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健胃在小儿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_乙肝论文

健脾健胃在小儿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_乙肝论文

治儿童乙肝莫忘健脾和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乙肝论文,健脾论文,儿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乙肝的总感染率为60%,这其中大部分不会发病,部分人会成为病毒携带者。近十余年由于我国实行计划免疫,儿童乙肝感染率明显下降,但是,病毒性肝炎仍然是儿科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儿童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皮肤、黏膜损伤也可以造成乙肝病毒的感染。

急性乙型肝炎潜伏期为1~6个月(平均60天左右),起病常较隐匿,前驱症状大多不明显,多数病人无发热,急性期的症状有乏力、厌食,尿呈深茶色、腹胀,较大的儿童可有肝区痛、肝脾肿大等。 血清ALT与AST上升较慢,但恢复亦较慢。病程约3个月以上或更长。

慢性乙型肝炎往往在新生儿或婴儿时期感染,在幼年后出现症状或肝功能异常。除有一般的肝病症状外,可有面黄、消瘦、乏力等症,较大的儿童可有肝区疼痛、大便稀等。

乙肝病毒携带者大多无明显症状,或仅有乏力、厌食、大便不调等。

以上三种类型均可导致乙肝全套检查中各项指标的异常,部分患儿可出现肝功异常。

由于小儿肝脏相对较大,肝脏含血量及血流量比成人多,因此,小儿肝脏的含氧量高,营养成分多,故再生能力和康复能力也比成人强。另一方面,由于小儿肝脏细胞结构发育欠完善,对缺氧的耐受力差,各种酶合成能力弱,各种代谢、合成、分解能力不如成人,加之小儿肝脏蛋白质的合成和糖转化能力也差,所以小儿肝脏的防御能力和自卫能力较低。

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由于机体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不健全,免疫反应不如成人,识别和清除病毒的能力也较差,因此,乙肝病毒在儿童肝脏细胞中容易长期生长、复制,造成慢性肝组织损伤。此外,与成人相比小儿患乙肝常缺乏临床症状,不易被早期发现。小儿乙肝患者有肝脾肿大者约占49.5%,而成人发生率约为21.8%。

目前,治疗乙肝的药物很多,但真正疗效可靠又无毒副作用的药物却较少。因此,对乙肝患儿及病毒携带者,应根据每个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用药。

祖国医学根据儿童“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生理病理特点,辩证论治,对改善症状,转氨酶复常, 及HBeAg转阴有一定疗效。中医认为小儿“属纯阳之体”,且“脾常不足”,而肝病的患儿多伴有消化系统症状,如乏力、面黄、恶心、厌食、大便稀等,这些症状属中医的脾胃不和、脾胃虚弱之证,由于小儿先天“脾常不足”,后天患肝病又影响脾胃,使之功能下降;再加上小儿属“纯阳”之体,肝病病因以湿热为主,故儿童患乙肝以脾胃虚弱、肝脾不和、肝胃不和、湿热内蕴者居多,在治疗中,应以清热利湿为主,兼以健脾和胃、活血凉血、疏肝理气等法。

乙肝患儿在生活中应适当加强营养,比如增加蛋白质食物:鸡、鱼、蛋、奶,和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蔬菜。高脂肪的食品不宜吃得太多,以免造成脂肪肝。对较大患儿应避免饮酒及辛辣之品。在肝功基本正常的情况下,可参加一般体育锻炼,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标签:;  ;  ;  ;  ;  ;  

健脾健胃在小儿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_乙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