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论文_李宁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论文_李宁

原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 辽宁沈阳 110840

摘要: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13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68例,对照组66例,试验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的方法,比较两组全面的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5天后,试验组日常生活能力、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3个月时,试验组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绞痛、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搭桥血管再狭窄、心力衰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康复护理;早期干预;治疗效果

冠脉搭桥术后早期心脏康复训练能加快机体恢复【1】,患者早期康复争取了时间,因此,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并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综合评估,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6年8月到12月在我科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13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8例,对照组66例。试验男54 例,女14 例,年龄 35 ~67(46.83±8.06)岁,手术时间3~4(3.2±0.9)小时,呼吸机辅助时间4~16(6.1±4.8),对照组66例,男56例,女10例,年龄37~68(45.54±7.06)岁,手术时间(46.38±7.58分钟),呼吸机辅助时间3~4(3.1±0.6),两组性别、年龄、呼吸机辅助时间,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给予抗凝、扩冠、抗血小板等治疗。

1.2 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干预方法

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 患者转出重症监护室搬入普通病房后,第1天绝对卧床休息,护理人员协助饮食,指导咳嗽咳痰等;第2天,协助患者坐起,自行进食,根据患者的意愿适当的床上移动;第3天护理人员帮助或协助下床,在床旁站立,或在床边移动;第4天根据患者自愿协助下床室内运动10到25分钟,慢速步行。第5天独自行走20到30分钟,上午下午各一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做好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做好疾病宣教和严密的病情观察,根据患者的活动情况调整饮食【2】。

1.2.2试验组干预方法

(1)对明确入组患者建立康复训练档案,患者搬入普通病房后,责任护士与ICU护士交接班时要详细了解患者术中及术后在ICU的病情变化情况,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下达术后康复医嘱,责任护士进行病情评估及训练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筛选出适宜患者,并反馈给医生,符合条件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责任护士天下术后早期康复训练表,建立康复训练个人档案。根据患者出ICU的时间,选择训练当天的训练时间,避开治疗高峰期。

(2)具体训练方法 患者意识清楚,循环状况稳定,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后,转入普通病房。转入普通病房后开始训练第1天,护理人员协助坐起,协助活动关节,翻身,叩背,协助咳嗽咳痰,备床上餐桌,自行饮食;第2天,叩背,进行呼吸机训练,协助咳嗽咳痰,协助活动四肢,先行在床边悬吊下肢,床边站立,床边缓慢行走15~20分钟;第3天,出病室慢步行走,早晚各一次,每次15~30分钟;第4天出病室中步行速行,早晚各一次,每次15~30分钟;第5天中速行走20到30分钟,上午下午各一次。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做好健康指导,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做好疾病宣教和严密的病情观察,根据患者的活动情况调整饮食【3】。

(3)注意事项 患者3天在心电监测下进行训练,训练强度由低向高,后2天训练前后记录血压、心率,每次记录心电图、训练时间。在训练过程中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要立即终止训练:①切口疼痛不能忍受者;②心前区疼痛,心悸,气短,自感不适者;③心率比休息水平上升20次/分,或>110次/分;④血压上升或下降明显者;⑤严重心律失常者;⑥自觉疲劳,不能坚持训练,训练后6~8分钟呼吸、心率不能恢复运动前状态,引起长时间疲劳。

1.2.3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评价方法及效果

本研究以干预后5天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左心室射血分数,住院时间,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由医生确诊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心绞痛、心律失常等情况。护士在第5天给予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表示,分值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3讨论

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要保持室内整洁明亮,让患者有一个好的康复环境,温湿度适宜,最好控制在22~24度,湿度40~60%,随时备好抢救设备。

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是在安全的基础上让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为目标,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运动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早期康复训练可刺激运动通路上的各个神经元,调节其兴奋性。开展心脏康复训练越早越有利于增强患者的康复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早期康复训练5天后,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5天复查心脏超声,试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显示,试验组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不仅降低了医疗成本,减轻患者家属负担,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还增强了患者重返社会的信心。

4 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晓莉,秦玲玲,沈玉枝,等PDCA循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运动康复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05(01):1-4

[2]池菊芳,郭航远,林辉.心脏康复的管理与服务[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20):2432-2438.

[3]宋丽芬,皮林,赵晓静,等早期康复治疗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7,26(1):5-7

论文作者:李宁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  ;  ;  ;  ;  ;  ;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论文_李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