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生态景观敏感性评价论文

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生态景观敏感性评价

娄 云

(辽宁博创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23)

摘要: 以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为研究对象,在GIS技术的支持下,结合该区的现状选取了相应的影响因子;并在对单一敏感因子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每个因子的权重,对该区生态景观敏感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划分了生态景观敏感性保护的三级区域。结果表明:该区所选择的6个影响因子,植被 、坡度、高程、土壤、水文及水源保护区的权重分别为0.423、0.251、0.141、0.073、0.073、0.039。该研究区域整体生态敏感度较小,高敏感区只占区域的12.59%,中敏感区占71.05%,低敏感区占16.05%。且高敏感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各个山峰以及两侧,对外界的干扰敏感性极强,属于高度保护的地段;低敏感区分布莲花山的平缓地带,可以承受一定强度的人为干扰,适合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等活动。研究结果可为推进该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GIS技术;长春莲花山;生态保护区

1 引言

生态敏感性分析是指在不损失或不降低环境质量情况下,生态因子对外界压力或变化的适应能力[1,2]。主要采用生态因子网格分析法和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法进行分析与评价[3~5]。目前,关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研究较多属于半定量研究[6],多采用数学建模、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和矢量投影原理的方法揭示研究对象的生态环境敏感性[7,8]。近年来,随着生态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日趋成熟,GIS和RS技术结合的方法在生态环境敏感性研究中逐渐增多[9~11],但多侧重于单因子、大尺度范围内的分析研究[12,13],关于风景区生态敏感性综合分析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少。

长春莲花山旅游度假区地处长春市东部,东经125°29′~125°48′、北纬43°53′~43°56′之间。该区东临石头口门水库(莲花湖);南接双阳区、净月经济开发区;西与英俊工业集中区相连。年平均气温4.6 ℃,平均降雨595.3 mm,长吉公路、双九公路、东中公路在度假区交叉穿过,距龙嘉国际机场仅5 km,邻近长春中心城区、毗邻机场,交通便利[14]。然而,随着二道区行政中心的东迁和长春城市格局的东扩,莲花山生态旅游区作为长吉连接轴上的重要区域,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在GIS技术支持下,结合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的现状,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单一敏感因子及生态景观敏感性综合评价,划分生态景观敏感性保护区域,其结果可为莲花山地区的科学规划与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以便达到既满足人们对生态景观的需求又实现生态环境破坏最小化及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2 材料与方法

2.1 生态敏感度因子的选择

通过对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区域概况、自然地理环境和景观资源等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结合该区的区域特点、研究的重点与客观条件(用地现状、开发目标、开发性质等)[15,16],在GIS技术的支持下[17,18],选取了对生该区态敏感度影响较大的6个因子:植被、坡度、高程、土壤、水文和水源保护区。

2.2 各因子权重的确定

利用层次分析法,根据各个因子对生态敏感度的影响程度,结合专家意见和资料文献[19~21],利用公式1得到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各影响因子的权重,见表1。

实验组糖尿病子宫肌瘤伴不孕患者并发症几率(5.00%)较对照组并发症几率(30.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 2。

表 1生态敏感度计算权重结果

(1)

通过单因素叠加即可获得综合敏感度,制定综合敏感度分级标准,并将单因素图层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进行重分类加权叠加、聚类,将得到综合评价值Si (公式2)[22],并绘出综合评价图。

2.3 生态敏感性分级

式(1)中a ij ——表示权重矩阵表的第i 行第j 列的值;W i ——表示第i 个因子的权重。

(2)

式(2)中i ——土地利用方式编号;K ——影响i 种土地利用方式的生态因子编号;n ——影响i 种土地利用方式的生态因子总数;Wk ——K 因子对i 种土地利用方式的权值,且W 1+W 2+…+W k =1;Bki ——土地利用方式为i 的第K 个生态因子适宜度评价值;Si ——土地利用方式为i 时的综合评价值。

3 结果与分析

3.1 单因子生态敏感性评价

3.1.1 植被因子

由于不同类型的植被抗干扰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都不一样,根据不同植被类型对生态敏感度的影响,将植被分为以下5类(表2),得到植被因子分级分布图(图1)和植被敏感度分级分布图(图2)。

表 2基于植被因子的生态敏感度分级

图 1植被因子分级分布

图 2植被敏感度分级分布

研究表明,高敏感和较高敏感区的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1.92%,可见该区域的植被因子生态敏感度比较高,要注重植被保护,较低敏感区和低敏感区面积较少,主要分布在山脚地势平缓以及山体各地方零星的一年一熟粮食作物及耐寒经济作物田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等。

3.1.2 坡度

分析发现,较低敏感区所占的比例最大,为43.57,高敏感区和较高敏感区面积较小,分别占该区域的0.43%和3.57%,可见莲花山在高程230~270 m分布面积最大,高海拔分布较少。

根据实地情况,将研究区域内的土壤因子类别分为暗棕土、黑土、草甸土、新积土及无土区5个部分(表6),根据其敏感性等级形成该因子的分级分布图(图7)生态敏感度分级分布图(图8)。

表 3基于坡度因子的生态敏感度分级

图 3生态敏感度分级分布

通过分析可得,地势平缓的坡度低敏感区和较低敏感区两者的面积分别占研究区域的79.73%和17.46%,而高敏感区和较高敏感区总共只占了森林公园约0.34%的面积,这是由于莲花周围的农田和水域面积较大,山相对平缓决定的。敏感度高和较高的区域,主要是在山体的中上坡,这些地方坡地大,生态敏感性高,需要着重保护。

相对于传统的媒体传播形式,我国的数字出版还处于探索阶段,从另一个角度讲,我国的数字出版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潜在的读者消费群体巨大。这几年,随着数字出版的发展,我国数字阅读量呈大幅度增长态势,充分带动了国民的阅读。

3.1.3 高程

高程图以建立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基础,用来表示莲花山的实际高程,可以看出莲花山最低海拔为190 m,最高海拔为410 m。根据分析需要将高程分为5级(表4),得到高程因子的生态敏感度分级分布图(图4)。

表 4基于高程因子的生态敏感度分级

结合莲花山的实地情况和一般坡度分类标准将坡度分为5个等级(表3),得到坡度因子的生态敏感度分级分布图(图3)。

通过分析可知,该研究区域的土壤因子生态敏感度相对较高,因为高敏感区和较高敏感区占了研究区域的72.97%,面积大于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山体的暗棕土和农田的黑土区。

莲花山的水资源比较丰富,据实际情况,按水体的类型划分为5个等级(表5),得到水文因子分级分布图(图5)和水文因子敏感性等级图(图6)。

综上所述,电教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在应用过程中必须遵循合理、适度的原则,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潜能。

图 4基于高程生态敏感度分级分布
表 5基于水文因子的生态敏感度分级

图 5水文因子分级分布

图 6水文因子敏感性等级

3.1.6 水源保护

(1) 通过增加内侧仿形辅助阴极板,改善了导流装置内表面电流的分布,从而使内腔能够被阳极氧化和电解着色。它的外表面与工件内表面的距离保持5 ~ 10 cm,表面积与工件内腔的表面积之比大于2∶1,保证了阳极氧化和电解着色的高效率[5]。

3.1.5 土壤

此外,对景手法的应用范围并非仅限于本文所选的以公共建筑为主景的设计,山体、礁石、草坪、别墅甚至建筑细部装饰等均可作为对景,它可以灵活运用于居住区、商业街、校园、绿地、广场等诸多场所,因此,在不同层面的城市设计中均应予以关注.

基于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实践工作的发展,近年来已经涌现了诸多开发方式:①培育性开发,包括学习、教育,主要是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与能力;②提高性开发,以培训为主,主要是提高员工的岗位技能与工作能力;③配置性开发,包以轮岗为主,主要是挖掘员工潜力,根据每位员工的特点进行岗位配置;④职业性开发,主要是对员工职业选择、发展进行专业指导,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可靠支撑。根据调查结果来看,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培训方式的应用约有60%,极少进行职业选择、发展指导。

3.1.4 水文

图 7土壤分级分布

图 8基于土壤因子的生态敏感度分级分布
表 6基于土壤因子的生态敏感度分级

分析结果表明,低敏感区占研究区域的93.58%,说明研究区内大部分区域的水文因子生态敏感度相对较低,在水系一定范围内的区域才具有相应等级的敏感度。

(156)钟瓣耳叶苔 Frullania parvistipula Steph.熊源新等(2006);杨志平(2006);范苗等(2017)

根据规划的要求,为了保护水源区,将研究区域分为非水源保护区、准水源保护区、二级水源保护区和一级水源保护区4个部分(表7),根据其敏感性等级形成该因子的分级分布图(图9)和生态敏感度分级分布图(图10)。

硅钢片有良好的磁导率,常用来制造电机定、转子铁心冲片。硅钢片在轧制过程中受生产工艺和制造设备的限制,硅钢片的板厚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偏差。在定子铁心压装过程中,如果每一张定子冲片都按照同一个方向堆叠,将会造成定子铁心在圆周上质量分布不均匀、各处磁导率不相同,磁场强度相差较大,从而造成电机运行中噪声、振动、温升等指标异常,影响电机的制造质量。因此在冲片设计制造过程中,通常要求冲片循环换位冲制,克服硅钢片厚度偏差,最大限度保证压装后定子铁心质量分布均匀、各个方向上力学性能相同、磁场分布均匀。

图 9水源保护区因子分级分布

研究结果显示,该研究区域的水源保护因子生态敏感度相对较低,因为高敏感区和较高敏感区只占了研究区域的24.11%,面积在1/4左右,主要分布在莲花山的主要水源地石头门水库。

图 10基于水源保护区因子的生态敏感度分级分布
表 7基于水源保护因子的生态敏感度分级

3.2 莲花山景观生态敏感度综合分析

研究区域的生态敏感度是由各个单因子的综合影响形成的,因此,在进行各单因子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加权叠加法,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平台下采用公式2进行叠加计算。

通过计算,最终得出莲花山规划区中每个空间地块的综合得分值,综合评得分值代表了该空间地块的综合生态敏感度,得分值越高,则生态敏感性越强(图11)。再将叠加的敏感值分成3级,见表8。

由表8可知,该研究区域整体生态敏感度较小,高敏感区只占区域的12.59%,面积为50108200 hm2,主要分布在莲花山海拔较高和山坡比较陡峭地带还包括相对容易受破坏的暗棕土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一年一熟粮食作物及耐寒经济作物田区域。该区域海拔较高,坡度较大,该区域对外界的干扰敏感性极强,一旦受到外界的干扰,不仅仅会影响该区域,而且对整个景观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属于高度保护的地段。所以在该区内尽量少或不要进行人为的开发活动,还是要以保护和生态恢复为主。

表 8生态敏感区分类统计表

中敏感区占研究区域的71.05%,面积为284012800 hm2,主要集中在一些村屯部分,由于其本身就处在一定的人为活动范围内,主要包括一些农田、部分苗圃和建设用地,所以该区域对人类建设有一定的同化和吸收能力。对外界的干扰活动具有一定的抵抗性,可承受轻度的人类干扰,但是要确保开发的范围和强度对生态不会造成影响。

低敏感区占研究区域的16.05%,面积为63879000 hm2。低敏感区主要包括水库区域和较平坦的地带。该区域生态敏感度较低,较不容易受到干扰且恢复较快,可以进行一定强度的人为开发建设,同时,该区与研究区域的自然景观相伴相依,即不失风景又适合开发,是中心旅游区的好位置。通过以上对莲花山区域进行景观生态敏感度分析,得出各级敏感区的分布和范围,从而为区域内的各项规划提供重要的依据。

图 11莲花山生态敏感度分级分布

4 结语

(1)在GIS技术的支持,根据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的现状选取了对生态敏感度影响较大的植被、坡度、高程、土壤、水文和水源保护区六个因子,对单一敏感因子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因子的权重分别为:植被0.423、坡度0.251、高程0.141、土壤0.073、水文0.073和水源保护区0.039。

(2)利用GIS的叠加分析对该区生态景观敏感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将莲花山的景观生态敏感度划分为低敏感区、中敏感区和高敏感区三个等级,三个等级的面积分别为63879000 hm2、284012800 hm2、50108200 hm2,分别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16.05%、71.36%、和12.59%。

(3)研究结果显示,高敏感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各个山峰以及两侧,该区域对外界的干扰敏感性极强,属于高度保护的地段;中敏感区对外界的干扰活动具有一定的抵抗性,可承受轻度的人类干扰,但是要确保开发的范围和强度对生态系统不会造成影响;低敏感区分布莲花山的平缓地带,可以承受一定强度的人为干扰,适合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等活动。本研究结果可为该区的综合保护规划以及实现景观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贯彻依法治国的方针,在发展过程中,要有法律的约束,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发展过程的安全性、明确性以及清晰性。所以在林业保护与天然林保护中,相关的政府部门一方面要加大对生态保护的投入力度,为生态保护工作提供充实的后备力量,引进品质优良的树种,扩大种植的面积,优化种植地土壤,提高土地营养成分的含量,从而进一步提高森林的质量,为生态保护工作作出贡献[1]。另一方面,相关的政府部门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约束人们的行为习惯,让人们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活动,从而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志峰,徐 俏,何孟常,等. 城市生态敏感性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2002,22(4):360~364.

[2]饶 戎,栗德祥,董 翔.中关村科技园生态规划研究与编制[M].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

[3]吴 勇. 生态优先,因地制宜-自然生态评价在三峡大学规划中的应用[J]. 现代城市研究,2002,17(4):45~49.

[4]Edward Inskeep. Tourism planning: an integr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pproach [M]. New York: Van Nosstrand Rcingold,1991.

[5]刘 康,徐卫华,欧阳志云,等. 基于GIS的甘肃省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J]. 水土保持通报,2002,22(5).

[6]时亚楼,李升峰. 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适宜性分析—以中山陵园风景名胜区为例[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17(5):15~17.

[7]康秀亮,刘艳红. 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方法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569~10571,10574.

[8]赵晓慧,严力蛟. 生态敏感性的灰色关联投影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6,32(3):341~345.

[9]赵晓丽,张增祥,王长有,等. 基于RS和GIS的西藏中部地区土壤侵蚀动态监测[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9,5(2).

[10]陈建军,张树文,李洪星,等. 吉林省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J]. 水土保持通报,2006,25(3):50~53.

[11]卫 超. 生态敏感性分析在风景区生态规划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0):8568~8570,8586.

[12]Rodriguez E,Vilal. Ecological sensitivity atlas of the Argentine continental shelf[J]. Int Hydrographic Rev,1992,69:47~53.

[13]Muzik L. Sensitivity of hydrologic systems to climate change[J]. Can Water ResJ,2001(26):233~252.

[14]肖 瑞,汤 洁. 长春莲花山旅游度假区景观格局特征分析[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29(5):21~24.

[15]李丽娜. 上海生态敏感度评价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0.

[16]邬建国.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7]丘 扬,张金屯.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景观生态研究中的作用[J]. 环境与开发,1998,13(1):1~4.

[18]吴 妍. GIS技术在森林公园评价及规划中的应用[D].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4.

[19]姚 建. AHP法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 重庆环境科学,1998,20(2).

[20]张 锦. 基于景观敏感度的湖泊型风景区规划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9.

[21]张淼堃. 基于GIS的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敏感度研究[D].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0.

[22]陈华丽,汪永华,丁国平,等. 旅游地景观生态规划中的生态敏感性分析以湖南凤凰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风景园林,2005(11).

Sensitivity Assessment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in Changchun Lianhuashan Mount Ecological Tourism Resort

Lou Yun

(Liaoning Bochu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Shenyang ,Liaoning , 110023, China )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object is Changchun Lianhua Mount Tourismresort. Supported by the technology of GIS, according to Changchun Lianhua Mount Tourismresort status,the appropriate factors were selected, and the ecological sensitivity of Lianhua Mountain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study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region, the reg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namely class one conservation zones, class two conservation zones and tertiary reserv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eights of vegetation, slope, elevation, soil, hydrology and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areas were 0.423, 0.251, 0.141, 0.073, 0.073, and 0.039, respectively.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ecological sensitivity of Lianhua Mountain was less; high sensitivity resort was only 12.59% of the resort; mine sensitivity resort was 71.05%;low sensitivity resort was 16.05%. The high-sensitivity area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various peaks and on both sides, which are highly sensitive to external disturbances and belong to highly protected areas. The low-sensitivity area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gentle zone of Lianhua Mountain, which can withstand a certain amount of human interference and is suitable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the region.

Key words : ecological sensitivity; GIS technology; Changchun Lianhua Mount; ecological resort

收稿日期 :2019-08-02

作者简介 :娄 云(1988—),女,硕士,主要从环境管理与经济研究。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944(2019)18-0043-05

标签:;  ;  ;  ;  ;  

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生态景观敏感性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