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新发展--回顾党的十四大以来中国档案事业的成就_企业档案工作规范论文

新时期的新发展--回顾党的十四大以来中国档案事业的成就_企业档案工作规范论文

新时期 新发展——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档案事业成就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新时期论文,新发展论文,成就论文,事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按照十四大的部署,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稳定,促进发展,在各条战线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与此相适应,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国百万档案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国档案事业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档案工作自身规律、能有效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服务的有中国特色档案事业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修改《档案法》为中心,档案法制进一步健全

党的十四大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我国的档案工作带来了一系列变化。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国家档案局组织全国各级档案部门进行了《档案法》修改的深入调查和广泛讨论,集中各级档案工作者的智慧,提出了《档案法》修正案,并在1996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获得通过,由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颁布。修改后的《档案法》,更加适应新形势下档案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大了执法力度,对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更有力的保障作用。以此为动力,国家档案局也继续发布或与有关部门联合发布了一批部门档案法规,特别是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立法部门还首次颁发了一批地方性档案法规,使我国的档案法规体系更加健全。同时,各级档案部门还较普遍地建起了档案法制工作机构和档案执法检查队伍,发现并查处了一批违反《档案法》的案件。

档案工作机构在机构改革中进一步得到加强

在近几年的机构改革中,在不少其他机构被裁撤或合并的情况下,中央和地方各级档案工作机构及其所承担的档案行政管理和档案保管、利用两种职能普遍被保留下来,并有一批省、地、县的档案工作机构级别得到升格或内设机构得到增加,一些地方档案工作机构工作范围得到扩大,例如:国家档案局与中央档案馆合并,一个机构,挂国家档案局和中央档案馆两块牌子,为党中央、国务院直属机构,行使全国档案事业行政管理和档案保管利用两种职能,并配备了行政和事业两种编制,在保留原有机构规格和编制的情况下,内设司级机构由4个增加到8个,增加了一倍。另外,又成立党委办公室,外事办公室和老干部办公室。江苏、甘肃等省档案局馆由副厅级升为正厅级,西藏自治区档案局馆由正处级升为副厅级,一些省档案馆也由处级升为副厅级或由副厅级升为正厅级;一批地、县级档案局馆由二级机构升为一级机构,还有一些地、市、州、盟和县、市、区、旗把党史、地方志等项工作新划归档案部门主管。这些都提高、增强了档案工作机构的地位,充实、扩大了档案工作机构的事权。截止1996年底,全国共有县以上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2649个,各级各类档案馆3633个,省直以上机关和大型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机构14079个。

经济建设和新经济领域的档案工作得到格外重视和加强

在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十四大精神鼓舞下,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对全国不断出现的新经济领域和不断发展的经济建设给予了极大关注,做到了经济建设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及时为经济建设提供档案信息服务。面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不断增加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蓬勃兴起,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相继发布了《外商投资企业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开发区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等,各地档案部门也陆续制定了有关规章,对这些新经济领域的档案工作加以规范和引导;面对企业机制转换的新形势,修改后的《档案法》适时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资产转让时转让有关档案的办法作出规定,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和不少地方档案部门并及时研究制定相应的具体办法以保证企业转制过程中国家档案资产和档案所记载的各种国有资产不受损失,同时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还同国家经贸委联合召开了建国以来首次全国企业档案工作会议,专门研究和部署企业档案工作如何为企业发展服务;当三峡工程等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科技项目论证或上马时,各级档案部门及时提供有关档案资料。这些都使档案工作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加强了民族地区和农村的档案工作

保持社会稳定是党自十四大以来的一项重要方针。其中民族地区和农村的社会稳定尤为重要。

十四大以来,各级档案部门贯彻这一方针,大力加强民族地区和农村的档案工作,努力为这些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服务。1994年,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经过两年酝酿,与国家民委联合召开了1956年以来首次全国民族地区档案工作会议,提出档案工作为民族地区稳定和发展服务的任务和措施;国家档案局还每年把农村档案工作作为全国档案工作的重点任务加以部署和要求,并积极筹备召开建国以来首次全国农村档案工作会议,促进了全国乡、村两级档案工作的建立与开展,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以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为手段,促进各级档案馆、室的全面建设达到新水平

1992年以来,各级档案部门把竞争机制引进档案工作,继续在科技事业单位、机关、企业、档案馆开展了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各级政府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加强档案工作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各单位档案保管条件的改善和利用水平的提高,使各级档案馆、室基础大变,面貌一新,达到前所未有的好水平。到1996年底,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馆收藏档案资料共1.8亿多卷件册,比1991年增长34%; 拥有缩微摄影机330台,电子计算机3851台,复印机3176台, 分别比十四大以前增加14%、422%和20%。

档案宣传、教育、科研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1994年全世界第一张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档案专业报纸《中国档案报》的创刊,开辟了我国档案宣传工作的新阵地;1992年以来,每年出版的档案图书、期刊数量更多,品种更全,质量更高;以迎接第13届国际档案大会和修改、重新颁布《档案法》为契机,各级档案部门大造宣传声势,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宣传,做到了电视上有影像,广播中有声音,报刊上有文章,街头上有标语;各级档案部门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7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香港回归等各种有利时机,以各种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方面的宣传活动。这些宣传使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空前扩大,社会的档案意识空前提高,有力地配合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档案教育继续发展,全国有20多所普通高校,20多所中专学校和一批成人高校、成人中专开设了档案专业,一个由高等教育、中等教育、社会教育、在职教育相结合的档案专业教育结构已经形成。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和档案学理论研究继续深入,1992年以来有100多项档案科技成果获国家级、 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并开始每年开展海峡两岸的档案学术交流活动。

广泛开展国际档案交流并成功地举办了第13届国际档案大会,中国在国际档案界的影响和地位空前扩大和提高

十四大以来,档案工作的对外交流不断扩大,我国共派出40多个团组、400多人次到外国考察访问或参加会议,派出30 多名中青年业务骨干出国进行专业培训,并到国外举办了几次档案资料展览;同时也在国内举办了多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接待了好多国际档案组织或外国档案工作者的参观访问。1993年在我国的筹备和主持下,成立了国际档案理事会东亚地区分会。特别是经过几年的精心筹备,1996年9月, 我国成功地举办了第13届国际档案大会,我国档案部门负责人首次当选为国际档案理事会的主席,这是国际档案大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召开,也是国际档案理事会的主席首次由发展中国家担任。会上,中国政府对本次大会和对档案工作的高度重视,中国档案事业的巨大成就,中国档案工作者的组织能力和为大会带来的高效率、高质量,获得与会代表的高度赞扬。这些都有效地扩大了我国在国际档案界的影响,提高了我国在国际档案界的地位。

十四大以来档案事业的重大发展,使档案事业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日益增长的作用,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档案工作发展的成功范例,促进了国际档案事业的发展。我国档案工作正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国际的档案事业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标签:;  ;  ;  ;  

新时期的新发展--回顾党的十四大以来中国档案事业的成就_企业档案工作规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