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喀斯特石山贫困地区生态重建*_生态环境论文

中国西南岩溶石山贫困地区的生态重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石山论文,岩溶论文,贫困地区论文,中国论文,生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我国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的贫困—环境退化问题非常突出,这里的生态重建研究,对当地的消除贫困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也是我国扶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只有深入认识导致岩溶石山地区环境退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准确模拟环境退化过程,找出打破恶性循环的关键环节,才能搞好生态重建,增强当地人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生态—经济良性循环,根本消除贫困。生态重建研究还有助于促进岩溶学的综合化、人文化、模型化和实用化。

关键词 环境退化 生态重建 岩溶石山地区 岩溶学

我国西南岩溶石山地区与黄土高原同为中国贫困与环境退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1)〕。这里的生态重建,是我国扶贫攻坚的关键措施,也是地学研究的重大课题。

1 岩溶地区的环境整治和消除贫困迫切需要科学技术指导

岩溶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生态脆弱带,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岩溶地区,一般都面临着贫困与环境恶化的双重难题。

我国西南地区岩溶出露面积达54万km[2],占总面积的30%,且多为山区;人口近1亿,包括壮、苗、布衣、侗、瑶、彝等31个少数民族,人口4000万以上。岩溶山区土层薄瘠,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恶劣的自然条件,加上历史、社会、经济诸因素的影响,使这里长期处于十分封闭的环境中,经济发展水平低下,自我发展的能力很差,相当部分群众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是我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的一块“硬骨头”〔(2)〕。

以西南岩溶石山地区中问题最突出的贵州省为例,按国务院“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规定的每人每年收入400元之温饱标准,77个县中有48个贫困县,贫困人口近1000万,几乎占全省总人口的1/4和全国贫困人口的1/7。群众为了生存,不得不掠夺式的开发当地自然资源,从而陷入“环境脆弱—贫困—掠夺资源—环境退化—进一步贫困”这样恶性循环的“贫困陷阱”。打破这一恶性循环的思路之一是移民,以解除当地环境的人口压力。但无论在贵州省还是在全国范围,可以接纳移民的地方并不多,因此移民措施无普遍意义。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当地的生态—经济重建。

贵州岩溶石山地区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受到中国各级政府和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我们提议和编制的“西南(贵州、广西、云南)岩溶地区消除贫困示范工程”已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第一批优先项目计划(项目编号:7—1A),其中的重点放在贵州〔(3)〕;世界银行、联合国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也在贵州实施若干扶贫和环境治理工程,上述工程迫切需要科学技术支持。为此,我们设计了此项研究。

2 岩溶地区环境整治是地学研究的前沿课题

传统岩溶研究基本上只关注地貌、水文和气候等无机过程;当代岩溶研究要探索所有要素间相互作用的整体运动及其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研究景观综合过程特别是人文过程,从时空尺度、机理和模型化、逻辑实证化诸方面深入研究资源与环境;并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研究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问题的相互关系,促进当地生态—经济重建。这种紧密结合社会实践要求的综合研究已是当前地学研究的前沿。在国际地理学联合会(IGU)、国际洞穴学联合会(UIS)、国际水文地质工作者协会(IAH)、国际地貌工作者协会(IAG)中,以及在国际地质学联合会(IUGS)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共同资助的国际地质协调计划(IGCP)中都设立了岩溶地区环境问题专门组〔(4)〕。

国内外景观学已发展为景观生态学〔(5)〕,从景观形态研究的基础上发展到结合景观过程和结构、功能研究。目前的一大趋势是联系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生态系统的健康与治理,1994年成立了国际生态系统健康与治理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cosystem Health and Medicine),其主题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和治理决策,包括在生态系统健康指标及危急性诊断和预测的基础上进行模拟〔(6)〕。这一学术思想得到广泛响应,目前正酝酿着在区域实践上深入,并使模拟、优化结果“可视化”(visualization),尤其是在世界上主要的生态脆弱区域〔(7)〕。

脆弱的岩溶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是当前国际地学研究热点,又集中于全球三大岩溶地区连续带,即欧洲中南部岩溶地区、北美东部岩溶地区和中国西南岩溶地区。前两个地区人口和贫困的压力相对舒缓,生态环境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保护问题。而中国西南岩溶地区地区则面临环境退化和人口密集、经济—社会落后的多重难题,问题要复杂、尖锐得多。因此,本项研究既可配合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也可望在岩溶地区地区环境整治与持续发展的研究中取得具有中国特色、走在国际前列的成果。“中国科学家进行的工作可能导致一种有益的、对欧洲和北美岩溶地区地貌学思想和发展的重新评价”〔(8)〕。

3 岩溶石山贫困地区生态重建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3.1 研究目标

(1)深入认识导致岩溶石山地区环境退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准确模拟环境退化过程,找出打破“环境退化—贫困”恶性循环的关键环节。

(2)建立各种岩溶地域类型的生态—经济重建范型,为实现生态—经济良性循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提供示范;为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第一批优先项目计划7-1A提供科学技术支持。

(3)推进综合地理学和岩溶环境综合研究的模式化和逻辑实证化。

3.2 研究内容

本研究选取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第一批优先项目计划7-1A的示范县,即贵州省织金、罗甸、普定和独山为研究区。这四个县的碳酸盐类岩分布面积皆大于70%,是典型的岩溶石山贫困县,基本上可以囊括西南岩溶石山地区从南亚热带到北亚热带,从河谷到高原、山地的不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地域类型。研究内容如下:

(1)岩溶石山地区“生态—经济”综合地域分类研究。包括分类指标的建立,类型判断与制图、类型评价。空间尺度相当于农业地理学中的“农业地域类型”或景观学中的“土地系统”或“地方”,制图比例尺为1:100000,各类内部结构解析到“土地单元”。

(2)各综合地域类型的景观演变过程研究。在各类型中各选一个典型地方,复原近现代主要历史阶段的景观面貌,建立环境退化过程的时间序列。时间尺度初定为100年前、50年前、20年前、10年前、现在。

(3)研究环境退化的影响因素,针对岩溶地区生态系统独特的脆弱性,着重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和政策的作用。

(4)建立各综合地域类型的环境退化过程模型。

(5)建立景观健康诊断指标和各种阀值,并用以评价各综合地域类型的生态—经济系统特征和进行危急性诊断,找出影响整个系统健康发展的主要“病灶”、关键因子和关键环节,研究系统的反馈与控制。

(6)对各综合地域类型分别进行景观生态和土地利用优化设计。根据综合自然特征和环境演化阶段,指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确定水田、旱耕地、经济林、水土保持林、用材林、草场、水库、鱼塘、工矿、旅游、城镇和村落等的优化结构和布局。建立生态—经济重建范型。

(7)研究实现各类综合地域类型生态重建和资源开发的关键技术途径,主要是农田基本建设模式、地下水开发模式、雨水集流模式和植被结构优化模式。

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综合地域类型研究将以土地类型方法为基础,结合人文和经济要素,采取遥感影象解译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并借助GIS制图。

(2)环境退化过程和影响因素研究将采用历史地理的某些研究方法,从历史文献、自然历史指示物、居民访谈等方式中提取信息,复原历史景观,建立环境退化时间序列。然后用数学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层次分析、对应分析、典型相关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系统分析。

(3)环境过程模型的建立,可借助各种动态模拟方法。

(4)生态系统的诊断和控制,将采用一些较成熟的控制论模型。

(5)优化设计中,首先将各种土地利用方式或产业可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加以量化,然后利用数学优化模型(如线性规划模型、投入产出模型),筛选生态重建范型。

(6)所有模型将与GIS连接,利用GIS的有关功能并加以二次开发,提取更多信息,进行空间分析、要素相关分析、优化分析,输出“可视化”的分析结果和范型。

本项目各研究内容之间的关系和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图1 技术路线示意图

5 讨论

完成此项研究的关键问题在于:

(1)采集和提取到高解析水平的、关于环境退化关键因子的信息。

(2)准确地抽象环境退化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尤其是人口、经济水平、政策的作用。

(3)建立喀斯特地区景观健康诊断指标,深入地认识生态系统的反馈与控制机制。

(4)景观生态设计和土地利用优化设计的形式化和数量化。

此项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地域(景观)分类,其理论、方法已很成熟。技术路线的三大支柱是复杂系统的分类、模拟、优化,可借鉴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在充分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研究。此外,所确定的研究区域有代表性、问题典型、范围适当,并已有一定的基础

资料,可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贵州高原喀斯特区环境退化过程模拟与生态重建范型研究”(批准号49571006)。

收稿日期:1996-03-04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IN KARST MOUNTAIN

POVERTY AREAS OF SOUTHWEST CHINA

Cai Yunlong

(Department of Geography,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

Abstract

Poverty areas are usually caught in the impoverishment-degradationspiral.To escape the trap,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if needed.The karst mountain areas in Southwest China are outstanding is poverty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in the karst areas isimportant for poverty elimin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Only if the natural and artificial factors leading to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re deeply recognized and the deterioration processes are precisely simulated,the key approaches to escape the vicious circle canbe found and then the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can be accomplished.Thus the self-development capacity of the local people can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good circles between ecology and economy may be realized.This is the most essential way of poverty elimination.Study on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in karst areas is also helpful for promoting karst research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ractice.

Key words: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Capacity building,Karst mountain areas.

标签:;  ;  ;  ;  ;  ;  ;  

西南喀斯特石山贫困地区生态重建*_生态环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