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结合的实施策略探究论文_袁敏

初中语文教学结合的实施策略探究论文_袁敏

袁 敏 (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藏文中学 四川 甘孜 626000)

【摘 要】 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进入了经济知识的时代,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高,迫使学校教育不得不进行革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学策略也正面临教育改革带来巨大冲击。本文从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探究了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教育学相结合,并分享了实现初中语文教与学相结合的巨大作用。强调新时代的教育要求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积极探索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改革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目前各个初中教师正在不断思考的问题。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能够帮助学校解决一些困惑。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教与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5)08-031-02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导致我国的经济地位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局面,而且文化水平也比较低下,于是为了改变现状国家提出了科技兴国战略。科技兴国实质上也就是人才兴国,所以说如果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那么人才就是一个国家灵魂的灵魂。因此,学校加强教与学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对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国家的兴旺发达至关重要。

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处于指导、协助的地位。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加强教与学的教学策略,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让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以培育全面发展的学生为根本目标。同理,我们在从事语文的教学中,也应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实行真正的素质教育。

一、初中语文教与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只为追赶发达国家的经济,忽视了对教育模式的改革,目前的教育模式不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太过于注重课本知识和技巧的教育,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培养。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主要时间都在用于讲课,学生自我实践或参与度小,老师成了课堂的主角。长时间下去,被动的学习方式逐渐泯灭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也同时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的培养,以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发挥。这成封闭式的语文教学导致学生的探究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不断丧失,口语表达能力也急剧下降,所以推进教育学性结合的教学策略势在必行。

二、如何在实行初中语文教与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1、老师要转变教学思想,重新定位师生关系。

一方面,老师要从传统的说教上课方式转变为引导的教学方式。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所面临的问题难度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初中生,理解能力尚未成熟,所以对老师问的许多问题都解答不了。因此大多数的语文老师就认为学生的理解力太差,回答不了自己提出的问题会耽误很多的上课时间,那样就会导致课程上不完,影响上课进度,于是就放弃了让学生自己解答问题的方法,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这样严重阻碍了学生思考能力的进步、提高,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老师们应转变教学思想,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例如,在讲解《济南的冬天》时老师首先提出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有怎样的感情呢?作者为什么说济南的冬天是受不住大学的呢等问题,让同学之间朗读并探讨,当学生没办法解答或观点不全面时,老师要适当的引导,给予他们以启发,激发他们的学习探究兴趣。

另一方面,师生的关系对学生的学习也是积极重要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前好多老师都认为我是学生的老师,我知道的就比学生多,我说的就是对的,学生就应该凡事听我的。所以经常在课堂上自问自答,只让学生听听,无视学生的作用,把自己放在主角地位。当学生提出疑难问题是自己就胡乱编造一番。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严重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和谐,也容易加深学生对老师的反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在教与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中要首先建立一个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交流,降低学生对老师的距离感,增进他们之间的感情。只有在这种和谐的师生氛围中才能让学生更加放松的努力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

这里说的创设情境就是,老师利用某种表演或PPT等,把知识以画面的形式展现出来,使所学的内容更加的生动形象,易于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提高。初中时期,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他们经常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学习什么,所以说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体现了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心怀对所学知识的深厚兴趣,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要创设各种情境,引发学生好奇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课堂并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所以,初中语文教与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要求老师上课必须要有一个独特的课前导入,如放映电影片段、听一首歌曲、讲个小故事或阐述某一社会现象等使学生快速进入欣赏或思考的状态,提高听讲效率。比如我们在讲述朱自清的《背影》在一课时先放一首筷子兄弟的《父亲》,让学生们感受一下歌曲中父亲的样子,体会父亲的伟大,然后带着这种体味的心情感受背影里的父亲,从而全面理解作者的心情,达到学习效果。

三、初中语文教与学结合的教学策略实施产生的巨大作用

如果说语文教育是人进行说话时离不开的嘴,那么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便是控制嘴发音的舌头。它对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基础作用,是整个语文学习中的心脏。然而 目前流行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这就导致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产生厌烦情绪,教学效率很难提高。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说推行初中语文的教与学结合的教学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既可以加强学生的批判意识、探究意识、以及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多角度的探究分析问题、积极参加课堂活动、提高理解与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还可以是老师们更好的协助学生,融入学生,增强师生情感,为国家的教育建设做贡献。

四、结束语

总之,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是一个知识时代,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也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全面加强教与学结合的教学策略。如果要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初中的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就必须充分了解现今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遵照国家规定的初中语文教学准则,结合一定的语文教学规律,进行努力探究,整理出正确的语文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我们不仅要把语文看成是一门课程,更要把它看成是一门科学的学问。教师们不仅要在语文教学中教授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更要传授他们我们伟大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使我们历史悠久的文化不断得到继承,从而被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林志强. 冲出应试重围 摆脱选修尴尬--三年新课

程实验反思[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0(02)

[2] 孟辉钰. 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感受与认识[J]. 考试周

刊. 2009(35)

[3] 耿红卫. 国外语文课程新理念提出的背景研究[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07)

[4] 张艺,赵静. 国外语文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5(04)

[5] 王瑞雪. 落实"高效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 2011(04)

论文作者:袁敏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9

标签:;  ;  ;  ;  ;  ;  ;  ;  

初中语文教学结合的实施策略探究论文_袁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