38%的学生表示会认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21.05%的学生表示根据自身时间安排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其余的学生表示并不会占用过长的时间撰写。总之,目前运用于案例教学的小组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的考核方式不被广大学生接纳,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衡量标准和量化指标,对“搭便车”、不认真撰写的学生没有有效的区分的方式和惩戒措施。

五、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评价

已经在公共管理专业推行的案例教学是否达到学生和教师的要求、实施效果怎样?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与教师在案例教学效果上存在较大的差异。65.26%的学生认为通过案例教学提高了分析解决公共管理实践类问题的能力;29.47%的学生认为对自身案例分析敏感性的提高并不是很明显,5.26%的学生认为基本没有效果。

欲解答好试题,读懂题意,看清设问是前提,否则,要么因无法对题目引发思考而造成不会解题或者胡乱地解题,要么因曲解设问而导致解题时答非所问。培养主动去抓题干中和设问中的关键词的科学阅读能力,往往会带来三个方面的益处:其一是不会因答非所问等非智力因素而造成丢分;其二是对于难度不是很大的试题,往往能够借助几个显性的关键词而迅速架构好清晰的答题逻辑;其三是对于难度较大的试题,也需要借力一些关键词来引发思考(这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甚至会将思维引向更深处(怎样做到的),进而一些被命题人隐藏的信息和知识将逐一暴露出来,这样就可以解答好试题。

对案例教学各方面的整体满意度的调查显示,仅有21.05%的学生表示对当前的案例教学很满意,而75%的教师对当前的案例教学效果表示满意,形成较大的反差。学生不满意的原因主要学生、教师、课堂、案例等多个方面(详见表7)。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仍需在诸多方面进行改进。

表7 现阶段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缺陷调查表

六、结论与建议

1.调查结论

经过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对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得出如下结论:

问卷修正:针对试调查的问卷进行回收,回收率为95%,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试调查情况和专家建议,对初始问卷的题项进行了删减与更改,形成最终的调查问卷。

2.当前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在实施细节方面仍存在较大的问题。从调查结果来看,主要表现在案例教学时间安排合理性需要改进、案例教学组织形式需要丰富、师生主导关系方面需要强化学生的课堂主导地位、考核方式缺乏合理性这几个方面。

2.5 普及创新发明 团队在护理部的指导下在全院推广各科室在临床护理安全管理实践中的发明与创新。如预防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头部导管滑脱而发明的头部约束器,用于避免发生压疮辅助翻身的轴线翻身垫等护理小发明先后应用于临床,既调动了临床护士参与护理安全管理实践的积极性,又保障了护理安全,降低导管滑脱和压疮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3.案例教学实施效果仍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对于学生公共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但仍有部分学生认为其效果并不明显,并且师生对于案例教学满意度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进行反思。

2.相关建议

本文根据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认为当前公共管理专业案例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任课教师开发更为适用的案例库。实施公共管理案例教学,需要众多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因此必须对教学案例的编撰加以重视,以建立全面高质量的公共管理案例库。提倡组织公共管理领域教师通过多种资源途径以获得比较充足恰当的教学案例,包括实地调研、高校论坛、媒体等资源,依据“真实性、目的性、问题性”〔6〕的案例编撰原则进行案例编写与设计,集中教师集体的力量完善公共管理教学案例库。

随着时间的流逝,经典的语段并不会为人们所遗忘,反而会历久弥新,经典的语段往往是整个文本的点睛之笔,比如莎士比亚的传世名作《哈姆雷特》中的:“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几个世纪过去了,在日常生活或是文学作品中人们仍然经常使用这个经典语段,可见它的经典性。

2.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设计案例教学课堂形式。以小组讨论、小组专题辩论等传统的组织形式缺乏新意,难以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因此要丰富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通过案例角色扮演、案例实战模拟教学、原创案例编撰赛等新的课堂组织形式改变以往沉闷的教学氛围。此外,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信息科技,以满足案例教学信息量大的特征,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教学案例的原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与讨论热情,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成都市会展旅游业虽然在发展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成都市会展旅游发展的现状,找出制约成都市会展旅游发展的原因,然后基于游客感知价值进行分析,提出成都市会展旅游的营销策略,以期对成都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3.创新更加有效的公共管理案例教学考核方式,增强考核合理性、公平性、客观性。合理的考核体系不仅有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增加教学的公平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待课程的认真程度。传统的公共管理教学中以课程结课考试成绩为主,课堂表现为辅,难以充分反映学生在案例讨论与发言的情况。此外,撰写小组案例分析报告容易出现“搭便车”的现象,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一方面增加考核项目,注重学生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专业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增强考核的公平性,采取小组匿名互评、小组间成员互评等形式。

4.形成较为可行的公共管理案例教学范式。尽管各门课程的老师进行了案例教学的教改工作,并参加了相关课程的案例教学培训,但是在具体运用中,方式和节奏不一,多数停留在举例教学,或者陷入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尴尬,也受到一些不愿意配合的学生的质疑。所以,需要有针对性的形成每门课程的案例教学范式,抛砖引玉,使老师通过模仿过程模式,形成更深入的认识。但是教学范式不是唯一标准,同时鼓励老师在此基础上创新修正。

完善已有的食品抽查、监测、检测等操作的规程,确保食品安全相关数据的真实性;规范数据录入、处理的操作,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对数据造成影响;落实完善“互联网+”与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融合应用,及时更新、传送实时食品安全数据,保证数据的时效性。

〔参 考 文 献〕

〔1〕吴高臣,刘爽.实践导向:案例教学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178-181.

〔2〕杨璐璐.关于社会科学案例教学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J〕.理论观察,2016,(04):155-158.

〔3〕杨璐璐.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逻辑、保障条件及误区辨析〔J〕.教师教育论坛,2017,30(05):14-19.

〔4〕李燕凌.公共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6,10(02):103-110.

〔5〕张新平,冯晓敏.重思案例教学的知识观、师生观与教学观〔J〕.高等教育研究,2015,36(11):64-68.

〔6〕宁骚.公共管理类学科的案例研究、案例教学与案例写作〔J〕.新视野,2006,(01):34-36+61.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2234(2019)01— 0135— 06

收稿日期: 2019— 01— 12

基金项目: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讨性在线开放课程“基于案例教学的《组织行为学》教学模式研究”(编号:J17081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课程建设与教改“公共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J180813)。

作者简介: 杨璐璐(1985—),女,河南开封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公共政策。

〔责任编辑:侯庆海〕

标签:;  ;  ;  ;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推行的现状和效果-基于师生认知和行为选择的调查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