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100以内加减法运算技巧研究论文_赵燕燕

小学数学100以内加减法运算技巧研究论文_赵燕燕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金阳街道办事处程坞小学 251800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小学数学运算中,应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学生非智力因素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感觉和知觉的发展,培养各种能力,从而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缺乏主动权的问题,以达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100以内加减法 运算技巧 研究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的口算既准确又迅速,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熟练程度并使计算方法合理灵活。以小学数学100以内加减法为例,探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运算技巧。

一、加强计算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后,进行100以内两位数的加、减法的口算时,十位上的两个数之和(或差),个位上的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大小关系,也只有通过观察,在大脑中形成思维定势,并迅速做出判断,是进位加(或是退位减),是不进位(或不退位)的加、减,这一过程看似简单,但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快速的思维过程,口算的训练,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识记能力和再现能力的重要措施。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口诀:加9要减1,加8要减2,加7要减3,加6要减4,加5要减5,加4要减6,加3要减7,加2要减8,加1要减9(注:口决中的加几都是说个位上的数)。例:26+38=64,解:加8要减2,谁减2?26上的6减2。38里十位上的3要进4。(注:后一个两位数上的十位怎么进位,是1我进2,是2我进3,是3我进4,依次类推。那朝什么地方进位呢,进在第一个两位数的十位上。如本次是3我进4,就是第一个两位数里的2+4=6。)这里的26+38=64就是6-2=4写在个位上,是3进4加2就等于6写在十位上。再如:42+29=71。就用加9要减1这句口决,2-1=1,把1写在个位上,是2我进3,4+3=7,把7写在十位上即得71。本办法学会了百试百灵,比计算器还快。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就直接写得数就行,如25+34=59,个位加个位写在等号后的个位上5+4=9,十位加十位写在十位上即可2+3=5,即59。不必列竖式计算。

二、加强计算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学生的思维,则是由一般到抽象,又由抽象到一般的复杂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先是对具体实物的感知形成数的认识,也就是形成实物的直观表象,然后通过对实物的感知,在头脑中逐步建立起数量关系,即使不出现实物,头脑中也能形成数的表象特征,正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关键。例如:给出两个数的加、减口算题,学生首先进行一番时间极其短暂的逻辑思维,确认“不进位(或不退位)的,还是进位(或退位)的”,事实上,这个看似简单的逻辑思维过程,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就很大,口算的对与否、快与慢,其关键也正是反映在对两个数的判断速度与准确性上。如: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口决:减9要加1,减8要加2,减7要加3,减6要加4,减5要加5,减4要加6,减3要加7,减2要加8,减1要加9。(注:口决中的减几都是说减个位上的数)。例:73-46=27,解:减6要加4,谁加4?3加4等于7写在个位上,减数的十位是4我退5,谁退5?7退5,即27。再如:教学78+19=97时,要从实际操作入手,让学生理解。并画出口算78+19=97的思维过程图。在学生充分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简缩思维过程,抽象出进位加法的法则:“看大数,分小数,凑成整百或整千数,再加几。”最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78+19”怎样算。这样,学生理解了算理,亦就掌握了口算的基本方法。

三、加强计算训练,提高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

“反应”是指对某一事物,做出准确地判断,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例如:一个小孩,初次拿他的手触摸火焰,由中枢神经迅速地反映到大脑,感觉到疼痛,受神经的支配自动把手缩回来,这是动物的本能反应,如果再次让这个小孩接触火焰时,不等靠近,他就会把手往回缩。实验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迅速反应能力,只有通过学生亲自去实践、去尝试,逐步形成对数字的快速认识反应。如:小学一年级“凑十法”的教学,可先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物操作过程,通过摆弄学具,及眼、耳、口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然后让学生根据操作过程说出自己的思想过程,为实现认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做好准备。如:9+4可表述为:9和1组成10,把4分成3和1;9加上1得10,10+3得13;4和6组成10,把9分成6和3,4加上6得10,10+3得13,再经过9+3,9+5等的练习,概括出“凑十法”的方法与规律:看大数,拆小数,看小数拆大数,先凑十,再加几。这样经过感知观察,形成象。抽象概括三个学习阶段及相应练习。学生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这一认识过程,既弄清了算理,又掌握了法则,保证了初算的正确性。再如:给出一组对比性的口算练习,5+4+3与5+4-3,这样一组口算,既训练了学生敏锐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严谨的计算习惯。

参考文献

[1]陈日铭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错例分析[J].数学小灵通(1-2年级版),2008年,09期。

[2]应卫同 计算错误≠粗心大意——浅谈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8年,Z2期。

论文作者:赵燕燕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月总第3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7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100以内加减法运算技巧研究论文_赵燕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