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高效课堂的探究论文_杜瑞娜

高中英语阅读高效课堂的探究论文_杜瑞娜

(建安区第三高级中学,河南省 许昌市 461100)

摘要:阅读 高效 创新。

第一、国内外对阅读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国外阅读理论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以D.Labergem, S.T.Samuels和P.B.Gough为代表的“自下而上”式(Bottom-up-model),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K.S.Goodman和F.Smith为代表的“自上而下”式((Top-down model)再到1977年,人工智能学家D.E.Rumelhart提出的第三种“相互作用”式(Interactive model)模式,最后发展到由Carrell的图式理论。近二十年来,国外阅读理论的研究重点集中于对图式和相互作用式理论进行研究。在国内2000 年以前,定性研究占三类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以及描述性研究)的首位。自 2000 年以后,实证研究的比例逐渐加大。我国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工作多是根据国外的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相互作用以及图式这些理论展开的;阅读教学相对其他几类研究而言,主要采用的都是实证性的研究方式,主要运用国外的阅读理论,语言学理论及其他相关理论,指导国内的阅读教学实践。

第二、国内外阅读研究的问题。

“自下而上”式认为,信息是沿着一个线性顺序传递的,即字母一单词一词组一短语一句子一段落一语篇,即阅读理解问题就是语言方面的问题。“自上而下”模式能动的利用视觉信息并有机结合非视觉信息形成了猜测一验证一修订一再验证的过程。相互作用式实质是两种阅读模式的有机结合。以上三种阅读模式各有利弊,比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容易产生word-for-word translation,产生的后果就是词汇都认识,但就是不知道文章说的什么,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中心思想。自上而下模式过分强调视觉的能动作用,忽略了基本词汇短语的认知,导致望文生义,结果曲解作者写作意图。“相互作用”式将两种形式相结合,即了解文章中的语言特征也掌握了语言在特定条件的下的意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图式(schemata)理论就是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引导读者对语言及非语言输入的理解,理解实质上是输入及读者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国内对英语阅读起步较晚,独创理论少,实验操作过程、数据分析存在不科学因素,实验对象也主要集中于在校学生,教师范围局限。

第三、高效英语阅读课堂研究的必要性.

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获取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文化内涵浅薄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名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名族。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量.多读一些好书,能让我们了解许多科学知识.读书可以让我们拥有"千里眼".俗话说的好"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多读一些书,能通古今,通四方,很多事都可以未卜先知.读书可以让我们励志.读一些有关历史的书籍,可以激起我们的爱国热情.读书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课堂上的45分钟对于学生学习至关重要,但是时间非常有限,而《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在阅读语言技能目标中对课外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除教材外,六级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8万词以上;七级23万词以上;八级30万词以上。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外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鉴于以上情况,提高英语课堂阅读效率至关重要。巴班斯基提出最优化教学理论,这一理论本质上是关于教学资源与教学产出关系的理论,他所研究的是如何追求教学的最高效率和效益,在质和量两方面追求教学的最优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有关阅读的论述: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效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否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否阅读。因此,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四、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课堂的效率。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我通过研究国内外的阅读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阅读,复述,改写为一体的立体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法。

语言的学习和提升并不仅仅是信息的输入,还要有输出过程,听说读写应该是一个整体,听读是视觉信息的输入,说写是非视觉信息经大脑组合后的输出,是体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感的体现,只要有这几方面相结合,才能完整地组成了一个人的语言能力。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就应该是辩证统一的,输入之后才能输出;输出又能促进更高效的输入。尤其是在没有语言环境的学习模式中,输入不充分,输出不充分,或输入与输出不能有机结合,都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将读、说、写进行有机统一,也就是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统一起来。输入是输出的基础。没有足够的、地地道道的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的输人 ,输出只能是无本之木;然而,有输入没有输出,也达不到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因为语言归根结底是用来表达人类的思想感情和传递信息的。输入作为第一步,学习者通过视觉输入和感知可理解的语言材料来认知语言材料的机构、意义和交际功能,然后将输入的语言材料和相关知识在多种活动中反复加工、重新整合,从而能够比较熟练的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运用语言有效地传递信息,达到输出目的。输入、输出环环相扣,组成了有机的整体。

阅读:

(1)阅读材料与内容。在阅读材料与内容的选定上打破课本唯一性,采用形式多样的阅读内容,以贴近生活,学生愿读乐读的内容为主,比如书虫系列丛书,《新概念英语》,The 21st Century、China Daily等集文化、娱乐、时政、校园生活为一体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极具情感与人文气息,是促进学生心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途径。通过课堂上对这些材料的有效整合,激发学生学生阅读兴趣。

(2)阅读方法。以任务型阅读法为基础,结合心读与复视,完成视觉材料。心读特点是快速。要求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完成阅读任务。在阅读的过程之中,略过无关信息,筛选有关信息,利用标题、段落、黑体、斜体、图表、图画、主题句和关键词语,辨认要点,迅速有效地获取重要信息。复视要回读原来的材料,抓提示词,找到所与包含信息有关的提示词,以便形成文章理解的整体感。

改写

改写是一种根据原文思想内容而改变其表现形式的书面语言训练方法。改写是在原题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改写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在不改变原文思想内容的前提下改换表现形式,还可以对原文进行取舍或丰富或补充。改写需要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分析、综合的基本功,须符合以下几点①改写后的文章不能出现与原文不一致的中心思想。要抓住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重点部分,确定其取舍、详略和结构安排。 ② 要处理好原文和改写文的关系,既要符合原文的意思,又应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借助联想又不凭空乱想。③要处理好不同体裁、不同写法的关系,既要保持原文的精彩之处,又应符合新体裁、新写法的要求。

在英语课堂中将阅读与改写有机融入教学中,通过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能动性,促进大脑能动获取大量视觉信息,并结合已存在的知识,通过阅读的相互作用模式,将视觉信息转化为非视觉信息,进一步促进新信息的整合,以利于学生将输入信息有效通过口头复述表达出来。在整个英语阅读课堂中,学生始终是在能动地自主获取信息,在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不仅通过阅读摄入大量信息,并且通过对原有材料的再创造,生成了新的知识信息。通过阅读和改写这一立体英语学习,高效阅读呈现得淋漓尽致,既不失高度,又不丢基础,使我们的英语阅读效率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锦 王永《河南郑州从国外阅读理论模式看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误区》

作者简介:杜瑞娜(1981.04-),女,河南省禹州市人,大学本科,英语词汇教学。

论文作者:杜瑞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9

标签:;  ;  ;  ;  ;  ;  ;  ;  

高中英语阅读高效课堂的探究论文_杜瑞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