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良好的人文主义_好人主义论文

反对良好的人文主义_好人主义论文

反对好人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好人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好人主义泛滥,不讲党性讲关系,不讲原则讲圆滑,不讲正气讲和气。上级对下级,哄着护着。下级对上级,捧着抬着。同级之间,包着让着。批评与自我批评,几乎变成了表扬与自我表扬;

●好人主义泛滥,有法有纪不依,执法执纪不严,违法违纪不究。对违法违纪者进行处分,往往是说情的多,评功摆好的多,离开原则讲宽容讲保护的多,更有甚者,领导竟出面“揽过”;

●好人主义泛滥,见错不错,见怪不怪,见义不为,见恶不愤,甚至见死不救。面对坏人作恶,大多是挺身而出者少,袖手旁观者多。

好人主义已经和正在成为当前党内和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流行病。它不仅影响了党风廉政建设,也影响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对此,应大声疾呼:反对好人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领导现代化建设、发展经济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方面也作出很大的努力。但是,也必须看到,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些党员干部经不住考验,一些不良习气和不良作风已经或正在党内滋长蔓延,好人主义就是当前党内存在的一种不良习气和不良作风。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严肃指出,当前党内好人主义盛行,并一再告诫全党要讲政治、讲正气。我们党内的一些问题之所以多年来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好人主义盛行是一个重要原因。

“空洞”在不断扩大

如果说好人主义的泛滥,是党的自我净化、自我保健这个“臭氧层”中的“空洞”,那么,这个“空洞”正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向。

其一,党内讲政治、讲正气的空气不浓,必要的思想斗争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了。近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党内必要的思想斗争被削弱了,批评和自我批评不大容易开展得起来,毛泽东同志当年批评过的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自由主义有所抬头,出现了一种不讲党性讲关系,不讲原则讲圆滑,不讲正气讲和气的倾向。少数地方和单位,党内民主生活会流于形式。上级对下级,哄着护着;下级对上级,捧着抬着;同级之间,包着、让着。批评是晴蜒点水,避实就虚;自我批评是浮光掠影,避重就轻;批评和自我批评几乎变成了表扬和自我表扬。

其二,执纪执法滞后于立纪立法,法律纪律的规范和约束力度被打了折扣。由于好人主义的影响,纪律、法律的执行力度被削弱了。在一定程度上,执纪执法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有法有纪不依、执纪执法不严、违纪违法不纠的现象并不鲜见,办关系案、人情案的却时有所闻。在反腐败斗争中,好人主义的消极影响同样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好人主义为腐败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同时,在客观上又给反腐败增加了阻力和障碍,这就使得中央反腐败的一些部署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在一些单位,讨论给违法违纪人员的处分,往往是说情的、评功摆好的多,离开原则讲宽容、讲保护的多,而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纪为准绳的反而相对孤立。还有这样一种情形,就是当一个人犯了错误,甚至触犯了党纪国法时,有的领导竟出面“揽过”,把本与自己无关的错误硬往自己身上揽,以开脱当事人的责任。

其三,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美德为一些人所冷漠,社会道德水准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由于党内好人主义盛行、法纪的约束力度被削弱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种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全社会都急切地呼唤好人,但又为好人主义的泛滥所深深困扰。一曲《好人一生平安》,激荡神州大地好多年;党和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张鸣歧、孔繁森的光辉事迹无不叫人感心动耳、回肠荡气。一个人遇到别人的帮助,无不发出沉重的感叹:“世界上到底还是好人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见错不错,见怪不怪,见义不为,见恶不愤,甚至见死不救的现象也时有所闻。在坏人作恶的现场,哪怕有数十、上百人围观,也往往是挺身而出者少、袖手旁观者多。就连公安人员在侦破案件或缉拿人犯时,找人提供线索,也往往遭到知情人的拒绝。好人主义泛滥的结果,必然是正气不张,邪气上升;好人受气,坏人神气。

总之,好人主义已经和正在成为当前党内和社会上的一种流行病,它不仅严重损害了党纪国法的严肃性,也扭曲了人们的良知,影响了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它不仅影响党风廉政建设,也影响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对此,决不可掉以轻心。

好人主义不是什么好主义

分析好人主义的种种表现,就不难发现,好人主义大体上有三种情形:一是盲目的好人主义,就是是非不分,同情和放纵坏人坏事。这种好人主义,是东郭先生式的好人主义,是寓言《农夫和蛇》中农夫的那种好人主义。二是自觉的好人主义,就是从个人利益出发,不惜牺牲国家和人民利益,来求得和平和亲热的好人主义。第三种是被迫的好人主义。就是在正不压邪的情况下,向坏人坏事妥协、投降的好人主义。眼下流行的好人主义,主要是自觉的好人主义(被迫的也是自觉的)。而且主要表现在政治生活中,表现在党和国家的公职人员身上。

好人主义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行为。好人主义者一般不会拿自己的利益、掏自己的腰包去讨好别人,它讨好人的资本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好人主义讨好人,目的在于放“春风”,收“夏雨”。当然它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交易,不具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特点。从交易对象上看,它有时并不确指某个特定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它“施恩”的对象,今后可能用得着,也可能用不着;从交易的时间上看,具有滞后性,即“施恩”在前,渔利在后,这有点像“期货交易”。

政治生活中的好人主义,往往是一种市场侩作风,一种政客行为。在好人主义者那里,对于是与非、功与过是清楚的,只不过是怕得罪上级、得罪同僚、孤立自己而不敢实话实说。他们在是非功过面前,往往是察颜观色,窥测方向,故意用模棱两可的话来应付场面,用废话来敷衍搪塞、隐去自己的真实立场。或者攀援而上,伏地而行,溜须拍马,看别人的脸色说话行事。

国家公职人员搞好人主义,是一种失职渎职行为。一个社会使用公职人员,为的是维护秩序和正义,促进发展和进步。每一个公职人员在党政机关中有一个身份,就得扮演一个角色,就得按照这个角色的要求来履行职责。而好人主义者则往往从一己私利出发,该坚持的原则不坚持,该主持的公道不主持,该明断的是非不明断,该批评的不批评,该表扬的不表扬。这种人所领导的单位,一定是是非不清,功过不明。既没有公正,也没有廉明;既没有和谐,也没有效能。

总之,好人主义是一种理性的扭曲,一种人格的缺失,是社会良知良能的腐蚀剂。它牺牲公平,损害正义;怂恿邪恶,打击好人;甚至为虎作伥,助纣为虐。

我们中国人历来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如果用好人主义来指导这些,都不可能如愿以偿,甚至会南辕北辙。用它来治党治国,则是党和国家的不幸。因为,好人主义造成的功过不分,赏罚不明,能毁掉人们循规蹈矩的动机,能毁坏维护有组织社会的必要信心。一个社会,只有当人们能从别人那里期待到忠诚和友谊时,社会秩序才有可能维持。而好人主义就直接妨碍一个社会借以存在的相互信赖。用好人主义来指导修身齐家尚且不行,用它来平天下就更谈不上了。

总而言之,历史不相信好人主义,社会不需要好人主义,有作为的执政党和政府不奉行好人主义。

好人主义辨析

好人主义是仁爱?有人作过统计,一部《论语》中,有107 处讲到仁爱。好人主义者每每打着仁爱的旗号,对犯错误的人甚至对坏人,讲恻隐,离开原则讲爱护干部。其实,对犯错误的人一味地姑息迁就,到头来,对小错的仁,就使得犯错误的同志不吸取教训,酿成更大的错误。至于对坏人的仁,更是不能成立的。列宁说得好,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人民的残忍。即使好人主义者主观上是真诚的,客观效果也一定是适得其反。

好人主义是宽容?相对于偏狭、刻薄而言,宽容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也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是,离开原则、离开是非讲宽容,则是十分有害的。在好人主义者那里,他们“大人不计小人过”、“大肚能容,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诚如鲁迅先生所刻划的那样:“折衷、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他们明知本单位的干部职工犯了错误,既不批评,也不指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严重的违法违纪问题,也视而不见、见而不问。因此,这种宽容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是一种纵容,于同志、于事业都是有害的。

好人主义是一种修养?好人主义者每每以修养自我标榜,他们对坏人坏事,讲温良恭俭让;搞棉里藏针、韬光养晦,任何时候都不说一句使人不愉快的话。他们不敢嫉恶如仇、愤世嫉俗、怒形于色。他们讲能屈能伸,见人只说三分好,搞“恕道”,不搞“直道”;有不同意见,也只是腹非,从不当面表达。这样的人,自以为修养深厚、处世古道。他们遵循的这些原则,作为一种策略,在对敌斗争中有时也许是可取的。但在党内、在同志之间则是不必要的。党内应该讲赤诚相见,肝胆相照。如果在党内也搞起了这一套,这种修养就成了一种叫人防不胜防的心机、城府。当然,在党内政治生活中,不讲策略,不讲修养,一味地直来直去不好。有不同意见,应该平心静气、惠风和畅地讨论。须知,凶神恶煞固然可怕,口蜜腹剑则更可怕。

好人主义是一种领导艺术?严己宽人、以德服人、以身示教,这是一种领导艺术。但这种艺术,与态度暧昧选票多,官官相护、和平共处朋友多,瞒案压案、说情袒护回报多,为尊者讳、八面玲珑得月多的好人主义是有区别的。与旧官场上的耍弄权术、施放烟幕、设置圈套的权术更是风马牛不相及。有的人,不是用忠实的履行职责来换得忠诚和支持,促进忠诚和凝聚力的产生,而是把好人主义作为一种政治经营的手段,作为一种政治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手段。表面上对任何人都和蔼可亲,只有在排除他的对手时才露出毒牙。这是一种野心家、阴谋家的作派。有的好好先生,为有这样那样问题的人担担子,并不是没有是非之心,而是试图表现一种大家风范、大将风度,让人死心塌地投入他的门下。因此,共产党人的领导艺术与封建官场上的权术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以讲究领导艺术为名搞好人主义,是一种党性不纯的表现。

搞好人主义是一种自我保护?有人说,在现实条件下,正直之士难以安身立命,搞好人主义是逼出来的一种自我保护。坚持原则上级不高兴,同级不配合,群众不理解、不支持。不搞好人主义,求人时就不灵验,办事无人捧场,退休后没人照顾。不搞好人主义,不仅应得的利益得不到,既得的利益也可能会丧失。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因为,一个政党、一个社会、一个群体,如果听任好人主义泛滥,到头来危害的必然是整体利益,而且首当其冲的是正直之士的利益。如果一味地自我保护,到头来是保护不了的。因此,搞好人主义以求自保,并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相反,它是一种自私、一种怯懦,是一种弱者的哲学,一种胆怯者傻乎乎的自我欺骗。

综上所述,好人主义的面具尽管美妙,但其实质是丑陋的。我们揭开它的几副面具,目的就是让大家学会鉴别它,从而憎恶它、抛弃它,并使它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当然,光口诛笔伐是不够的,还必须拿起武器来,人人诛之。

堵住好人主义这个“空洞”

既然好人主义是党和政府自我净化、自我保健中的“空洞”。那么,要维护并增强党和政府自我净化、自我保健的功能,就要向好人主义宣战,就要让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法宝大显神威,以堵住这个“空洞”。如何堵住这个空洞呢?

第一,要讲政治,讲党性,提高党员、干部克服好人主义的自觉性。要解决好人主义的问题,首先就要解决好党员、干部队伍的问题。最近江泽民同志反复告诫全党要讲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江泽民同志的这一指示,是克服党内好人主义的重要武器。因为好人主义与党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是相违背的。好人主义实质是个人主义。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国家公职人员,都要从党性和党的原则出发,从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端正判断事物的立场和方向,严肃政治纪律。要敢于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个人利益。如果把自己的人缘、选票看得比党和人民的利益还重,就谈不上讲政治和讲党性了。我们有些同志之所以奉行好人主义,从思想根源上讲,还因为有一种雇佣意识在作怪。他们没有把自己看作是党和国家的主人,没有把自己看作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主体,而把自己当成了为党和国家打工的“打工仔”。因此,才把党和国家的利益用来送顺水人情。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国家干部,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与党和国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党是自己的党,国家是自己的国家,事业是民族共同的事业。党有前途,国家有前途,自己才会有前途。从而自觉克服雇佣思想,克服好人主义。只有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切实抛弃了好人主义,好人主义的市场才会逐步缩小。

第二,要大力倡导讲良知,讲正气,努力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良知,就是对真善美、假丑恶的正确认识,也是在任何社会条件下人们应当具备的道德观念。人们的良知水平提高了,好人主义的市场就会缩小。有人说,共产党员只要讲党性就可以了,不必讲良知。这是片面的。当然,良知并不等于党性,党性比良知更高。一个人有良知,不能说他有党性;但一个共产党员具备了党性,却不能没有良知。人变得麻木甚至变坏,首先是从泯灭良知开始的。一个人如果昧了良心,那就连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也不配做,更不用说做共产党员了。同样,一个人搞好人主义,也是从良知的动摇、良知的蒙尘开始的。如果不讲良知,不讲正义,人们都各怀心机,精于选择,巧于经营,处于一种“清醒”的麻木状态,好人主义就要泛滥成灾,“歹人主义”就要甚嚣尘上了。

第三,要努力营造一个使人们敢讲真话,敢讲实话,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环境。缺乏这样一个环境,说到底,就是人与人之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种信任危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营造一种好的环境。因此,要努力清除封建遗毒,在党内和全社会提倡开诚布公、赤诚相见、披肝沥胆,搞光明正大,不搞阴谋诡计。有什么意见,有什么批评,摆到桌面上来。不要会上不说,会下乱说;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要口是心非,阳奉阴违。要造成让人当面提意见包括尖锐意见而从容讨论的气氛。对于那些敢于为党和人民利益说真话的人,应该予以表扬和鼓励。有了这样的环境,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就会轻便起来,拿得起这个武器的人就会逐渐多起来。

第四,要不断扩大民主的范围,努力提高民主的质量。现在考察和任用干部,搞民主测评,相对于过去那种神秘主义、封闭主义的做法来,要进步得多。但这种做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突出地表现在民主的范围太小、质量不高上。有一些德才兼备的正直之士,就因此而丢了选票,丧失了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在封建官场上,忠君容易爱民难。忠君既得宠幸又得实惠,爱民既担风险又不实惠。因此,要通过扩大民主的范围,提高民主的质量,使领导干部自觉地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两者真正统一起来。就是说,选人用人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要在更大范围内,更切实地开展民主评议,把干部的发现、考核、奖惩放在群众广泛参与的基础之上。因为,不论是谁,不论他把好人主义怎样贯彻到底,好人主义也只能讨好少数人,不可能讨好大多数人。比方说招生、招工、录用干部,你搞好人主义、开后门,就要损害很多人的利益。开一个“后门”,至少要挤掉一个“正门”。要针对好人主义的这个特点,把选人用人真正建立在群众路线的基础之上,建立在真正民主的基础之上。选择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的人才来领导和管理我们的党和国家。

第五,对因搞好人主义而造成损失的,要追究连带责任,使搞好人主义的人感到成本高、有风险,得不到好处。现在搞好人主义没有(或少有)风险,而且回报率较高。往往是放了“春风”就能收到“夏雨”。有的人甚至就是靠当好好先生起家的。少数好人主义者得到了好处,尝到了甜头。这是一种消极的导向,也是好人主义上升的重要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多用正直无私的干部,善用本质好、有本事、有的也许还是有争议的干部。把消极的导向变成一种积极的导向。同时,还要追究搞好人主义造成损失者的责任。谁因为搞好人主义而用错了人,办错了事,造成了重大损失,就要追究谁的责任。在这方面要立出规矩,该规矩要清楚明确,便于操作。与之相应的是,要建立清晰透明的办事制度,做到岗不漏人,事不漏项,责权分明,公开监督。

标签:;  ;  ;  ;  

反对良好的人文主义_好人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