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价值论文_周素容

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价值论文_周素容

周素容

(四川省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72)

【摘 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护理对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80例患者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心理干预护理,对比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负性情绪改善状况。结果:研究组40例的负性情绪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0例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护理对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护理;负性情绪;改善;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307-02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atients who suffered heart disease from lung disorders negative emotional value.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during June 2012 to June 2012 treated 80 cases of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ho suffered heart disease from lung disorder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8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 of 40 cases in each. Control group with routine nursing care, the team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nursing patients with upwar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patients with contras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patients with negative mood state. Results: the group of 40 cases of negative mood sco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40 patien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atients who suffered heart disease from lung disorders negative emotion value is higher, is worth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nursing.

【Key words】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or pulmonale. Negative emotions; Improvement; The value of

肺心病,实质上就是临床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肺组织疾病,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有着严重影响[1]。就目前来看,肺心病发生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因此其发病机制、诊疗方式等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在对肺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护理的过程中,应当应用心理干预护理措施,这样能够确保患者处于一个最佳的诊疗状态[2]。本文主要针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肺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心理干预护理对肺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肺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6例,女54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为(62.5±11.8)岁,病情发作至就诊时间为1年至12年。将120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60例;研究组60例肺心病患者中,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为(61.4±10.1)岁,平均发病时间(6.1±2.9)年;对照组60例肺心病患者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62.1±11.4)岁,平均发病时间(6.8±4.2)年。研究组60例肺心病患者与对照组60例肺心病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发病间隔时间等多个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对照组60例肺心病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具体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检查结果,医护人员制定相应的临床护理方案,主要包括日常护理、用药教育、临床检查、交叉感染的预防以及营养供给等多个方面。

研究组60例肺心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心理干预护理,具体方法:①焦虑心理与抑郁心理。一般情况下,肺心病患者的预后效果比较差,一些肺心病患者的文化程度不高,经济收入比较低,不了解肺心病的基础知识,因此担心肺心病无法治愈,会给家庭造成心理负担与经济负担,因此产生焦虑情绪与抑郁情绪,情况严重的患者还会产生自杀念头或者拒绝治疗[3]。对于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应当加大心理疏导的力度,给予患者关心与安慰,向患者介绍肺心病的相关知识,给予健康指导,以此缓解肺心病患者的焦虑心理与抑郁心理。②担心情绪与恐惧情绪。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对于肺心病的认知存在一定缺陷,所以经常会产生担心、恐惧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当给予患者充分的安慰,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鼓励与支持患者主动倾诉,使患者了解与掌握心理主动调节方法,以此避免担心、恐惧等不良心理的产生[4]。③悲观心理与失望心理。一些肺心病患者在多次治疗之后,临床治疗效果均不理想,肯定会产生悲观心理与失望心理,认为自己的病情十分严重,会拖累家庭,还有一些患者对于治疗会产生抵触情绪,进而抵制治疗或者拒绝治疗[5]。这个时候,患者家属及其朋友的陪伴与安慰就显得异常重要;同时,护理人员应当耐心的劝说患者,通过语言、非语言方式宽慰患者,还要与医生共同给予患者支持与鼓励,满足患者在心理方面与生理方面的需求,帮助患者解决相关问题,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以此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6]。④家庭支持与社会支持。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当重视患者家属与社会力量的充分调动,将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为患者创造更多的倾诉、交流机会,以此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1.3 评定标准

120例肺心病患者均给予负性情绪评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评分越低代表负性情绪越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x2检验计数资料,t检验计量资料,( ±S)表示计量资料,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表1所示,研究组60例肺心病患者的偏执、敌对、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强迫症状以及失眠等多个负性情绪评分结果均低于对照组60例肺心病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结果对比分析( ±S)

组别偏执(分)敌对(分)焦虑(分)抑郁(分)人际关系(分)强迫症状(分)失眠(分)

研究组(n=60)1.26±0.11.43±0.11.32±0.21.36±0.11.49±0.11.72±0.21.29±0.1

对照组(n=60)1.33±0.31.46±0.41.49±0.31.58±0.31.61±0.41.79±0.41.43±0.4

3 讨论

引起肺心病的主要因素为呼吸道感染,其是临床上经常发生的疾病,临床发生率较高,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7]。临床方面,肺心病患者会出现功能障碍状况,且不同患者的障碍程度也不同,同时肺心病患者的病程长、预后效果差,所以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一系列负性情绪,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医护人员应当充分重视肺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给予患者心理干预护理。

本研究中,研究组60例肺心病患者负性情绪评分结果:失眠(1.29±0.1)分,强迫症状(1.72±0.2)分,人际关系(1.49±0.1)分,抑郁(1.36±0.1)分,焦虑(1.32±0.2)分,敌对(1.43±0.1)分,偏执(1.26±0.1)分;对照组60例肺心病患者负性情绪评分结果:失眠(1.43±0.4)分,强迫症状(1.79±0.4)分,人际关系(1.61±0.4)分,抑郁(1.58±0.3)分,焦虑(1.49±0.3)分,敌对(1.46±0.4)分,偏执(1.33±0.3)分;研究组患者偏执、敌对、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强迫症状以及失眠等多个负性情绪评分结果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乔红梅[8]的相关研究报道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护理对肺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价值较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治疗时产生的负性情绪,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蔡欣.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的研究[A].河南省护理学会.2013年河南省中医护理学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河南省护理学会,2013:3.

[2]刘开燕.心理护理干预对15例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4:136.

[3]金顺子,吴松花.探讨心理护理对肺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06:104-105.

[4]尚雪梅.肺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护理模式分析[J].慢性病学杂志,2010,11:1556+1558.

[5]马晓佳.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3,05:1259.

[6]温红娟.心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心身状况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

[7]王探霞.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3,09:197.

[8]蔡欣.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的研究[A].河南省护理学会.2013年河南省中医护理学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河南省护理学会,2013:3.

[9]乔红梅.肺心病患者采用心理干预护理对其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2:35-36.

论文作者:周素容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5

标签:;  ;  ;  ;  ;  ;  ;  ;  

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价值论文_周素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