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全能型”供电所建设论文_吴丹

推进“全能型”供电所建设论文_吴丹

摘要:供电所是电力企业构成中最为基础的单位,是确保电力服务高品质的重要环节,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建设“全能型”供电所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供电所;全能型;建设

1“全能型”供电所建设的重要性

1.1用电客户对供电所全能服务的意愿增强

当前,随着光伏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进入电力市场,电力企业的行业垄断式经营正在逐渐消失。不仅如此,受智能用电、云数据管理等供电模式的引导,用电客户的想法也在不断地变化。为此,供电所的工作重心应该调整向供电稳定、电能质量及业务服务等方面,虽然电力企业在实行“五集三大”体系构建设,关于管理模式中的激励手段日渐模糊。借助全能型的先进服务理念,完善现有的电力企业用人机制,培养供电所与用户之间的粘性,使用电客户主动的对供电所进行关注。

1.2供电所内部协调管理的需要

在“全能型”供电所的背景下,供电所的管理服务要考虑到当地的需求,从因地制宜的实际角度出发,实行精细化的经营管理,运用互联网智能化的工作管理方式,在提高供电所工作效率的同时,进而破解当前供电所硬件基础较差,但还得提高服务及效率的困境。如此看来,当前的供电所在内外共同挤压的形势下,打造“全能型”的供电所实属势在必行,也更加符合当前电力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2“全能型”供电所的建设

2.1供电所组织建设方面

根据供电所的规模及供电量的差异,适当的提升部分供电所的行政级别,并且在不调整人员数量的原则基础上,将职工队伍调整为内、外班组。内部班组主要负责线路监控、调度,外勤班组负责设备抢修、用电信息采集、线损管理等现场工作。

2.2推行台区经理制度

转变供电所原有的传统业务服务模式,扩展供电所营业办公的领域,也就是建立综合柜员制和台区经理制,按照现代企业服务制度的标准,将咨询、缴费、业务办理等服务相结合,提高服务资源的整合情况,并作为新型农村供电服务的新机制。

2.3构建电网网格化服务模式

以小组为单元划分农村供电服务网格,由外勤班统筹安排工作任务,实施供电服务网格化管理。另一方面,加强线上网格化管理,依托“互联网+营销服务”、“互联网+配电运检”建立线上服务网格,实现供电服务一网通。

2.4构建供电所服务调度中心

集中地级市电力公司的配置资源,建立起相应的服务信息咨询机构,为“全能型”乡镇供电所提供后方指导。在实际过程中,信息咨询机构会按不同专业对供电所员工进行培训,同时对员工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微信群等线上手段进行实时指导。推进供电服务调度中心建设,将供电服务调度中心建设与“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供电服务调度中心的“指挥、协调、监测、分析”职能,对“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建设过程及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服务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2.5积极开拓新兴供电市场

首先,要积极推行“互联网+”便捷服务,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供电所可以将部分线下业务转移到线上,如“手机APP、支付宝、自助缴费客户端”等方式,用来减轻供电所的营业窗口压力,并调动剩余资源来拓展其他服务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全能型”供电所建设管理

3.1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在现有的规章制度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一些规章制度,例如:现场走访记录、设备巡视记录、培训考试分数、首问负责履责情况等等。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强化责任考核。从服务客户需求的角度,规定客户经理必须每月与所服务的客户进行当面或电话联系,了解和解决客户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对工单接受、处理、回访明确时限。从业务受理的角度,拓宽营业厅受理和办理业务的范围,在收费、报装、增容、变更等传统业务基础上,扩展到受理投诉、意见、新型业务等各种业务型态。对外服务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前端是首问人与客户点对点服务,后台是班组、供电所乃至上级管理部门对业务有序运转的强力支撑。客户不论到营业厅还是在现场,找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他需要办理的所有业务。

3.2网格化管理模式

“分区域”组建供电服务小组。形成4级供电服务模式:一级:单人工作模式;二级:网格小组协同模式;三级:班组协同模式;四级:供电所协同模式。同时以多名客户经理为基础,划分多个基本网格单元。从便于人力资源整合、快速集中响应的角度,又将多个基本网格单元划分成若干个管辖区域大的网格单元,即供电服务小组。全面推行营业厅综合柜员制,对现有服务窗口人员进行培训调整,择优选用一些具备较高素质的员工充实到窗口工作。按照“实战、实用、实效”的“三实”原则,建成客户经理技能实训基地,对客户经理和综合柜员开展全业务培训,满足“一站式”服务对基本技能的需求。

3.3客户经理制度

为了落实客户经理制度,提高供电服务能力,该供电所在各个台区设立客户经理公示牌,挨户发放客户经理名片,常态化开展客户经理“走村入户”活动,及时掌握并响应客户需求。同时在新业务拓展方面,供电所积极响应省电力公司互联网+政策,在人工缴费的基础上,增加自助服务区、电e宝、掌上电力、费控的电商智能缴费模式,着力提升客户用电体验。建立监督检查和奖惩机制,定期开展设备主人制落实、低压线路巡视维护、客户走访和投诉情况的检查,实施专业评估并纳入月度绩效考核。激励客户经理对涉及供电方面的问题不回避、不推诿、不搪塞,搭建企业与客户沟通的桥梁,拉近客户距离,全面彰显农村电网优质服务新品牌。随着全能型供电所建设的不断推经,基础的不断夯实,管理的不断细化,使各项指标提升。

3.4提升业扩报装速度

对装表接电现场勘查及验收流程进一步优化,极大提升服务效率。营配业务推行“末端融合”,建立农村低压配电运维、设备管理、台区营销管理和客户服务工作一专多能的“台区经理制”,实现运维、营销、服务等业务“一岗办结”。优化业扩报装,一是简化客户报装资料,坚持手续最简、流程最优原则,实行“一证受理”。二是履行一次性告知义务,维护客户对用电业务、申请资料以及设计、施工、设备采购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三是实现业扩信息公开互动,积极推进业务线上办理、信息主动提醒和满意度评价。

3.5健全服务网络

建立“绿色通道”、“保姆式”、一站式、跟踪式服务,延时、预约延时服务等一系列“一对一管家式”服务方式。以“零距离”的服务实现与客户的一点接应,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追踪服务的转变。台区经理实行“首问责任制”,实现服务调度进行闭环管理,优化工作流程,建立痕迹化管理体系,台区经理和客户经理服务通过微信群上传各节点图片,形成管控中心、供电所两级管控平台,管控中心供电所、客户经理三级点评体系。

 结束语

 在电力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供电企业的管理者要认清目标、找准关键,扎实推进大电网企业的各项决定在基层的落地生根,并因地制宜的积极探索企业精益化管理的举措与优质服务的方向。供电企业要加大供电所管理力度,完善供电服务功能,继续改进服务设施,坚持服务标准、创新科学管理,促进供电所建设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朱凤凤.全能型供电所的建设与管理[J].电力世界,2017(29)

论文作者:吴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  ;  ;  ;  ;  ;  ;  ;  

推进“全能型”供电所建设论文_吴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