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山八友”文人画风格的历史意义论文_王燕,廖媛雨

“珠山八友”文人画风格的历史意义论文_王燕,廖媛雨

江西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22

摘要:本文认为“珠山八友”文人画风格的瓷板画,运用了传统与现代观念相融合的创作方式,开启了中国陶瓷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新途径,确立了景德镇瓷板画在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珠山八友 文人画风格 历史意义

关于“珠山八友”之成员的说法有多个版本,最早是1944年八友之一的王大凡手稿《希平草庐诗稿》中的《珠山八友纪实诗》中记八友为:王琦、徐仲南、汪野平、田鹤仙、毕伯涛、程意亭、刘雨岑、王大凡。[ 笔者未见《希平草庐诗稿》,以上文献见《珠山八友》下册第468页影印《希平草庐诗稿》中的《珠山八友记实诗》。]1959年三联书店出版的《景德镇陶瓷史稿》定八人名单为:王琦、王大凡、邓碧珊、徐仲南、汪野亭、田鹤仙、程意亭、刘雨岑八人。[ 《景德镇陶瓷史稿》,江西省轻工业厅陶瓷研究所编,1959年,第316页。]1961年刘雨岑在景德镇陶瓷馆和市美协联合举办的《“珠山八友”画展》及读画会上,重申《景德镇陶瓷史稿》记载的“珠山八友”人名无误。[ 耿宝昌、秦锡麟主编《珠山八友》下卷 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4年 第760页。]1984年《景德镇文史资料》收入毕渊明的《“珠山八友”来龙去脉》一文中将王琦、王大凡、邓碧珊、汪野亭、程意亭、刘雨岑、何许人、毕伯涛定为“珠山八友”成员,而徐仲南,田鹤仙未入册。[]因此到底“珠山八友”具体为哪八人目前还未有定论。

虽然“珠山八友”的名单有出入,但是各家在论述“珠山八友”时都会附上与之同时的瓷画艺术家名号。如《希平草庐诗稿》将邓碧珊列入其附珠山各名画家一目中。《景德镇陶瓷史稿》记录了汪大沧、何许人、张志汤等人。《“珠山八友”来龙去脉》在论述“八友”之画风流派,以及籍贯、别号时,徐仲南、田鹤仙、张志汤、汪大沧、方云峰等人便赫然在目。由此可知,各文献的“珠山八友”之具体名目虽不相同,但是其作为民国时期的一个创作群体,有多人参与,并且有些作品是与八人之外的画家进行的合作却是毋庸置疑的。由此,目前学界在研究“八友”时,也都未局限在八人。如2004年耿宝昌、秦锡麟主编《珠山八友》将有争议的徐仲南、何许人、邓碧珊、毕伯涛、田鹤仙等人都放入图册中。书中收入的张学文《“珠山八友”的形成及其结社性质》一文专门就八友的形成与演变作为三个阶段的分析,并将名单中涉及到了成员变动进行了较为合理的分析。同时他指出“珠山八友”是以王琦为首、将文人画应用到瓷艺上的一个“新粉彩”画派,是景德镇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引人注目的历程碑。

本文秉承张学文的观点,认为“珠山八友”的文人画风格的瓷板画,运用了传统与现代观念相融合的创作方式,开启了中国陶瓷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新途径,确立了景德镇瓷板画在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

现代陶瓷创作观念的形成

鸦片战争以后,面对西方列强在中国势力的不断扩大和西方文明在中华大地上的迅速传播,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进行变革势在必行。当时出现了两种艺术主张:一种主张是由康有为、蔡元培为代表的艺术革新派提出的。他们批判以“四王”为代表的中国正统文人画,认为应以科学和民主的精神观照中国绘画的发展,提出借洋兴中的艺术创作方式。代表画家有徐悲鸿、林风眠等人。另一种则主张遵循中国传统绘画方式,从内部进行变革。实践这种主张有两条途径,一条途径是继承南宗文人画一脉,通过变革笔墨来创立新的画风。代表画家有以齐白石、黄宾虹为代表的“古典派”和以吴昌硕为代表的“个性派”。一条途径是开始重视曾经饱受诟病的宋明院体绘画和民间绘画。创作时将南北宗派的风格兼容并蓄。代表画家有胡佩衡、陈少梅等人。[关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变革途径,童书业在《中国画的前途》中认为共有五条道路可选:第一条便是 “上海派”的途径。第二条途径是谨守正统派的规范,追模四王、吴、恽。第三条途径是直窥宋、元、明人之室的“后古派”的途径。第四条的途径是博学古人的画法,企图自己杀出一条血路,别创一种画格。第五条的途径是采取西洋的画法。薛永年在《变古为今 借洋兴中——20世纪中国水墨画演进的回顾》中指出中国水墨画的发展变革的三种类型:一种是借西兴中的水墨写实型。一种是融合中西的彩墨抒情型。一种是借古开今的水墨写意型。廖媛雨在《论“珠山八友”瓷绘艺术对文人画的继承与革新》中曾指出:民国初期,中国文人画艺术风格主要有三路:有继承四王山水和恽南田、蒋廷锡花鸟一路的正统文人画风格的“古典派”。另一路则是继承并发展了疏离正统画派的扬州八怪画风的“个性派”海派画家。还有一路便是‘折衷中西’的岭南派。综合上述观点,本文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变革途径的表述又做了一些修正。]

正是由于对以“四王”为代表的“南北宗论”的批判,20世纪初期中国传统绘画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其中既有对传统南宗为主的文人画继承,也有对西方文化的充分重视的中西折衷派的创作群体出现,也有对院体绘画的重视的南北宗兼容的文人画风格。“珠山八友”的瓷板画创作便具有这一明显的时代特点,虽他们的绘画风格各异,但是却共同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精神内涵,从整体上开创了陶瓷艺术由传统方式走向现代创作思维的艺术之路。

从折衷中西的创作观念来看,邓碧珊的人物肖像画、界画、鱼藻,王大凡、王琦的人物画大胆地将西方绘画技术融合进中国的传统绘画之中,为中国瓷绘艺术风格的发展,更为中国整个陶瓷史的中西艺术交流与融合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中国陶瓷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先驱者之一。

邓碧珊无论是人物肖像瓷板画、还是风景界画、或是鱼藻作品都极具现代意识和高雅格调。他的瓷绘肖像画,完全运用西方的素描之法为之,无论是头部还是身体刻画,造型都极为准确,画面极为厚重,同时在整体的艺术气息上又传递出中国古典之美。他的风景界画作品空间透视自然贴切,用墨彩点染树林,既有极强的墨趣,又生动有效地进行了风景写实,与西方印象派之风景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鱼藻瓷绘是将中国笔墨意趣与日本东洋绘画技法相结合而出开瓷绘鱼藻文人画之先河。无论是鱼的各部分身体结构的细节刻画,还是鱼儿在水中的动态描写,邓碧珊都能将中国的文人写意性与西方的写实性巧妙融合。他的瓷绘作品也成为中西艺术相融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成功典范。

王琦的人物画最初受到文人画家钱惠安的影响。1916年王琦与王大凡前往上海观摩海派画家作品,深受启发。他开始研究扬州八怪中黄慎的人物画作品,人物画注重草书入画,写意人物生动,而笔墨趣味十足。外加上有肖像画的素描功底,王琦在黄慎写意人物的基础上,运用西方素描之法以柔和地方式加强了对人物的面部与形体的刻画,从而创作出一种色泽淡雅而笔墨丰富,形体厚重而意趣优雅的新文人画人物风格。

王大凡早期人物画受到老师王晓棠的影响,人物画风格与费晓楼、钱惠安的风格极为相似,绘制的女性属于柔弱纤腰型。1916年王大凡观摩海派画家作品后,便开始学习扬州八怪罗聘之人物画风格。虽然在人物造型及用线之法上与罗聘极为相似,但由于他的人物画比较注重用阴影刻画面部及身体各部分的肌肉与骨骼,人物造型厚实,作品用色艳丽,再配以文人松石山水为背景,所以人物画的整体面貌呈现出与罗聘文人画不同的趣味。应该说王大凡将文人画的用笔用线之法与西方明暗体块的塑造之法相结合,创作出了一种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现代审美的新瓷绘人物画风格。

从文人画与院体画融合的创作观念来看,民国艺术史家滕固在《唐宋绘画史》中说到“南北宗论”时指出:“既到了宋代院体画成立了后,院体画也是士大夫画的一脉,不但不是对立的,且中间是相生相成的;没有像他们所说的那样清清楚楚地分成为作为对峙的两支。”[滕固:《唐宋绘画史》载《滕固艺术文集》沈宁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 由此可知,在民国时院体画已经作为文人画的组成部分被重视起来。“珠山八友”中的何许人的雪景瓷板山水画便是以这一创作观点为主,成功地将宫廷职业画风与南宗风格进行融合。清末时,安徽文人浅绛彩画家程门将以四王为代表的文人画风格带入景德镇,何许人受到时风的影响,在少年时期临摹了大量的“四王”作品,对文人画的笔墨意趣是深有体会的。1911年何许人前往北京,又有机会与文人画家交流并在故宫看到了大量的宋元名迹,由此开始重视宋明院体绘画对山水自然及物象的表现之法,最终形成了与“四王”笔墨相结合的新文人画风格。

从保持传统文人画的创作观念来看,汪野亭的山水,程意亭的花鸟,徐仲南的山水、竹石,田鹤仙的梅花完全继承了中国正统文人山水画、花鸟画的古典画派风格。汪野亭“浅绛山水”和“墨彩山水”构图上用宋人山水之法,大气磅礴。笔墨上既有明代的沈周之粗放又有清代的王石谷之清丽。作品时而有浙派的墨笔淋漓,时而有四王的润泽秀雅。他的最大贡献在于将中国传统纸本平面山水中的“通景山水”运用于立体的瓷器器皿上,把山水画完整立体地呈现给观者,打破以往器皿一面画饰画,一面题款识或是于开光的斗方中作饰画的局限,由此开创了20世纪景德镇粉彩山水画的新风,树立了绘画装饰风格与器皿器形完美结合的新典范。

程意亭的花鸟瓷绘作品专学习清代宫廷正统花鸟画家蒋廷锡的绘画风格,他又以色彩于浓艳中现生机,构图于平整中见奇险的绘画特点与蒋廷锡的正统花鸟画有所区别。同时他将表现宫廷趣味的用色之法运用于各类花鸟题材中,其瓷绘花鸟既有富贵之态又有雅致的品味,如作品《寂寞篱边见几丛·粉彩瓷板》(景德镇陶瓷管藏)中色彩非常丰富,而无一点俗气,给人以清新亮丽之美感,体现了一种雅俗共赏之美感。

徐仲南中年专攻山水,学习四王及戴熙的山水画风格,着重于运用干枯笔墨写文人山水之意境。其瓷板山水画皆是用快速的皴擦意笔写出,既有仿米芾的潇湘烟雨,又画王翚之气韵萧疏。所画墨竹用迅速皴擦之法,意笔写出竹石,笔笔都有疾风劲雨之势,在传统文人竹石的笔意中增添了一份极强的韵律美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田鹤仙在王冕墨梅古典文雅的审美趣味中加上南宗山水画的用笔用墨之法,用“梅花弄影法”与“虚实衬托法”创立了清新雅致的梅花风格。

刘雨岑、毕伯涛的花鸟则是学习扬州八怪以及海派画家任伯年等个性派风格为主。刘雨岑的作品即有正统花鸟画家恽南田的清秀淡雅,又有扬州八怪中华岩的脱俗出尘,同时还有海派画家任伯年的写实表现、大胆笔墨与妍丽色泽。他的“水点技法”使其作品具有情趣盎然、意趣高雅的特点。如《寂寂霜山万木枯·粉彩扇形瓷板》(景德镇陶瓷馆藏)学华岩之法,画面强调悠远的意境。《一鸣天下晓·粉彩瓷板》(景艺堂藏)则是学习任伯年之法,画面色彩浓丽,三只公鸡气势十足,突出生活气息。

毕伯涛的花鸟画也是以新罗山人华岩风格为主。他有极高的文学才华,能将文人画所提倡的诗书画印于瓷绘中完美体现,更是把八怪与海派所特有的对现实生活的关心及极具幽默诙谐的才情在瓷绘作品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景德镇陶瓷馆藏一粉彩瓷板画上自题:“鼠偷攫取衔将火,人摘争时踏破珠。”画中将一松鼠偷摘果实之状惟妙惟肖地刻画而出,由此却是以鼠喻人,蕴含深意。

“珠山八友”文人画风格的作品不仅有着中国传统文人画之精髓,还融入了西方的写实主义创作方式,他们的创作区别于景德镇的日用瓷和工艺瓷上的装饰纹样,有鲜明的创作理念和独创意识,开启了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创作之路,由此也确立了景德镇瓷板画在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的地位。

景德镇瓷板画地位的确立

景德镇的陶瓷历史悠久,但长期都是以皇家宫廷御用的工艺瓷及向外销售的日用及工艺瓷为主。其艺术水平主要体现在精美的工艺上。清末以安徽程门为代表的文人浅绛彩绘开启了景德镇瓷板画之先河,陶瓷绘画艺术成为景德镇陶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程门之后又有汪晓棠、潘匋宇改浅绛彩为“新粉彩”更加适合陶瓷上的中国画创作,之后“珠山八友”的文人画风格的瓷板画代表了民国时期瓷板画的最高水平。这些瓷板画在中国艺术品的对外交流及景德镇陶瓷的对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世纪,世界各国开始通过博览会的形式进行商贸活动以及国家形象的宣传。当时清末的中国政府并未重视各国博览会,而使得中国的各种传统手工业及传统艺术失去了世界领先的地位,陶瓷也因此受到了重大的冲击。如1876年的美国世博会和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日本政府都十分重视,他们通过日本艺术品的展出,使西方国家重新认识日本,并以文明国的身份看待日本。中国政府的展览则乏善可陈,各大美国媒体眼中“进步的日本”和“懈怠的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纽约时报》更是认为日本的漆器、丝绸和陶瓷比东方任何国家的都好,装饰性的艺术品己经达到完美的境界。正是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景德镇陶瓷因清末政府的消极对外政策影响,受到了日本陶瓷极大的冲击。

辛亥革命胜利以后,为扭转清末政府给中国国际形象带来的负面影响,民国政府认识到艺术品对提升国家形象以获得世界承认的作用,开始重视艺术品的出国展出。他们积极参与国际各类的博览会。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民国政府在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大力支持此次艺术品博览会。在展品的选择上“凡是能体现中国国格,增添我国荣光的,应提倡参赛;凡是粗劣、陋俗以及带有国耻的商品一律不得参赛。对于中国有影响、又可获利的传统产品,如丝织品、茶叶、磁器、毛织品、银器、景泰蓝制品、竹器、木器、玉器、皮货、古玩等,应积极组织货源。”[ 梁碧莹:《民初中国实业界赴美的一次经济活动——中国与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载《中国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1期。]与其他西方国家的工业机械发展为主的展品相对应,展览会上中国政府以优良精致的传统工艺美术作品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其中江西瓷业公司、景德镇商会推荐的王大凡、王琦、潘匋宇、王晓棠、周小松、汪野亭等人的瓷板画是江西省的主要展品。这次展览上,王大凡的《富贵寿考》获唯一金牌,汪野亭的《江山胜景图》即获得了大奖。在之后的1930年比利时博览会上,江西景德镇的瓷板画又获佳绩,程意亭获“最优等奖”、徐仲南获“优等奖”、何许人获“银牌奖”。[ 《申报》1931年11月29日 星期日 辛未年十月二十日 民国二十年(第十四版)]这些获奖人员后来都是珠山八友群体的中坚力量,他们创作的都是以文人画风格为主的瓷板画。尽管有的是传统的文人山水画、有的是中西结合的海派人物画、有的是正统花鸟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但是他们整体呈现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文人画内涵,带给世界一个崭新的形象。

1923年《申报》专门刊登了瑞典领事定制景德镇精品瓷的报道,其中专门提到瓷板画:“上海总商会前因瑞典总领事函询江西有名瓷厂制造家,曾数函至江西景德鎭总商会探询。近接景德鎭总商会复函云:径复者,本月二十日准贵会函开瑞典总领事探听江省有名瓷厂制造家,数转函敝会查明开送等因。查瓷器一项为本鎭特产制造出品几及千家,大都各擅一艺,以普通品为最火。其尤著名者除瓷业公司外,青花则有陈新兴、琢器则有鄢德亿、彩红则有施亦成,其他如工业学校,国华瓷厂及美术绘画家之王碧珍、汪野亭、汪晓棠等均属质彩精工,营销中外。准函。” [ 《申报》1923年3月11日 星期日 癸亥年正月二十四日 民国十二年(第十三版)。]王碧珍、汪野亭及王晓棠等人作为以美术绘画家的身份与景德镇的普通日用瓷、鄢德亿的工艺品瓷并列的重要类别,即可知瓷板画在当时是景德镇对外宣传的重点。到1926年时,“最佳者山水为汪大兴、人物写照为王琦、花鸟为王大凡,此三数人亦已居景德镇而领袖全中国之磁画矣。”[《申报》 1926年10月29日 星期五 丙寅年九月二十三日 民国十五年(第二十二版)]

参与世界博览会的同时,民国政府也开始鼓励在国内举行相应的各种博览会。景德镇在国内博览会上也积极的推出各种重要的陶瓷展品,其中以文人画为主的瓷板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1928年的中华国货展览会为例,展会期间,上海《申报》就多次针对江西展览进行报道。其中11月14日的《江西陈列馆之特色》的报道称:“此次各省送会出品,江西最占多数,计有一百四十余箱、一千一百余种、多至九千余件。馆中陈列各物,磁器、夏布两种具有特色、如南昌振华号出品之王琦所绘四季条屏、游长子所制飘衣八仙、光亚号之千件万花瓶、景德鎭王琦所绘人物磁板、汪野亭墨山水册页、邓碧珊鱼藻磁板、田鹤仙粉彩磁板、南昌梁兑石所绘总理遗像、丁朗淸出品能船磁板、程意亭扇面磁板、陈海淸出品之雕花磁板、中华号刘希任所绘瞎闹世界、光华出品之御窑龙凤桌碗,多属非卖品,极为名贵。次如万载夏布、女子工业社出品之挑花夏布、台布、和泰毛庄之天鹅绒、南昌公司之鸡毛帚均有精彩。中外参观人士定购者甚多,已由该省代表函吿各出品人定买云。”[ 《申报》1928年11月14日 星期三 戊辰年十月初三 民国十七年(第十四版)]

11月23日报道称:“江西产品之特色江西馆陈列物品,约计一千余种。开幕以来,中外人士络绎参观,赞美者甚众。兹择其最精彩足为国货前途庆幸而为来宾所欣赏者,录之如次:甲·磁器、(一)彩绘类王琦人物挂屛、邓碧珊鱼藻磁板、汪野亭山水小□屛、田鹤仙山水镜屛、程意亭山水册页、均为景鎭近时艺术家名手……”[《申报》1928年11月23日 星期五 戊辰年十月十二日 民国十七年(第十四版)]

12月29日的报道称:“江西馆增加出品,该馆陈列磁器、夏布、漆器。前经浙江国货陈列馆许心余馆长征集一丈二尺高黄砷中山葫芦顶一座、仿康熙彩五百件□花人物双层磁坛一只及粉彩文具杯碟等项。景镇程意亭君自绘横直各式挂屏间页、仿乾隆彩古月轩磁瓶多种送馆陈列。程君为景德镇艺术专家——珠山八友之一,以善绘翎毛花卉著名于时,并由与会代表邀请,每日午后一时至四时到该会东边三楼江西馆亲绘孔祥熙部长、王正廷部长、赵锡恩主席等名人照片,已得程君同意,于本日起到画像一星期云”。 [ 《申报》1928年12月19日 星期三 戊辰年十一月初八日 民国十七年(第十四版)]

从《申报》连续数日的报道可知,江西景德镇陶瓷在全国性的展览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珠山八友 成员的作品又是景德镇瓷板画最为重要的代表。等到次年的西湖博览会,景德镇的瓷板画又继续显示了其强大的影响力:“江西省政府参加西湖博览会征集出品极为宏富,如建设厅及附属机关之图表标本、敎育厅之各校成绩应征极多。磁器为江西特产,南昌市各磁庄均尽量应征。景德鎭为磁器出源地,各技术专家如王琦、汪野亭、王大凡、邓碧珊、何许人、程意亭、徐顺记等均有大宗作品送会陈列,其中尤以徐顺记庄乾隆时陈治国所雕百子龙舟、何许人藏郎世寗所画四佛册页重工雕绘,实为希世之珍。其它雕刻之画盘笔洗、绘画之长条册页均美不胜书。”[《申报》 1929年6月13日 星期四 己巳年五月初七 民国十八年(第九版)]

以上文献已经说明景德镇瓷板画已经与景德镇传统的日用瓷及工艺瓷一样成为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无论是从瓷板画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来看,还是从国际上与国内的影响力来看,“珠山八友”中西融合式的文人画风格都具有不容小觑的历史贡献。

[参考文献]

[1]景德镇陶瓷史稿[M]江西:江西省轻工业厅陶瓷研究所编,1959。

[2]耿宝昌、秦锡麟.珠山八友[M]下卷 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4。

[3]王大凡.希平草庐诗稿[M]1944年。

[4]童书业《中国画的前途》载《童书业绘画史论集》,上册, 中华书局, 2008年2月。[5]薛永年《变古为今 借洋兴中——20世纪中国水墨画演进的回顾》载《蓦然回首——薛永年美术论评》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0年。

[6]廖媛雨《论“珠山八友”瓷绘艺术对文人画的继承与革新》载《装饰》2014年6月。

[7]梁碧莹:《民初中国实业界赴美的一次经济活动——中国与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载《中国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1期。

[8]中国国家图书馆《申报》数据库。

作者简介

王燕,女,现为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廖媛雨,女,现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史论博士。

论文作者:王燕,廖媛雨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2

标签:;  ;  ;  ;  ;  ;  ;  ;  

“珠山八友”文人画风格的历史意义论文_王燕,廖媛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