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优化检修在电厂中的应用论文_王春涛

机电设备优化检修在电厂中的应用论文_王春涛

崇左中电综合能源有限公司 广西 崇左 532200

摘要:对于电力企业来讲,实现稳定且安全的供电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而电厂机电设备维修工作开展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了电力生产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进而影响到供电质量。但是,从当前电厂机电设备维修工作开展的现状看,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进而无法实现对机电设备的高质量检修。基于此,本文首先在阐述当前发电厂机电设备检修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检修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然后为机电厂如何落实优化检修提出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机电设备;优化检修;电厂;应用

前言: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电力企业在参与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需要实现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进而才能够在满足社会对电力需求与要求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在此背景下,发电厂需要解决传统设备维修方式下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进而在优化设备检修的基础上,降低检修成本投入,并提高检修的效率与质量,这样才能够为供电系统实现稳定安全供电奠定基础,并提高电力企业的竞争实力。

当前电力厂机电设备检修工作的现状

为了全面确保供电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进而满足人们对于电力的实际需求,发电厂需要不断强化对机电设备的检修,以确保将设备故障发生的几率降至最低,为实现电厂的顺利运转奠定基础。从当前电厂机电设备维修的现状看,整体上都是通过定期检修来实现这一工作的,其主要的工作内容为:第一,对机电设备的定期检修。这一方式指的是按照经验制定相应的检修间隔期,实现对机电设备的预防性检修,但这种检修方式缺乏合理性;第二,事故检修。此种方式是在设备出现故障之后所采用的一种检修方式,其虽然能够实现对设备故障的有效解决,但是故障的发生会给电厂带来极大的损失;第三,状态检修。此种检修方式是根据设备所运行的实际状态,通过监测技术的应用来提前预测故障的发生,以实现有效的维修,这种方式相对来讲比较科学且合理;第四,改进检修。指的是通过对设备构成部件进行改进,进而提高设备的性能,以避免常见故障的发生,然后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再进行相应的检修维护工作。

电力厂机电设备检修工作所呈现出的一系列问题

2.1所采用的计划检修方式不合理

所谓的计划检修指的是依据所使用设备的构造以及性能,并结合以往的经验来制定相应的检修周期计划,然后纳入到电厂生产管理制度之中,以确保得到有效的落实。在使用此种检修方式下,检修人员经常都是使用同样一种检测方式来实现对设备故障的检修,而反复定期的对机电设备进行拆装,不仅无法实现对故障的全面维修,同时也可能会给机电设备埋下故障隐患,所以,在机电设备的检修工作中,单纯采用计划维修的方式并不合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现有检修方式经济投入过大

计划检修方式下,机电厂会对机电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维修,只要到规定的检修日期就必须对设备进行全面拆卸,这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资金,同时一旦在检修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技术不达标或者粗心大意,将会给机电设备埋下故障隐患。一旦故障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那么在机电设备运行的过程中再发生故障,就会给电厂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此外,在检修的过程中,如果对无故障的部分同样进行计划检修,无形之中就会降低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所以,当前使用计划检修方式来落实对机电设备的检修工作,将增加检修的资金投入。

2.3相关制度体系不完善致使责任落实不明

由于这一问题的长期存在使得电厂在开展机电设备检修工作的过程中无法实现有效的检修,虽然目前电厂为了落实对机电设备的高质量维修,便建立了相应的检修部门,但是检修与运行这两个部门都肩负着检修设备的工作,所以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就无法实现责任的明确落实,交叉检修问题的存在使得检修工作无法实现有效的持续性,进而也就无法及时发现机电设备的故障并给予有效的解决。

机电设备优化检修在电力厂中的应用途径

3、 3.1相应理论的应用

在机电设备检修工作中,以优化检修理论来指导检修工作开展将有效的解决如上问题。所谓的优化检修是指在落实机电检修的工作中,电厂要根据设备构成部分的重要性等合理采用相应的检修方式,也就是将现有电厂的检修方式相结合,以综合检修方式的开展来优化对设备故障的处理,进而确保机电设备检修工作的全面落实,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将这一理念用于机电设备检修工作中,能够在合理落实检修工作的同时,通过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施监管,实现对其运行质量与安全的评估,进而避免不必要的人力与成本的投入,提高机电设备检修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当前,较为常用的几种优化检修理论为:全员设备维修管理(TPM)、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论(RCM)以及风险维修(RBM)。

3.2RCM与RBM在机电设备检修中的具体应用

首先,RCM的具体应用。以可靠性为核心的维修工作需要在明确设备重要性与经济效益目标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检修策略,以在提高检修质量的基础上,降低检修成本投入。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能够全方面综合各种因素实现对检修任务量的定位,通过合理的预知来提高检修工作的水准,进而提高电厂的整体效益。其次,RBM的具体应用。风险维修的前提是要实现对设备风险的有效评估,进而将综合检修方法合理的应用于检修工作中,以在降低维修成本投入的基础上,提高机电设备的可靠性。与此同时,这一优化检修理论的应用需要建立在管理与技术基础上,所以能够促使电厂实现对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并以完善制度体系的构建来明确检修责任,确保实现对机电设备的高效维护。比如,通过信息监控管理平台的构建,能够实现对凝泵变频器历史故障与报警信息的记录,进而为实现风险检修提供了信息基础,同时通过实时监管,能够确保这一设备处于正常的运转状态下,一旦发生故障便能够通过报警系统来实现及时检修。

总结:综上所述,将优化检修理论应用在电厂机电设备的维修工作中,能够实现对检修方式的综合使用,进而实现对机电设备故障的科学且合理检修。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能够确保检修方式的灵活选择,同时在降低维修成本投入的基础上,确保机电设备的稳定、安全运行,以全面提高电厂的管理质量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少华,张强,张庆喆等.电厂设备安装序列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0,39(01):45-47.

[2]陈晚平.机电设备的优化检修在电厂中的应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12):194.

[3]张冰焰,刘成颖,刘程,等)设备预知维修工程及其实施技

术研究[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3,5(09):56-57.

论文作者:王春涛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  ;  ;  ;  ;  ;  ;  ;  

机电设备优化检修在电厂中的应用论文_王春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