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农机技术要点_播种机论文

“三峡”农机技术要点_播种机论文

“三夏”农机技术要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机论文,要点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农作物收获机械化技术

(一)技术内容

农作物收获机械化技术,是指利用机械装备对农作物进行收割、脱粒、清选等作业的技术。夏收作业主要涉及小麦、水稻和油菜的收获,正确应用收获机械化技术,可以保证适时收获、减少损失、降低成本。

(二)实施要点

1、稻麦收获机械化技术

我国稻麦收获机械化技术已经基本成熟,跨区收获为主要作业方式,应根据不同区域、作物的收获特点,安全、优质地搞好机械化收获作业。

(1)充分准备、适时收获。选择合适的作业机具,做好收获前的机手培训和机器的保养调整,保证收获机械良好的技术状态。根据区域的气候条件、作物品种特点和农艺要求,组织好机具调度,确定适合收获的最佳时间和路线,保证作业效率。

(2)正确调整机具工作参数。各地农作物的种植密度、秸秆高度、亩产量、谷草比等作物属性和收获条件都有很大差异,作业时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试割检查,及时调整联合收割机,如凹版间隙、拨禾轮位置、割茬高度、振动筛倾角等,降低收割损失和破碎率,提高籽粒的清洁度,保证收获质量。

2、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

目前使用的油菜联合收割机多由稻麦联合收割机改进而成,应选择合适收获的条件、把握收获时机,降低损失率,提高收获的机械化效益。

(1)收获方式选择。株型小、密度高、成熟度一致的直播油菜,宜采用联合收获机械;株型大的直播油菜和移栽油菜,宜采用分段收获机械,也可采用人工割晒和机器脱粒的方式,以减少菜籽损失。

(2)收获期的选择。以油菜籽含水量来判断,分段收获时,割晒作业适宜的籽粒含水率为35%~40%,捡拾作业时为12%~15%;联合收获时以15%~20%为宜。含水率过高,影响脱粒质量,含水率过低,损失率过大。从油菜角果颜色判断,全株70-80%角果呈黄绿至淡黄,籽粒由绿色转为红褐色时进行割晒,割晒后4~7天,早晚或阴天进行捡拾脱粒。联合收获应在油菜完熟期,冠层略微抬起时进行。

(3)合理调整机具。根据油菜株型和倒伏情况,调整拨禾轮位置和转速(适宜转速21-25r/min),以减少对油菜的撞击;根据油菜的成熟度,调整滚筒转速和凹版间隙,提高脱净率、降低破碎率。对植株交叉密度较大的田块,宜选用带有侧割装置的收获机械。

二、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

(一)技术内容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是采用机械化手段对作物秸秆处理后还回田间的技术,包括秸秆粉碎还田和水田秸秆还田等。机械化秸秆还田不仅合理、高效地利用了秸秆资源,防止秸秆焚烧或废弃带来的环境污染,还能培肥地力,增加作物产量。

(二)实施要点

秸秆粉碎还田技术:采用秸秆粉碎机械将收获后的小麦、水稻、油菜等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并均匀抛撒在地表覆盖还田,用免耕播种机直接进行下茬作物播种,或翻埋还田,整地后进行播种或栽插。秸秆粉碎还田时,应适当加施一些氮肥,以促进秸秆的腐解。技术在“三夏”期间应用范围最广、面积最大。

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油菜时,麦秆或油菜秆粉碎长度不大于15cm、铺撒均匀;翻埋还田时,耕深不小于20cm,旋耕翻埋时,耕深不小于15cm,耕后耙透、镇实、整平,消除因秸秆造成的土壤架空,为播种和作物后期生长创造条件。

水田秸秆还田技术:适用于南方水田,将机械收获脱粒后的麦草、油菜秆或稻草抛撤回田间,并在灌水软化土壤和施肥后用埋草驱动耙、旋耕埋草机等水田埋草整地机械将秸秆埋压还田。其技术操作要点有:

(1)旱地应先灌水泡田12小时,田面水深为3~5cm,待土壤松软后再作业。

(2)机具作业速度应根据土壤条件和秸秆还田量选定。可用圆盘犁或反转灭茬还田机直接将小麦或油菜根茬翻埋还田,采用双辊灭茬旋埋机、船式旋耕埋草机或反转灭茬还田机时,作业一遍就可满足要求;采用普通旋耕机时,一般作业两遍,第一遍慢速,耕深浅,第二遍速度稍快,达到规定耕深,两遍作业方向应交叉。

(3)秸秆较细、易分解的作物可全量还田,秸秆不易分解的(如大麦)可按50%~60%还田。秸秆还田量以每亩300kg左右为宜,剩余秸秆可通过饲料、基料、工业原料等多种途径加以综合利用。

(4)为防止埋覆水田的秸秆分解产生有害气体,发生烧根苗现象,水稻秧苗栽插后水深不宜超过10cm。

(三)作业机具

“三夏”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所需主要机具有小麦联合收割机及配套的秸秆粉碎抛洒装置、秸秆粉碎机、深耕犁、整地机械等。

水田秸秆还田所需机具主要有水田旋耕埋草机、船式旋耕埋草机、水田埋草驱动耙、水田圆盘犁、双轴灭茬旋埋机等。

三、保护性耕作技术

(一)技术内容

保护性耕作是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尽量减少耕作,实行少免耕施肥播种,结合药剂灭草和适时深松的一项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实施保护性耕作,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培肥地力、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农民收入。

(二)实施要点

1、因地制宜选择技术模式

我国幅员辽阔,有黄淮海、农牧交错、黄土高原、东北冷寒旱作、西北内陆农业、南方双季稻和水早轮作七个类型区,与“三夏”密切相关的有4个,每一类型区有几种不同的模式,要针对性的选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1)黄淮海类型区。以种植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为主。有周年秸秆覆盖免耕播种、周年秸秆覆盖少免耕播种、玉米留茬覆盖免耕播种等技术模式。

(2)黄土高原类型区。以种植小麦、玉米一年一熟为主,有秸秆覆盖免耕播种、秸秆覆盖少耕播种、小杂粮保护性耕作、根茬固土免耕播种等技术模式。

(3)南方双季稻类型区。以种植一年两季水稻为主,有早稻、晚稻少免耕栽培两种技术模式。

(4)水旱轮作类型区。以种植水旱两作为主,有稻麦(油)轮作和稻薯轮作两种技术模式。

2、重点抓好四项作业

(1)秸秆与表土处理作业。秸秆覆盖是保水、保土、保肥的关键,因此要把尽可能多的秸秆留在地表并均匀分布。覆盖严重不均、或地表不平时,需要使用秸秆粉碎机、圆盘耙等将秸秆覆盖分布均匀或平整地表。

(2)免耕播种作业。要求作业无堵塞,播种质量好,能深施化肥,播后镇压质量好,以消除土壤架空和达到保墒要求。对一年两熟高产地区免耕的种床,还要求种带上方秸秆量要少(覆盖率不超过30%),以利于作物出苗;种带两侧和下方3cm左右的土壤要疏松,以利于根系生长。

(3)深松作业。对部分黏重、贫瘠或压实严重的土壤,应适时进行深松,深度30cm左右。

(4)杂草病虫害控制。为了既控制杂草,又不多喷除草剂,在杂草严重地区(如农牧交错区),提倡喷药、机械、人力、生物防治等多种措施相结合。病虫害主要用农药拌种预防,发现病虫害应及时喷洒杀虫、杀菌剂。

(三)作业机具

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地区,选用动力驱动型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机、秸秆粉碎机、深松机、圆盘耙等机具。

一年一熟地区,选用免耕播种机、秸秆粉碎机、深松机、浅松机等机具。

小麦(油菜)、水稻轮作区,选用水田灭茬旋埋机、插秧机、水稻免耕直播机等。

(四)注意问题

尽量采用有利增产的配套技术,提高保护性耕作的产量。如:配方施肥技术,科学决定施肥数量和品种;沟灌技术,利用播种小麦时形成的沟垄,顺沟灌溉,既可以节省土地,还可节省灌溉用水。

四、机械化深松技术

(一)技术内容

机械化深松技术是利用机械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的技术。深松作业不翻士,在保持原土层的情况下,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蓄水能力,熟化深层土壤,利于作物根系深扎,增加作物产量。

(二)实施要点

1、深松时间 深松作业主要适用于旱地作物,一般应在土壤墒情适宜的情况下进行。一年两熟地区主要在夏季小麦收获后进行深松作业,以更多地纳蓄雨季降水。北部一年一熟地区易发生春旱,所以深松作业宜在秋季进行,以纳蓄雨雪。深松周期可根据土壤情况确定,一般2~4年进行一次。

2、深松深度 深松深度的确定以打破犁底层为原则。传统耕作地块的深松深度一般为35~40cm,免耕地的深松深度一般为25~30cm。

3、深松方式分为全方位深松和间隔深松。全方位深松一般采用V形深松铲,作业后地表无沟,植被破坏不大,但对犁底层破碎效果较弱。间隔深松一般采用凿式深松铲,犁底层破碎效果好,但作业后地表有沟。各地可根据不同需求选用。

(三)作业机具

深松机械分为全方位深松机和间隔深松机,可按照不同的深松时间及农艺要求选用。深松属于重负荷作业,需用大中型拖拉机牵引,拖拉机功率应根据不同耕深、土壤比阻选配;深松机具选用,应考虑耕作幅宽与拖拉机轮距相匹配,避免产生拖拉机偏牵引或漏耕现象。

五、玉米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

(一)技术内容

玉米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是指用精量播种机械将玉米种子按农艺要求的播量、行距、株距、深度精确播入土壤的技术。

玉米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包括种子处理、精量播种和化学防治等技术内容。一次可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和镇压等多项作业,减少作业工序,有效降低作业成本,大幅度提高作业效率。可实现标准化种植,利于机械化田间管理和收获作业;播种质量好,出苗整齐;节省种子,减少间苗作业。

(二)实施要点

1、种子精选精量播种前必须对种子进行清选,使种子纯度达到95%以上,净度达97%以上,发芽率达98%以上。播种时,要进行药剂拌种(防黑粉病和地下害虫的药物处理)。

2、秸秆处理对上茬小麦秸秆要进行粉碎并均匀抛洒在田间,以免造成玉米播种机的堵塞。

3、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适时播种是保证出苗整齐度的重要措施,当地温在8℃~12℃,土壤含水量14%左右时,即可进行播种。合理的种植密度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各地应按照当地的玉米品种特性,选定合适的播量,保证亩株数符合农艺要求。播种量要精确,精量播种理论上要求每穴1~2粒。精密播种的作业标准是:单粒率85%,空穴率<5%,伤种率≤1.5%。播深要一致,播深或覆土深度一般为4~5cm,误差不大于1cm。株距要一致,株距合格率80%。苗带直线性好,种子左右偏差不大于4cm,以便于田间管理。

4、化学除草。播种后出苗前喷施化学药剂,封闭除草。

(三)作业机具

按播前对土壤处理方式和地表状况,玉米精量播种机可分为传统播种和免耕直播;按播种量和播种方式,可分为穴播和点播;按排种器结构形式,可分为机械式和气力式。

在耕作后土壤上播种,采用传统的精量播种机即可。免耕播种则须选用专用免耕播种机械,其开沟施肥机构应具有防堵功能。

六、化肥深施机械化技术

(一)技术内容

化肥深施机械化技术是采用机械措施,分底肥、种肥和追肥等不同形式,将化肥定量施入一定深度的土壤中,并进行掩埋的技术。与表面施肥相比,机械化化肥深施具有减少化肥损失、节省化肥用量,避免烧种,提高功效,增加产量,减少环境污染等优点。

(二)实施要点

1、底肥深施技术。施底肥应同土壤耕翻相结合,有先撒肥后耕翻和边耕翻边施肥两种方法。①先撒肥后耕翻的作业要求是:施量符合农艺要求,撒施均匀,尽可能缩短化肥暴露在地表的时间,及时翻埋,埋深大于6cm,地表无可见的颗粒。②边耕翻边施肥,通常将肥箱固定在犁架上,排肥导管安装在犁铧后面,随着犁铧翻垡将化肥施于犁沟,翻垡覆盖,肥带宽度3~5cm,排肥均匀连续,断条率<3%,覆盖严密,施肥量满足农艺要求。

2、种肥深施技术。采用施肥播种机,种肥分施,使肥料和种子之间有一定的土壤隔离层,满足作物苗期对营养的需求,避免烧种、烧苗现象。种肥分施有侧位深施和正位深施两种。小麦侧位深施时,肥料在种子的侧、下方各2.5~4cm,玉米肥料各5cm,肥条均匀连续。正位深施时,肥料施于种子正下方,与种子隔离土层3cm~5cm,肥条均匀连续。

3、追肥深施技术。按农艺要求的肥量、深度和部位等使用中耕追肥作业机具,一次完成开沟、排肥、培土、镇压等多道工序。追肥要有良好的行间通过性能,无明显伤根、伤苗问题,伤苗率<3%,追肥深度6~10cm,追肥部位应在作物株行两侧10~20cm,肥带宽度大于3cm,无明显断条,施肥后覆盖严密。

联系电话:029-87345421

标签:;  ;  ;  ;  ;  ;  ;  ;  ;  ;  ;  ;  ;  

“三峡”农机技术要点_播种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