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智能变电站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开发,为了更好的促进智能变电站的安全运营,必须进一步提升继电保护技术,使其在智能变电站中得到良好的应用。基于此,以下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优化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优化措施
引言
作为我国智能电网当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对智能变电站进行建设的时候,应该充分的对继电保护技术进行完善与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的确保智能变电站建设质量,全方位的提高智能变电站的运行安全,促进我国电网向智能化方向更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营。
1智能变电站相关概述
通过构建信息处理管控系统到智能变电站当中,能使变电站的信息收集与传输能力得以增强。在智能变电站当中涵盖了数字化技术与网络技术,不但凸显出相关设施的智能性,而且便于统一管控变电系统内的相关配电设备。对于智能变电站而言,其中以一次智能化和二次网络化为主要的特点,借助此种经营模式,让变电站的经营成本进一步下降,使变电站相应的送电效率获得提高。显然,智能变电站运用智能管控模式,对从前变电站运行中的互感器饱和的问题进行了彻底解决,并使光缆运用形式也发生了变化,攻克了交直流串扰的难题。通过利用科学的继电保护装置,使从前不佳的变电环境获得有效改进,确保了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性。实际上,针对智能变电站来说,主要涵盖了变电的过程层、控层以及间隔层等部分,当变电间隔层与控层实施相关数据信息的管控时候,能实现数据的共享,让变电站数据信息的处理水平得以提升,而过程层则凸显出过渡的功效,以便确保变电站运行的稳定和安全性。
2智能变电站
2.1智能变电站的特征
智能变电站是计算机技术、智能算法以及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综合在一起得来的成果,国家大力提倡变电站的智能化建设,与传统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比较,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智能变电站拥有智能化一次设备,结合传感器以及智能终端,能够对信息进行实时地采集与处理,真正实现信息化数字技术,同时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下增加智能控制功能,并与电子设备形成交互功能,对智能变电站的装置进行自我诊断,变电站中智能化一次设备主要有互感器、断路器以及变压器等,这些设备都能够实现智能化功能。智能变电站按照IEC61850标准分为三层结构形式,在目前的阶段中主要采用的是二次设备,在变电站中添加保护与测试装置,从而实现一些特定的功能。为了使系统的性能达到最佳,实现信息化集成,需要采取高端的网络通讯功能,从而实现二次设备网络化。在智能变电站中将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结合,通过硬件单元实现变电站的测量与保护,从而完成信息的共享。
2.2架构体系
主要由站控层、站控层网络、过程层、过程层网络以及间隔层所组成。在智能变电站当中,过程层主要由相关的智能化组件、一次设备组成[1]。例如隔离开关、互感器等。实现对各种信息采集处理,并且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其中,继电保护装置与其监控设备,共同组成了间隔层。间隔层在实际运行当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各种设备之间的相互监控。而站控层前置机器、以及工作站等组成,能够有效地修改整定值,实现传输文件信息的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智能变电站关于继电保护方面的优化和改进措施
3.1需要了解并运用相关知识和新型技术
在智能变电站中,人们往往会安装继电保护装置,在安装时需要深入了解关于继电保护装置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需要在“最优解”原则下,在需要被保护的设备旁边进行安装。这样可以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1)可以使继电保护装置及时对监控设备进行反馈,缩短信息传输所耗费的时间;(2)可以及时提醒相关工作人员在最快时间内对故障设备进行处理,缩小故障扩延的范围,进一步保障整个智能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智能变电站采用新型的一体化微机线路进行铺设,在其铺设过程中往往与变压器保护措施同时进行,不能忽视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应让技术人员进行科学的规划处理,对目标设备进行合理处置,这样不仅能够保障变电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能够提高设备的使用年限。此外,智能变电站使用科技含量高的继电保护装置,设备之间的相关信息能够通过数字化的形式记录下来,不仅方便对设备进行数据搜集,还能够提高关于数据搜集方面的精准度,方便后期对数据进行相关处理。
3.2进一步提高软件系统的可靠性
在当前网络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对网络技术的要求也逐渐增多。为了更好地在这种依赖上实现安全运行,需要提高软件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在具体操作上,可以使用插值算法来代替时钟源,通过对时钟源发出同步对时信息流,将光纤同步到智能电子设备中,以确保智能电子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同时,可以使用软件积分的形式来增强报文信息的可靠性。SV报文作为继电保护系统保护单元的数据报文,能够对整个保护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使用软件积分,能够对数据采集器以及保护系统中的电子设备的功率损耗进行了解,增强保护系统维修的精确性,进而实现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目标。
3.3设立管理监督人员
为了保证继电保护设备在运行的各个环节的效果,除了相关的操作人员,还需要设立专门的管理和监督人员。管理监督人员要具备对继电保护设备的运行原理和继电保护设备结构的了解,同时要掌握专业的管理学知识。当智能发电站出现故障时,能够通过现场勘查和专业分析确定故障原因,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指导现场人员排除故障。另外,管理监督人员要监督工作人员的操作,保证继电保护设备的操作严格按照标准执行。除了人员管理之外,管理监督人员还要对设备进行管理,包括对继电设备的寿命周期管理、从采购安装到运行的情况管理和对设备日常维护的管理。
4结束语
随着近年来我国电网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在信息技术深入发展的今天,智能变电站已成为我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保障我国智能变电站的安全正常运行,加强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成为当前建设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魏挺.关于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问题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8):178-179.
[2]曾煜晓.试析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优化措施[J].通讯世界,2017(13):146-147.
[3]胡詝峰.浅谈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的优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6):200.
论文作者:陈志恒 郑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变电站论文; 智能论文; 设备论文; 继电保护论文; 技术论文; 系统论文; 人员论文; 《中国电业》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