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应培养学生的几种能力论文_李丽娟

小学语文课堂应培养学生的几种能力论文_李丽娟

李丽娟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沾河雷锋小学 1641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能力。当今,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都面临一个共同难题:学生不愿学,老师无法教。学与不学成绩差别明显,甚至有同学认为:即使一学期不学语文,考试不一定比天天学的差。此原因正道出了当今语文教学的通病:只重视知识灌输,不重视能力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3-145-01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界如火如荼的推进和发展,已经成为了深入人心的一个重要的能够起到指导作用的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之上,对于学生诸多能力的培养正是将素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一个方法,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一、对学生阅读与理解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是语文课程小学生需要掌握的首要的能力之一,从我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的时候,识文断字就是教育的重要甚至唯一的目的。在现代教学的体系中,由于教育资源的充足化和知识载体的简单化,阅读和理解能力成为语文课程最基础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点,我们进行了句子成分的分析,主谓宾定状补这六大要素成为了学习语文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能力

文字是语言的载体,而语言最基础的功能就是用来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在语文课程中,最普遍的交流方式就是让学生讨论一个话题或者一篇文章。在我的语文课上,有一次我让学生们讨论一句话叫做“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是孔子三省吾身的一个内容,字面理解是我们每天要反省自己今天与朋友交往讲没讲诚信。我对学生说,在当今的时代,由这句话你们能够想到什么?然后进行了分组的讨论,每一组四五个人。

最后,在同学们激烈地讨论之后,得出了三重的结论。第一就是与朋友交往讲究诚信,说话算话,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有的同学竟然还举出了“季札挂剑”的典故,使我不禁一阵欣喜;第二重就是与朋友交往要坦诚相待,这是把信字做了拓展,朋友之间一定要相互帮助,多为对方考虑,互相理解,如春秋的管鲍之交。第三重意思就是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要用于讲出朋友身上的缺点,这里的信可以理解为忠信,让朋友意识的自己的缺点和弱点,然后一起进步。这些都是学生们通过讨论和交流得到的结论,如果没有交流,每个人的观点都是分散的,就好像苹果与观点的比喻,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每人还是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观点,我有一个观点,你我交换,每人就有两个观点。交流也就是这么产生和起作用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

如果说书本是文字的载体、文字是语言的载体,那么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欣赏能力是小学语文课程的终极目的。小学语文课程对于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欣赏美的能力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课与其教的是文字,更多的则是传授的是文化,我们绵延5000年而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感受其中的美与力量,既是学生的幸福,也是我们这些语文老师的责任。

四、培训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说”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都应该是培养学生语言的能力的过程。听话、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但他们只有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听和说的训练,感受到说话的乐趣,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

1、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训练“说”。

低年级的课文每篇都有形象有趣的插图,中年级和高年级的课文,也有相当数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往往是训练说话时的插图。看和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在教学中,要从图入手,充分利用插图进行听和说的训练。例如,教学《春天来了》一文时,教师让学生观察了解大体内容后,提问学生:“从图上哪儿可以看出春天来了”后,接着加以点拨,拓宽学生思路,“粉红的桃花开了,白色的梨花开了,我们身边的还有哪些(各式各样)野花是什么颜色的也开了。”这样,学生不仅开动脑筋想问题,而且也能使他们说出具体、连贯的内容。

2、采用“你读懂了什么?”训练“说”。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对较浅的问题是可以读懂的,而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交流的机会,形成差异的、主动的、全面的参与。例如,在上《早发白帝城》,教师让学生纷纷举手,差不多把课文里边的词都讲了。如朝、发、彩云间、千里、还、猿、啼、住、轻舟等。然后老师又说:把词的意思加起来就是句子的意思,有谁读懂了哪些句子?学生又纷纷举手把句子的意思串出来,然后,教师又告诉学生,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整首诗的意思,有谁能把整首诗意思说出来?学生又举手用自己的话说全诗的意思。就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生的交流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那就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以探究学习为核心,组成了教师与教法,教师与学法,教法与学法之间相互作用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学法,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条件,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多方面的探究过程,是获取新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静. 小学语文效能课堂构建途径分析[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2).

[2]王庆瑞.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5(2).

论文作者:李丽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课堂应培养学生的几种能力论文_李丽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