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_旅游商品论文

论我国旅游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结构论文,旅游业论文,论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旅游业经过了22年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甚大,已初步形成了产业体系和产业规模,正在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点。但由于我国旅游业是以突飞猛进式发展,中国政府将旅游业作为产业来培育只有10多年的历程,同时,国内外游客需求的变化之快,新的旅游方式层出不穷,使本来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旅游业难以跟上世界旅游业的步伐。因此,中国旅游业产业结构已凸现其不合理性。为了适应加入WTO后世界旅游市场的需求,适应正在日益成熟且购买力旺盛的国内旅游市场的需求,对中国旅游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已提上议事日程。

一、旅游产业结构及其优化调整

(一)旅游产业结构

旅游产业结构(Stucture of Tourism Industry)是指旅游产业各部门、各地区以及各种经济成分和经济活动各环节的构成及其相互比例关系。分析旅游产业的产业结构,在于保证旅游产业的总体发展规模和速度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相协调,从而有利于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从产业供给出发,旅游产业的内涵应该是:以旅游业生产力六要素吃(旅游餐饮业)、住(旅游宾馆业)、行(旅游交通业)、游(旅游景观业)、购(旅游商品业)、娱(旅游娱乐业)为核心,以旅行社为产业龙头,由一系列行业部门组成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整合产业,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

(二)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国际旅游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践充分说明,经济增长特别是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只有结构合理,与市场需求、技术发展相适应,才能有效配置资源,保证经济增长。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有两个基本要点,即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1]

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Structure)是使旅游产业内部保持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比例,保证旅游产业持续、协调发展,同时促使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大,保证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

旅游产业结构高级化(High-ranking Structure of Tourism Industry)是指在旅游产业内部协调发展条件下,新兴旅游景点和服务设施迅速发展,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传统旅游产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

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探讨我国旅游产业的调整、优化问题,在目前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未能合理化,主要表现在旅游业的六大要素未能协调发展;二是未能进一步高级化,主要表现在六大要素的每一要素内部未形成完善的体系。

二、进一步认识旅游业的六大要素

(一)基础要素和提高要素

吃、住、行、游、购、娱这六大要素,在旅游产业结构中可分为两大类:吃、住、行、游这四大要素是旅游业的基础要素,而购物、娱乐这两大要素是旅游业的提高要素。[2]其关系如图所示:

只要有旅游行为的存在,吃、住、行、游(主要是门票)四大要素缺一不可。在旅游业的起步阶段,旅游者的消费能力较低,对购物和娱乐的需求十分有限,有的游客实际上在旅游过程中基本上不发生购物和娱乐的消费行为。在旅游业的初级阶段,基础要素的消费构成在旅游业中所占的比例远大于提高要素的消费比率。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游客消费能力的提高,特别是旅游业从观光旅游为主转化为观光、度假、专项旅游齐头并进发展之后,提高要素在旅游业收入中所占比重会越来越大。只要去查寻《中国旅游年鉴》,比较一下东部旅游业发达地区如深圳、广州、杭州、上海、北京等地与西部欠发达地区如青海、甘肃、新疆、西藏等地旅游业六大要素的构成,就会十分明显地看到,西部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六大要素的消费结构中,游客仍然将主要的花费用在了餐饮、住宿、交通、游览上,购物、娱乐在其中所占的比例与东部相比有较大差距(当然,就整体而言,我国与旅游业发达国家相比在这一点上仍有明显差距)。这一方面反映了西部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外地游客去后难以购买到如意的旅游商品和娱乐产品;另一方面反映了这些地区的主要市场——一级市场的消费能力有限。

(二)从入境、国内旅游六大要素构成看旅游产业结构的合理性

1.入境旅游六大要素的构成

就入境游而言,从世界的角度来看,我国的旅游消费构成相对于旅游业发达国家来说,也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购物所占比例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较还有相当差距。据国家旅游局对2000年入境游客的消费构成统计,入境游客在中国的消费构成如图:

在这一消费构成中,吃、住、行、游需求弹性低的四大要素占消费总量的57.3%,超过了一半。其中长途交通(主要是机票)的支出占去了30%,明显偏高,表明中国的航空机票价格太昂,已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障碍、旅游门槛太高。而娱乐仅占9%,购物仅占17.3%,其它服务(如电信、金融、保险等)仅占16%,这些需求弹性高的部门在游客消费构成中所占比例太小,明显反映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在旅游业发达国家,游客在购物一项的消费支出应占旅游总消费量的30%以上,象香港、美国等已超过60%;游客的娱乐支出在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超过20%。

2.国内旅游六大要素的构成

以四川省为例,四川省是西部国内旅游业发达地区之一,1999年统计国内游客的消费构成如图所示:

1999年四种国内游客的消费构成统计(注:资料来源:四川省1999年旅游统计抽样调查。)

其中,吃、住、行、游四大要素占游客总支出的66.26%,占2/3以上,这适合四川旅游业的基本情况:一是观光游客占绝大多数;二是旅游产业结构明显不合理。特别是游客在娱乐消费和购物消费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不是游客的消费能力问题,它反映出四川在旅游产业结构上娱乐业和旅游商品业发展水平低下,没有让游客满意的产品供应市场。

从入境、国内旅游的六大要素构成来看,我国旅游业产业结构离合理化要求还有相当差距,这是在对老旅游地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时的大背景,同时也是我国旅游业产业结构现状的反映。目前,无论是涉外旅游还是国内旅游,游客的消费主要停留在六大要素的基础要素层面上。国内旅游是游客消费能力的现实反映,而涉外旅游则体现了我国旅游业体制、制度上的不合理。

三、我国旅游产业结构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现状:要素未能协调发展,各要素自身未成体系。

1.旅游产品单一,产品组合未形成体系。旅游地仍以观光类型为主,度假型旅游地的开发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专项型旅游地开发还未真正起步。大多数老旅游地产品结构不合理,单一而不成体系、产品组合的深度、广度、长度都缺乏。

2.旅游交通运力不足,制约了产业规模经济的形成。突出表现在:民航机型小,机场建设严重滞后,国际航线和航班增长缓慢;火车客运超负荷运行。旅游集散城市火车起点车次不足;区域内公路特别是通往旅游区的公路等级低、路况差、不安全因素多;水上旅游航线还停留在设施陈旧、航速缓慢的较低水平。

3.旅游接待设施与旅游业发展速度不相适应。一是酒店主要布局在大都市,竞争激烈。相反在客流量大的旅游胜地,特别是著名风景区所依托的中心城镇,星级酒店明显不够,四星级、五星级酒店十分稀少。酒店业还缺乏根据目标市场的差异进行合理布局。目前的酒店业供给的产品多为观光型酒店,缺乏商务宾馆、行政宾馆、会议宾馆、度假饭店、度假公寓、青年旅馆、汽车旅馆等一系列的产品体系。二是娱乐设施不完善、娱乐项目单一。由于中国旅游业度假、专项旅游才刚起步,所以造成设施不完善,项目单一。在景区,适宜家庭、儿童娱乐的康乐产品太少,地方特色的娱乐游戏活动没得到很好的挖掘。

4.旅游商品适应性欠佳,在游客消费构成中所占比重偏低。旅游商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不能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研发能力不强、缺乏吸引力;商品的主题性、差异性、系列性都很低,在很大程度上仍未摆脱外贸附庸的地位。

5.餐饮业量大、面广、质低,缺乏有特色和文化品味的产品,导致餐饮业竞争力不强。

6.先导行业不够突出,经济效益不佳。目前,旅行社业在布局上“小、散、弱、差”的状况特别突出,缺乏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从组织体系上看,将其划分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游社,是按经营范围来划分旅行社的性质,没有按市场法则以国际惯例划分为旅游批发商和零售商,导致中国旅行社开拓旅游市场特别是国际旅游市场的能力很低,无法在国际国内形成庞大的分销网络系统。

(二)成因分析:旅游综合经济与部门分割存在矛盾;“先外后内”发展模式的影响;企业未真正成为市场运行的主体。

1.综合经济与部门分割,是中国旅游产业运行的一个特征。[4]旅游从经济活动表现形式来看,是一种综合性的消费活动。旅游消费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要素,因此,旅游地必须拥有多种经济部门与行业提供不同的服务,来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由于中国目前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旧的体制在一些领域还在继续发挥作用,旅游的综合经济性就同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区域管理、行业管理的条块分割、自成体系分割发生了矛盾。这种矛盾割断了旅游经济的内在联系,阻碍了旅游产业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增加了旅游行业的管理难度,割裂了旅游经济与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与旅游接待设施的内在关系,严重影响了旅游产业投资效益的发挥,诱导产业发展的短期经济行为。

2.海外、国内旅游供给缺乏替代性。海外旅游客源和地区主要是一些发达国家,旅游需求水平高。旅游目的地为了满足海外旅游者的需求,必须增加高档的符合国际标准的设施设备。当然这些设施设备组合成的旅游产品价格较高,国内游客在国内旅游也一般是购买较为廉价的国内产品。这种国际、国内旅游供给水平的差距要保持相当一段时间。在此期间,两种旅游供给缺乏替代性,如果客源结构发生变化,其目的地国旅游产业结构就会出现暂时的扭曲以至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3.总体说来,相当一部分旅游企业没有真正进入市场,成为市场的主体。

(1)自主地位没有完全确立起来。由于受旧体制的影响,产权不清、权责不明、政企不分、管理不善的状况仍然存在。20年来全国饭店、旅行社数量逐年大幅度增加,有相当一部分由非旅游部门投资,属于非旅游部门的各级行政部门、事业单位所有,属企业投资的所占比例不大,且各自分散经营,制约了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阻碍了企业资产的流动和重组。

(2)“小”、“散”、“弱”现象突出,产业规模经济效益不显著。旅游业各行业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大型企业。企业资产关系分散,处于分散经营的状态,缺乏起龙头作用的旅游企业集团。企业缺乏市场竞争的能力,缺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3)竞争不足和竞争过度同时存在,市场秩序混乱。竞争不足,主要由于企业的部门分割和地区分割;竞争过度,则是由于小企业数量过多,大多缺乏开发新市场的实力和能力,只好对原有市场争来抢去,不惜搞削价竞争。

4.教育、培训事业落后,人的素质不高。由于教育、培训事业落后,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甚至有文盲的存在。这种人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比如高水平旅游产品的设计、旅游购物品的创新、计算机的普遍应用、服务水平的总体提高都会受到影响。

四、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思路

上述旅游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情形在各旅游地普遍存在。在当初规划与开发这些旅游地时、基本上是按照观光旅游体系进行规划设计的,没有想到还有度假旅游、专项旅游这些旅游形式,更没有听说过“生态旅游”这类的新概念、新理念。因此,在产业结构布局时,主要考虑的是观光游客的需求,就是在观光游客方面,也主要考虑的是外宾和国内公差人员的需求,所以使产业的供给体系很不完善。当我们再回头审视旅游地的产业结构时,就发现了结构的普遍失衡。因此,所以说,旅游产业结构必须进行调整,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如何对旅游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除每个旅游地有自身的实际情况外,仍有普遍法则可循。

(一)旅游景观业:发挥资源优势,强化产品特色,改变旅游地产品类型单一的现状,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1.确立景观业的主导地位,集中人、财、物加强品牌产品、新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加强旅游网络建设。控制游览部门发展规模,重视旅游产品等级质量的提高。

2.加快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和开发。

3.扶持会展、休闲、宗教、生态等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

4.加大旅游营销的力度。

(二)酒店业:形成合理的空间布局和产品体系。

1.合理的空间布局。严格控制饭店过热的热点旅游城市新上饭店项目,侧重对后起地区旅游干线进行配套完善,支持这些地区新建、扩建、改建一批适合国际、国内游客需求的旅游饭店。星级酒店的空间布局还应向重点风景区所依托的城镇、度假旅游区、会议旅游地转移。

2.提供多样化的供给,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形成商务宾馆、行政宾馆、会议宾馆、度假饭店、度假公寓、青年旅馆、汽车旅馆等一系列的产品体系。尤其鼓励对饭店过热城市已建成的部分观光饭店进行必要的功能调整,以满足专门层面旅游者的需求;严格控制高星级旅游饭店,鼓励建设能够适应大众需求的旅游饭店,改变目前酒店业产品单一的局面。

(三)交通运输业:降低门槛,加强服务,灵活机制。中国的交通运输业特别是在飞机票价上应实行低门槛策略,不能在交通费用的支付上让游客感到明显的经济压力。

1.通过旅游电子商务实现民航、铁路、航运、公路交通票务和网络预订系统,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2.旅游中心城市特别是西部旅游中心城市的航空港应增加直航航班和到海外主要客源地的包机。旅游、航空部门相互合作,扩大经营地区性的包机业务,并尝试联合组建经营专业性旅游包机公司。

3.铁路客运在提速基础上多增加夕发朝至列车车次,特别是要着力改善列车的设施和服务。

4.逐步改善中心城市到各大景区的道路交通系统,加强道路交通系统的配套建设。对旅游汽车、公共汽车进行改造或换代,提高旅游专用车辆的档次,尽快解决旅游车辆老化陈旧、数量不足的矛盾。提高导游和司乘人员的服务质量。

(四)餐饮业:挖掘文化特色,突出规模效应。

1.加强对餐饮产品的文化包装,在餐饮产品开发中,重点挖掘民族文化和地方传统文化,使之对餐饮产品实施全方位包装,增加餐饮产品的附加值和吸引力。

2.在中心城市和风景区依托的中心城市应形成餐饮企业集群,在地域上相对集中,并进行园林、生态的环境营造。

3.挖掘地方名食,并对传统品牌提高其工艺水平,不断推出新品牌。

(五)旅游商品:增加投入,创新机制,苦练内功。

1.改变生产规模小而分散的状况,形成旅游商品生产的企业集群。

2.改进旅游商品的包装,力争在短期内扭转旅游商品外观设计大大落后于一般的工业品的情况。

3.形成科研、生产、供应、销售一条龙的体制。

4.通过政策引导资本和民营企业的大规模介入。在旅游发展统筹资金中专门设立旅游商品发展基金和经营风险基金,在一定优惠的条件下有偿使用,逐年回收、形成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机制。

5.建立统一的大市场和完善的营销体系。

6.创立将传统手工艺生产与观光旅游结合起来的机制。

7.对经营旅游商品的商店,实行定点经营制度,在重点旅游城市开设旅游商品免税店和外币商店。

(六)娱乐业:完善产品体系,增加适合大众参与的娱乐项目;将一些节庆活动办成大众参与的、大众娱乐的旅游节庆活动,将节庆活动与招商引资区分开来,真正做好旅游节庆工作;提供适合青少年、儿童和家庭共同参与的娱乐活动。

(七)旅行社业:壮大规模,提高竞争力。旅行社是旅游市场运作的主力军,是旅游业的先导行业,它与旅游业其它部门之间存在着天然的高度关联性,对其他产业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带动、改造和变组能力。

1.组建旅游集团,以旅行社为龙头,向酒店业、景区开发渗透,并加强对国际市场的拓展,以抵御加入WTO后的风险。

2.组建中外合资旅行社,以整合国内旅行社的资源,引进外国资本和市场,提高国内旅行社的经营管理水平。

3.增加旅行社融资渠道,提高其融资能力。提高旅行社网络服务水平,尽快使旅行社的产品与电子商务全面结合。

标签:;  ;  ;  ;  ;  ;  ;  ;  

论我国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_旅游商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