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有效性教学探究探讨论文_吴夏莹

小学信息技术课有效性教学探究探讨论文_吴夏莹

吴夏莹(石狮市湖滨街道办事处长福小学 福建 石狮 3627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了新目标以及新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要求,在新形势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性。本文分析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以便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性;创新;现状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11-021-01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中不能仅仅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还应该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这样才能为以后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小学教师应该明确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积极寻求最佳的途径进行解决,从而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性。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学校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重视不高;其次,每周一节信息技术课,学生遗忘性大,课后也没有巩固,操作不熟练,课时与这门课的教材内容难以相匹配;第三,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不清楚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意义,对信息技术仅局限于游戏娱乐聊天等方面,因此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在课后更不会花费时间探究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

目前,电脑的普及率已经越来越高,但是部分小学为学生提供的信息技术教材比较陈旧,难以及时与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相匹配,比如:部分小学仍然在为学生讲解电脑的硬件设施或者简单的绘图工具等,同时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在课程是进行灌输式的讲解,为学生提供的实践锻炼机会比较少,使得很多学生对教师枯燥的讲解不感兴趣,久而久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就会越来越低。

二、加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目前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很多教师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认为学生的成绩越高,学生的能力就会越强。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将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基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以及创新能力的竞争,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同时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也是最强的,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小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并应用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明确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积极调整教学计划,比如:教师组建微信群或者QQ群等与学生交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学生完成后要及时将内容转发至教师邮箱,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质量,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应该将学生的课前预习、课中学习以及课后复习等全部纳入到评价体系中,不能将学生的课堂作业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应该制定出详细的评价表,根据每节课学生的学习做出合理的评价。同时做好课后反馈,根据与学生交流沟通,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反馈问题,需要教师制定明确的反馈表,其中包括:教学资料包、课堂提问难易程度、课后作业数量以及其他有关的反馈问题等。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信息技术课程也会更有效。

(二)提高教师素质,完善教材内容

首先,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培训与学习会议或者座谈会等,集思广益讨论目前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然后通过听课或者优秀教师交流心得等形式,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其次,信息技术教师还应该积极借助互联网研究与学习最新的信息技术成果以及教学技术等,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此外,学校还应该与时俱进,完善教材内容,比如:在教材中加入最新的计算机技术成果机器人设计、VR虚拟技术等;同时还应该融入实用性较强的学习内容如:3D打印技术以及编程等,这就为以后的信息技术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创新教学方式,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在“互联网+教育”的推动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了新的技术支持,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灌输式讲解的教学模式,借助新技术丰富课堂的表现形式,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主动的投身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之中。比如:教师在制作教学视频时可以借鉴微课的形式将重点与难点制作成三到五分钟的视频,方便学生观看与学习。同时教师要选用适合的教学资源进行讲解,在课前教师应该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制作成相应的教学资源包。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制作成动画、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完成信息技术的学习。比如:在学习网页的设置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的实际,让学生将游戏或者旅游攻略等添加到网页设置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了新目标以及新要求,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从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首先,教师应该以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的目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应用机会,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结合最新的信息技术发展动态,拓展视野,提升专业素质,这样才能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还应该借助“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丰富课堂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的探究中。

参考文献

[1]张晓燕.评价分析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有效性教学[J].当代教研论丛,2018(12):96.

[2]李海明.关于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措施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8(20):71-72.

[3]方渝.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12): 118.

[4]王馨卉.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 161.

论文作者:吴夏莹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1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  ;  ;  ;  ;  ;  ;  ;  

小学信息技术课有效性教学探究探讨论文_吴夏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