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_可持续发展论文

黄河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_可持续发展论文

论黄河源头地区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黄河论文,源头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生态保护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加强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的战略任务。“江河源头”地区属于特殊的生态功能区,是国家生态建设的战略要地。近年来,有关专家认为,黄河三大灾难(水土流失,洪涝灾害,断流干旱)形成的每一个具体成因,都与黄河流域特别是上游地区的生态保护息息相关,因此,源头地区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否,不仅对本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与生活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且也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流域的气候与旱涝,特别是对沿黄流域的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保护上游地区,特别是源头地区生态环境,加强河源地区的生态建设,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一、河源地区生态环境现状

生态系统本身是具有一定的维护平衡和稳定能力的,在正常情况下,每个生态系统都是相对平衡和稳定的,但由于自然灾害、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等,打破了生态系统本身的正常良性循环,导致生态向恶性化发展。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黄河源头地区,高寒干旱,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牧草生长期短,再生能力差,许多地方终年不存在绝对的无霜期,植被覆盖度低,且发育生长缓慢,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原因,这里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很难得到恢复。近年来,由于受气候变化、自然灾害以及粗放的经济开发和不良生产方式的影响,源头地区生态环境呈急剧恶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草地急剧退化,生态系统受破坏

一般地讲,生态环境的恶化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的被破坏和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的丢失。河源地区以草地畜牧业为主,草场资源是最重要的土地自然资源。从生态学的角度讲,草场是维护高原陆地生态环境的天然屏障,起着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作用,保护好草场资源,对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良性循环以及对保护该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都有重要的意义。据考察,河源地区草场的退化主要表现为草场牧草产草量下降,优良牧草减少,毒草、杂草孳生,草地植被覆盖度下降,土壤沙化,水土流失严重,鼠虫危害加重,草地生态恶性循环,进而影响到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以及物种生存环境。据笔者在河源几个县的调查,草地退化几乎是一个普遍面临的问题,并且退化已严重危及到当地牧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退化的问题,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该地区牧民群众贫困的问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问题。玛多县是黄河发源的地方,这里平均海拔在4300m 以上,干旱寒冷,风多,沙大,牧草生长缓慢,空气中的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58%左右,是生态最脆弱的地方,也是生态退化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县共有天然可利用草场2707.95万亩,占全县草场面积的79%, 原本这里广袤的草原,涵养了大量的水源,是黄河重要的产流区,但由于各种原因,从60年代末至今的短短几十年中,共有2414.33 万亩草场退化,占当地天然草场的70%以上。其中,重度退化1380.33万亩, 中度退化835万亩,轻度退化197万亩;从该县牲畜存栏的变化中不难发现该县草原退化对畜牧业产业产生的影响,60—70年代,该县牲畜存栏一度达到79万头之多,而今全县只有29万头存栏,尽管存栏数大幅度减少,但畜草矛盾比以往更加尖锐,全县38%的牧户,共计2800多牧民因沙化失去冬春草场而沦为生态难民,草场退化的状况可见一斑。鼠虫破坏是造成河源草地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调查资料表明,玛多县鼠虫害造成的草地退化达2248.2万亩,占全县天然草场面积的65%,经鼠虫害破坏后,草地出现大面积的秃斑裸地,土壤和原植被根基受到严重破坏,植被稀疏低矮,大部分地方变成“黑土滩”或砂砾地,导致土壤养分不足,造成水土流失,产草量下降。国定贫困县达日县的草地退化尤为严重,生态环境退化已成为该县牧民致贫的主要原因,生态问题是该县面临最严峻而又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该县的1676.36万亩可利用草场中,鼠害面积已由70年代的6.5万亩,扩大到目前的1083亩; “黑土滩”面积由70年代的625万亩扩大到863万亩,而且还正以每年14%的速度加速扩大,致使全县实际可利用草场下降到814.3万亩, 仅为全县实际可利用草场的48.5%,笔者在调查中目睹了当地牧户在几年前用网围栏保护起来的良好草场,如今满目可见尽是“黑土滩”,退化速度之快,不言而喻。由于草场大面积退化,可利用草场日趋减少,草畜矛盾日益突出,该县每年有1100多牧户,13万多头(只)牲畜为了生存被迫到毗邻的三省(青、甘、川)六州八县的草场上租赁草场走圈放牧,草场租赁费达73万元之多,户均负担660元。可利用草场的日趋减少, 使畜牧业和草原都处在一种恶性的循环之中。令人忧虑的是草原的退化、沙化趋势仍在快速地发展, 对牧民生存构成的危协也越来越严重。 甘德县草原退化面积502.9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51.5%;鼠害面积122.89 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13.9%;70年代,该县牲畜存栏最高时达到62万多头(只),90年代以来,由于草场退化,可利用草场日趋减少,畜牧业产业急剧萎缩,全县牲畜存栏下降到42万头(只),尽管存栏下降,但由于冬春草场严重退化,每到冬春季节,仍有大批牲畜无法越冬而死亡。生态退化使牲畜“温饱”难保,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更是无从谈起。久治县是高寒草甸类草原中的高草区,草原植被和草场质量相对较好,10年前这里还没有出现严重的草原退化;近年来,由于对草原建设的投入不足加上草原生态生物链受到破坏,造成鼠害泛滥以及采挖药材等原因造成退化的草场面积迅速扩大,目前,已有500万亩草场退化, 占可利用草场的近50%;“黑土滩”面积也不断扩大,如果不及早采取措施加以治理,几年之后,也势必会对牧民生存构成严重威胁。在玛沁县的 1628.01亩可利用草场中,鼠害面积300万亩,“黑土滩”面积400余万亩。县西部的下达武、昌麻河等乡沙化、退化尤为严重,草场植被退化,沙土裸露,自然灾害频繁,大片原本水草丰美的草原退化为寸草不生的砂砾地或黑土滩,大量牧户已存在严重的温饱之难。据了解不仅是黄河发源处的几县生态退化堪忧,整个青海省牧区草地沙化、荒漠化已十分严重,据省林业部门提供的最新调查资料显示,青海生态退化的趋势要比预料的严重的多,解放初期沙漠化土地面积为533公顷,近年来每年以 13.3万公顷的速度扩大,现已扩大到1252万公顷,短短数十年间,竟增长1倍多。

畜牧业经济以草为业,草是畜牧业的基础。草原退化、沙化或者成为“黑土滩”,畜牧业就失去了根本,象河源地区这样的高寒的畜牧业经济区,由于草原生态的异常脆弱性,如果不对受破坏的草场采取及时的治理措施使之恢复,那么,不仅是畜牧业经济和发展无从谈起,生存问题也会受到严峻的考验。从生态意义上讲,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第三级,有“生命禁区”之称,河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这里森林和草原植被处在生命极限生长地带,其脆弱性可想而知。因此,河源地区属于非同一般的生态功能区,具有非常的特殊性,这里良好的草原具有特别显著的水涵养功能,水生态功能显著;同时,由于这里特定的气候与环境,生长着一大批珍稀的野生动物和冬虫夏草、藏红花、贝母、雪莲等珍稀植物和药材,是高原生物基因的宝库;草原退化,生态失衡,势必要殃及到水生态和物种生存环境,会使整个生态系统受破坏,因此,必须对草原生态的急剧退化引起高度的重视。

2、水生态恶化,水源来水逐年减少

草地资源受破坏,陆地生态系统恶化,势必会殃及水生态。青藏高原江河纵横、湖泊广布,除了得益于冰川雪原消融之水之外,草原和森林显著的水涵养功能是主要的水资源来源。但是,近年来伴随着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草场退化、沙化面积的日趋扩大,水涵养功能日趋减弱,水生态也出现恶性的循环,源头来水不断减少。1996年至今,黄河在源头地区出现前所未有的断流,这决不是偶然的现象,据调查,河源生态的退化已造成源头地区一部分河流和湖泊干涸,一部门河道径流量逐年减少,一部分湖泊水位明显下降,这是黄河在源头地区断流的直接原因。据不完全统计,仅黄河发源处的玛多县就有近千个小湖泊在近几年内干涸,使“千湖之县”的美誉名不副实;值得一提的是境内三大湖泊扎陵湖、鄂陵湖和托索湖,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为数不多的几个较大湖泊,中华母亲河——黄河基本上就是从从这里孕育而成,汹涌东流的,这里是黄河的正源;由于干旱、过度放牧以及其它原因,黄河源头地区草地退化、沙化不断严重,区域内生态恶性循环,出现持续的干旱,湖泊水湖明显下降,近年来,扎陵湖、鄂陵湖水位分别下降2 米左右,湖面萎缩20—30米,托索湖水位原本已出现下降,加上近年来大规模的人工开湖引水,造成水位下降2—3米,湖面萎缩20—30米;直接影响到黄河源头来水和区域内气候调节。源头其它地方也莫不如此,据《科技日报》消息,四川若尔盖地区的兴措,六十年代还是3.3 平方公里的湖泊,现在尽存2平方公里的沼泽,水源的枯竭速度之快,可见一斑。 由于源头水生态恶化,影响水源来水,黄河在上游的来水量逐年萎缩。据资料反映,从1959年到1989年的30年间,黄河上游平均流量为677m[3 ]/s,而从1990年起至今,年平均流量下降到527m[3]/s,近5年内,黄河在青海境内的来水量下降了33%;而以往黄河在青海境内的出水量占总水量的50%,这是黄河断流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记载,黄河断流始于1972年,主要发生在下游,从1972年至1996年的25年中,共发生19次断流,但从1987年以后,几乎年年出现断流,而且断流的日期不断提前,断流时间也不断延长;1997年黄河在下游出现最为严重的断流,先后13次,持续时间226天,而且首次出现跨年度断流, 这与源头生态退化,水源来水减少有着直接的关系,生态退化,对水源来水的影响已明显地显现出来。不仅如此,河源地区的生态退化还使地下水位受到影响,水位明显下降,据笔者在玛多县的了解,一些地方的地下水位下降5 —6m,每年冬季,一些饮水井和溪流均已干涸,人畜饮水出现困难,黄河在源头地区也开始出现严重缺水的现象。

水生态恶化是河源地区整个生态系统受破坏的一个连锁反应,水源生态受到破坏,不仅对区域内气候调节、水汽循环和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而且由于水源来水减少,对黄河水量产生很大的影响,使下游断流的形势更为严峻,同时,源头地区生态的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输入黄河中下游,使整个流域的泥沙含量增高,对黄河水质产生严重影响。

3、物种生存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物种的丰富程度以及物种分布的地域性。黄河源头地区包括可可西里、乌图美仁、扎陵湖、鄂陵湖、阿尼玛卿等一大块区域,由于人烟稀少,草原辽阔,湖泊众多,加上特定的气候与环境,生长着一大批珍稀的野生动物和冬虫夏草等天然珍稀的野生植物,这些都是高原生物基因的宝库,保护好这一区域内的生物基因和自然景观,是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存在是其物种及其环境存在的标志,一旦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物种生存就会受到威胁;因此,生态系统的保护是实现物种和基因保护的基本前提和保证。河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按动物生态区划属古北界青藏区,青海藏南亚区,动物以古北界和青藏高原特有的种群为主,共有兽类29种,鸟类20余种,属于青藏高原特有的13种,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白唇鹿、羚羊、雪豹、藏野驴、野牦牛、黑颈鹤、胡秃鹫、金雕、玉带海雕;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动物有盘羊、岩羊、棕熊、马鹿、猞猁、荒漠猫、大天鹅、雪鸡、棕头鸥、斑头雁、黄鸳鸯等。近年来,由于草山植被退化,生态系统受破坏,一些物种的生存环境恶化,一些生物因失去栖息、生活场所而绝迹或种群减少,加上人为的非法捕猎,使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逐年下降,其中,野牦牛、藏羚羊、棕熊、盘羊等珍稀野生动物已濒临灭绝,拯救和保护野生动物已是刻不容缓。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通过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的目的就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内容不仅仅是对将要灭绝的物种及其生态系统的保护,同时,还要获得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这是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青藏高原特殊的生物基因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开发价值,但是要保护这里的生物多样性,首先必须保护物种生存的环境,使整个生态系统恢复良性循环。

二、保护河源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对策

中共中央早在1993年发出文件指出:要在三大前提下发展生产。所谓三大前年,一是控制人口;二是合理利用资源;三是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实际上也提出了生态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既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更要考虑资源的承受能力,遵循自然的生态规律,坚决杜绝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破坏性经营,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如果不尊重自然规律,不顾生态承受能力,破坏人与自然和谐的平衡关系,影响到再生资源的再生能力,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自身。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就是针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局限性,将人类发展内涵由社会经济拓展到环境,要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协调发展。河源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这不仅关系到当地牧民群众未来的生活与生存,而且对整个沿黄流域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必须高度认识河源生态建设的特殊重要意义

青藏高原是一块特殊的生态功能区,其特殊之处不仅在于生态的极度脆弱和环境的恶劣,而且还在于这里的冰川雪原,草山森林孕育了中华母亲河,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有“中华水塔”的美誉,这里脆弱的生态是中华母亲河的生命之源,不可谓不重要。因此,需要我们精心的呵护。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眼睛只盯住这些资源的经济价值而滥采乱挖,过度索取;同时,也应当看到这些草场森林以及动植物资源的生态价值,以及这些资源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应当注意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在一些不宜进行开发的脆弱地带,就应该严格地禁绝开发,因为这些地区资源的再生能力非常弱,甚至不能再生,如果只顾及眼前局部的利益而进行竭泽而渔式的开发,不仅使牧民群众生存的家园受到破坏,而且会使一批动物失去栖息地而频临灭绝,丰富植物资源和植物基因库也将会受到破坏;水生态进一步恶化,水源枯竭,沿黄经济社会的发展更是无从谈起。如前文所述,黄河源头地区生态系统受破坏、水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丢失已非常严重,保护和治理这里的生态已刻不容缓,在陆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后,自然状态下的畜牧业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走过河源,常能听到的一句话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发展问题,而是生存问题。”由于生态受破坏,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失去了基础,使畜牧业正处在人、草、畜三者的恶性循环中,不断萎缩。更应该引起高度注意的是河源生态的破坏对整个流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2、加强草原生态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畜牧业之路

黄河源头地区的生态建设应以保护和恢复草地植被为主,这是河源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按理说,畜牧业本身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节粮型食草畜牧业的发展主要建立在对天然草场的利用基础之上,草地具有再生性的特点,有独立的生态功能,是具有完整性的生态系统。畜牧业的第一性生产即草场的再生产和第二性的生产即牲畜的再生产,都能够依靠自身完成,因此,草地畜牧业本身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但是,河源牧区由于草地大面积退化,人、草、畜之间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即为了解决人的温饱必须保证牲畜有足够的存栏,而为解决牲畜的温饱又必须有足够的草场,但草场退化、可利用草场面积减少,产草量下降,承载能力减弱,超载现象严重,人、草、畜之间失去动态平衡,草地处在一种恶性的利用当中。无论是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着眼,还是从草场对生态的特殊作用和价值出发,草地的保护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这里的生态问题,第一,国家必须加大投入,在对牧民生活基本保障的前提下限制牲畜存栏,改变草场超载运转的恶性循环,使牧民从被动的恶性循环中解放出来,主动参与草原建设;同时国家加大草原建设的投入力度,坚持不懈地进行以围栏草场、人工种草等为主要内容的草原基本建设,积极发展饲草饲料基地建设,强化科学养畜,从根本上解决牲畜的“温饱”问题,减轻对天然草场的破坏;引导牧民改变不利于生态环境的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自觉环保的意识。第二,根据草场的承载能力确定牲畜总量,避免掠夺式经营,基本保持草场生长能力、承载能力与牲畜数量的动态平衡;大力实施人工、半人工草场的建设规划,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尽可能地弥补因天然草场退化而降低的产草量;再者就是维护草场的生态平衡,以生物防止工程为主,辅之以其它配套措施消灭虫害,减缓、遏制草场加速退化的趋势。第三,在生产方式上还要进行科学的轮牧规程,建立合理的轮牧制度,防止局部严重过牧;此外,还要积极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财富观,增强商品意识,提高商品和出栏率,加快畜牧周转,调整畜群结构,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达到生态良性循环的目的。同时,国家应实施人工增雨工程,源头地区年降雨量平均在500—780毫米左右,90年代以来,该地区出现持续6年的干旱, 旱情加剧了生态的进一步恶化, 实施人工增雨工程,进行大面积的人工降雨, 并采取草原灌溉等措施,改变干旱少雨形成的生态恶性循环,使草原生态向良性方向发展;对于沙化土地和“黑土滩”要进行综合治理,通过补种固沙植物,固定风沙土壤,达到防止风沙侵蚀草场的目的;对“黑土滩”进行彻底的禁牧封育措施,坚持不懈地种植多年生牧草,灭除杂草毒草,使水土流失的状况得到改善。在采取以上治理措施的同时,在畜牧业生产及经营方式上加强科学养牧,推广先进的经营技术,加强饲草饲料基地建设,改变牧民传统经营思想,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逐步实现与生态相适应的集约化畜牧业生产模式,使草场与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多方投入,加大河源生态的治理力度

源头生态退化,使源头畜牧业的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对沿黄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已产生直接的不利影响,治理源头生态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但是,治理如此大规模的生态退化,确实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应该保证有足够的投入,进行综合的治理,局部、零星的投入只能杯水车薪,于事无补。应当看到,源头地区政府和人民群众对生存环境的恶化深感焦虑不安;同时,也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对生态的保护和治理投入了尽可能多的财力和物力,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薄弱,对生态建设的投入能力十分有限。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河源生态退化的问题,需要国家保证在财力、物力、技术上给予足够的投入。建议国家尽快把青藏高原的生态保护列入国家生态治理的重点,建立青藏高原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基地,建立具有典型性、完整性和科学性的类型多样、布局合理的自然保护网络,建设自然生态和野生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建立以国家投入为主的多元投入机制;同时,沿黄各省区应该协作一致,关注河源,共同投入,因为,黄河上下游是一个整体,受益也是共同的,上下游之间应该合作进行源头生态建设的成本投入,使河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尽快得到改善。生态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投资大、见效慢的长线工程,其投入产出的短期效益不会那么明显,因此,在生态建设的投资上,不能只看到眼前局部的经济利益,而是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并重,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并重。应当看到,源头生态的恢复,不仅是保护了源头牧民生存的家园,是源头人民的福祉;同时,源头生态的恢复,也是一项造福沿河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大事,需要沿河流域人民共同参与。

标签:;  ;  ;  ;  ;  ;  ;  ;  ;  ;  ;  ;  ;  

黄河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