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理论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论文_李力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论文_李力

李力

重庆市丰都县三建乡中心学校

摘要:积极心理学关注于人积极品格的形成以及感受幸福的能力,在研究过程中主张应该对人类本身所拥有的这些特定美德和优势进行深入研究,以此来为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更多可用的新思路。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入手,阐述积极心理学侧重于要帮助人们达到最为理想的幸福状态,侧重于个体本身所获得的积极情感体验,侧重于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品格,侧重于构建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这四种主要观点,最后提出积极心理学理论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四种应用途径。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对从事相关工作的研究人员有所借鉴,能够为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一些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应用

引言:积极心理学理论是相对于消极心理学而言的,关于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型研究模型,它所倡导的理论是人们应该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而不仅仅只是关注于人的某些特定问题和弱点。它通过采用科学的原理和方式来研究探讨幸福,倡导人们心理的积极价值取向,从而进一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格,关注人类的幸福生活和和谐发展。积极心理学理论不仅可以让人变的更加快乐,还可以帮助人们解决更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人们物质财富得到极大提高和丰富的同时,人们精神世界的生活质量往往相对来说比较落后,越来越多的负面心理和情绪层出不穷,充斥和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因此,急需要通过积极心理学理论来进行解决。

一、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一)侧重于强调要帮助人们达到最为理想的幸福状态

积极心理学把提高和发展人的积极潜能,帮助人们达到最为理想的幸福状态作为自身的研究目标和方向。这一理论往往更加侧重于能够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问题,用开朗乐观的视角去解读问题,用积极的情绪去浇灌心灵。简单来说,积极心理学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和督促所有人都能最大程度的达到其可能达到的完美状态,以此来乐活人生[1]。

(二)侧重于强调个体本身所获得的积极情感体验

积极心理学在实际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往往更加关注于人这个个体本身的积极情感体验,它认为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最大程度的帮助和挖掘潜能,从而获得良好面对问题的心态。所谓积极的情感体验,就是当一个人回忆过去时,心怀感恩和满足,而不是一味的埋怨懈怠;当面对目前的生活时,幸福和从容,而不是一味的强求;而其畅想未来的生活时,心怀期待和美好,而不是一味的担忧。具体来说就是,无论人生处于何种境遇和状况当中,都能通过改变自己主观的某些想法和认识,获得幸福和满足[2]。

(三)侧重于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品格

积极心理学在实践过程中往往注重于培养积极的心理品格,它认为一个人所有用的积极的心理品格越多,就越有利于其更好的预防和克服其存在的心理疾病。所谓积极的心理品格,主要是指能够满足下面这几个条件特征的品质:一是能够提高工作、生活、学习的效率;二是能够提高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三是有足够的效用能够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人们心理保健。在这样的定义之下,积极健康的心理品格主要包括有,乐观、开朗、自信、积极、主动、善良、真诚、包容、坚强、友爱、明理等等。

(四)侧重于构建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

积极心理学理论认为,人们心理的发展不仅仅是由于自身成长的发展变化所最终成就的,它往往会很大程度的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积极健康的环境能够帮助人们获得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有利于人们积极品格的形成和延伸。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积极健康环境的构造。所为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其乐融融的家庭环境、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校园环境、奋发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社会环境,以及能够使人的智力得以发展,创造力得以发挥的更多其他的社会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积极心理学理论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对策

(一)明确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沿着积极心理学价值取向的研究方向,我们在对中小学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把帮助他们成为幸福快乐的人作为首要的目标来进行设定,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帮助中小学班主任预防消极的心理情绪和解决他们的消极心理问题这一简单、低级的层面上。因为,只有让他们获取到足够的幸福感,才能促进中小学班主任拥有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不断推动其成功的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的设定,更好的教育学生、管理班级。可以设想一下,一个能够经常从自己的职业中体会幸福和满足的中小学班主任,他们会有一种由内而外的乐业精神,他们能够主动的对班级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乐观积极的鼓励和教育学生。相反而言,如果一个不能从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感受到幸福和满足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中也只会消极怠工,程式化的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工作,那么,也就无从谈起能够更好的管理班级教育学生。因此,对中小学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的首要目标,就是让他们能够从自己的职业中获取幸福感,让他们能够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

(二)帮助中小学班主任获取更多积极情绪体验

积极乐观的情绪能够拓展并且构建起人们即兴的某种行为和思想,能够为这些即兴的行为和思想提供可发展和利用的充沛资源。一个拥有积极情绪的个体,他可以在既定的情境条件之下做出更加精准的反应,获取更加全面的认知,迸射出更多活跃的创造性思维。根据以上这些理论来为中小学班主任创造更多积极情绪的体验机会,对于他们心理健康教育来说至关重要。比如,可以通过帮助中小学班主任来对情绪进行收放自如调控的形式,让他们来获取到更多积极情绪的体验。当中小学班主任遇到班级的学生调皮捣蛋,通过简单的说教难以进行管理的时候,要引导他们改变说服教育的方式,用积极的原因来对问题进行解决,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让他们更多的体验到积极的情绪。众所周知,对于个体情绪的决定因素往往不是由客观事件本身所能决定的,而是个体对于事件本身的一种认知和理解。

(三)培养中小学班主任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培养中小学班主任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对于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一是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对于中小学班主任一些潜在的心理疾病能够起到预防的作用。一个人同时拥有积极的心理品质和消极的心理品质,最终在个体身上如何体现,完全取决于两者之间谁的力量更加强大,如果一个人拥有更多积极的心理品质,那么消极的心理品质就会对其产生畏惧,个体就不会或是不容易产生一些心理疾病。反之,如果消极的心理品质占了上风,就会使个体产生焦躁、无助的心理负担。二是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能够有效提高中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的效率。如果一个班主任老师在工作中有用较高的工作效能,那么他就会在工作的过程中发挥的更加自如,表现的更加自信,在完成对学生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展现出更多的创造性思维,在遇到困境的时候,也能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和解决。三是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中小学班主任的主观幸福感受。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由于观察问题的角度和看待问题心态的不同,就会出现差异,拥有积极健康心理品质的人即便面对悲伤和痛苦,他也会另辟蹊径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来解释,并最终接受。

(四)帮助中小学班主任构建心理健康的积极环境

从中小学班主任日常工作和生活所接触的环境来看,主要涉及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两个方面。从学校环境来看,就是要为中小学班主任构建一种积极的学校管理环境。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学校的管理多多少少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些都会成为中小学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导火索。所以,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角度出发,学校领导要多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对班主任老师进行管理,在实际的工作和教学中,要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尽量满足其工作和生活中的合理诉求。比如可以通过提高工资待遇水平的方式来解除中小学班主任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另外一方面,就是要帮助中小学班主任构建积极的家庭环境。在家庭生活中,他们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他们在生活中承担的责任有时候往往与班主任工作会发生一些冲突,如果这些冲突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往往就会导致他们的心理出现问题。所以作为学校领导要注重了解中小学班主任的基本家庭情况,当发生冲突的时候,要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

结语: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积极心理学理论,可以帮助中小学班主任在教学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潜能,提高教学效率,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当前,积极心理学理论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还尚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其更好的发展和实施需要社会各界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相信有了大家的帮助,积极心理学理论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一定能够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庆锋.积极心理学理论在中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发展导报,2017(08):53.

[2]李燕燕,李奕华.积极心理学理论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教育探索,2013(25):144.

论文作者:李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9

标签:;  ;  ;  ;  ;  ;  ;  ;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论文_李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