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部彩超在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李远

经腹部彩超在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李远

榆林市榆阳区中医医院 719000

摘要:目的 研究腹部彩超在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于2015.9月-2016.8月间选择116例因体检怀疑胆囊病变入院就诊患者,回顾下分析其一般资料,分别提供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比较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与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相符率。结果 116例患者中,病灶形态分布:乳头状、团状、桑葚状形态为63例(54.31%)、基地较宽例数为27例(23.28%)、基地较窄例数为26例(22.41%)。后经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确诊例数为94例(81.03%),诊断率较高。结论 研究采用腹部彩超检查,对胆囊息肉疾病检出率较高,可对辅助胆囊息肉疾病确诊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彩超;胆囊疾病;诊断;息肉

胆囊疾病属消化内科常见病变,导致发病主要危险因素可能与饮食结构、饮食习惯、环境、等有关,胆囊息肉指因炎症引发的胆囊腔息肉样突起病变,包括黏膜息肉增生、瘤性息肉等[1]。按照病理学可分为良性及恶性等,大部分患者无早期表现,多为体检偶然发现,以中老年患者多见,胆囊息肉可能为癌变的早期征兆,因此临床针对此种疾病准确诊断对挽救患者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于2015.9月-2016.8月间选择116例怀疑胆囊病变入院就诊患者,分析腹部彩超的诊断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5.9月-2016.8月间选择116例怀疑胆囊病变入院就诊患者,回顾下分析其一般资料,其中包括男性患者38例、女性78例,年龄范围在:29-82岁,平均为(55.8±6.3)岁,伴随临床表现:主诉右上腹痛14例、右肩部痛11例、进食后疼痛15例、恶心呕吐13例、腹胀10例,无症状者53例。纳入标准:本次研究已取得患者本人同意;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接受彩超检查,后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接受胆囊切除术治疗。需排除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3]。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彩超检查,仪器:西门子SONOLINE Premier型、飞利浦HD11型、IU22型,入院后护士为患者预约检查,通知检查日期,嘱咐患者检查前准备要点,强调检查前1日禁食高脂食物,避免服用药物,常规禁食8h。检查日保持空腹状态,检查前操作者为患者解释彩超检查意义,取舒适卧位,多为仰卧位及左侧卧位,需注意的是,高频超声检查时保持膝胸卧位,保持探头频率:2.5~ 5 MHz,高频检查时频率为7-10 MHz。检查过程:操作者将探头置于患者右侧肋间,肋缘处、剑突等部位扫查,对于疑似病变区域放大检查,操作者助手负责记录,记录内容包括胆囊病变部位、观察胆囊内部回声情况、总结胆囊大小、形态,判断胆囊边界。当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时,采集样本容积大小为1 mm×1 mm×1 mm,保持血流与声速的夹角<60°,重点检查内容为阻力指数[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检查结果

本次研究中116例怀疑胆囊病变入院就诊患者中,接受彩超检查后,发现病灶形态分布:乳头状、团状、桑葚状形态为63例(54.31%)、基地较宽例数为27例(23.28%)、基地较窄例数为26例(22.41%)。回声情况:强回声例数为22例(18.97%)、高回声例数为60例(51.72%)、稍高回声例数为19例(16.38%)、等回声例数为15例(12.93%)。其中胆囊壁正常例数为83例(71.55%)、胆囊壁增厚例数为33例(28.45%)。

2.2 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116例患者中,经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确诊例数为94例(81.03%),其中病变性质包括:胆固醇息肉60例(63.83%)、炎性息肉占18例(19.15%)、胆囊结石患者例数为9例(9.57%)、腺瘤7例(7.45%);其中息肉病变单发者69例(73.40%)、2个病变患者例数为21例(22.34%)、>2个患者例数为4例(4.26%)。所有患者息肉病变直径范围在5-32mm,平均为(14.1±3.2)mm。

3 讨论

本次研究为体检怀疑胆囊疾病患者提供入院后腹部彩超检查,且经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确诊例数为94例(81.03%),诊断率较高,有研究报道提示胆囊息肉患者腹部超声图像特点包括息肉病变直径较小、形态多呈现团状、且大部分为高回声表现,以基底较宽多见,且疾病与胆囊壁厚度无较大联系[5]。

通过腹部彩超确诊胆囊息肉疾病,主要优势包括超声造影检查中,检查者可清晰查看怀疑病灶内的血流信号,观察血管微循环表现,了解病变区域血供情况;高频超声检查时,可将近场效应去除、超声结果可完整查看胆囊底部表现,降低漏诊率。腹部彩超对于胆囊疾病诊具有重要意义;可早期判断息肉范围、活动表现、放大病灶局部图像,准确测量病灶直径,操作者可清楚查看胆囊内部结构,血流表现,提高诊断率[6]。综上所述,研究采用腹部彩超检查,对胆囊息肉疾病检出率较高,可对辅助胆囊息肉疾病确诊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学文.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2):97-98.

[2]郭春林.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价值[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5):209,212.

[3]严稳开.高频超声联合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2):1224-1227.

[4]郑祖洪.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螺旋CT增强扫描及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的比较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34):153-154.

[5]吴平,韩智勇.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6):234-234.

[6]刘学,姚延峰,杜瑛等.超声造影对胆囊内实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4,16(3):167-170.

论文作者:李远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0

标签:;  ;  ;  ;  ;  ;  ;  ;  

经腹部彩超在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李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