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挑战与探索论文

救援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挑战与探索论文

救援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挑战与探索

李子彬 张丽珍

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重庆 404020

摘 要: 救援技术专业属于新兴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本文针对救援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量大、院校数量有限的问题,研究救援技术人才培养的改进措施,提出应该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毕业生就业三个方面进行改进,以期能有效提升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

关键词: 救援技术;课程设置;师资队伍

目前,我国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突发事件多发、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为了最大限度的减轻事故后果,必须建立一支平战结合、业务突出的救援力量,而不容忽视的现实是,我国救援人才培养严重欠缺,全国开设救援技术专业的院校屈指可数,远远达不到社会需求,同时人才培养质量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更好地提升救援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本文分析和探讨救援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挑战和改革,以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指导。

一、救援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应急救援人才培养起步较晚,国内开设救援技术相关专业院校大致87所。2008年暨南大学第一个开办应急管理本科专业,[1]开创了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的先河,但一度出现拟被取消的困局,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科学性同样受到了质疑。随后河南理工大学开设公共安全管理本科专业,效果还有待观察,专业标准以及毕业生去向也存在一定问题。在高职院校中,开设救援技术专业的院校也是极少,仅有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工程学院五所职业院校,其中,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开阔思路,增强校企合作,2018年招生有所改观。其他院校例如防灾科技学院、劳动关系学院只是在专业设置时保留应急管理的人才培养方向。目前救援技术专业在校学生不超过200人,和国外成熟的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我国应急救援专业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

2018年3月16日,十九届三中全会宣布组建国家应急管理部,从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应急救援工作,也为救援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随着国家的不断投入,这个数字还将更大,而目前的现状是,院校培养人才数量远远不够,难以满足救援队伍建设。救援专业毕业生的质量需要最大程度与现实需求结合,培养高素质专业过硬人才,满足实际救援人才建设需求。[2]

同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增加值126.20亿元。其中,农业增加值68.3亿元、林业1.1亿元、牧业27.3亿元、渔业29.2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9.5亿元。农业劳动生产率2.03万元/人,居全省第2位。在农村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农村经济内部结构不断提质增效,牧渔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48.7%。

二、救援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一)优化救援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参考FFHEA2011年发布的应急管理专业高等教育标准,根据我国发展实际情况,当前职业院校救援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分层次、注重专业技能、注重综合素质。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开展应急救援,[3]在事故现场,需要管理决策人员进行统一领导指导,同样需要战斗在一线的实战人员,完成人员搜索、人员救治、设备抢修和物资抢救。

对于管理决策人员,重点在于应急救援管理人员,更侧重人才的指挥、决策能力,在突发事件现场,能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判断事态发展,合理分配和调配人员,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4]受学生自身条件和院校办学条件,管理决策人员的培养重点依托本科院校。

《船舶贸易与经营》的教学多以教师课堂讲授的方式为主,学生的学习主要按照教师的教学安排进行。课堂互动较少,学生参与度不高,不仅大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还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1]。

(二)强化救援技术教师师资建设

目前救援技术专业教师师资力量不足,很多是从其他专业调过来的,缺乏救援技术专业经验,对专业发展没有清晰的认识,缺乏信心,而且,专兼职教师配比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对于职业院校,需要增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培训进修资源,提升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引进应急管理局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师,教导学生突发事件实际处置方法;再者,建设校外优秀实践基地,依托企业和应急管理局为教师提供实践锻炼基地。

在事故现场一线实战人员,重点关注事故发生机理、应对措施。高职院校旨在培养懂知识、会操作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和实战人员技能需求契合度高,所以本文重点研究高职院校救援技术人才课程体系设置。针对实战人员,需要熟悉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原则、风险评估、损失预判、事故应急与救护、现场抢救等知识和技能。在课程设置时,应该明确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借鉴暨南大学本科课程设置情况,结合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救援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救援技术专业基础课程课可包括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防火防爆技术、安全用电等。专业核心课程可包括事故应急与救护、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演练、危机心理干预、事故监测等。课程设置时提高人才培养的基础,职业院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优化。

(三)切实做好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救援技术专业毕业生找工作时面临一定的困惑,很多企事业单位对救援技术专业认可度不高、岗位设置不清晰、人员需求过少,导致学生知识和就业无法良性对接,学生只能转行或者转专业进行就业。面对就业问题,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建立招聘救援技术岗位人才企事业单位清单,让学生从大一就了解专业对应的公司。第二,建议当地应急管理局设置少量救援技术岗位。第三,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合作力度,建立合作基地。第四,加大订单班设置,保障学生就业。第五,鼓励救援技术专业学生继续深造,向更高层次的本科甚至研究生深造。第六,推动学生多方面的转型。

三、总结

相对国外成熟的救援技术(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我国发展较晚,存在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数量不足、难以满足企事业需求的问题。随着十九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应急管理局的正式成立,救援技术人才迎来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为了更好的适应发展,本文分析当前救援技术人才培养现状,并提出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学生就业的建议,为高职院校更好的发展救援技术专业提供理论依据。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神经生理学家文森特·维莱特(Vincent Villette)利用电压传感器研究阈下电信号的周期性波动如何影响小鼠小脑神经对肌肉活动的协调。维莱特表示:有关细胞如何协同运作,我们还知之甚少。

参考文献:

[1]卢文刚.暨南大学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挑战与改革探讨[C].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2012.

[2]杨月巧.应急管理专业前景浅析[J].教育与职业,2011(24):187-188.

[3]谢天,刘保平,王铁骊,等.跨学科知识型核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局限性—南华大学核应急人才培养系列(一)[J].教育教学论坛,2016(1):114-115.

[4]卢文刚.中国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4(2):125-129.

项目:1 .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项目:高职院校安全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CQGJ17185B);2.重庆市人文社科项目:高职院校安全类专业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7SKG296)

标签:;  ;  ;  ;  

救援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挑战与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