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的有效护理措施论文_柳丹

湖南省长沙市泰和医院 410000

【摘 要】目的:探讨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的护理。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膀胱癌患者共1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手术平均时间为(275.32±15.5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58.31±132.20)ml,并发症发生率为27.8%。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中,能够保障手术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膀胱癌;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护理

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主要发生于老年人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是治疗该疾病的一种主要手段,能够提高患者的贮尿、排尿功能,进而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治疗的基础上,为患者应用有效地护理措施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将我院就诊的18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膀胱癌患者共18例,所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及CT检查后,确诊为膀胱癌,且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男16例,女2例,年龄50~74岁,平均年龄(53.68±2.64)岁。疾病类型:膀胱移行上皮癌共14例,鳞状细胞癌共2例,移行上皮鳞状上皮混合癌共2例。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指导患者取仰卧位,采取硬膜外麻醉,常规清扫患者的盆腔淋巴结,切除患者的膀胱组织,切除方式为顺行或者是逆行。在距离患者的回盲20~30cm的部位,切除40~45cm回肠,剖开患者的系膜缘,将重构形缝合为“W”形储尿囊,并将其与后尿道进行吻合,置入导尿管。

2 结果

2.1 所有患者手术情况分析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为(275.32±15.5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58.31±132.20)ml。

2.2 所有患者术后并发症分析

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共5例,详见表2。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的年龄较大,往往合并其他疾病,再加上患者对医院存在陌生感,因而患者难免会出现焦虑、恐惧以及担忧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该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疏导患者内心的不良情绪,以通俗易懂的言语向患者详细讲解术前准备以及各种检查项目的意义,可以邀请做过该手术且痊愈的患者现身说法,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3.1.2 肠道护理

由于患者肠道准备的情况会对手术的成功率及术后伤口愈合情况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叮嘱患者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告知患者术前4日应进食无渣、半流质的食物,在此基础上让患者服用抗生素,使患者能够做好充分的肠道准备[1]。

3.1.3 功能锻炼

3.1.3.1 指导提肛运动

提肛运动不仅能够增加患者盆底肌与提肛肌的张力,促使患者的尿道得到有效延长,同时还能够增加患者尿道的张力,提高患者术后控制尿液的能力。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每次收缩盆底肌与肛门肌时,保持吸气状态,而在放松的时候,则应保持呼气状态[2]。每次收缩与放松的时间各维持5s,将其作为一个提肛运动。每日作3次提肛运动,持续10min。

3.1.3.2 指导腹压排尿

指导患者采取蹲位姿势或者是坐位姿势排尿,叮嘱患者每次排尿时,应屏住呼吸同时收缩腹肌部位并向下用力,凭借收缩腹肌而使腹部压力得到增加,从而加快患者的排尿速度[3]。待患者习惯腹压排尿后,可指导患者锻炼腹直肌,提高患者腹直肌部位的力量,进而做好腹压排尿准备。

3.2 术后护理

3.2.1 基础护理

术后指导患者保持去枕平卧位,叮嘱患者将头偏向一侧,避免患者发生窒息现象。待患者的病情处于平稳状态时,指导患者保持半卧位;给予患者每分钟3L吸氧,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每隔30分钟测量一次患者的体温、脉搏以及呼吸等[4];每隔1小时按摩患者身体的受压部位,并每隔2小时为患者翻身拍背一次,按摩患者的双下肢,避免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协助患者进行主动排痰,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日为患者进行2次口腔护理。

3.2.2 引流管护理

3.2.2.1 胃管护理

护理人员应先检查胃管是否留在患者的胃内,同时检查胃管是否在患者的口腔内部盘曲,并对暴露在外的胃管部位做好相应标记,详细记录该部分胃管的长度;护理人员应定时为患者挤压胃管,保障患者胃管引流的通畅性,并在患者肛门排气后将胃管拔除。

3.2.2.2 尿管及膀胱造瘘管护理

术后第2日,护理人员应采用5%碳酸氢钠为患者冲洗新膀胱,每日2次。特别注意为患者进行早期冲洗新膀胱时,应保障新膀胱处于低压状态下,同时还应注意以缓慢且少量的液量对患者的新膀胱冲洗,避免患者的吻合口出现开裂现象。若护理人员为患者冲洗过程中,遇到阻力或者是感觉患者膀胱内的压力较高,且患者出现疼痛感或者腹胀不适感时,护理人员应停止冲洗膀胱操作。此外,在冲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以缓慢的速度进行抽吸,避免快速抽吸而造成肠粘液等物质吸附于患者尿管头端的侧孔内部[5]。术后7~15日内,患者膀胱内的肠粘液分泌量会到达一个高峰值,因此,护理人员应增加膀胱冲洗次数,将其增加到每日3~4次,并于冲洗后严密观察患者导尿管的引流情况。术后15日,为患者行新膀胱造影,若患者未出现吻合口瘘现象,即可将患者的膀胱造管拔除,待患者的瘘口部位愈合后可将尿管拔除。

3.2.3 指导新膀胱功能锻炼

拔除患者的尿管后,叮嘱患者应多饮水,指导患者每隔1小时左右进行一次排尿。在患者排尿之前,护理人员应确定患者新膀胱的最高点,并将手掌放置于患者新膀胱的最高点,指导患者采用腹压排尿法进行排尿;在患者排尿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随着下降的膀胱用掌心向下进行压迫,并为患者进行环形按摩,每次按摩时间为5min;在患者的膀胱下降到与耻骨联合高度时,护理人员应用四指向下轻压患者的新膀胱,促使患者能够排空尿液,并指导患者进行提肛运动,增强新膀胱的排尿功能。

4 小结

综上所述,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时,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但是该手术的术后效果好,且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因而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手术过程中,为患者实施术前护理与术后护理,能够保障手术的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洪含霞,王雪静,李普,殷长军.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全切除回肠原位膀胱术后新膀胱功能锻炼的循证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06:4-6.

[2]刘静,刘凤兰,赵桂荣.老年膀胱癌病人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围术期护理[J].全科护理,2012,01:57-58.

[3]关健仪,马雪霞,赵敏,黄健,林天歆,黄海.改良单孔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06:482-486.

[4]田春娟,康福霞,胡萍,孙玫瑰,张小亚.腹腔镜膀胱全切原位回肠膀胱术的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1,09:849-850.

[5]吴爱珍.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的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10:54-55.

论文作者:柳丹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

标签:;  ;  ;  ;  ;  ;  ;  ;  

探讨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的有效护理措施论文_柳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