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规范管理,减少人为因素对航空安全的负面影响

加强规范管理,减少人为因素对航空安全的负面影响

一、加强规范化管理 减少人为因素对航空安全的负面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夏娜[1](2020)在《航空刑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应对已经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民航业风险,国际民航组织召开会议修订原有的国际航空刑法公约,形成了现代化的国际航空刑法公约框架,以期能够有效预防和惩治已经发生变化和正在发生变化的民用航空犯罪,进一步维护并确保国际民用航空安全。近年来,在我国民用航空领域,一些以航空器和机场为袭击目标具有恐怖主义特征的暴力犯罪亦时有发生,如险些造成机毁人亡的6.29和田劫机事件、深航ZH9648航班机上纵火事件、7.20首都机场爆炸事件等。此外,还有散布航空诈弹、操纵无人机黑飞、上海虹桥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相继发生粉丝追星大闹机场、乘客霸座霸机入侵航空器、擅开应急舱门、向航空器发动机投掷硬币等各种危及民用航空安全的事件频繁发生,这些都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国际航空刑法公约的现代化、国内频繁发生的诸多危害民用航空安全事件,均使我国现有的航空刑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应对那些现代化的民航业风险时,似乎越来越呈现出“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基于此,本文将航空刑法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航空刑法的基本概念、保护法益、犯罪类型以及犯罪未完成形态等方面的内容展开研究以丰富航空刑法的教义学内涵,通过对航空刑法的基本价值展开分析,明确基于民航业风险的特殊性,结合民航业的发展现状,在航空刑法中安全价值必然需要优于自由价值,这就使得预防性刑法观在航空刑法中得以体现。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航空刑法概述。首先以航空器、大气层、航空器的活动范围这三要素为基础,探讨航空的概念,明确指出本文所研究的航空刑法中的航空是指使用航空器在大气层或空气空间所作的民用运输活动。研究航空的概念对航空刑法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限定作用以及预测作用。其次,对航空刑法的概念进行科学界定。基于界定航空刑法概念的需要,简要介绍国际航空刑法的演变历程及我国航空刑法的立法沿革。国内首次提出航空刑法概念的是赵维田教授,其是从国际法的角度定义航空刑法;继其之后,黄涧秋教授提出了国际航空刑法的概念,而其则是从国际法与国内法相结合的角度来定义航空刑法。无论是赵维田教授提出的航空刑法概念,还是黄涧秋教授提出的国际航空刑法概念,本质上都是国际刑法意义上的航空刑法,可统称为国际航空刑法。但是,这一概念过于褊狭。据此,本文对航空刑法概念重新进行界定。最后,本文分别阐释了航空刑法与交通刑法、反恐刑法之间的关系。前者属于附属关系,即航空刑法附属于交通刑法;后者属于交叉关系,即航空刑法与交通刑法之间存在交叉关系。第二章航空刑法的价值。本章首先分析航空刑法的价值构成。安全价值和自由价值是航空刑法的两大重要价值。本文分别分析了不同层面意义上的安全价值和自由价值的内涵,以此为基础,阐释航空刑法意义上安全价值和自由价值的内涵。其次是论证航空刑法的价值冲突。航空刑法中安全价值和自由价值之间存在矛盾冲突。安全价值在不断侵蚀自由价值。本文通过揭示航空刑法中安全价值的实现与自由价值的妥协,指出民航业风险背景下,航空刑法是一种安全刑法,以预防性刑法观为导向。最后是论证航空刑法的价值协调。本文指出安全价值是航空刑法的首要性价值、基础性价值,而自由价值是航空刑法的终极性价值、目的性价值。虽然安全价值优于自由价值,但是并不意味着抛弃自由价值,应当两者同时兼顾。通过在航空刑法的安全价值和自由价值之间设立一些特殊规定来衡量平衡点以缓解冲突,实现航空刑法中安全价值和自由价值协调发展。第三章航空刑法的保护法益。本章首先梳理了法益概念的历史演变及发展现状,基于此,本文提出应当确立民用航空安全法益作为航空刑法的保护法益。民用航空安全法益具有一定的内在独特性,其不仅本身具有法益一般概念的物质化和精神化的双重性质,而且还拥有集个人法益与集体法益为一体的特殊性结构。其次,探讨民用航空安全法益的功能。民用航空安全法益的功能主要包括民用航空安全法益的立法功能和民用航空安全法益的司法功能。其中,前者体现为民用航空安全法益的立法指导功能和犯罪分类功能,后者体现为民用航空安全法益的司法解释功能和违法性评价功能。最后,分析了民用航空安全法益的保护路径。以国际航空刑法为基点,本文认为保护民用航空安全法益的传统路径是归属于结果犯的具体危险犯,而保护民用航空安全法益的新型路径是归属于行为犯的抽象危险犯。此外,保护民用航空安全法益的新型路径也包括法人危险犯。这是立足于上述两种类型的危险犯,结合民用航空犯罪主体由一元的自然人到二元的自然人-法人转变而进行的总结。第四章航空刑法规制的犯罪类型。本章首先分析民用航空安全法益保护与航空刑法规制犯罪类型的关系。基于航空刑法规制民用航空犯罪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民用航空安全法益的保护,本文从民用航空犯罪的基本面向、民用航空犯罪的犯罪性质以及民用航空犯罪的构成要件三个层面剖析其与民用航空安全法益之间的关系。其次是比较国际公约与域外国家航空刑法规制民用航空犯罪。具体而言,就是国际公约与域外国家规制的非法劫持类犯罪、危及飞行安全类犯罪、侵害机场安全类犯罪、非法利用航空器类犯罪以及威胁类犯罪进行比较分析。再次是解读我国航空刑法规制的民用航空犯罪。我国航空刑法规制民用航空犯罪主要包括实施恐怖、危险活动类民用航空犯罪、破坏公用工具、设施类民用航空犯罪、以危险方法危害类民用航空犯罪、违反枪支、弹药管理规定类民用航空犯罪、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类民用航空犯罪以及扰乱公共秩序类民用航空犯罪等六大类,本文主要从犯罪性质和构成要件两个层面对上述民用航空犯罪进行分析。以劫持航空器罪为例,关于劫持航空器罪的犯罪性质,存在两种观点:一是危险犯说,二是行为犯说。本文认为我国劫持航空器罪是行为犯。从航空器的属性、航空器的状态以及行为手段角度对劫持航空器罪的构成要件展开分析。最后,提出完善我国航空刑法规制民用航空犯罪的立法建议。本文指出我国航空刑法规制民用航空犯罪明显不足,提出增设威胁罪、强制罪和威胁民用航空安全罪、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生物武器、化学武器、核武器罪等和以虚假情报危及飞行安全罪,扩张重大飞行事故罪和劫持航空器罪。第五章航空刑法规制的犯罪未完成形态。本章首先阐释民用航空安全法益与航空刑法规制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之间的关系。航空刑法处罚民用航空犯罪未完成形态的目的是在规制民用航空犯罪之外扩张航空刑法处罚范围以实现民用航空安全法益的全面保护。其次是分析民用航空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处罚根据。我国民用航空犯罪预备属于从属民用航空犯罪预备,与独立民用航空犯罪预备一样,都是为了实现对某些重大民用航空安全法益的提早化保护。我国民用航空犯罪未遂的处罚根据需将客观的未遂论和主观的未遂论结合。也即将行为人的主观犯罪意图和行为对民用航空安全法益的客观危险有机结合。再次是分析民用航空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处罚范围。民用航空犯罪预备的处罚范围的立场包括消极的立场、积极的立场以及折中的立场,我国刑法采取的是积极的立场。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并非所有民用航空犯罪预备都需要处罚,本文认为应当以侵害严重民用航空安全法益为处罚标准严格限制民用航空犯罪预备的处罚范围。民用航空犯罪未遂的处罚范围存在概括式、列举式以及综合式,我国刑法采取的是概括式。鉴于概括式的抽象与模糊,本文建议采纳构成要件说,以构成要件为中心对民用航空犯罪未遂的处罚进行规范判断;最后是探讨民用航空犯罪未完成形态的认定。关于民用航空犯罪预备行为的认定,以劫持航空器罪为例,基于保护民用航空安全法益的需要,劫持航空器罪犯意表示、阴谋劫持航空器行为可以认定为劫持航空器罪预备行为。关于关于民用航空犯罪着手的认定,主张构成要件的定型、侵害法益的危险性以及主观犯罪意图是犯罪着手认定中非常重要的三个要素。以劫持航空器罪和破坏交通工具(航空器)罪作为民用航空犯罪的典型代表,对其着手予以认定。就劫持航空器罪着手而言,本文支持前一行为说,也即劫持航空器罪构成要件的行为中的第一个行为是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构成的行为,因此,当行为人开始实施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构成的行为时,就可以将其作为认定劫持航空器罪着手的标准。此外,在特殊情况下,应当对劫持航空器罪着手的认定提前。就破坏交通工具(航空器)罪着手而言,本文以效用侵害说为立场,分析向航空器发动机投掷硬币行为的着手。关于民用航空犯罪未得逞的认定,本文支持“犯罪构成说”。以劫持航空器罪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为例,劫持航空器罪未得逞的认定支持“控制说”,“控制说”严格遵守“犯罪构成说”;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未得逞的认定是没有发生“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这一构成要件结果。

王东升[2](2019)在《基于HFACS和BN的船舶碰撞事故人为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际贸易中绝大部分的货物运输都是通过航行在海上的船舶完成的。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对海洋关注度的不断提高,海上运输的发展迎来了新的热潮。然而,频发的船舶碰撞事故仍是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此外,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船舶碰撞事故都与人为因素有关。目前针对船舶碰撞事故人为因素开展的大多数研究工作集中在船舶碰撞过程阶段涉及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上,对于影响不安全行为的深层次原因(如组织影响因素)涉及较少。此外,将大量的船舶碰撞事故放在一起进行分析,寻找事故致因链是现有研究的特点,但忽视了导致不同严重程度的事故的不安全行为可能有不同的诱发路径。考虑到上述内容,本文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三点:(1)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相结合,对船舶碰撞事故按严重程度进行了分级,将收集到的194份船舶碰撞事故报告分为严重事故、较大事故、轻微事故三个等级,并将样本数量较少的严重事故和较大事故合并为组1,轻微事故作为组2。(2)引入了人的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并根据船舶碰撞事故的特点对HFACS中组织影响、不安全的监督、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不安全行为四个层面做了适当修正,对两组事故报告中的人为因素进行分类、分析。(3)利用SPSS分别对两组事故HFACS模型中相邻层面的因素进行了卡方检验和让步比分析,进而得到相邻层面因素间的关联关系。然后,根据SPSS分析得到的因素关联关系,分别构建了两组事故的贝叶斯网络(BN),并据此分析了上层因素对不安全行为因素的影响关系,得到了两组事故不安全行为层面单因素和全因素的最可能诱发路径。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不安全行为层面的因素对船舶碰撞的发生影响最大,而应急措施不当、应急准备不充分等因素则是导致事故结果恶化的关键。为降低事故预防成本、防止事故结果恶化,提出了从HFACS的上层因素实施干预措施和加强对关键因素管控的建议。

周舒红[3](2019)在《航空公司飞行安全管理体系实施研究 ——以南航湖北分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航空安全管理体系(SMS)目前已经在全民航各企事业单位建立和实施,是提高我国民航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安全管理体系是通过组织管理来识别安全风险源、开展风险管控、监督安全保证、实现系统安全的一种管理工具,其区别于传统安全管理的特点是系统安全理念和事前预防管理,其目标是持续提高组织的系统安全水平,其核心是危险源识别和风险管理两个基本过程。本论文立足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理论,从南航湖北分公司飞行安全管理实践出发,结合南航和湖北分公司实施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加强安全责任考核、量化风险分析、推进安全信息新技术应用、推进安全绩效管理、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新的风险源和安全隐患库、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等系列改进方案。通过逐步推行各项改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安全风险、提升安全裕度、前移安全关口,系统提升公司整体安全管理水平,以实现更长久的安全周期。

刘瑞[4](2019)在《空管运行健康指数研究 ——以T空管分局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虽然通过长期建设,我国空管基础设施水平有了大幅提升,有力支撑了行业发展,服务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但空管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深刻变化,空管的建设发展在规模上还跟不上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在质量效益上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随着航班量的持续快速增长,行业发展需求旺盛与空管资源保障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运行安全、航班正常、运行效率面临严峻挑战。安全是民航永恒的主题,是一切效益、效率的基础,是空管健康运行的核心思想。保持空管系统健康运行需要全方面、立体化考虑问题,因地制宜实施方案,改善内因与外因,去除潜在安全隐患。本文首先详细讲述论题的背景、目的、意义、国内外的研究情况等,深挖空管系统运行特点,创造性地引入空管运行健康指数的概念,并阐释了其设计理念。随后,以“人机环管”系统模型为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空管运行健康指数评价模型,并结合T空管分局现状进行实例应用,分析其运行健康水平。最后,结合国内其他民航单位的先进经验,为T空管分局健康指数的提升提出改进建议。空管运行健康指数概念和模型的提出,为空中交通管理部门的安全运行提供了简单、有效的评估方式,对空中交通管理部门提升保障能力有着深远影响。

于思璇[5](2019)在《通用航空安全风险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对通用航空的支撑政策增多,通用航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由此引发的安全问题和暴露的安全隐患也逐渐增多。安全一直是航空发展的底线,安全问题也是航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只有平衡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在保证运行安全的基础才能更好地促进通用航空的进一步发展。相比于运输航空,通用航空机型繁多、作业环境复杂、安全监管落后,因此需要更加关注各个环节的运行安全。为了提高通用航空的安全水平,本文构建了通用航空安全风险分析的框架体系,研究了通用航空影响因素、通用航空风险预测和通用航空安全风险控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本文系统论述了通用航空与运输航空存在的区别,通过通用航空安全运行数据从安全指标与安全风险两方面分析了安全现状,分析了目前通用航空面临的四个安全压力—运行风险高、法律法规不健全、安全监管有待规范以及安全管理专业人才不足。其次,从“人—机—环—管—其他”五个方面研究了通用航空的风险影响因素,采用对应分析方法提取了这些影响因素与发生季度之间的内在联系,相比于单一性分析,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能更好的描述通用航空的风险规律。再次,深度学习能够更好地挖掘数据内部的隐含信息,以此映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所以采用深度学习算法中的稀疏降噪自编码模型预测了通用航空的风险。通过实例说明,相比于其他模型,构建的SDAE模型可以对通用航空风险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最后,本文采用可拓方法判断了通用航空“人—机—环—管—其他”五个方面的风险等级,并根据五个因素的风险等级结合第三章的对应分析的结果针对性地提出了风险控制策略。本文的研究对于通过数据分析来预测和控制通用航空风险提供了工具,为加强通用航空安全管理提供了辅助决策支持。

张攀科[6](2018)在《水上跑道侵入风险演化机理及预警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跑道侵入是陆上机场最重要的危险源之一,水上机场因其位于河道、湖泊、海港等开放水域,往来船舶及漂浮物不确定性强,致使跑道监管难度大,发生跑道侵入事件的风险更大。本文基于风险管理、扎根理论、事故树分析、贝叶斯网络、系统动力学、演化博弈论等理论和方法,分析水上飞机起降作业流程及特点,识别、归纳、整理水上跑道侵入风险因素,构建风险因素概念模型;从起降作业层、组织管理层、安全监管层等三个层次分别构建混合概率风险分析模型、组织风险演化模型以及安全监管演化博弈模型,并整合子系统模型以实现侵入风险的动态预警,提出风险管控对策。全文主要研究以下内容:(1)运用扎根理论方法识别了水上跑道侵入风险因素并构建概念模型。梳理和分析水上飞机起降作业流程、各参与主体职责划分以及起降作业特点,结合安全会遇距离模型、信息处理模型、SHEL模型分析风险影响因素;基于扎根理论,识别飞行员、管制员、机场客观环境、气象水文、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等主范畴及所属风险因素,以此为基础构建风险因素体系概念模型。(2)集成事故树(FTA)/贝叶斯网络(BBN)、关系向量机(RVC)和模糊集理论等多种方法构建了水上跑道侵入作业层风险演化模型。构建了水上跑道侵入事故树模型,并定性分析模型的最小割集、最小径集,确定各底层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利用RVC和模糊集理论确定BBN的先验概率和条件概率,按照风险接受准则构建风险评估矩阵,为决策者提供相应的风险管控参考。(3)应用系统动力学(SD)构建了水上跑道侵入组织风险演化模型。通过识别组织安全文化、安全管理系统(SMS)和安全绩效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水上跑道侵入组织风险演化模型,对安全、生产(业务量)和财务三个绩效目标互相作用下的组织管理系统进行了定性建模和定量仿真分析。(4)结合演化博弈论和SD方法分析水上机场安全监管策略。为了探究水上跑道侵入风险控制中安全监管机构、水上机场及作业层员工等博弈参与主体的稳定策略选择,基于策略组合下的各主体收益函数矩阵,构建了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对演化博弈过程进行SD建模仿真分析。(5)整合上述子系统构建动态预警模型。通过整合水上机场运行的起降作业、组织安全管理、外部安全监管等各子系统分析模型,构建了水上跑道侵入风险动态预警模型,以某水上机场为例进行预警仿真分析。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1)针对作业层风险特点,基于风险在系统中传播过程,集成FTA/BBN构建了混合概率风险分析框架。(2)针对水上机场风险管理的组织子系统,探讨了组织因素是如何影响系统的安全绩效,以系统动力学作为建模工具分别对组织安全文化、组织安全实践、个人安全绩效三个子系统分别建模并进行模型整合和仿真分析。(3)将系统动力学与博弈论相结合,围绕外部监管机构、水上机场和作业层员工的安全策略选择,构建了基于收益函数矩阵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运用系统动力学对演化博弈过程进行仿真分析。(4)整合作业层、管理层、监管层子系统模型实现风险动态预警。

张晨荣[7](2018)在《风险视角下民用航空公共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东航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民航客运量的持续增长,发生不安全事件概率也随之增加,公共安全事件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给民航业安全管理带来许多新的难题,也使得民航业安全管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由于民航的特殊性,一旦发生了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还将给国家和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危害,这就对中国民航业的公共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航业怎么做好公共安全管理工作,也是民航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民航公共安全涉及范围广,内容多,影响大,容易引发公众的关注。例如,由于航班晚点频频发生旅客霸占航空器事件,少数旅客由于个人原因在航空器上出现暴力事件、出行乘客因不满对地面服务人员大打出手、出行旅客的权益受损等等。我国发生伊春空难后,民航业处于对安全高度戒备的状态,民众对民航业存在一定程度的恐慌。对于我国民航业的主要研究也集中在了突发事件管理上。然而如何形成常态化的民航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当前的探讨和研究相对薄弱。民航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包括了民航管理部门、地方政府、机场、空中管制、航空公司等多个机构和部门。在常态化的公共安全管理中,各个单位需要相互配合,因此从风险的识别和控制出发,对民航公共安全管理进行剖析,构建科学的民航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十分必要。本文结合了参与民航活动的各单位的情况,通过对“5.10机场客梯车刮碰A330飞机机翼事件”“5.4非法升空物风筝放飞导致航班备降返航”“8.24消防救援车跑道入侵”等事件的分析说明日常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缺失,信息通报制度不健全和不及时的问题,并更深层地挖掘在公共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新机长培训教育以及驾驶舱资源管理等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在公共安全管理中存在许多需要持续改善的方面。我国民航系统改革不彻底,民航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各部门之间安全信息互通平台不健全,奖惩制度不明导致各部门各自为营,员工公共安全管理意识不足等等,都是导致民航活动中风险识别度有限,公共安全管理能力提升受限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数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对民航公共安全管理进行研究。通过对地方政府部门、机场以及航空公司进行调研,以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对我国现有的民用航空风险管理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推进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重视过程控制,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公共安全联动机制,加大科技投入,重视人员培养,促进文化建设,培育文化氛围等改善措施。

冉海霞[8](2018)在《论航空安全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与治理》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航空器设计和建造的不断进化,完全由于机械失效而导致的航空事故越来越少,人为因素则成为导致航空事故发生的最重要原因。如何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当前航空安全的关键问题。

陈甜甜[9](2017)在《内部控制影响航空安全作用机理与实证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世界一体化发展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中国民航业迎来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时期,航空安全问题持续存在并被作为民航发展的首要前提。内部控制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在企业风险管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内部控制角度研究航空安全水平提升具有显着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内部控制对航空安全的作用机理以及内部控制对航空安全影响的具体表现形式。本文首先在内部控制与航空安全理论的基础上,综合阐述国内外航空安全现状及典型航空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将航空安全风险归集于人员、设备、环境与管理四个方面,并基于内部控制视角加以解析;其次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内部控制五要素出发深入研究内部控制对航空安全的理论作用机理及测度方法,从而提出理论假设;再利用里克特量表法对国内航空公司安全水平与内部控制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将定性问题转化为定量问题,运用实证研究法研究航空公司内部控制对航空安全的作用机理与过程;最后综合理论与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上市航空公司较非上市航空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与航空安全水平高、大型航空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安全水平较其他航空公司高,内部控制质量与航空安全水平有正相关性关系,其中控制活动与内部环境要素对航空安全影响较大、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促进航空公司安全水平提升;同时基于内部控制五要素分别对现阶段国内航空公司安全水平改善提出针对性建议。本文通过研究内部控制影响航空安全的作用机理和实现路径,以期为航空公司安全水平提升提供理论支撑,为我国航空公司从内部控制方面提升航空安全水平提供更加具体的实践依据。

王臻[10](2016)在《民机驾驶舱人为因素层次化综合评价与诊断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为差错是现代航空事故的首要原因。飞机驾驶舱内的人为因素评价无论对飞机的设计改进还是适航审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大飞机重大专项背景下,对民用大型飞机驾驶舱人为因素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有迫切需求。目前,该评价方法在设计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难点:对驾驶舱人为因素的概念缺少(或忽视)全面、合理的认识;考察指标难以覆盖适航标准的要求;现有综合评价方法难以应对飞行过程复杂、多样、不确定的特性以及对安全性的苛刻要求;此外,目前的评价方法注重决断而忽视对安全问题来源的诊断,难以为设计改进提供指导。本研究将理论分析、实验研究、方法设计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基本目标是提出一种有效、灵活实用、能够覆盖适航法规要求,且具有诊断能力的民用飞机驾驶舱人为因素综合评价方法。主要工作致力于民机驾驶舱人为因素评价诊断理论、驾驶舱人为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多指标综合方法、适航审定中实际应用四个方面的研究。研究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课题“民用飞机驾驶舱人工效综合评估理论与方法”(编号:2010CB734103)资助。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针对目前“工作负荷”概念在人为因素评价中表现出的局限性,本文提出“基于人机交互与人机状态”的多维人为因素概念框架。该概念框架将飞行过程中众多安全性影响因素的复杂作用归结为对驾驶舱人机交互行为、飞行员状态和系统状态的影响,并通过<认知活动>、<控制活动>、<工作负荷>以及<飞行绩效>四个方面来描述和评价飞行过程中的人为因素。模拟飞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仅考察工作负荷的传统人为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基于本概念框架的评价方法可以更全面的反映人为因素与飞行安全的关系。2)针对现有人为因素评价方法诊断能力弱的问题,本文提出利用人机交互活动与人机状态之间的相关性来诊断安全问题的设计根源。其中“认知活动-工作负荷相关性”用于反映驾驶舱界面信息的感知难度,“控制活动-工作负荷相关性”用于反映控制器件的操控难度,“认知活动-飞行绩效相关性”用于反映告警信息的显着性,“控制活动-飞行绩效相关性”用于反映控制器件的控制效率。由此可为民用飞机驾驶舱设计改进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3)针对现有人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定性指标为主、不全面、通用性差、难以满足适航审定要求的问题,本文在所提出的人为因素概念框架指导下结合适航标准的要求,构建出一套基于客观定量测量的“多方面分层次”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其中生理指标含义模糊的问题,通过模拟飞行实验研究了飞行过程中多种生理指标之间的关联及隐含意义,以此为根据对指标体系进行了修正和明确。此外,该指标体系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局部调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通用性。4)针对现有指标综合方法可靠性低的问题,本文提出“分组分层次主成分得分加权集成”的多指标综合方法。该方法利用了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自适应性强的优势,同时解决了信息损失严重的问题,可以应对航空领域复杂、多样、不确定等特性。模拟飞行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利用同类指标中的相关信息,在保证灵敏度的同时削弱个别指标所受干扰对整体评价结果的影响,并且能够从多方面对评价结果的具体情况进行解释。为了在真实环境中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本研究全程参与了ARJ21-700型飞机针对《民用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最小飞行机组”条款(CCAR-25.1523)的符合性验证试验。解决了本文的人为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在真实环境应用中的关键问题。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有效区分不同驾驶舱设计造成的人为因素差异,并能对差异来源做出一定的诊断。由此,为《民用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最小飞行机组”条款的符合性验证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法。同时,本研究也为我国人为因素适航审定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推动了我国航空人为因素领域的发展。综上所述,本研究为民用飞机驾驶舱人为因素综合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技术支持与经验指导。

二、加强规范化管理 减少人为因素对航空安全的负面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规范化管理 减少人为因素对航空安全的负面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航空刑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本文研究的缘起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本文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航空刑法概述
    第一节 航空刑法的概念
        一、航空的内涵解读
        二、航空刑法的界定
    第二节 航空刑法与交通刑法、反恐刑法
        一、航空刑法和交通刑法的关系:附属性
        二、航空刑法和反恐刑法的关系:交叉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航空刑法的价值
    第一节 航空刑法的价值构成
        一、航空刑法的价值之一:安全价值
        二、航空刑法的价值之二:自由价值
    第二节 航空刑法的价值冲突
        一、航空刑法中安全价值之实现
        二、航空刑法中自由价值之妥协
    第三节 航空刑法的价值协调
        一、航空刑法中安全价值和自由价值的关系
        二、航空刑法中安全价值和自由价值的协调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航空刑法的保护法益
    第一节 民用航空安全法益的提出
        一、法益概念的生成与发展
        二、民用航空安全法益的提出
    第二节 民用航空安全法益的功能
        一、民用航空安全法益的功能概述
        二、民用航空安全法益的立法功能
        三、民用航空安全法益的司法功能
    第三节 民用航空安全法益的保护路径
        一、民用航空安全法益保护的传统路径
        二、民用航空安全法益保护的新型路径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航空刑法规制的犯罪类型
    第一节 民用航空安全法益保护与航空刑法规制的犯罪类型的关系
        一、民用航空安全法益保护与民用航空犯罪的基本面向
        二、民用航空安全法益保护与民用航空犯罪的犯罪性质
        三、民用航空安全法益保护与民用航空犯罪的构成要件
    第二节 国际公约和域外航空刑法规制的犯罪类型
        一、非法劫持类犯罪
        二、危及飞行安全类犯罪
        三、侵害机场安全类犯罪
        四、非法利用航空器类犯罪
        五、威胁类犯罪
        六、其他类犯罪
    第三节 我国航空刑法规制的犯罪类型
        一、实施恐怖、危险活动类民用航空犯罪
        二、破坏公用工具、设施类民用航空犯罪
        三、以危险方法危害类民用航空犯罪
        四、违反枪支、弹药管理规定类民用航空犯罪
        五、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类民用航空犯罪
        六、扰乱公共秩序类民用航空犯罪
    第四节 我国航空刑法规制的犯罪类型的增设和扩张
        一、我国航空刑法规制的犯罪类型的现状
        二、我国航空刑法规制的犯罪类型的增设和扩张路径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航空刑法规制的犯罪未完成形态
    第一节 民用航空安全法益保护与航空刑法规制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关系
        一、民用航空安全法益保护与民用航空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处罚根据
        二、民用航空安全法益保护与民用航空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处罚范围
        三、民用航空安全法益保护与民用航空犯罪未完成形态的认定
    第二节 民用航空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处罚根据
        一、民用航空犯罪预备的处罚根据
        二、民用航空犯罪未遂的处罚根据
    第三节 民用航空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处罚范围
        一、民用航空犯罪预备的处罚范围
        二、民用航空犯罪未遂的处罚范围
    第四节 民用航空犯罪未完成形态的认定
        一、预备
        二、着手
        三、未得逞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基于HFACS和BN的船舶碰撞事故人为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船舶碰撞事故人为因素研究现状
        1.2.2 HFACS在交通领域研究现状
        1.2.3 贝叶斯网络应用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船舶碰撞事故概述
    2.1 船舶碰撞事故的定义
    2.2 船舶碰撞事故过程
    2.3 船舶碰撞事故调查报告
3 船舶碰撞事故分级
    3.1 《办法》评级规定分析
    3.2 确定指标权重
        3.2.1 层次分析法的一般步骤
        3.2.2 船舶碰撞事故等级划分指标权重确定
    3.3 模糊评价分级
        3.3.1 隶属函数
        3.3.2 船舶碰撞事故模糊评级
        3.3.3 最大隶属度原则的讨论
4 船舶碰撞事故HFACS模型
    4.1 引入HFACS模型合理性分析
    4.2 HFACS模型
        4.2.1 HFACS模型的产生
        4.2.2 HFACS模型的结构
    4.3 构建船舶碰撞事故HFACS模型
        4.3.1 组织影响
        4.3.2 不安全的监督
        4.3.3 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
        4.3.4 不安全行为
    4.4 基于HFACS模型的分析
5 基于HFACS的贝叶斯网络分析
    5.1 贝叶斯网络基础知识
        5.1.1 概率理论
        5.1.2 贝叶斯网络学习
    5.2 基于HFACS构建贝叶斯网络
        5.2.3 贝叶斯网络结构
        5.2.4 条件概率表
    5.3 基于GeNIe的贝叶斯网络分析
        5.3.1 组1模型仿真分析
        5.3.2 组2模型仿真分析
    5.4 两组事故对比分析
    5.5 实例分析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船舶碰撞事故分级指标专家评分表
致谢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3)航空公司飞行安全管理体系实施研究 ——以南航湖北分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1.2.1 理论意义
        1.1.2.2 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航空安全管理体系研究现状
        1.2.1 国外航空安全管理体系研究现状
        1.2.2 国内航空安全管理体系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安全管理体系(SMS)理论与应用
    2.1 安全管理相关理论
        2.1.1 安全概念
        2.1.2 安全管理理念发展
        2.1.3 事故致因理论与模型
        2.1.3.1 海因里希法则
        2.1.3.2 事故链理论
        2.1.3.3 圆盘漏洞理论
        2.1.3.4 SHEL模型
        2.1.3.5 Reason模型
    2.2 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理论
        2.2.1 安全管理体系(SMS)相关概念
        2.2.2 安全管理体系四大构建支柱
        2.2.2.1 安全政策
        2.2.2.2 安全风险
        2.2.2.3 安全保证
        2.2.2.4 安全促进
第三章 南航湖北分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分析
    3.1 南航及湖北分公司安全运营现状
        3.1.1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3.1.2 南航股份湖北分公司
    3.2 南航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与实施情况
        3.2.1 南航安全管理体系简介
        3.2.1.1 安全政策
        3.2.1.2 安全风险管理
        3.2.1.3 安全监督保证
        3.2.1.4 安全促进
        3.2.2 南航安全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3.2.2.1 新的战略目标与战略框架
        3.2.2.2 新的大运行体制改革
        3.2.2.3 新的局方安全监管职能
        3.2.2.4 新的企业文化与安全文化
    3.3 南航湖北分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实施
        3.3.1 安全政策
        3.3.1.1 安全组织管理
        3.3.1.2 安全生产责任制
        3.3.1.3 应急管理
        3.3.1.4 安全规章管理
        3.3.1.5 资源配置
        3.3.2 风险管理
        3.3.2.1 系统与工作分析
        3.3.2.2 危险源识别
        3.3.2.3 风险分析评价
        3.3.2.4 风险控制
        3.3.3 安全监督保证
        3.3.3.1 信息收集与处理
        3.3.3.2 安全监督
        3.3.3.3 系统评价
        3.3.3.4 预防与纠正措施
        3.3.3.5 管理评审和持续改进
        3.3.4 安全促进
        3.3.4.1 安全教育培训
        3.3.4.2 安全文化
        3.3.4.3 安全沟通管理
第四章 南航湖北分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存在问题分析
    4.1 SWOT分析
        4.1.1 优势(Strength)
        4.1.2 劣势(Weakness)
        4.1.3 机会(Opportunity)
        4.1.4 威胁(Threat)
    4.2 安全政策方面
        4.2.1 安全规章的完善性问题
        4.2.2 安全管理资源配置投入问题
    4.3 安全风险方面
    4.4 安全保证方面
    4.5 安全促进方面
第五章 南航湖北分公司安全管理体系改进方案
    5.1 安全政策方面
        5.1.1 手册管理提升
        5.1.1.1 统一标准,完善手册体系
        5.1.1.2 严惩违章,抓好手册执行
        5.1.1.3 落实责任,完善绩效考核
        5.1.2 加大安全投入
    5.2 安全风险方面
        5.2.1 南航QAR数据应用
        5.2.2 南航湖北分公司QAR数据分析系统
    5.3 安全保证方面
        5.3.1 安全信息管理
        5.3.1.1 安全信息收集
        5.3.1.2 安全信息分析与处理
        5.3.2 安全绩效管理
        5.3.2.1 安全绩效内容
        5.3.2.2 安全绩效实施步骤
        5.3.2.3 飞行安全绩效管理系统
        5.3.3 安全监督管理
    5.4 安全促进方面
        5.4.1 安全教育培训管理
        5.4.2 安全文化建设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空管运行健康指数研究 ——以T空管分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特色与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空中交通管理
        2.1.2 空管运行健康指数
        2.1.3 “人机环管”系统模型
    2.2 相关理论
        2.2.1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2.2.2 事故致因理论
第3章 空管运行健康指数评价模型构建
    3.1 层次分析法
        3.1.1 层次分析法原理和基本思路
        3.1.2 层次分析法结构模型
        3.1.3 指标的量化
        3.1.4 指标权重的确定
    3.2 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空管运行健康评价模型
        3.2.1 系统结构与指标确定
        3.2.2 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
第4章 T空管分局管制运行健康水平评价与分析
    4.1 T空管分局概况及日常运行情况
        4.1.1 T空管分局概况
        4.1.2 分局各部门划设情况及职责概述
        4.1.3 管制运行现状
    4.2 空管运行健康水平评价
        4.2.1 问卷调查的设计
        4.2.2 问卷调查发放与回收
        4.2.3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4.2.4 信度与效度检验
        4.2.5 评价计算
    4.3 亚健康运行水平分析
        4.3.1 管制员工作负荷过大
        4.3.2 管制员工作水平一般
        4.3.3 管制员培养与退出机制不健全
        4.3.4 设备保障技术落后
        4.3.5 进离港程序不满足需求
        4.3.6 空域环境亟待改善
        4.3.7 安全管理不到位
        4.3.8 天气原因导致航班指挥困难
第5章 国内先进经验借鉴
    5.1 健康运行在国内的成功实践
        5.1.1 西南空管局“微光”项目
        5.1.2 长沙终端区RNAV技术的实施
        5.1.3 ATOM在海南空管分局的应用
        5.1.4 深圳地区无人机管理试点
        5.1.5 春秋航空的安全管理先进经验
    5.2 国内先进经验对T分局的启示
第6章 T空管分局健康指数提升建议
    6.1 切实做到以人为本
        6.1.1 合理安排执勤时间
        6.1.2 关注管制员生理健康
        6.1.3 加强管制员心理干预
        6.1.4 提升管制员岗位胜任力
        6.1.5 构建健康的管制员成长体系
    6.2 优化程序降低管制员负荷
        6.2.1 程序设计初衷
        6.2.2 程序设计原则
        6.2.3 程序设计方案
        6.2.4 设计方案评估结果
    6.3 提高技术保障水平
        6.3.1 提升设备运行能力
        6.3.2 运用新技术、新手段破解流量管理难题
    6.4 改善空域环境
        6.4.1 加强军民融合
        6.4.2 积极参与低空空域改革
    6.5 细化安全管理措施
        6.5.1 加强现场管理
        6.5.2 做好风险管控
        6.5.3 健全安全绩效管理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指标合理性打分表
附录 B:空管运行健康指数权重专家打分表
附录 C:空管运行健康指数评价问卷
附录 D:问卷调查数据汇总
致谢

(5)通用航空安全风险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通用航空安全研究现状
        1.2.2 风险分析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通用安全风险问题
    2.1 通用航空基本理论
        2.1.1 通用航空概述
        2.1.2 通用航空与运输航空的区别
    2.2 通用航空安全现状
        2.2.1 安全指标分析
        2.2.2 安全风险分析
    2.3 通用航空目前面临的安全压力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通用航空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3.1 通用航空风险影响因素识别
        3.1.1 人的因素
        3.1.2 设备的因素
        3.1.3 环境的因素
        3.1.4 管理的因素
        3.1.5 其他因素
    3.2 通用航空风险影响因素分析的算法选择
        3.2.1 因子分析
        3.2.2 对应分析
    3.3 基于对应分析的通用航空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3.3.1 对应分析流程
        3.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通用航空风险预测建模
    4.1 风险预测方法概述
    4.2 风险预测方法的选择
    4.3 深度学习模型
        4.3.1 自编码器
        4.3.2 降噪自编码器
        4.3.3 稀疏自编码器
        4.3.4 稀疏降噪自编码器
    4.4 基于稀疏降噪自编码神经网络的通用航空风险预测
        4.4.1 算法流程
        4.4.2 数据预处理
        4.4.3 预测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通用航空安全风险控制
    5.1 通用航空风险等级分析
        5.1.1 风险等级分析方法的选择
        5.1.2 可拓方法模型
        5.1.3 基于可拓方法的影响因素风险等级分析
    5.2 通用航空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5.2.1 人的因素
        5.2.2 设备因素
        5.2.3 环境因素
        5.2.4 管理因素
        5.2.5 其他因素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水上跑道侵入风险演化机理及预警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水上跑道侵入的相关研究
        1.2.2 风险演化机理的相关研究
        1.2.3 航空安全风险预警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水上跑道侵入风险演化与预警的理论基础
    2.1 水上跑道侵入风险演化及预警的内涵
        2.1.1 安全风险相关概念
        2.1.2 水上跑道侵入相关概念
        2.1.3 风险演化机理的内涵
        2.1.4 风险预警的内涵
    2.2 风险演化及预警的基本理论
        2.2.1 风险管理理论
        2.2.2 风险致因理论
        2.2.3 风险建模框架
    2.3 安全风险理论的演进
        2.3.1 规范性理论
        2.3.2 基于状态偏离的描述性理论
        2.3.3 基于系统实际行为的描述性理论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上跑道侵入风险因素的识别
    3.1 水上跑道侵入场景分析
        3.1.1 水上飞机起降作业流程及职责划分
        3.1.2 基于会遇距离的侵入场景分析
        3.1.3 起降过程飞行员认知失效分析
        3.1.4 水上飞机起降作业的难点
    3.2 基于SHEL的水上跑道侵入风险因素分析
        3.2.1 人员-人员界面风险分析
        3.2.2 人员-软件界面风险分析
        3.2.3 人员-硬件界面风险分析
        3.2.4 人员-环境界面风险分析
    3.3 基于扎根理论的水上跑道侵入风险因素识别
        3.3.1 基本原理与实施步骤
        3.3.2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3.3.3 数据编码与模型构建
        3.3.4 概念模型与饱和度检验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上跑道侵入作业层风险的演化机理
    4.1 混合概率风险分析模型
        4.1.1 常见风险分析建模方法
        4.1.2 混合概率风险分析方法
        4.1.3 作业层风险演化的概念模型
        4.1.4 作业层风险混合概率分析框架
    4.2 水上跑道侵入作业层风险演化的FTA分析
        4.2.1 事故树分析方法
        4.2.2 事故树建模
        4.2.3 事故树定性分析
    4.3 水上跑道侵入作业层风险演化的BBN建模
        4.3.1 贝叶斯网络方法
        4.3.2 确定贝叶斯网络结构
        4.3.3 基于模糊集的条件概率分布
        4.3.4 基于RVC的触发层条件概率分布
    4.4 基于混合方法的侵入风险预警
        4.4.1 风险评估矩阵构建
        4.4.2 确定触发层先验概率分布
        4.4.3 侵入风险评估预警
        4.4.4 BBN诊断推理
    本章小结
第5章 水上跑道侵入组织风险的演化机理
    5.1 水上跑道侵入组织风险演化建模的目的及依据
        5.1.1 建模的目的
        5.1.2 建模方法的选择
        5.1.3 SD建模的基本原理
        5.1.4 SD建模分析的步骤
    5.2 水上跑道侵入组织风险演化SD建模
        5.2.1 确定系统边界
        5.2.2 组织安全文化的建模
        5.2.3 组织安全实践的建模
        5.2.4 个人安全绩效的建模
    5.3 案例选择及变量初始化
        5.3.1 案例的选择
        5.3.2 变量初始值的确定
    5.4 SD模型的验证
        5.4.1 现实性检验
        5.4.2 极限检验
    5.5 组织风险演化仿真分析
        5.5.1 初始状态仿真
        5.5.2 策略状态仿真
        5.5.3 作用效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6章 水上机场安全监管风险的演化博弈分析
    6.1 水上机场安全的利益相关方
    6.2 演化博弈分析方法
        6.2.1 演化博弈理论的应用
        6.2.2 演化博弈分析的思路
    6.3 水上机场安全监管风险的演化博弈建模
        6.3.1 演化博弈假设
        6.3.2 博弈模型的收益函数分析
        6.3.3 博弈模型的均衡解
    6.4 水上机场安全监管博弈的SD仿真分析
        6.4.1 演化博弈的SD建模
        6.4.2 静态监管策略的仿真
        6.4.3 动态监管策略的仿真
        6.4.4 外部变量的仿真
        6.4.5 基于监管博弈模型的侵入风险预警
    本章小结
第7章 水上跑道侵入风险的动态预警模型
    7.1 水上跑道侵入风险动态预警模型的构建
        7.1.1 高层结构图
        7.1.2 模型整合
    7.2 水上跑道侵入风险动态预警仿真分析
        7.2.1 案例概况
        7.2.2 预警仿真结果
    7.3 水上跑道侵入风险管控策略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研究的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论文

(7)风险视角下民用航空公共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东航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风险视角下民用航空器公共安全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风险的定义
        二、民用航空的定义
        三、民用航空公共安全的定义
        四、民用航空公共安全管理的定义
    第二节 本文运用的主要理论
        一、风险控制理论
        二、公共安全管理理论
        三、SHEL理论模型
第二章 风险视角下民用航空公共安全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原因
    第一节 风险视角下民用航空公共安全管理的现状
        一、民用航空公共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
        二、民用航空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三、民用航空公共安全管理风险
    第二节 风险视角下民用航空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民用航空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二、民用航空公共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三章 风险视角下民用航空公共安全管理的实证分析——以东航为例
    第一节 东航公共安全管理的概况
    第二节 东航公共安全管理的经验
        一、东航的公共安全管理机构
        二、东航的公共安全管理现状
        三、东航公共安全管理的风险控制
    第三节 东航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东航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二、东航公共安全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四章 风险视角下优化民用航空公共安全管理的对策分析
    第一节 推进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第二节 重视风险控制
    第三节 完善公共安全联动机制
    第四节 加强科技和队伍建设
    第五节 加强文化建设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论航空安全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与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影响航空安全的人为因素
    1.1 什么是影响航空安全的人为因素
    1.2 空管人员与地面保障人员对航空安全的影响
2 航空安全中人为因素的治理
    2.1 遏制航空安全人为因素的概率
    2.2 加强航空运营的空中管制
    2.3 培养团队意识与完善奖惩制度

(9)内部控制影响航空安全作用机理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航空安全研究综述
        1.2.2 内部控制研究综述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路线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航空安全相关概念界定
        2.1.2 内部控制相关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分析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管理控制理论
        2.2.3 契约理论
第三章 国内外航空安全现状与事故分析
    3.1 国内外航空安全现状分析
        3.1.1 国际航空安全现状分析
        3.1.2 国内航空安全现状分析
        3.1.3 综合解析
    3.2 国内外航空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3.2.1 德之翼法国坠机事故分析
        3.2.2 伊春空难案例分析
        3.2.3 幸福航空新舟事故分析
    3.3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航空安全解析
第四章 内部控制影响航空安全作用机理与研究假设
    4.1 内部环境影响航空安全作用机理与研究假设
    4.2 风险评估影响航空安全作用机理与研究假设
    4.3 控制活动影响航空安全作用机理与研究假设
    4.4 信息与沟通影响航空安全作用机理与研究假设
    4.5 内部监督影响航空安全作用机理与研究假设
第五章 内部控制影响航空安全实证分析
    5.1 内部控制与航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变量设计
        5.1.1 航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1.2 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1.3 内部控制影响航空安全模型变量设计
    5.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5.2.1 调查问卷设计及样本选择
        5.2.2 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5.2.3 内部控制与航空安全问卷主成分分析
    5.3 基于熵权-TOPSIS的航空安全水平与内部控制质量评价
        5.3.1 评价步骤
        5.3.2 航空安全与内部控制评价实例分析
        5.3.3 评价结果分析
    5.4 内部控制影响航空安全模型建立与分析
        5.4.1 模型建立
        5.4.2 样本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5.4.3 相关性分析
        5.4.4 多元回归分析
    5.5 实证结果解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我国航空公司安全水平提升建议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6.3.1 局限性说明
        6.3.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10)民机驾驶舱人为因素层次化综合评价与诊断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人为因素对航空安全的影响
        1.1.2 人为因素评价对设计的意义
        1.1.3 人为因素评价对适航评审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人为因素的定义与分类
        1.2.2 生理人因工程研究现状
        1.2.3 认知人因工程研究现状
        1.2.4 组织人因工程研究现状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的研究工作
第二章 人为因素及综合评价相关基础理论
    2.1 人为因素相关理论
        2.1.1 航空事故致因模型
        2.1.2 人体活动的神经生物学机理
        2.1.3 人的信息加工模型
        2.1.4 绩效资源关系
    2.2 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方法
        2.2.1 指标体系的建立
        2.2.2 指标综合方法
第三章 民机驾驶舱人为因素实验分析平台设计与实现
    3.1 构建驾驶舱人因实验分析平台的意义
    3.2 驾驶舱人因实验分析平台设计原则
    3.3 飞行模拟器设计实现
        3.3.1 飞行模拟器硬件设计
        3.3.2 飞行模拟器软件实现
    3.4 参数测量系统构建
        3.4.1 眼动仪
        3.4.2 心肺活动测量设备
        3.4.3 行为反应测量设备
    3.5 多路数据同步集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民机驾驶舱人为因素评价要求及机理研究
    4.1 驾驶舱设计过程中的人为因素评价要求
    4.2 适航审定中的人为因素评价要求
    4.3 民机驾驶舱人为因素机理研究
        4.3.1 评价目的
        4.3.2 民机驾驶舱人为因素概念框架
    4.4 诊断功能的引入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民机驾驶舱人为因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1 民机驾驶舱人为因素评价指标初选
        5.1.1 认知活动方面
        5.1.2 工作负荷方面
        5.1.3 控制活动方面
        5.1.4 飞行绩效方面
    5.2 民机驾驶舱人为因素评价指标体系优化
        5.2.1 研究目的
        5.2.2 材料和方法
        5.2.3 实验结果
        5.2.4 讨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民机驾驶舱人为因素评价指标综合方法研究
    6.1 多指标综合方法需求分析
    6.2 民机驾驶舱人为因素评价指标综合方法设计
        6.2.1 方案选择
        6.2.2 具体改进
    6.3 民机驾驶舱人为因素综合评价的实现与有效性验证
        6.3.1 材料与方法
        6.3.2 实验结果
        6.3.3 讨论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民机驾驶舱人为因素综合评价在ARJ21-700 适航评审中的应用
    7.1 真实环境与实验室环境差异研究及解决方案
        7.1.1 研究对象的差异
        7.1.2 交互方式的差异
        7.1.3 任务设定的差异
    7.2 ARJ人为因素适航符合性验证试验
        7.2.1 试验目的
        7.2.2 材料与方法
        7.2.3 ARJ21-700 人为因素适航评审案例
        7.2.4 讨论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工作总结
    8.2 论文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传统工作负荷测量技术特性总结
附录2 SmartEye桌面式眼动仪技术指标
附录3 iViewX HED头盔式眼动仪技术指标
附录4 Tobii Glasses眼动仪技术指标
附录5 Bioharness生理测量系统技术指标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四、加强规范化管理 减少人为因素对航空安全的负面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航空刑法研究[D]. 夏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
  • [2]基于HFACS和BN的船舶碰撞事故人为因素研究[D]. 王东升.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3]航空公司飞行安全管理体系实施研究 ——以南航湖北分公司为例[D]. 周舒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4]空管运行健康指数研究 ——以T空管分局为例[D]. 刘瑞. 天津大学, 2019(06)
  • [5]通用航空安全风险分析研究[D]. 于思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6]水上跑道侵入风险演化机理及预警模型研究[D]. 张攀科. 武汉理工大学, 2018(07)
  • [7]风险视角下民用航空公共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东航为例[D]. 张晨荣. 华东政法大学, 2018(02)
  • [8]论航空安全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与治理[J]. 冉海霞. 中国高新区, 2018(10)
  • [9]内部控制影响航空安全作用机理与实证研究[D]. 陈甜甜. 中国民航大学, 2017(01)
  • [10]民机驾驶舱人为因素层次化综合评价与诊断方法研究[D]. 王臻.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1)

标签:;  ;  ;  ;  ;  

加强规范管理,减少人为因素对航空安全的负面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