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机制研究论文

科技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机制研究

邵玉昆

(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070)

摘要: 为全面阐述目前我国科技数据资源在开放共享领域的建设及其机制研究现状,通过分析国内外科技文献资料,深入探究国内外科技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情况,从科技数据资源分布、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等方面剖析当前我国在科技数据开放共享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共享平台建设的整体规划、法律法规健全、共享理念倡导等方面提出对未来我国科技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建设研究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 科技数据;开放共享;平台建设;运行机制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当今国际社会中,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各国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体现,科技创新能力逐渐成为未来评判国家强弱的重要依据,是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1]。科技数据资源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在实现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世界发达国家科技和产业界竞相发展和竞争的焦点。因此,打破信息壁垒和孤岛,通过依托科技数据统一共享平台,促进数据资源在不同部门、不同等级间的共享共用,在整合分散科技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提供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是未来科技资源高效利用发展的方向。2017 年3 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中,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要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对基础和原创性研究的支持机制,打造国家科技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中心,共建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2]。目前,在国家政策的要求下,各级政府纷纷加大对科技数据资源建设投入,并且取得了初步阶段成果,建立了一批科技数据资源共享平台。但是,由于我国还处于科技资源共享建设的初步阶段,在共享规模和共享效率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科技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现状,全面阐述了现阶段我国科技数据资源开放共享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而为后续的科技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研究提出相关建议策略,以供参考借鉴。

1 国内外科技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现状

1.1 国外科技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现状

科技数据逐渐成为了国家新型战略资源,是驱动科技创新、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科技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利用研究较早。如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便认识到科技数据资源共享利用的重要性,分别于2012年、2013年、2016年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大数据到知识(BD2K)计划”“联邦大数据研发战略计划”,通过这一系列计划的实施来支撑美国的科技数据开放共享战略。欧盟也高度重视科技数据的开放共享利用,如2018年欧盟委员会启动欧洲开放科学云(EOSC-hub)和全球开放获取运动(Open AIREAdvance)项目,用来重点支持大数据驱动的科学发现。2013年10月31日,英国为成为大数据分析的世界领跑者,发布了《英国数据能力发展战略规划》,该战略系统性地研究了数据能力的定义及如何提高数据能力,并对此提出了相关举措建议。作为亚洲地区发达国家的日本也提出“提升日本竞争力,大数据应用不可或缺”,2013年日本政府提出为期7年的日本新IT国家战略,该战略主要以公共数据和大数据的发展为核心,旨在把日本建成具有世界最高水准广泛运用信息产业技术的社会。具体详见表1所示。

夏霖醒过来已经是第二天了。她记得,她跟着吴琮到了农贸市场,发现他被几名学生欺负,于是报了警。后来警察及时赶到,吴琮受了伤,被送去了医院。那伙人被拘留,她也被叫去了派出所,于是知道了所有事情的前因后果。吴琮每天回家都会路过那个农贸市场,几个同校的男生盯上了他,他们时不时就来欺负吴琮。几个学生为了掩人耳目,就编故事说那儿闹鬼,其实所谓的鬼叫声就是吴琮挨打的叫声。吴琮因为性格原因,被人欺负了也不愿跟任何人说。

表1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科技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情况

总之,一些世界发达国家已经高度重视科技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利用,并且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共享系统,并且将其写入了法律[15]

1.2 国内科技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现状

1982年,中国科学院率先启动科学数据库建设,从此我国正式迈上科技数据开放共享的新台阶。1984年6月,经国际科联(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cientific Unions)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Committee on Data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CODATA)在以色列耶路撒冷举行的第十四届全会正式批准,中国科学院代表中国作为国家会员加入了CODATA。同年10月,由中国科学院牵头组织国内有关部门(科技部、教育部、化工部、国家标准局等)成立了CODATA中国委员会。通过加入CODATA,能够提高我国在科学技术数据的采集、加工整理、传输、存储、处理、共享与应用等方面的能力与水平,促进科技数据在科学研究、教育和其他公共领域的广泛共享与应用,推动建立和健全我国的科技数据共享服务体系与质量评价体系。

整体来说,科技数据资源随着经济发展程度,表现出东强西弱的局面,随之映射出我国各地科技数据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建设进度的不均衡性,存在比较明显的地区差距[20]。2004年,随着《平台建设纲要》的发布,广东等地迅速启动了公共科技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广东省为例,自2004年以来,总共投入9.8亿元(其中省财政投入建设资金3.3亿元,带动依托单位和社会投入6.5亿元)进行共享平台建设,建成了以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大型仪器及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实验室体系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和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六大子平台为重点的广东科技基础平台。广东科技基础平台向社会提供共享服务,累计承接1.6万多项各类科技项目,实现超过1 500亿元的经济效益,为广东省支柱和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实现了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双提高的良好局面。浙江省目前也已建成84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相对于发达省份的科技服务业,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科技资源建设发展起步迟,服务机构规模小,市场拓展能力有限,服务需求对接不畅,模式创新不足,以线下为主的服务方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现代科技服务业发展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青海省2013年才开始进行青海交通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试运行;甘肃省于2016年才投资建成第一个公共科研电子平台——科聚网[21]。因科技资源分布不均导致科技资源整体共享难度大等问题。

图1 2017年度中国科技资源管理领域十大事件

虽然我国在科技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有效地促进了科技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利用,提高了科技数据的利用效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数据资源的开放利用还有待提升,其开放共享利用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图2 国内主要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2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另外,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科技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按照“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体系提出“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要求,积极投资建设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有效调控增量投资,增加存量资源,发挥现有资源潜能,最大限度实现科技数据资源共享。目前,我国已建成国家级大型科学设施20多项,运行国家重点实验室182个[19],初步掌握自然科技资源的种类分布和丰度,已集齐12万份林业种质资源、37万份农作物种质资源、3万多株微生物种质资源等国内自然科技资源;建成农业、林业、测绘、地震、水文、气象等28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成大型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网络环境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图2为国内建成的主要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概况。

虽然许多科研部门从自身需求出发制定了一些相关的开放共享制度,但是长期以来形成保守的思想观念及知识产权保护缺位,造成相当数量的单位和科研人员将相关成果看作私有产物,从而降低了科技数据资源的共享积极性。目前国内科技数据资源真正能够用于共享开放的往往是政府或者社会公益机构资助的项目产出,带有一定的公益色彩;而对于大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来说,一般是被动参与数据共享工作,且由于害怕同行竞争,担心自己的研究思路被别人捷足先登,由此形成封闭保守的狭隘思想观念,从而导致科研数据不愿意共享,阻碍了科技数据资源共享的积极性发挥。

2.1 科技数据资源分布不均,共享进度不均衡

2000年,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和国家自然基金委联合提出“实施国有科学数据公益性共享,并于10年内建成我国科学数据共享服务体系”的总体思路[16]。2001年12月,在中国气象局首先启动了气象数据的共享试点,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公益性数据共享服务。2002年,我国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正式启动,并于北京香山召开“中国科学数据共享香山会议”。同年6月,科技部联合中国科学院、教育部等机构下发《关于进一步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的意见》,提出科学数据共享机制的建立能够增强原始创新能力。2004年,《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以下简称《平台建设纲要》)出台,提出要打破资源分散、垄断和封闭的现有模式,要以资源共享为核心,积极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建设原则[17]。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科学数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更好地为国家科技创新、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办法》详细阐述了科技数据的安全、科学管理规范,进而为高水平科技数据的开放共享提出相关指导原则[18]。至此,我国已形成以政府、行业机构和领域数据中心为主体的数据共享政策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图1 为2017年度我国科技资源管理领域的十大事件,集中彰显了我国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利用上的最新进展。

2.2 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繁杂,缺乏统一标准

科技数据资源涉及到的领域众多,数据类型多样,从而导致在共享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分类标准,同一省份各平台内容交错繁杂,内容混乱;不同省份之间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分类更是五花八门,缺乏统一规划标准。例如当以“广东省科技资源共享”为关键词进行网上检索时,则会出现“广东省科技资源共享网”“广州科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广东省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等检索内容,几经筛选才能找到真正的共享网站。如此需要用户进行多次检索,才能找到所需要的服务,从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也降低了用户使用共享平台的积极性,从而限制了科技数据资源的共享利用效率提高。

2.3 缺乏专项政策法规,共享操作缺乏规范性

完善的科技数据资源共享制度的制定,需要以成熟完善的法规制度体系为基础,在共享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始终贯穿法治理念和行为,从而推动科技数据资源共享机制建设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整体提高科技数据资源的共享效率。如前所述,目前的科技数据资源共享机制在施行的过程中存在制度与现实脱离问题,远远无法满足科技数据资源共享的客观需求。通过推进严格立法工作,明确规定在科技数据数据共享过程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制定完善的制度标准,从而严格按照制度标准建设完备的科技数据资源共享平台。

2.4 传统的保守思想观念浓厚,制约共享积极性

刘少奇同志是不忘初心、对党忠诚的光辉榜样,是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光辉榜样,是敢于担当、勇于创造的光辉榜样,是勤于学习、知行合一的光辉榜样,是心系人民、廉洁奉公的光辉榜样。

3 科技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利用展望

3.1 统筹规划,促进科技数据资源共享制度的整体建设

科技数据资源涉及的领域宽广、种类繁多,如何快速高效地检索到所需的数据资源是打通共享服务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的科技数据共享平台繁多,分类混乱,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因此建设一个全国统一服务的共享平台门户迫在眉睫,就如同美国的Science.gov服务平台门户。为此,一方面,可以将国家级科技数据共享平台与地方、行业平台进行连接,从而形成全国统一、多中心支撑的共享平台门户;另一方面,在共享平台门户建设过程中重视新技术的应用,例如利用区块链技术、人机网络互操作,前者能够推动科技数据资源的共享,保证数据安全的同时保障数据质量,分布式的决策可以明显提高数据共享效率[23];后者可以对科技数据进行收集、分类、管理等处理[24]

3.2 加强分类整合,建设统一共享平台门户

科技数据资源共建共享,是一项利国利民之大事,是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各部门需要统筹规划,加强统一领导。经过科学调研后进行顶层设计,进而调整、优化我国科技数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总体布局,着重推进东西部协调发展。另外,一些尚未建立完善科技数据共享平台地区的有关部门应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以上级部门的科技数据资源共享政策为指导原则,抓住时机,积极进行共享平台建设;同时应该与发达地区的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及时进行取经调研,借鉴其建设经验。另外,各级部门应找准不同地区省区市科技数据共享平台间的契合点,实现共享平台的互补对接。

3.3 完善立法工作,制定制度标准

目前,我国虽然制定了许多法规政策来促进相关科技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但当前科技资源共享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度层面的立法原则与路径,这些法规并不足以保证科技数据资源高效有序地进行开放共享[22]。在科技数据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出现了共享平台建设仪式化、法律责任鉴定困难、法律授权缺失、共享奖励政策混乱等问题。虽然,科技数据资源共享机制已经初具规模,并被尝试运用到资源共享的实践中,但是由于共享机制的制定缺乏具体的执行细则,导致在某些操作领域存在制度空白,从而呈现出当前科技数据资源共享的一种无序局面[1]

3.4 解放思想,树立全民共享理念

在保障知识产权的同时,应该大力提倡科技数据资源共享的理念。一方面,通过法律法规的引导,努力促进非财政投入产出的科技数据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应该建立完善的共享激励机制。其中,包括对科技数据资源进行市场化发展探索,将科技数据转化为经济效益,促进拥有科技数据的各主体开展数据共享服务;对于积极参与数据共享的各大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等鼓励措施;对于高校等科研单位,在其申请科研项目时,对于承诺进行数据共享的单位予以优先考虑科研项目的申报。最后,通过循序渐进地解放固步自封的保守思想,逐步树立科技数据资源共享理念,促进我国整体科技数据资源的共享利用。

我知道我无法要回我的鱼塘了,毕竟人家救了我,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光医药费我就花了人家五万块,就是把那个小鱼塘卖了也还不上人家的钱。

目前,中国有一批计算机辅助的人才,这些审计人才可以在有关的审计部门使用计算机采集技术收集电子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近几年来,人们对于审计的相关软件的研发也越来越重视。国家也在加强对这类软件的研发,而且已经有了显著的成效。我国的信息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已经被广泛使用,为了适应管理业务发展的需要。

考虑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情况下,由于分布式接入引入的不确定性使得这个问题解的难度变得更高。文献[6]提出考虑DG孤岛运行方式下的智能配电网供电恢复算法,采用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算法对孤岛外非故障停电区域进行供电恢复,以开关转换次数最少为目标。文献[7]建立了考虑DG/DESS运行的转供能力的模型,实现了考虑分布式电源配电网转供能力的计算。文献[8]提出了考虑分布式电源孤岛运行的多目标供电恢复算法。

4 结论

在这个科技日益发展的时代,每天都涌现出海量的科技数据,科技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利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是实现科技数据资源最优化利用的重要途径。我国作为世界科技大国,科技数据资源的共享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科技数据资源共享制度,但同时存在着科技资源分布不均、共享制度建设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共享理念滞后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现状并阐述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科技数据资源共享运行和管理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共享理念普及等方面,提出未来我国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方面的建议对策,从而有效提高科技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黄雄义, 柳正权.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法治化研究[J].法治社会,2016(5):26-34.

[2]杨寅, 刘勤, 吴忠生.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创新扩散的关键因素研究[J].现代情报, 2018,38(1):69-75.

[3]陈明奇, 黎建辉, 郑晓欢, 等.科学大数据的发展态势及建议[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6(21):5-9.

[4]程广仁, 朱宇, 苏青.引领未来的科学计划[J].科技导报,2014,32(31):15-28.

[5]诸云强, 潘鹏, 石蕾.科学大数据集成共享进展及面临的挑战[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17,49(5):2-11.

[6]NETWORK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The federal big dat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c plan[EB/OL].(2016-05-23) [2018-10-14].https://www.nitrd.gov/PUBS/bigdatardstrategicplan.pdf.

[7]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欧盟大数据发展战略[EB/OL]. (2014-12-11)[2014-12-09]. http://www.fdi.gov.cn/1800000121_21_72064_0_7.html.

[8]张娟, 田倩飞, 房俊民, 等.全球科研数据与计算平台发展及趋势分析[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18,40(2):126-132.

[9]KIMMO K. Towards the open European science cloud[C]// JONES B. Digital era forum. Southampton: Zenodo, 2015:1-2.

[10]郭歌.电子政务发展前沿2013年第12期:英国数据能力发展战略规划:充分利用数据, 紧抓数据机遇[EB/OL].(2014-02-28)[2018-10-14]. http://www.sic.gov.cn/News/251/2044.htm?dxbtkuotdnzrihoj.

[11]ENGINEERING AND PHYSICAL SCIENCES RESEARCH COUNCIL.EPSRC calls for partners to develop Alan Turing Institute[EB/OL].(2014-07-18)[2018-10-14]. https://epsrc.ukri.org/newsevents/news/partnerstodevelopalanturinginstitute/.

[12]UK GOVERNMENT.New national innovation centre to put UK at forefront of big data[EB/OL].(2017-09-14)[2018-10-14].https://www.gov.uk/government/news/new-national-innovationcentre-to-put-uk-at-forefront-of-big-data.

[13] SWIS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Informatics,innovation and ethics: research projects explore big data[EB/OL].(2017-02-21)[2018-10-14]. http://www.snf.ch/en/researchinFocus/newsroom/Pages/news-170221-press-releases-36-big-data-research-projects.aspx.

[14]许晔.大数据时代中国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5(3):24-29.

[15]肖丙刚, 吝宏亚.杭州市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7(24):179-180.

[16]徐冠华.实施科学数据共享, 增强国家科技竞争力[J].中国基础科学, 2003(1):5-9.

[17]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以共享为核心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EB/OL]. (2004-09-14)[2018-10-14].http://www.most.gov.cn/tjcw/tczcwj/200708/t20070813_52389.htm.

[18]韩昊辰.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科学数据管理办法》[EB/OL].(2018-04-02) [2018-10-14]. http://www.gov.cn/xinwen/2018-04/02/content_5279295.htm.

[19]黄培.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运行机制研究[J].办公自动化,2018(5):38-39.

[20]李凤芝, 索烨, 朱云.贯彻“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精神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与服务平台建设[J].科学管理研究,2017,35(5):22-25.

[21]杨生举, 蒙杰, 施韶亭.基于O2O的科技服务模式及服务平台构建[J].图书馆学刊, 2016(4):124-127.

[22]马宁, 刘召.科学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体系研究[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17,49(3):1-7.

[23]丁伟, 王国成, 许爱东, 等.能源区块链的关键技术及信息安全问题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8, 38(4):1026-1034.

[24]张丽丽, 温亮明, 石蕾, 等.国内外科学数据管理与开放共享的最新进展[J].政策与机制, 2018,33(8):774-782.

Research on Open Sharing Mechanis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ata Resources

Shao Yukun
(Guangdong Institute of Analysis, Guangzhou 51007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fully elabor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mechanis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ata resources in the field of open sharing in our countr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cientific literature, in-depth exploration of the open sharing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ata resource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main problems are existed in the open sharing and utiliz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ata in China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ata resources, the establishment of sound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etc. Finally, th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the shared platform construction, the sound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the concept of sharing ideas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on the opening and sharing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in China.

Key word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ata; open shar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operation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 G250.73;G30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7695(2019)13-0177-05

doi: 10.3969/j.issn.1000-7695.2019.13.024

收稿日期: 2018-10-28,修回日期:2018-12-24

基金项目: 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广东省原生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研究”(2017A070706017)

作者简介 :邵玉昆(1970—),通信作者,女,广东南海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情报、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

标签:;  ;  ;  ;  ;  

科技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机制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