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想象能力论文_赵连才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想象能力论文_赵连才

赵连才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大芦乡中心小学 730618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心理学研究证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如果在这个时候采用适当的手段进行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是一项培养人才的活动,况且当前我们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样,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就更显重要了。既然如此,怎样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凭借形象材料,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形象直观的材料,极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根据形象的画面、声音、实物模型等材料,借助想象的翅膀,重新构想出生动形象的画面,就是把学生大脑存储的表象加以重新组合的过程,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其一,可以凭借插图进行训练。现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紧扣课文内容、构思新颖、生动有趣的插图,这些有趣的插图是编者根据文意插进去的,大都紧密配合课文的重点部分,集中地反映了文章中心。教学中运用好这些插图,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想,或生动形象地状景,就能使学生的想象得以诱发。如《金色的鱼钩》一文中的插图,主要是老班长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是对文中“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这一段描写的形象再现。教学时,可指导他们一边看图一边展开想象。学生闭上眼睛,一幅背有点儿驼、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眉头拧成疙瘩、脸色严峻、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的老班长命令战士们喝鱼汤的情景就会在学生头脑中再现。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看图中老班长和小梁的表情、目光、动作,想象他们此时的心理活动,这样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也使学生体会到了老班长关心战友、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其二,可以创设情境,进行训练。创设一个良好的特定的情境,极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和情节,运用多种媒体,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凡卡》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教学中,可以先准备好这些音响资料,然后播放这些内容,一边听一边想象,让学生说:听了这些以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有的说,我看见小凡卡被人拖到院子里,狠狠地用皮带抽;有的说,我看见小凡卡被老板打得浑身是血,被老板娘用青鱼嘴戳得脸都肿了……学生在自己已有表象的基础上渗入了自己的情感,重新创造出了新的、悲惨的小凡卡形象。

二、利用课文空白,引发学生的想象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而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艺术家的创作都讲究“留白”,即在艺术作品中有意不透透彻彻地表现,言尽而意未尽,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抓住这些地方,创造出一种无言的意境,让学生在体味课文所创设的一种美妙境界中再造想象、就会让新形象更带色彩。根据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状景,或形神兼备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竭力熔诗、画、情、景、色、声于一炉,使学生的想象欲得以诱发。如《荷叶圆圆》一课,文中有这样几个句子:“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想象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样子、神态等,然后再让学生描述。有的说,小水珠真调皮,像个孩子,躺在荷叶上真舒服啊;有的说,小鱼儿真可爱,在荷叶下捉迷藏呢;有的说小青蛙真勇敢,有观众还敢唱歌,我不如他……这就是对课文的补充,难道不是一种创新吗?

三、延伸相关知识,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知识、课本知识与生活、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利用这样的联系,把相关的知识进行延伸,启发学生进行相关的联想和想象,就可以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用自己身上的汗毛变出无数个小孙悟空,从那时起,人类就有了克隆复制自身的幻想。学习课文《猴王出世》时,可引出“假如我会克隆”这一话题。学生们热烈讨论,展开了联想和想象:有的想克隆人类的翅膀,减轻交通的压力;有的想克隆树木、河流、新鲜的空气,改善地球的环境;有的想克隆人类的各种器官,减轻病人的痛苦……谁又能断言在这丰富的想象中不会有新的发现呢?

四、延伸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创新离不开想象,想象离不开假设。一个事件可以有多种办法,一个故事可以有多种结局,教师要善于用假设延伸课文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例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穷人》,主人翁桑娜因邻居西蒙死后留下两个孩子无人抚养,而不顾自己一贫如洗的困境毫不犹豫地把两个孩子抱回家中。小说至此戛然而止,没有了下文,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这样假设: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后,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有哪几种可能?有的学生说随着生活负担的加剧,桑娜和渔夫不堪重负相继病死;有的说桑娜宁可送自己的孩子去当学徒也要抚养西蒙的孩子;也有的说正当他们生活困窘时,渔夫出海打鱼发生了奇迹——打到了一条会说话的鱼……这样的讨论无疑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既深化了对原文的理解,又开拓了学生思维,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经过这样的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得以发展,语文课变成了生动活泼、学生喜爱的课,语文课的质量就会有保证。

论文作者:赵连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4年3月总第1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3

标签:;  ;  ;  ;  ;  ;  ;  ;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想象能力论文_赵连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