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土文学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研究论文_黄清芬,刘婷

中国乡土文学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研究论文_黄清芬,刘婷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430415

摘要:《小二黑结婚》这一短篇小说作为我国乡土文化的代表作,突出表现了我国山西东南部文化的诸多鲜明特色,受到了许多中外学者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选择将其翻译成不同的语言版本进行传播,但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由于文化因素的存在使得翻译之路十分艰难。本文通过对现有译本中对《小二黑结婚》的翻译进行实例探究,对中国乡土文学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进行着重分析。

关键字:中国乡土文学;文化因素;翻译策略

本文依托: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乡土小说中地方色彩的翻译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6G127。

不论是中文还是英文,词汇都是文章组成的最小单位与基础部分,在翻译的过程中既简单又困难。词汇翻译的基本原则应是努力做到“信”与“达”,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实现“功能对等”的翻译境界,那就更加完美了[1]。所以,在翻译时对其中蕴含的文化因素进行合理处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探究现有译本中对《小二黑结婚》的翻译实例

通过对现有译本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翻译进行示例分析,可让翻译人员明确中国乡土文学在英汉互译过程中存在的文化差异问题,进而帮助其发现自身翻译方法上的不足,改进翻译模式,提升翻译水平。

1、特定称谓的翻译

小二黑与小芹是本文的男女主人公,在我国,“小”字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特定称呼,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在英文国家中也存在着类似的称呼,例如“Little George”,因此,在进行主人公的称谓翻译时可将其直译为“Little Erhei”、“Little Qin”[2]。而“二诸葛”与“三仙姑”这两个文中重要人物的成为则明显的带有中国民俗文化的成分。在母语是中文的读者看来,很容易能够在“二诸葛”这一称谓中读出些许嘲讽的意味,在读到“三仙姑”这一称谓时很容易将其与一个喜好装神弄鬼、迷信封建的普通农村妇女形象联系起来。然而,这两个在我国农村地区常用的称谓对于翻译人员来说为了将其意思通过翻译准确地表达出了可谓是绞尽脑汁。有的将其直译为“Er Zhuge”与“San Xingu”,有的将其翻译为“Kong Ming the Second”与“Third Fairy_maid”。在以上翻译中,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没有能够对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进行原汁原味的翻译,因此,相比较而言,采用直译的方式在文中进行翻译,并在文下的注解中对其所蕴含的内在意思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则更为合理。

2、中国民俗文化词汇的翻译

我国的民俗文化可谓是在农村成长与发展起来的,因此,《小二黑结婚》作为我国乡土文学的典型代表,对其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必然有大量的与民俗文化相关的词汇需要翻译。对这些词汇翻译的成功与否,对于外国读者能够合理、准确的把握文章的主题与感情色彩有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对“二诸葛家里出了童养媳之外三个人谁也没有睡”这句话中的“童养媳”可翻译为“The little girl they had adopted”,但是在“区长道:‘回去吧!童养媳没处退就算成你闺女!’”这句话中对童养媳的翻译为“The little girl”.在中国的民俗文化里,童养媳,又称“待年媳”“养媳”,就是由婆家养育女婴、幼女,待到成年正式结婚,在中文读者看来很容易能够体会不同语句中蕴含的民俗文化,然而国外读者由于缺乏一定的中国民俗文化积淀,如果将各个“童养媳”都进行统一翻译,很容易造成他们的阅读困惑。因此,针对不同于剧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不同,可将“童养媳”进行灵活的翻译处理以体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从文化角度对词汇翻译策略的分析研究

姓名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单单是一个人的符号代表了,其背后通常反映了父母甚至家族的价值理念,所以对于词汇的翻译分析研究可以此为突破点。

在中国人的行为习惯里,往往是注重姓而对名有一定的忽视,所以中国人的姓名结构为前姓后名。从文化的角度上看,“姓”代表了一个人的家族、血脉,而“名”则是对一个人的称呼或者是某种期望的表达,所以“姓”理所应当的要在“名”的后面。但在西方的文化传统里,他们更加注重对自我的表达,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往往是前名后姓的人名结构。所以在进行翻译时,我们可坚持对中文姓名采用“前姓后名”的翻译结构进行翻译,例如前文对“二诸葛”与“三仙姑”的翻译,这样不仅能够体现出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还能够促进中国文化价值理念的传播。

三、从文化角度对句式翻译策略的分析研究

中文的句式结构相对简单,不及英文那般繁琐,所以在结构的严谨度上就相应的有所欠缺,但中文以其独特的表意文字往往能通过较少的文字营造出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这也就使得中国的乡土文学在表现力上有着世界上其他语言所不能比拟的韵味,与此同时,也给翻译学者们带来了翻译障碍。汉语的句式结构多表现出以事件发生的时间循序为基本逻辑通过动词的运用进行横向上的叙述。,而英语的句式结构多以主谓语为支点,通过对短语与从句的应用形成类似于“树杈型”的句式结构。例如,对“小芹那年才九岁,晌午做捞饭,把米下进锅里了,听见她娘哼哼得很中听,站在桌前听了一会,把做饭也忘了。”这句话的翻译为“Little Qin,the age of nine,was cooking the noon meal in the kitchen and,upon hearing her mother’s murmured incantations,she paused to listen and forget all about the pot of rice boiling on the stove.”[3]。这句话典型的以时间逻辑为顺序,六个动词为主构成句子的主要结构,所以需要在进行英文翻译时为了使句子符合英文的语序习惯,需要对短语做出从句或介词短语的相应处理,例如“she paused to listen and forget all about the pot of rice boiling on the stove”就将两个并列的短语通过“and”连接为一个句子,符合了英文的句式结构特征。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的乡土文学由于我国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其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在翻译上的确充满些许困难,但是完全可以通过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对文化因素进行合理改造,使其符合外国读者的阅读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威. 中国乡土文学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以《小二黑结婚》的英译本为例[D]. 天津商业大学, 2012.

[2]戎国玲. 论《小二黑结婚》中乡土文化翻译艺术[J]. 北方文学旬刊, 2015(3):19-19.

[3]程园园. 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的缺失——《以小二黑结婚》之称谓翻译为例[J]. 青年文学家, 2013(33):97-97.

论文作者:黄清芬,刘婷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2

标签:;  ;  ;  ;  ;  ;  ;  ;  

中国乡土文学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研究论文_黄清芬,刘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