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世纪“中国式大片”的思考论文_徐静宜

对新世纪“中国式大片”的思考论文_徐静宜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幅度的提升,使我国的电影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我国的电影大片则出现了高票房和低口碑的问题的出现,严重的影响了电影产业的全球化进程。而本文则本文则主要对中国式大片出现的问题和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中国大片; 新世纪; 思考研究

新世纪到来以后,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的电影市场则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随着一系列的国产电影的出现,例如《英雄》、《十面埋伏》等等的出现,极大程度的推动了我国电影产业规模的快速提升。但随着票房提升,所带来的是不好的受众市场的反应,导致电影行业的发展出现了问题和影响。

一、中国式大片存在的意义和出现的问题

在传统意义上来说,电影长期属于艺术领域的范畴。在缺少大片的年代,电影的出现通常不会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其所具有的艺术氛围能够对观众产生有效的吸引力,并且促进了电影行业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电影发展在上世纪末受到了重创,人们不再热衷于国产电影。为了使我国的电影市场恢复元气,电影主管部门开始对好莱坞的商业大片进行了引进,但是这些大片的引进,虽然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观影热潮,但也直接导致我国的电影市场彻底的崩溃了。

受到了多方面的冲击和影响,我国的第五代导演,例如张艺谋、冯小刚和陈凯歌等这些优秀的导演,为了使我国的电影产业得到复兴和发展,开始对于电影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在此过程中,世界也步入了新世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受全球化进行的影响也在不断的加深。我国也开始出现了一定意义上的大片,这些大片的出现也就是我国的电影市场意识得到有效确立的标志。21世纪初期,张艺谋导演《英雄》的成功,标志着我国的电影市场得到了全面的振兴和发展,其离不开“中国式大片”的贡献。

但大片的出现往往伴随着商业价值的体现,不可否认的是所有电影手段的利用,都是为了实现商业的利益最大化。其开始的标志则是2001年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之后的《英雄》、《十面埋伏》以及后期的《投名状》等都获得了十分好的票房收益,极大程度的促进了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但随票房高涨而来的是国内外受众以及电影人对其的批判,其批判则还需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不能讲好故事。这些大片的主要依靠的都是强烈的视听觉冲击和明星效应,但基本其故事都得到了极大程度的缩减和淡化,具有较强的空虚感。其次,则中国式大片的选题题材比较单一,缺乏新意,大多都是古代英雄故事,使受众感受得到了严重的视觉疲劳。其主要也是受到了海外市场的影响和约束。最后,是缺乏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中国式的大片中,往往只能感受的强烈的资本的味道,往往没有较强的艺术性和故事性。而其基本都在回避现实问题,并且不存在人文主义关怀。长此以往,必将对我国的电影的艺术生产力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全球化进程以及民族性本土性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全球化的深入影响,我国人民对于文化休闲活动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可以说全球化影响和国民的现代化诉求就是在新世纪我国出现中国式大片的主要原因。

首先,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等影响下,新世纪的中国电影逐渐开始向产业化发展。在21世纪初,中国式大片和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博弈中,中国电影甚至超越了好莱坞电影,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我国电影的实力也在不断的提升。但在这样的应发过程中,我国的电影产业也即将迎接更为严峻的挑战。我国作为世贸组织的正视成员国,不得不接受越来越多的商业大片涌入中国市场的现象,对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而我国的电影为了能够和国际主流市场接轨,也开始模仿借鉴好莱坞的制作风格和电影模式,完全缺乏中国本身的特点和优势。出现这样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早期中国式大片的成功有着直接的关系。

其次,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立足与世界民族文化艺术之林,必定是具有一定的道理和意义的。因此,在我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之下,必须能够对我国所独有的文化艺术进行有效的体现,也就是需要体现出我国的民族性和本土性的特点。进入新世纪以后,世界电影版图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所以只有将我国的民族性进行有效的突出,才能在快速发展变化的电影市场中,保证我国电影产业实现长久稳定的发展。

三、中国大片的创新和发展

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我国大片时代的开启,其实就是从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开始的。不仅是国际市场开始重新正视中国电影的影响力。之后就是一系列类似的电影的出现,中国电影在此阶段就出现了大量的问题,基本上表现为:讲不好故事、没有多元化的题材内容和缺少良好的人文情怀,没有本土性和民族性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是“大片”开始具有一定的负面含义。

而对过于重视商业化的情况进行创新和改变,并最终改变了“中国式大片”内涵的影片,就是2007年冯小刚导演的《集结号》,其的出现和成功实际上代表着“中国式大片”的彻底“回归”,主要体现在回归了故事本身、历史情况以及中国的本土化特点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而《云水谣》、《疯狂的石头》、《梅兰芳》等等优秀大片的出现,在具有商业价值的基础上都回归了电影艺术的本身。同时其对于故事的良好讲述,则更加鲜明的体现出了电影的人文情怀和艺术特色。“中国式大片”也到了彻底的转变和回归。

而在十年之后的今天,我国的电影产业又一次的面临着挑战和机遇。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的提升,电影票房动辄上亿,但随之而来的则是电影评价的又一次降低。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式大片则需要进一步的寻求创新和发展,促进我国电影产业的稳定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到目前为止,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开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中国式的大片虽然有问题,但其依旧是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的推动力量,不仅能够帮助我国的电影市场尽早的完善和健全,还能够促使其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对中国式大片不断的创新和改造的过程,必将对我国的电影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我国的电影产业也必将在世界文化电影领域占据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许立勇,陈娴颖,李九如,周劲含,董茜,章新强,陈一愚,潘雨,齐伟,李淑娟,曹慎慎. 现实发展与精神传承——对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的探讨[J]. 当代电影,2011,08:123-141.

[2]李秀萍. 对新世纪中国电影大片的思考[J]. 电影文学,2011,06:6-7.

[3]汪振城,孙燕. 对新世纪中国大片的若干思考[J]. 中州学刊,2009,06:225-230.

?

作者简介:徐静宜,女,河北大学艺术学院,专业,戏剧与影视学。

论文作者:徐静宜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7/7

标签:;  ;  ;  ;  ;  ;  ;  ;  

对新世纪“中国式大片”的思考论文_徐静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