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微波教学探讨_微写作论文

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探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中语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微写作”首现

      201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出现了微写作试题:

      22.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毕业前,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把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写下来,与下一届同学分享。要求所写的体会具体、切实,易记忆。

      ②今天早晨是家长送你来考场的吗?请对“家长送考”现象予以评论。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③写一段抒情文字(可写诗歌),纪念自己的18岁。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第十六条提到:高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指导学生运用“微写作”等形式反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从媒体传播学的角度看,自2010年起微博这种新事物出现并飞快崛起,每篇微博的篇幅上限是140个字,否则发不出去。网友编发的微博内容也成了140字以内的“微作文”,有的高雅,有的通俗,有的睿智,有的诙谐幽默,有的发布即时性消息动态,用微博文字抒发情感,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不一而足。微写作,迅速成为众人关注的独特文化现象。各路文学名家、名博博主、网络写手、草根民众推波助澜,这种简短快捷的写作潮流新兴骤起。

      二、“微写作”溯源

      从2013年下半年起,首都中学语文教育系统内就开始传出消息,称微作文(又称微写作)新题型要进入2014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虽然传媒界自2010年兴起的“微博”形式已经算是司空见惯了,但是对于这种写作新形式进入到高考试卷,诸多一线教师、学生和家长们都还是一头雾水。毕竟相较于之前各界已经熟悉的高考知识点而言,这是一个新热点、新题型,最能牵扯各利益相关方高度敏感的神经,说它引发了高考本身之外的又一轮焦虑恐慌余波也实不为过。各区县高中语文教研员、高中语文教师们都在积极探索应对策略,按照各自的理解揣摩尝试着设计了一批样题来训练高三毕业年级学生,报纸、网络上也推出了一批学生的优秀习作。

      笔者对这个引发人心惶惶的消息没有感到丝毫的新鲜,因为早在20世纪90年代的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就出现过这类命题考查形式,笔者对此印象深刻。当时就是在考查写作能力和水平时,尝试着改变了传统上单独写一篇大作文的一贯形式和要求,试看1989年至199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作文命题的形式变化情况(见文后附表)即可一目了然。

      1990年全国高考作文题(5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34—36题。

      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不多久,其中一个小姑娘(34a)跑来对母亲说:

      “妈妈,这里是个环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34b)跑来对母亲说:

      “妈妈,这里是个好地方!”

      “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面都有花。”

      听了两个孩子的话,望着那个被刺破指头的孩子,母亲陷入了沉思。

      35.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加以想象,为这对小姑娘作肖像描写。(10分)

      要求:①符合人物的年龄和性格;②显示出她们的同和异;③不少于100字。

      199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50分):

      35.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要求学生写想象作文。他举例说,比如你可以把这个圆想象成一轮满月,然后以满月为重点,再用天幕、云彩、柳梢等作为陪衬,构成一个美丽的画面,再把这个画面用文字描述出来就是想象作文。

      圆是可以想象成很多不同的物体的。请你根据这位老师的启发,把这个圆想象成另一个物体,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想象作文。(15分)

      要求:①不要再把圆想象成满月进行描写。②以一个圆的想象物作为描写重点,不要以陪衬物作为描写重点。③写成一个画面或一个镜头、一个场景,不要写成故事。④想象合理,形象具体生动。⑤语言确切、连贯,条理清楚。

      1992年全国高考作文题(5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31、32题。

      春雨潇潇,路灯朦胧。我独自站在候车亭下避雨。

      “哐啷”一声,一个穿运动鞋的小青年,把丢弃在路旁的一个大玻璃罐当做足球盘带着,这一脚使大了劲,玻璃罐滚到候车亭前,裂成了好几瓣,流出了一摊黑糊糊的东西。

      “玩也不看地方,玩出这损人的事。”我心里暗暗责备他。他大概也没想到这样的后果,吃惊地看看自己的“杰作”,低着头走了。

      雨大了,一辆自行车急驰而来,后轮轧上碎玻璃,“扑哧”,全瘪了。从车上跳下了一位穿红雨衣的姑娘,嘴里嘟囔着“大家都沾点光吧”,顺脚朝玻璃罐底一踢,玻璃更碎更散了。“红雨衣”抬头发现我在摇头,可能也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妥,赶紧用鞋把大块的玻璃片归拢到一旁,然后才推着自行车匆匆离开。

      雨小了。一对撑伞的男女挨着呢喃着走过来,高跟鞋偏偏踩到拢到一旁的碎玻璃上,脚一滑,漂亮的鞋子沾上了黑糊糊的东西:“唉,真缺德,中国人的公德心呀……”

      “当心牢骚太多长白头发。”那男的一边为她擦鞋子一边笑着说。

      伞下的一对低声说着话渐渐远去,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还在谈论着刚才的话题。

      但是,“高跟鞋”的那句话却仿佛刺了我一下。君子动口不如动手。雨停了。我回家拿了扫帚和铲子,又回到原地一看:碎玻璃已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不留意连那摊黑糊糊的痕迹也看不出来了。我开始是发愣,随后才恍然大悟:“运动鞋”、“红雨衣”和伞下的一对,他们都有可能回来。那么,到底是他们之中的谁清理了这个地方呢?

      31.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加以设想,写一篇记叙文,记叙他们中的谁又怎样回来清理这个地方。(25分)

      注意:①选写“运动鞋”、“红雨衣”和伞下的一对都可以。②推想合理,符合材料所设置的情境和人物的思想性格。③符合记叙文的基本要求,突出人物的心理行为和事件的经过。④“我”不再出现,用第三人称写。⑤题目自拟。⑥不少于350字。

      32.选择所提供材料中的一个或几个人物(包括“我”)的思想行为,进行分析,展开议论,写一篇议论文。(25分)

      注意:①议论的内容与31题记叙的内容有没有联系都可以。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350字。

      综上,2014年高考北京卷所谓的“微写作”,包括千呼万唤始出来之前的一系列造势炒作、推波助澜、煞有介事,不过是1990—199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作文命题形式的回归,并无本质上的差别和创新,换汤不换药,新瓶装进了二十多年前的旧酒。只是我们部分教研员、教师群体健忘,部分新入职的语文同仁对于语文高考试卷的演进史太缺乏了解,这也恰恰暴露了教科研工作中“近视”的薄弱环节或者叫软肋。如果一定要指出其间的不同点,恐怕只能是与时俱进——借助了媒体“微博”这一新生事物的形式,把过去俗称的“小作文”改头换面,冠以“微写作”的时髦名分移入基础教育体系的高考试卷中而已。当然,微写作其实并不等同于段子和微信。

      三、“微写作”的特点

      用教育研究而不是媒体传播的话来说,微写作又称微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数一般在150—200字以内,可以是应用文,也可以是说明性、议论性的文段,可以是局部的放大,也可以是缩写。它更加生活化、现实化,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时效性,句子更加凝练,对学生的写作要求会更高一点,这是微写作跟平时纯粹的大作文不一样的地方。

      这种微小的写作类似一个精雕的微写,可以议论,可以叙事,可以讲故事,可以编段子,但是要有实情、实景、时效,同时要得体、合理,前后的逻辑关系,还有开头、中间、结尾到底应该各用多少字数来分布,要把这些东西全放在这两百字里头,还要有理有序、表达清楚。带着命题者特定场景下的任务,考生要在考场上用较短的时间来完成,思维方式和反应速度、组织文字的层次感、行文结构的空间感,均需要大脑高速运转,这方面的能力还是需要平时专门训练的。

      微写作形式上虽然是一种微型的写作,可是从结构上来说,它的五脏六腑仍是健全的。命题材料可以是生活的情景,也可以是一个小的语段,考查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编写出来一段小故事,或者阐发观点及其依据的能力。写作的时候还可以夹带着一点儿比如幽默感、调侃什么的小情绪,写作的个性化也能够体现在其中。在150—200字这样的一个区间里,要求学生能够把一些常用的表现手法比如描写、抒情、说明等融合进去。与大作文的细微差别在于:微写作更大程度上是考查学生在短时间内构思立意的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经营句子与句子之间各种关系的能力。

      与平常的大作文比较而言,微写作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实用性强,短小精悍,省时高效,应用面更加宽广。对于学生而言,微写作的难度还体现在:这种精细化的写作练习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接受得相对较少,语言不够概括、组织效果不佳,生活中如果缺乏一些经验经历,写起来可能就不够贴切,不能得心应手。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带领学生们应对并尽快适应微写作新题型考查方式的关键。

      四、“微写作”的教学训练

      在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微写作”等形式表达真情实感,反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要采用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体现学习过程的开放性、体验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全面提高读写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为特征的多重对话,注重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构建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写作教与学的方式。多提供一些微写作的背景材料,让学生在某种具体环境下开展写作,接受思维训练和指导。船小好调头,微写作正因为其自身突出“微”的特点,在教学实施层面可以更加灵活机动。教学材料来源广泛,可以用微写作来传递具体信息、处理具体事务、交流情感志趣、表达观点态度,如设计乘车、旅游路线,对指定事物、景点等对象的描写、说明文字,撰写各类启事、广告、海报等,针对特定内容和情境起草简明扼要的发言提纲、倡议书、推荐语、自荐信,对社会热点焦点、突发现象、典型人物的认识评论,对电影、戏剧、音乐会等演出的欣赏评价,各种情境下的短信、微信及微博,等等。

      从微写作的教学实际需求出发,除了常规的写作要求之外,150—200字的特定空间要求学生短时间内迅速作出反应。这就需要在审题、立意、构思、布局、结构、语体风格等方面进行专门训练,提高实效与时效,具体还要兼顾以下几个方面:

      1.选准切入视角

      微写作的命题材料往往是开放性的,限制要素较少,以便留给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学生要在准确吃透材料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认识,选好切入方式和方向。可以全面整体,可以局部深入,可以正面突破,可以侧面着力,可以反面批判,可以迂回屈曲,可以逆向推理:条条大路通罗马。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大量实例演练来培养学生这种迅速高效的反应能力。

      教师希望学生在微写作中能够有更多精彩的见解,但事实上考场里真正写应试文章的时候,考生往往都在想是否要顺着命题者的心思去写更加安全稳妥,担心阅卷老师会不会认为自己的作文类似旁门左道,从而出于无奈会把很多的奇思妙想包藏起来或者搁置一边。道理讲得也很透,什么都沾一点,但又没说好、不深入、四平八稳,满足于确保6—7分的及格水平。其实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一个最佳路径,可以全面进攻,也可以点线剖析,还可以拓展思维、多向发力,只要特点鲜明、思路清晰、表达到位、观点正确,不必担心作文不会得到阅卷教师的高度认可。

      2.鼓励凸显个性

      写作能力在中下游的学生,求稳的目标定位是可以理解的。对于部分有着相对较强写作实力的学生,应该鼓励其激发思维,敢于突破那种一味地力求稳妥的想法和做法。有才情、有能力、有识见、有个性、有魄力,就应该大胆、正确、明晰、有策略、有条理、有重点、有亮点地表达出来,横刀立马,鲜明果决,气势卓尔不群,文采璀璨绽放,勇于放弃平庸,奋力挑战一把。特别是多数学生都走这条道路的时候,少数学生要能够另辟蹊径、别开生面、别具匠心、独出心裁,展示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思路。要坚信阅卷教师的慧眼,老师们有足够的欣赏、鉴别眼力,能够在同一沙场汹涌跳跃的千军万马中敏锐地、喜悦地发现你,有个性、富才情的优秀作品必定会带给老师们强大的鼓舞和欣慰。老师们最希望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既有知识、经验和技能储备,体现出点儿自己的个性化见解来,关注临场、即兴、积累,尊重和鼓励学生有个性的写作发挥。只要能够自圆其说,阐发出让人信服的道理,就是一篇稳得高分的优秀作文。

      3.锤炼语言特色

      正因为篇幅短小,仅有几句话组成的一个语段,每句话都直接决定着总体赋分的高低,这样微写作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达到语言文字最基本的规范、简明、连贯、得体等要求的基础上,还要清新脱俗、平淡质朴、绚烂华丽、含蓄隽永、简洁干净、有理有据、生动、形象、准确、鲜明,增强语言的美感和表达效果,善于修饰句子,用好形容词、修饰语,适当运用修辞格、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使句子变得生动出彩。一般要突出一两种语言风格特色,不可能同时运用太多,否则就会显得混淆纷乱。所以要根据命题材料的要求,相应选择运用的题材体裁,凸显相应的语言特色,或华丽,或质朴,华丽而不牵强炫奇,质朴而不粗陋糙劣,达到自然妥帖、合乎事理、文质兼美的效果。

      另外随着各种网络终端设备的日益普及,大量的网络语言不断地衍生出来,相当程度上消解了传统的汉语言表达规范,在中学生中存在着相当的影响力,日常言谈、写作中都有体现。学校和课堂承担着为国家、社会和民族培养合格公民、接班人的特定历史使命,听说读写都要求是规范的汉语和汉字,特别是在正式的考试场合。我们教育工作者不主张、不支持学生们使用网络语言。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图片)和文字等多种组合,往往在特定的网络媒介传播中表达特殊的意义。如果作文中多用新潮的网络语言,很可能会破坏文章给人的整体感觉,当然如果是作为叙事的契机或者作为议论的例证材料,倒是无伤大雅的。某些时候网络语言的恰当使用,可能会体现出某种意想不到的时代感和生动鲜活的效果。

      4.注重日常积累

      写作是对学生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考查,写作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平日里持续的积累,从高一年级抓起,从提高思想认识、扩大阅读视野、掌握写作要领三个维度着手,广读书、多感悟、细观察、深思考、勤总结、常交流,动口、动笔、动脑。语文教学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加深学生对中华璀璨国学文化、悠久历史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古今文学名著以扩大阅读视野,提倡整体阅读、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以提升思维品质,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大自然的联系,让学生学习鲜活的知识和技能。彻底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程式化的弊端,强化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训练,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丰富情感体验,积极运用多种方式、朴实流畅的语言反映生活、记录生活,正确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鼓励以日记、随笔等形式积累写作素材。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推理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社会生活实用文体写作能力。

      5.严打假冒伪劣

      恢复高考几十年来,社会上、学校里都形成了一整套应对高考作文的所谓经验。范文改头换面、新八股招牌程式、一题多用、生搬硬套、押题宿构、无中生有、编造乞怜等等,极大地妨害了写作教学的健康发展。考场作文凸显套路化、模式化、假大空、高度相似等现象,一个人物材料足以应付各种立意的需求,一个历史故事放之四海而皆准,一个论据从高一用到高三直到高考考场,国外的拿破仑、爱因斯坦、海伦·凯勒、爱迪生,本土的屈原、司马迁、苏武、陶渊明、李白、苏轼,都是高频出现的对象。这些弊端害人害己,败坏了基础教育风气。作文矫揉造作、谎话连篇、面目可憎,其中不乏部分社会培训机构、教师、家长的消极负面作用。温儒敏教授指出,中学语文教学必然受中考和高考“指挥棒”的指挥,所以要想办法利用好“指挥棒”,让它反过来,尽量朝正面去“指挥”。

      

标签:;  ;  ;  ;  

高中语文微波教学探讨_微写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