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_罗正琼

罗正琼

(四川省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凉山 615000)

【摘要】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正常分娩的新生儿8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脐部护理干预模式,而研究组新生儿则采用脐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并分别比较和分析两组新生儿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新生儿脐窝潮湿9.30%、脐部红肿4.65%、脐部感染4.65%、脐部渗血2.33%的发生比率均显著降低;研究组新生儿的很满意率62.79%、总满意度97.67%均明显提高,而不满意率2.33%则明显降低,并且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于减少新生儿脐部不良事件的发生,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改善和提升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脐部护理;优质护理;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9-0203-02

脐部属于新生儿极易发生感染的部位之一,也是病原微生物入侵新生儿体内的特殊途径[1]。因此,笔者以在我院正常分娩的新生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就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予以探讨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正常分娩的健康新生儿87例,其中男41例,女46例;胎龄为38~42周,平均胎龄为(39.42±0.65)周;体质量为2.31~4.27kg,平均体质量为(3.18±0.25)kg。随机将入选新生儿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并且研究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在性别、胎龄、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别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脐部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干预方法如下:新生儿断脐后,采用纱布进行包扎。次日洗澡后,去除纱布,然后再用蘸有安尔碘的棉签将新生儿脐带的根部及其周围皮肤予以消毒,待干后贴上脐贴。第3d,洗澡后去除脐贴,用蘸有安尔碘的棉签对脐部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而研究组新生儿则采用脐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干预方法如下:积极组织医护人员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化学习与培训,全面了解和掌握优质护理干预方案及其具体的实施细则,真正领悟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理念以及目的和意义,深刻反思以往在整个新生儿脐部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能够从专业技术和服务态度两方面进行严格的培训。并据此针对性制订新生儿脐部优质护理的流程,从而把新型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积极贯穿于新生儿脐部护理服务的始终。当新生儿断脐后采用纱布包扎。次日洗澡后去除纱布,采用安尔碘对脐部进行消毒处理,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共采用3根棉签,首先用第1根棉签将新生儿洗澡之后的脐部水分吸干,然后再用蘸有安尔碘的第2根和第3根棉签分别对新生儿脐带的根部及其周围皮肤予以重复消毒,每日二次,直至脐带脱落后1周。认真记录新生儿脐带的脱落时间,密切观察新生儿脐部的不利情况,一旦出现红肿、感染等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1.3 观察指标

分别比较和分析两组新生儿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情况。临床护理效果的考察指标主要包括脐窝潮湿、脐部红肿、脐部感染、脐部渗血等。采用院内制定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予以满意度评定,满分为100分,其中很满意为90分以上,满意为75~90分,基本满意为60~74分,不满意为60分以下,总满意度为很满意、满意及基本满意的总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临床护理效果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新生儿脐窝潮湿9.30%(4/43)、脐部红肿4.65%(2/43)、脐部感染4.65%(2/43)、脐部渗血2.33%(1/43)的发生比率均显著降低,并且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临床护理效果的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表示P<0.05

2.2两组新生儿护理满意度情况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新生儿的很满意率62.79%(27/43)、总满意度97.67%(42/43)均明显提高,而不满意率2.33%(1/43)则明显降低,并且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3.讨论

脐部护理是整个新生儿护理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脐部是微生物入侵新生儿体内的重要门户,大量的细菌和毒素很容易会由于一些不严谨的护理操作而进入体内,导致一系列新生儿脐部不良事件的发生和发

展[2]。因此,如何积极探寻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护理干预模式已成为新生儿脐部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在新生儿脐部护理的应用过程中就是要使医护人员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时时处处替新生儿着想,每一项脐部护理操作都应将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置于首要位置,积极围绕新生儿脐部护理工作的各项实际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全面提高新生儿脐部护理服务质量以及家长与社会的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的新生儿,其脐窝潮湿9.30%等的发生比率均显著降低,同时家长对护理服务的很满意率62.79%、总满意度97.67%均明显提高,而不满意率2.33%则明显降低。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于减少新生儿脐部不良事件的发生,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改善和提升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树勤,徐小英.观察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7):106-108.

[2] 杨会荣.优质护理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24):3795-3797.

表2 两组新生儿护理满意度情况的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表示P<0.05

论文作者:罗正琼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2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_罗正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