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小洲村传统民居商业化更新特征论文_张乐

广州市设计院 广东广州 510000

小洲村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东南角,被称为“南肺”的万亩果林保护区内。它也被称为“瀛洲”,是目前广府地区最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2000年,广州市政府将小洲村列入广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区,它以其独特的水乡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批游客和艺术家。

小洲村的旧村区域共有旅游景点73处,其中,商业的比例最高,达到71%。其次依次是宗祠庙宇、自然景点以及古民居和公建。如今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小洲村的文化创意长夜蓬勃发展,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小洲村的传统民居在延续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商业化更新,使其能创造自身的经济价值,在快速发展的城市中得以生存。

小洲村传统民居商业化更新的基本特征有以下4点:

1.世俗性特征

世俗性指建筑是大众化的、平民化的,以亲切自然、活泼生动的形象展示在人们面前。世俗性倾向的呈现,并不是偶然的。不论从岭南传统民居的发展历程还是从商业建筑的形态演变,我们都可以找到世俗性倾向的历史由来。

一方面,“市井”模式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主导商业模式,“市”是经营买卖的交流场所,以男人为主,“井”是生活起居的交流场所,以女人为主,“市井”本身代表的就是非常世俗化、平民化的生活体验。“市井”商业对中国现代商业的建筑形态影响很大,因此,现代商业建筑很大程度上还是以平易近人的形象出现。

另一方面,小洲村地处岭南地区,有着独特的自然、人文和经济环境。不同于封建统治时期中原重农抑商的政策,岭南地区由于背山面海,交通便利,海洋经济非常发达,商业氛围浓厚。尤其在广东,自从开始海洋贸易后,商业活动从来没有中断过。甚至有“言必言商,人人皆商”的传统习俗。经商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使岭南地区居民的经济条件较为富庶,自然在民居建筑上会有所体现。例如郭耳山墙的建造,在防火的同时也用来体现富有和力量,还有砖雕石雕、灰塑陶塑、满洲窗、彩色玻璃等细部装饰也显示了房屋主人的经济实力。可以说,“世俗化”本身就是岭南建筑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2.参与性特征

小洲村内商业化更新的参与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消费者的参与体验和设计者的参与设计。

(1)消费者的参与体验:

体验式消费的兴起,为小洲村内传统民居的商业化更新提供了可能性。在这个经济大背景下,消费者不再仅仅根据传统的性价比决定消费与否,消费时的感受也成为一种依据。

例如小洲村内有许多手工艺吧,集陶艺制作、展示、餐饮于一体,在这里,消费者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制作陶艺,经营者帮忙烧制,几天或者一个星期后消费者再回来进行上色等工序,最终完成作品。这些消费人群所看重的往往不是完成后的陶艺作品,而是在亲自动手过程中所享受的乐趣,这种由参与带来的情感附加价值,是直接购买来的物品所不能比拟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能够让消费者参与其中的体验式消费活动能够极大的增加人们的逗留时间和光临次数,时间的延长也增加了其他消费的可能性。所以,他们经常与咖啡、茶座等餐饮结合,为消费者提供舒适环境的同时,也增加了商业收益。

(2)经营者的参与设计:

传统民居商业化更新的参与性不仅体现在消费者的参与体验上,同时也体现在经营者对单独店铺的自发更新设计上。在对历史村落或者街区进行保护更新的时候,政府和设计师往往会对该区域的整体格局、道路系统、空间形态、景观节点和建筑风貌做一定的规划。对于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历史建筑,政府和设计师会重点修缮,而对于其余的传统民居建筑,则是在规划的层面上进行控制,而具体到更新改造的设计手法,往往更多的是由经营者自发参与设计的。

这点在小洲村商业化更新中都有非常明显的体现,这跟小洲村内蓬勃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密切联系,由于小洲村内聚集了一定规模的艺术家,这些艺术家们作为店铺的经营者,在对业态定位的时候,往往会针对特定的社会阶层和消费群体选择主题,具体更新改造的设计手法也与这些主题相配合。这样,每个店铺都加入了艺术家们的理念和创意,拥有独立的个性,更能被消费者记住。

这种自下而上的更新模式极大的丰富了这些区域的商业业态,同时,也使这些地区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征,有利于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标准和消费需求。

3.时尚性特征

现如今时尚已经成为了一个产业,它与经济水平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大工业化之后,建筑的发展也与消费社会息息相关。在共同的商业利益引导下,建筑呈现时尚化的倾向。主要表现为建筑形象轻盈,追求个性创新,时尚元素在建筑造型上的累加。

同时,时尚并非与传统完全割裂的,时尚对历史和传统并非常完全排斥的态度,传统建筑通过改造,一样可以具有时尚感。在小洲村传统民居的商业化更新中,传统与时尚就产生了碰撞和融合。主要体现在建筑装饰、材料、空间改造等方面。

装饰:小洲村大部分建筑,仍然保持原有风貌,建筑外围墙面基本不做太大改变,而是通过增加一些装饰物来进行点缀。装饰物一般采用现代材料,造型也具有时代特征,与传统砖墙形成对比,凸显时尚的轻盈和传统的厚重。

传统元素的现代演绎:主要体现在门、窗、格栅、天井顶棚等基本构件上。从传统的古门、满洲窗花格窗中提取构成元素,用新的材料或者构图方式拼接成新的几何图案,使其更具时尚感。(图1)

材料:在墙面的处理上,许多经营者选择在旧有砖墙上重新上色的手法,通过鲜艳醒目的颜色与古老的砖墙纹理形成了激烈的碰撞。有的还使用了玻璃、钢材等轻盈的现代材料,给人视觉上的强烈冲突

空间改造:传统民居的面宽进深普遍较小,为了满足现代商业的需求,经营者也对空间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造。包括组合几个房间形成水平大开间,打通上下层形成垂直大空间,加建阁楼、凉棚增加使用面积等。改造后的空间不仅在使用上更加实用,也体现出现代时尚的元素(图2)。

加建平台及顶棚加建楼梯、平台加建楼梯、平台、顶棚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这些时尚性元素的运用,都是在保证传统民居历史风貌和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例如在屋顶的处理上通常不增设吊顶,而是将传统的木结构坡屋顶显露出来。又如不随意增大门窗面积,而是在原有天井和门窗的基础上增加灯具解决照明,以保证传统民居的庇护感(图3)。这些也是传统民居在商业化更新过程原真性很好体现。

4.连续性特征

(1)开放的步行系统

小洲村的村落布局是典型的岭南水乡格局,这些布局方式的路网都四通八达,首层巷道空间互相连通。在商业化更新的时候,仍然保持了传统建筑小体量的特点,创造出适宜步行的空间。改造后的空间更为复杂,消费者路线的选择并非单一,常常一个小店也不仅仅只有一个出入口。这种开放性不仅仅只停留在二维平面上,更扩展到了三维的立体空间中。例如上文在空间改造所述,有的经营者用平台连接起建筑二层空间,形成高低错落的天井式庭院,不仅富有岭南地域特征,满足某些商业业态对大空间的需求,同时也增加了行走的趣味性。

可以看出,在平面和立体的维度上,步行系统都是连续的,人们可以信步街头,自由行走,不断发现环境的愉悦和新奇。

(2)渗透的景观空间

主要表现为充分利用庭院空间,加强室内室外的联系。由于传统民居的庭院尺度较小,可以用园林式的手法处理庭院空间,经营者们根据自己需要将庭院设计成或自然或现代的空间,有的还会设置一些座椅凉亭,房间靠近庭院的一面也经常采用轻质通透的隔断。这模糊了建筑室内和室外的界限,室外景观可以很好的渗透到室内,视线有了连续性。绿色植被、水体的运用也营造了自然舒适的景观环境。

另外,屋顶花园和墙体绿化的运用也在垂直方向上扩展了空间,使绿化系统连成一个整体。

小结:

总的来说,小洲村传统民居的商业化更新,能够延续原本岭南水乡的地域特征。经过商业化更新后,传统民居在旧的历史上覆盖了新的时代特征,这样新奇的观感能够带给人们独特的城市体验和愉悦感受,成为展示广州历史记忆和当代生活方式的新名片。

论文作者:张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3

标签:;  ;  ;  ;  ;  ;  ;  ;  

广州小洲村传统民居商业化更新特征论文_张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