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旅游研究综述-基于中国知网(CNKI)的文献分析论文

泰国旅游研究综述-基于中国知网(CNKI)的文献分析论文

泰国旅游研究综述
——基于中国知网(CNKI)的文献分析

●王 豪 李庆雷

[摘 要] 文章通过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研究发现:泰国旅游研究内容侧重于旅游产业发展与战略、旅游管理体制与政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产品研发与服务经营等诸多方面,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深度与广度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预计今后多学科、多层次、多视角、多方法研究泰国旅游的局面必将形成,信息时代背景下泰国旅游研究领域会迅速拓宽,将构建与泰国旅游发展相适应的新型旅游发展模式。

[关键词] 泰国旅游;研究综述;展望

一、文献检索

文章通过中国知网(CNKI)以“泰国旅游”“中泰旅游”“泰北旅游”“曼谷旅游”“清迈旅游”等检索词进行检索,得到有效文献295篇,其中期刊论文150篇,博士论文23篇,硕士论文122篇。涉及旅游学、地理学、经济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内容。从文献数量来看,泰国旅游研究起始于1987年,从2011年开始,文献数量明显增加。2011—2018年文献数量为214篇,占文献总量的72.5%。从研究机构上来看,主要以高校为主,集中于我国西南部地区,尤其以广西大学为代表,文献数量达到25篇。从文献来源来看,多数文章发表于由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主办的《东南亚纵横》期刊,发表于核心期刊的文章数量较少。

二、泰国旅游研究内容

(一)旅游产业发展与战略

1985年,国家首次把“旅游业作为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一项事业”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这标志着我国旅游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是中国旅游究竟要怎么发展?这无疑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巨大难题。于是我国学者着眼于周边国家,想要从中探寻旅游发展道路,泰国自然而然成为我国的学习对象。这一时期,学者们聚焦于泰国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积极借鉴泰国旅游业发展经验。

1.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从康达君(1987)[1]开始,一大批学者介绍了泰国旅游业发展概况,主要将其成功经验总结为拥有优越的旅游资源、政府重视、基础服务设施完善以及与东南亚各国旅游合作密切四大方面原因。虽然部分学者有所谈及泰国旅游发展对泰国自然环境、生活方式、国家形象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但是并没有深入分析,更没有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综上所述,在“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在其建设过程中需要获取最多的金融支持,强化金融体之间的合作,不断提升经济效益,推动金融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就“一带一路”金融支持与合作风险,需要制定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从2010年以后,学者们研究更注重分析泰国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对其旅游业发展成功经验的研究逐渐减少。齐康(2010)[2]认为泰国从体制、宣传、投资、创新等方面积极发展旅游业给泰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综合效益。陈维娜(2011)[3]从目标定位、企业以及政府角度对促进泰国旅游业发展提出建议对策。吴蓓(2014)[4]从市场经济、社会民主化进程及文化教育现代化方面对泰国旅游经济繁荣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其高速健康发展的必然性。爱丽(2014)[5]研究了泰国旅游业对泰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并对泰国旅游业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周家欣(2015)[6]对泰国旅游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展开论述,提出促进泰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及政策建议。陈韵(2015)[7]在泰国旅游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泰国旅游服务业发展的三点对策。王碧云(2016)[8]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给泰国旅游业带来的影响,就如何提高泰国旅游业发展给出相关对策建议。周灿(2017)[9]针对泰国曼谷旅游业存在的问题,从交通、安全、信任机制、可持续发展、环境、员工素质、旅游资源管理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建议。杨慧天(2017)[10]分析泰国旅游业面临新的挑战与泰国旅游业发展特征,从重组战略与计划实施、地方政府能力建设、可持续旅游三方面提出促进泰国旅游业发展对策建议。刘明义(2017)[11]具体分析泰国宋卡府旅游发展现存问题,针对基础设施、市场管理、产品研发、宣传营销提出相应对策。付士山、朱小栋、张永庆(2017)[12]认为泰国的国际旅游服务贸易能够提高泰国经济发展水平,由此提出泰国发展旅游服务贸易建议。

2.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取决于政治制度、文化差异以及旅游业发展水平等多因素的共同影响。泰国旅游发展起步较早,所以研究泰国旅游业发展战略,对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陈恩(1992)[13]分析了泰国政府在促进泰国旅游业发展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杨德樵(1995)[14]对泰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采取的措施进行总结。高文荣(1999)[15]总结泰国政府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国内旅游市场时,所采取的对策及发展目标定位。王超、骆克任(2013)[16]对泰国旅游包容性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进行概括,认为通过旅游促进经济的包容性增长,能够减少贫困,实现社会稳定。阳亚妮(2014)[17]对泰国的旅游计划展开分析,并着重分析泰国国际旅游业发展战略。文婷(2017)[18]对泰国曼谷旅游资源及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描述,并基于产业效率和居民视角提出促进泰国曼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赵睿、李庆雷、娄阳(2018)[19]对泰国“一村一品”运动发展经验展开探讨,借鉴成功经验。

(二)旅游管理体制与政策研究

旅游管理体制与政策的科学性与先进性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旅游业发展水平。总体来看,该方面研究内容比较少,近三年基本没有对泰国旅游管理体制与政策研究的相关文章。内容主要集中于政府对旅游危机的管理、旅游管理立法以及可持续旅游方面,缺乏系统性的深入分析。

1.旅游危机管理

女生笑着跟温衡打招呼,她只是礼貌性地点点头,陶小西让女生先回家。女生刚走,温衡也抬脚要走,却被陶小西一把拉住。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印度洋沿岸各国人民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同时给泰国的旅游业发展带来致命性打击。灾害发生后,我国学者针对泰国处理旅游危机、复苏旅游业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李政(2005)[20]总结印度洋海啸危机下泰国复苏旅游业的举措。李瑞霞(2006)[21]分析泰国政府对旅游危机的管理与控制行为,认为泰国政府十分重视对危机的管控,善于利用信息和传媒掌控和化解危机。马腾飞、李见明(2006)[22]指出,泰国政府具有相当的化解旅游危机的能力,善于借助媒体的力量和作用对危机进行处理和化解。伍百军(2007)[23]探讨海啸后泰国政府对危机的控制与管理。

2.旅游管理立法

针对泰国出入境研究的成果较少,主要研究方向是泰国出入境市场的发展态势以及影响。孙大英(2008)[108]认为空间距离的远近对泰国出境旅游市场存在极大的影响,泰国游客在出境游方面具有对价格变动十分敏感等特点。吕本勋、颜思嘉(2014)[109]基于2008—2013年的数据资料,从总体发展、时间特征、空间特征、竞争态势方面对泰国入境旅游市场展开研究。邱萍(2015)[110]通过分析泰国旅游业的基本情况与成功经验,总结泰国入境旅游的成功经验。赵俊豪(2015)[111]对东盟游客入境泰国的旅游市场结构和发展态势进行分析,认为提高竞争力需要对旅游目标市场定位,加强政府、企业以及人才的管理。宋建林、程成、周泽奇(2018)[112]基于1997—2016年中国—泰国双边旅游与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和两者之间的关系。

3.旅游可持续发展管理

2.泰国出入境研究

灾区应结合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范围之内,抓紧建设一批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和集雨节灌设施,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和应急抗旱能力。同时,应加强水利、气象、农业等部门的合作,加强旱情、墒情监测,掌握春耕生产和抗旱工作动态,加强农情调度,提高抗旱决策水平。尽快完成旱情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尽快建立和完善抗旱预案制度,适时启动抗旱预案,加强旱情预警发布,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王育谦(2006)[26]对泰国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进行研究,认为各级政府的重视、科学规划、法律法规的制定、宣传与教育等因素推动了泰国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功。余俊(2009)[27]指出泰国更新了环境新法规和国家的环境政策框架,对制定决策和保护环境的行为提供了更好的指导。同时,泰国更加重视地方政府在促进可持续旅游方面的管理功能。王玮琳(2009)[28]从旅游行业管理、旅游经济管理、旅游资源和环境管理、旅游危机管理、区域旅游合作五个方面具体阐述和分析了泰国政府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方面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李文标(2009)[29]认为泰国应当重视政府作用、宣传教育与法制并举、自然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保护并重、旅游发展与经济发展目标一致,国内与国际合作并重。农宝玉(2015)[30]对泰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三)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

2.旅游服务经营

吕军、司洪生(1988)[31]指出泰国在对森林资源进行开发时主要遵循三点原则:森林资源开发与森林保护并重,发展旅游与改善环境并重,提高人民素质与加强法治管理并重。侯献瑞(1993)[32]总结泰国开发的旅游项目主要有滨海旅游、森林公园旅游、乡土文化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会议展览旅游等。黄启后(1994)[33]总结借鉴泰国政府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经验。邓永进(1996)[34]认为泰国在进行旅游开发时,第一善于挖掘资源中“独特”的部分,第二可以将多种资源融合创新发展,第三资源开发与保护同步进行。段召阳(2011)[35]指出泰国的旅游业因为充分挖掘了佛教文化的价值,所以使其成为推动旅游发展的内在动力。宋帆(2014)[36]对泰国象文化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泰国通过举办节庆活动、成立保护协会、建立野生森林公园、王室财政资助、媒体大力宣传等方式实现对象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旅游产品研发

(四)旅游产品研发与服务经营研究

旅游产品开发与服务经营至关重要。泰国通过打造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吸引了世界各地不同年龄段的游客,同时优质的旅游服务以及规范化的经营方式,为游客提供了舒畅的旅游体验,进一步带动旅游消费。旅游产品研发与服务经营作为旅游发展的核心环节,我国学者也对此展开了深入研究。

如图1所示,Client通过自定义协议向Server发送请求,Server监测Client连接请求,为每一个Client连接请求生成一个服务线程,考虑到每一个连接都需要一定的系统开销,所以Server自己维护连接归入池中。因此,线程池负责分配管理和释放Client连接,允许系统重复使用一个现有连接,而不是重新建立一个。

丰富的旅游资源造就了泰国多样的旅游产品。从2000年到现在,学者们对泰国旅游产品研发的研究热度不减,从生态旅游、滨海旅游、医疗旅游、佛教旅游、民宿旅游等多个方面展开研究,其中尤其以滨海旅游和医疗旅游研究最为深入。

可持续旅游的核心目标是在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环境的同时,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并在发展过程中保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增强社会和经济的未来发展能力。随着国际上可持续旅游理念的日益兴起以及泰国旅游业发展持续加快,泰国政府意识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由此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可持续旅游发展。

黄非亚、陈小妹(2002)[37]将泰国北部山地民族生态旅游划分为部落村庄游与丛林旅游两大类型,认为泰北民族生态旅游不仅提高了民族地区的经济水平,而且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赵永胜(2002)[38]指出泰国注重山地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强调发挥特色与优势,组织游客亲涉山地民族村寨。陈莹(2002)[39]对泰国为了促进生态旅游发展实施的一系列措施进行分析。何艺玲(2002)[40]从五个方面分析泰国Huay Hee村社区生态旅游的成功经验。王秋明(2007)[41]对泰国呵叻府北冲县考艾生态旅游发展的基本原则、发展策略、开展形式、线路设计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陈文(2008)[42]简要介绍了泰国芭堤雅滨海旅游发展的历史及现状,从管理部门、当地居民、旅游者三方面提出相应发展建议。黄钰淳、黄雄伟(2010)[43]对泰国芭堤雅发展海滨度假旅游业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邓文志、闻武刚(2011)[44]探讨了泰国医疗旅游业发展的竞争优势。甜甜(2011)[45]对芭堤雅滨海旅游的发展进行全面论述,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张林(2012)[46]对泰国和云南高尔夫旅游客源拓展、政府支持、价格、特色和服务等对比分析,总结成功经验。陈冰心(2013)[47]对泰国曼谷湄南河旅游产品现状以及开发与管理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对该旅游产品开发与管理的模式、路径、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提出相关建议。聂爱华(2013)[48]提出了泰国佛教旅游整体开发构想和策略,认为泰国佛教旅游应结合当地文化资源创造出有效的产品开发策略。朱锦晟、穆莉莉(2013)[49]认为泰国黎敦山乡村旅游在总体规划、文化内涵挖掘和品牌建设、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方面做得比较好,总结提出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模式。刘小颖(2017)[50]从竞争、营销、部门作用、政府扶持、多方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泰国医疗旅游市场发展的对策。程宇航、沈克慧(2017)[51]指出泰国医疗旅游业脱颖而出的原因。周义龙(2017)[52]全面分析泰国医疗旅游产业发展状况,总结其国际竞争策略。张蓝青(2017)[53]总结泰国滨海旅游业不仅有赖于得天独厚的滨海旅游资源,更得益于不断创新的旅游产品、开放有序的开发模式、精细周到的旅游服务。雪花(2018)[54]深入研究了泰国民宿旅游的特色化发展现状,提出了泰国民宿旅游特色化发展对策与提升发展潜力的建议。黄海云(2018)[55]对泰国文化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张萌萌、李京勋(2018)[56]总结泰国节庆旅游宣传力度大,采取官民联合举办的形式,以举办地的文化背景为依托,具有主题鲜明的特点。

泰国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是其旅游业迅猛发展的重要原因,对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研究体现了泰国旅游发展的资源观。学者们对该领域的研究在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方面都有所涉及,但遗憾的是整体研究内容比较少,没有真正提炼出泰国在这一方面形成的模式或理念。

在旅游服务经营方面,学者们主要基于泰国旅游产品特性,通过评估游客满意度等多种方式对旅游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看法与改进建议。刘建峰(2007)[57]指出泰国水灯节策划和运营的理念,主要包括温情打造节庆主题、传统文化培育节庆生命体、多方式营销、幕后工作井然有序等。谭岳坤(2007)[58]总结泰国政府针对零团费问题采取的措施,最后提出解决建议。程媚然(2013)[59]通过调查分析泰国南邦府大象保护中心的游客满意度,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谈娅兰(2015)[60]指出外国游客对泰国旅游服务满意度并不高,并针对旅游服务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周雅玲(2016)[61]阐述了泰国人妖表演企业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从泰国政府、旅游运营商、旅行社和人妖表演剧院角度总结提升服务水平的建议。

(五)旅游宣传营销与市场开发

旅游宣传营销是促进旅游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从整体上来看,这一领域的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学者们主要侧重于具体地点、具体事件的微观研究,对泰国整体的宣传营销与市场开发研究较少。大多数学者主要基于4P理论,从产品、价格、渠道、宣传四大方面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林丽娟(2007)[62]通过对乌汶蜡烛节的形成、发展以及泰国乌汶的地方旅游市场的调查,从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两方面对泰国节庆旅游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于晓轩(2011)[63]在深入分析中国游客在曼谷“被购物”现象的原因的基础上,分别从泰国政府、旅行社、导游、购物零售店四大层面提出完善和解决对策。段召阳(2011)[64]认为泰国影视热趋势树立了良好的旅游形象,改变了赴泰旅游的潜在客源结构,改变了传统的产品、线路、目的地选择。唐娜婉(2012)[65]对泰国彭世洛府开展旅游促销活动提出了目标市场定位及旅游促销策略方面的建议。纪凯生(2013)[66]对泰国旅游产品和上海出境旅游市场进行客观的分析,基于此从价格、产品、分销和促销角度对泰国旅游产品在上海的营销提出了相应策略。符慧兰(2013)[67]对泰国普吉岛滨海旅游和普吉岛重庆游客旅游需求展开分析,对重庆市场提出普吉岛的市场开发与营销策略。INTANAI ADCHARIYA(2013)[68]以到曼谷旅游的中国大陆游客为调查对象,提出泰国应考虑市场的细分化,以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进行旅游商品的开发,重视游客体验,加大旅游宣传力度等建议。张正诗(2013)[69]研究中国旅游者在泰国曼谷乍都乍周末市场购物行为,提出了泰国曼谷乍都乍周末市场的商店的营销策略。刘曼欣(2015)[70]分析了泰国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并结合4P营销组合理论提出对策及建议。陈美妮(2015)[71]对中国游客赴泰国芭堤雅旅游行为进行调查,从市场、可持续发展、旅游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泰国芭堤雅旅游市场开发提出对策建议。卢培培(2015)[72]提出泰国影视旅游市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利用影视作品发展影视旅游的策略。许汉龙(2016)[73]基于分析外国游客对泰国旅游业的影响,提出泰国旅游业对外国游客的营销策略。薛云建、吴惠子(2016)[74]对泰国旅游市场提出泰国旅游业发展的营销策略。黄小年(2017)[75]对泰国旅游局移动互联营销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肖弘文(2017)[76]针对中国旅游者在泰国安帕瓦水上市场的旅游行为提出营销策略。林玲(2017)[77]通过研究英国背包客对曼谷旅游的感知和态度,提出针对曼谷游的英国背包客应采取市场营销策略的建议。蔡月轮(2018)[78]对泰国清迈中国游客旅游消费满意度进行调查,并对旅游市场定位进行分析,提出泰国清迈面向中国游客的营销组合策略与管理保障措施。赵睿、李庆雷、娄阳(2018)[79]认为泰国开展的“女性泰国之旅”主题旅游月活动,为泰国的旅游业注入了新活力,促进了泰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六)旅游合作与边境跨境

自1975年中泰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两国始终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在旅游方面,我国与泰国合作尤为密切,学者关注中泰两国的旅游合作,对合作所涉及的诸多方面展开研究。

1.中泰旅游合作研究

学者们对中泰旅游合作的研究开始时间较早,朱振明(1994)[80]就提出发展中国西南与泰国旅游业的合作对双方都有利,双方应从多方面展开合作。自此之后,覃许学(2006)[81]、陈红玲(2007)[82]、孙大英与陈巧岚(2009)[83]、翁若琳(2011)[84]也都提出中泰旅游市场广阔,双方应当加强合作交流,实现合作共赢。然而真正研究成果数量的增长主要集中于2013年以后,这也反映出我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的变化以及中泰旅游合作进一步深化。

郑向敏、邹永广(2013)[85]提出中泰两国应本着“循序渐进、合作共赢”的原则,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加强合作,构建应急合作机制。黄安民、韩光明(2013)[86]从旅游合作角度提出泰国赴华旅游的推进对策。李兰月(2014)[87]认为两国在旅游合作中存在产品设计单一、市场调研薄弱、品牌意识淡薄等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杨永德、庞莲荣、杨艳芬(2014)[88]提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社会情况差异、旅游竞争力差异是中泰旅游服务贸易失衡的原因。樊霞(2015)[89]对滇泰旅游合作展开研究,提出双方应注重资源互补,加强合作。庞莲荣(2015)[90]认为造成中国对泰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是中泰双方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等,直接原因是双方旅游要素禀赋方面的差距,影响因素是政治政策导向,并由此提出了坚持“平衡”和“利用”两大策略解决问题。周成、冯学钢(2015)[91]对泰国旅华市场的时空结构特征及演化规律进行系统性研究,提出泰国旅华客源市场拓展策略。王莹菲(2015)[92]认为泰国旅游业在国际合作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提出了泰国旅游业的国际合作发展的一些对策。黄萍雯(2015)[93]认为中泰两国区域旅游合作应当积极创新,推出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做好接待工作,提高景区的口碑,增加信息来源。谭素达(2015)[94]提出进一步推动中泰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建议:优化中泰旅游服务贸易市场,转变中泰政府职能,完善各项制度,互赢合作,增加收益,促进中泰旅游服务贸易多样化。雅文(2016)[95]针对中国市场,提出泰国旅游局开发入境旅游市场的策略。凯拉(2016)[96]认为中泰双方发展前景广阔,并对零团费、色情产业、政治因素等问题提出发展建议。方佩贞(2016)[97]指出泰国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泰国旅游业发展与中泰旅游合作的对策建议。许爱心(2016)[98]认为泰国开发中国旅游市场需要加强与各行业的合作,运用互联网加大宣传,分析中国游客的旅游动机,发展旅游新业态,加大泰国整体形象的营销策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业从业人员的中文水平。亚达(2016)[99]提出加强旅游正面影响和弱化负面影响,对未来泰中旅游业合作的发展提出建议。林惠珍(2016)[100]对如何提升中国游客对泰国芭堤雅旅游业正面影响从社会影响、经济影响、环境影响方面提出措施。冯宇婷(2016)[101]对“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泰旅游合作的新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旅游合作的对策。艾玉香(2017)[102]从泰国旅游局和泰国企业两方面提出扩大中国赴泰旅游市场相关建议。MANOP WARINTHON(2017)[103]分别提出促进泰国和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对策建议,并进一步提出加强中泰旅游服务贸易合作的建议。王珂贞(2017)[104]对泰国游强制消费现状进行调查,提出中泰合作治理强制消费的对策建议。刘莉(2017)[105]指出“三国文化”成为泰国人赴蜀旅游的原初动力之一,双方应聚焦文化共鸣点,促进川泰交流合作。雷君(2018)[106]从需求层面和供给层面分别分析中国游客赴泰旅游的影响因素,提出市场预测、市场改良、产品改良和营销改良,是实现市场稳定,减缓衰退或再次焕发生机的重要措施。郑秋娴(2018)[107]提出进一步促进中泰两国在旅游警察、旅游学术更好地合作,治理强制消费难题。

解吸流速对AB-8大孔树脂解吸效果的影响:原始浓度C0的花色苷V0被吸附饱和后,用100 mL 60%的乙醇洗脱饱和吸附树脂,分别控制不同的流速(0.5、1.0、1.5、2.0、2.5 mL/min),记录洗脱的花色苷溶液的浓度 C1和体积 V1,通过(C1 *V1)/(C0 *V0)×100%计算吸附率。

对泰国旅游管理立法研究需要研究者具有较强的学科背景以及语言能力,因此该方面研究成果较少,但不能否定其研究价值。陈国林(2008)[24]对泰国旅游管理立法的发展过程进行阐述,指出泰国在管理体制、旅游业经营主体、旅游保证金制度、导游管理方面很有特色。原菲(2010)[25]分析泰国旅游立法现状及其《旅游法》,认为泰国旅游相关法律已较为完备。

(七)游客感知与认知影响

对游客感知以及认知影响的研究开始的时间比较晚,但是从文献数量等方面可以发现该领域属于近几年研究的热门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侧重于研究境外游客对泰国旅游的感知度以及满意度,并基于数据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这有利于泰国针对自身问题采取改进措施,制定发展战略,提升游客满意度。

Research and Measures on the Security of Internet of Things

(3)数据前台展示功能。可根据需要显示给不同权限的用户不同的权限信息供其访问操作。一般用户为例可展现如下信息:

④其他部门资料。包括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资料、全国水文地质资料、环保资料等。

雷君(2012)[113]通过调查分析中国游客在泰国清迈府的旅游行为,对中泰两国旅游部门提出建议。侯志强、方旭红、朱翠兰(2013)[114]利用中国大陆地区游客在网络论坛上对泰国旅游经历的讨论,分析其对泰国旅游的感知与评价,并对如何提升中国大陆游客赴泰旅游感知质量提出建议。金艳方(2014)[115]发现赴泰的中国旅游者对目的地感知的变化处于“比旅游前好”和“比旅游前好很多”之间,而且目的地感知差异影响旅游后续关注度、旅游后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龙如海(2014)[116]对中国游客赴泰国旅游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中国游客表示泰国的旅游比预期的要好很多,大部分游客对泰国的服务质量有较高的满意度等。邱伟胜(2014)[117]指出游客总体对泰国旅游的满意度较高,但是在旅游交通、旅游餐饮方面有待提升。李韶龙(2015)[118]对清迈文化旅游景点,例如素贴寺、帕邢寺、黄塔寺等分别提出提升游客满意度的对策,并对政府、企业和当地居民提出相应的建议。王小娟(2016)[119]认为泰国清迈对我国游客的吸引力来源于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积极的旅游政策等,主要从旅游价格与旅游政策两方面影响游客感知。黄可莹(2017)[120]对影响天津地区游客到泰国旅游的决策行为的因素、影响程度等进行了解,发现泰国旅游业在吸引中国游客方面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陈俊荣(2017)[121]认为芭堤雅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给游客带来了较为满意的旅游体验。刘贵玉(2017)[122]以加入社区旅游项目的Ban Mae Kampong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发展旅游业带来的各种影响及居民对这种影响的感知和态度。周丽文(2018)[123]对泰国赴中、日出境旅游行为特征以及旅游目的地偏好方面、基础设施偏好方面、交通偏好方面、公共关系偏好方面、服务偏好方面展开对比分析,发现泰国游客对日本旅游的各项偏好皆高于中国大陆。ANUKUL KANCHANASOOK(2018)[124]指出不同生态旅游经历的泰国国家公园游客在生态旅游认知上差异明显,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其生态旅游保护行为和生态旅游游憩行为两个方面。

三、评价与展望

(一)评价

第一,泰国旅游早期研究主要目的是学习泰国旅游业发展经验,内容集中于对泰国旅游成功经验的剖析。后期研究内容较为丰富,涉及游客感知、出入境旅游研究、旅游合作等多个方面。但是对泰国旅游管理体制、政策以及发展战略等方面可以高度体现泰国旅游发展智慧的研究内容非常少,仅有的研究也只是泛泛而谈,缺乏深入分析。

第二,从研究方法来看,既有定性研究,亦有定量研究。在早期,主观的、纯粹经验分析的文章较多。随着研究深入,基于数据分析以及科学调查方法的文献 比例逐渐增加,但仍然存在重复研究、视角单一、缺乏定量分析等问题,研究的科学性、前瞻性以及指导意义有待提升。

第三,从文章影响力及研究地域范围看,泰国旅游研究相关文章发表于核心期刊上的数量极少,从事泰国旅游研究的研究者及机构主要集中于广西、云南等与泰国邻近的西南地区。这一定程度上说明泰国旅游研究区域性较强,虽然积累了一些成果,但学术研究大格局并未形成,完整的研究框架体系相对欠缺,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都需要进一步拓展提高。

首先,“绿色原则”在《民法总则》中的确立奠定了环保理念对各分编的统摄地位,为私法引入私人环保义务提供了逻辑前提,为私法与环境保护法的衔接搭建起了制度桥梁。毕竟,民法基本原则是立法解释的准则[11]23,决定了有效利用资源并防止生态破坏,已成为“物权编”的重要使命。[6]鉴于物权作为私权的本质属性,“绿色原则”宜首先确立为对物权取得和行使行为具有一般指导意义的限制性规范,既明确物权人的一般环保性义务,亦对“物权编”构筑彰显“绿色原则”的具体规范体系意义重大。

(二)展望

第一,由于旅游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以及旅游学科仍然不够成熟的特点,多学科、多层次、多视角、多方法研究泰国旅游将是下一步学者努力的方向。未来学者应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融合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等成熟学科的研究内容,结合定量研究方法,探寻新的研究领域,提高研究的科学性与实践性。

第二,随着人工智能、“旅游+”、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中泰旅游合作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未来泰国旅游研究方向会迅速拓宽。如何实现泰国旅游产业融合,如何运用大数据资源实现智能化服务与管理,人工智能大背景下中泰旅游合作的契机与方式是什么,这些内容将成为未来泰国旅游研究的研究热点。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以“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内容聚焦大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关注学生主动参与,关注学生实践,动手结合动脑。教师围绕着生物学大概念来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基于学生动手活动或对资料的分析及探究,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建立、和应用理解。

第三,随着中泰两国旅游合作日趋频繁,新的研究问题不断被提出,学者们对探索泰国旅游发展的本质问题更加重视,研究广度得到有效拓展。学者们将透过泰国旅游问题的表象,对更具研究价值的“空白区”展开深层次的分析研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模式和加强旅游理论研究,有助于解决泰国旅游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

[参考文献]

[1]康达君.泰国的旅游业[J].印度支那,1987(1):50-52.

[2]齐康.泰国旅游产业发展启示——以贵州省为比较样本[J].人民论坛,2010(32):132-133.

[3]陈维娜.泰国旅游业发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4]吴蓓.当今泰国旅游经济持续发展因素初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36(10):128-130.

[5]爱丽.论泰国旅游业发展及其对泰国经济的影响[D].长春:吉林大学,2014.

[6]周家欣(Thanakit).泰国旅游服务贸易对泰国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5.

[7]陈韵(THITIPORN CHUAINUSON).东盟框架下泰国旅游服务业发展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5.

[8]王碧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背景下的泰国旅游业的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7.

[9]周灿(Ravipa Meesilapavikkai).泰国曼谷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7.

[10]杨慧天.泰国旅游业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10):50-51.

[11]刘明义.泰国宋卡府旅游发展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12]付士山,朱小栋,张永庆.泰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对泰国经济的影响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7,17(7):33-36+149.

[13]陈恩.泰国的旅游业发展策略[J].东南亚研究,1992(6):53-56.

[14]杨德樵.泰国旅游业发展的能量[J].国际贸易,1995(S1):29-31.

[15]高文荣.泰国旅游业的发展与启示[J].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104-108.

[16]王超,骆克任.包容性增长视角下泰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东南亚纵横,2013(5):41-46.

[17]阳亚妮.略论旅游业对泰国经济发展的作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30(4):147-148.

[18]文婷.泰国曼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7.

[19]赵睿,李庆雷,娄阳.基于泰国OTOP经验的旅游村寨差异化发展策略研究[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8(1):80-84.

[20]李政.印度洋海啸对泰国旅游业的影响[J].东南亚纵横,2005(3):51-55.

[21]李瑞霞.泰国对旅游危机的控制及其启示[J].东南亚纵横,2006(12):18-23.

[22]马腾飞,李见明.泰国旅游危机中政府对信息和传媒的掌控能力分析[J].东南亚纵横,2006(11):56-59.

[23]伍百军.海啸与泰国旅游业[J].甘肃科技纵横,2007(1):91+143.

[24]陈国林.浅谈泰国旅游管理法律制度[J].法制与社会,2008(25):382-383.

[25]原菲.我国旅游基本法立法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

[26]王育谦.泰国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及借鉴[J].东南亚纵横,2006(10):41-44.

[27]余俊.泰国可持续旅游法对我国的启示——以发展漓江生态旅游为例[J].东南亚纵横,2009(9):70-74.

[28]王玮琳.泰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措施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9.

[29]李文标.泰国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9.

[30]农宝玉.泰国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

[31]吕军,司洪生.泰国的森林旅游与森林保护[J].世界林业研究,1988(4):66-69.

[32]侯献瑞.泰国的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4):83-87.

[33]黄启后.泰国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对我省的启示[J].昆明师专学报,1994(3):18-23+39.

[34]邓永进.中国云南与泰国旅游资源特色比较[J].思想战线,1996(03):41-44.

[35]段召阳.浅析佛教对泰国旅游业的影响[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2):208-209+211.

[36]宋帆.泰国的象文化及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12):168-169.

[37]黄非亚,陈小妹.浅论泰国北部山地民族生态旅游[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105-107.

[38]赵永胜.泰国山地民族旅游业的发展及其对云南旅游的启示[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2(2):72-75.

[39]陈莹.泰国发展生态旅游及对我国的启示[J].东南亚,2002(2):22-25.

[40]何艺玲.如何发展社区生态旅游?——泰国Huay Hee村社区生态旅游(CBET)的经验[J].旅游学刊,2002(6):57-60.

[41]Patsawan Buddalerd(王秋明).泰国呵叻府北冲县考艾地区生态旅游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7.

[42]陈文.泰国芭堤雅旅游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海滨旅游的启示[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56-57+61.

[43]黄钰淳,黄雄伟.泰国芭提雅发展度假旅游业的成功经验对发展北海海滨度假旅游业的启示[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22):8-11.

[44]邓文志,闻武刚.旅游业中的奇葩:泰国医疗旅游的经验与启示[J].东南亚纵横,2011(9):22-25.

[45]甜甜.泰国芭提雅滨海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1.

[46]张林.云南与泰国高尔夫旅游的对比分析[J].云南电大学报,2012,14(4):68-71.

[47]Dhanabhorn Dakshindharm(陈冰心).城市风景河段的旅游产品开发与管理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48]聂爱华.泰国佛教旅游发展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3.

[49]朱锦晟,穆莉莉.中泰乡村旅游比较研究——以中国龙脊梯田与泰国黎敦山发展项目为例[J].桂海论丛,2013,29(3):71-74.

[50]刘小颖.泰国医疗旅游发展对策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7.

[51]程宇航,沈克慧.泰国医疗旅游是怎样火起来的[J].老区建设,2017(15):83-86.

[52]周义龙.泰国医疗旅游业国际竞争策略及启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34(11):805-809.

[53]张蓝青.泰国滨海旅游发展对我国的启示——兼论茂名市滨海旅游提升之策[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7,22(03):25-28.

[54]雪花(ANGKHANA DUANGSA).泰国民宿旅游的特色化发展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8.

[55]黄海云.从泰国文化旅游发展经验看花山文化的整体打造[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8(4):62-66.

[56]张萌萌,李京勋.泰国节庆旅游发展对我国云南节庆旅游发展的启示[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2):116.

[57]刘建峰.泰国水灯节对我国城市节庆旅游的启示[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132-135.

[58]谭岳坤.泰中旅游贸易中的零团费问题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59]程媚然.泰国南邦府大象保护中心旅游者行为及其满意度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60]谈娅兰.外国游客对泰国旅游业服务质量感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7.

[61]周雅玲(PIYADA SRIBUSDI).中国游客赴泰国观看人妖表演的旅游动机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6.

[62]Chalita Pongpok(林丽娟).泰国乌汶蜡烛节旅游市场探析[D].扬州:扬州大学,2007.

[63]于晓轩.中国游客在曼谷的“被购物”现象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1.

[64]段召阳.泰国影视热趋势对中国赴泰出境旅游的影响[J].中国传媒科技,2011(12):108-110.

[65]唐娜婉.彭世洛府旅游促销对外国游客目的地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2.

[66]纪凯生.泰国旅游产品在上海的营销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

[67]符慧兰.普吉岛重庆游客市场开发的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3.

[68]INTANAI ADCHARIYA.中国游客旅游动机、满意度与忠诚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3.

[69]张正诗(KITTI THAN-UDOMCHOK).泰国曼谷乍都乍周末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3.

[70]刘曼欣.基于4P理论的泰国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71]陈美妮.中国游客赴泰国旅游行为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5.

[72]Kamolthamwong Lakkana(卢培培).以泰国为目的地的中国旅游市场开发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5.

[73]KRITCHANAT KAIVANSAWAT(许汉龙).外国游客对泰国旅游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6.

[74]薛云建,吴惠子.泰国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以赴泰中国顾客为例[J].企业研究,2016(5):58-60.

[75]黄小年.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泰国旅游营销中的应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3):67-68.

[76]肖弘文.中国旅游者在泰国安帕瓦水上市场旅游行为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7.

[77]林玲.基于旅游者博客的英国背包客在曼谷的消费行为和营销策略研究[D].云南:昆明理工大学,2017.

[78]蔡月轮(WORRAPORN BORRISUTSAKDA).泰国清迈中国游客旅游消费满意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8.

[79]赵睿,李庆雷,娄阳.泰国“女性主题旅游月”对我国女性旅游产品开发的启示[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8,37(1):102-105.

[80]朱振明.发展中国西南地区与泰国的经济贸易技术合作[J].亚非纵横,1994(1):32-35.

[81]覃许学.壮泰民族文化与旅游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06.

[82]陈红玲.广西与泰国旅游合作的思考[J].东南亚纵横,2007(7):29-31.

[83]孙大英,陈巧岚.泰国旅华客源市场的发展机遇及发展前景[J].东南亚纵横,2009(4):67-70.

[84]翁若琳(SaradchawanWongkaweepairoj).中泰旅游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85]郑向敏,邹永广.中泰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与合作机制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36-45.

[86]黄安民,韩光明.泰国赴华旅游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46-53.

[87]THUMMASAENG NICHAREE(李兰月).中泰两国跨境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88]杨永德,庞莲荣,杨艳芬.中泰旅游服务贸易失衡问题及应对策略[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6):113-116.

[89]樊霞.基于GMS下的滇泰合作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5.

[90]庞莲荣.中国对泰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5.

[91]周成,冯学钢.泰国旅华市场时空结构与拓展策略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5,24(4):142-151.

[92]王莹菲.泰国旅游业的国际合作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5.

[93]Prapaiwong Saowalak(黄萍雯).中泰旅游区域合作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5.

[94]谭素达.《服务贸易协议》框架下中泰旅游服务贸易发展问题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5.

[95]雅文(VATCHARAMON YUTYINGYONG).泰国入境旅游者消费行为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6.

[96]凯拉(Kira Bashkirtseva).中泰旅游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97]方佩贞(SIRIITTIWONG USUMA).中国与泰国旅游服务贸易比较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6.

[98]许爱心.影响中国游客出境游消费决策因素的实证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6.

[99]亚达.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对泰国赴华游客满意度的影响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6.

[100]林惠珍.中国游客对泰国芭提亚的旅游业影响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6.

[101]冯宇婷,郭峦.泰国赴华旅游市场时空变化特征及拓展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6(16):28-30.

[102]艾玉香.中国赴泰旅游市场发展分析[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7.

[103]MANOP WARINTHON.中泰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7.

[104]王珂贞.中泰合作治理泰国游强制消费现象及对策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7.

[105]刘莉.泰国“三国热”背景下成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94-99.

[106]雷君.基于需求和供给角度的中国游客赴泰旅游因素探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3(3):22-25.

[107]郑秋娴.中泰治理中国公民泰国游强制消费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8.

[108]孙大英,陈巧岚.泰国出境旅游市场现状及其对我国入境旅游业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8(30):245-246.

[109]吕本勋,颜思嘉.泰国入境旅游市场时空结构研究——基于2008—2013年数据的分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5):109-113.

[110]邱萍.入境游——泰国旅游业的学习与借鉴[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5(6):55-57.

[111]赵俊豪.基于东盟游客的泰国入境旅游市场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5.

[112]宋建林,程成,周泽奇.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中泰旅游与贸易互动关系研究[J].东南亚纵横,2018(4):75-83.

[113]雷君.中国游客在泰国的旅游行为分析——以泰国清迈府为例[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12):166-167.

[114]侯志强,方旭红,朱翠兰.中国大陆游客对泰国旅游感知研究——基于网络自媒体的内容分析[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4-22.

[115]金艳方.跨文化旅游者的目的地感知差异研究[D].厦门:华侨大学,2014.

[116]龙如海.中国游客赴泰国旅游满意度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4.

[117]邱伟胜(CHAYAKORN WATTANASIN).中国游客赴泰国旅游满意度分析[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5.

[118]李韶龙.中国游客对清迈文化旅游景点的满意度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5.

[119]王小娟.境外旅游目的地对我国居民吸引力之透析——以泰国清迈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10):33-34.

[120]黄可莹.中国游客到泰国旅游的决策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7.

[121]陈俊荣.泰国芭提雅游客感知的调查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122]刘贵玉(MISS KANOKPORN UTTASING).泰国村寨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7.

[123]周丽文.泰国游客赴中国大陆旅游感知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8.

[124]ANUKUL KANCHANASOOK.泰国国家公园游客生态旅游认知调查分析[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8,37(2):60-65.

A Summary of Thai Tourism Research:a Literature Analysis Based on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

WANG Hao LI Qing-lei
(School of Tourism and Geographical Science,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500 China)

Abstract: Thai tourism research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tourism researchers.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trieval of periodical database of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research contents of Thaitourism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strategy of tourism industry,tourism management system and policy,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products and service management,etc.,and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in terms of research content,research methods,research depth and breadth.It is expected that in the future,the situation of Thai tourism research in multi-disciplinary,multi-level,multi-perspective and multi-method will be formed.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age,the field of Thai tourism research will be broadened rapidly in the future,and a new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 and tourism theory will be constructed in Thai tourism research.

Key Words: Thai tourism;summary of research;outlook

[中图分类号] F5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806(2019)03-0067-09

doi: 10.3969/j.issn.1008-8806.2019.03.011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民族旅游地创意资本培育机制研究”(13XJY027)。

[作者简介] 王豪,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发展与旅游规划;李庆雷,云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发展与管理。昆明,650500

责任编辑 韦妮妮

标签:;  ;  ;  ;  

泰国旅游研究综述-基于中国知网(CNKI)的文献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