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论文_吴刚

吴刚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中医医院;甘肃张掖734200)

【摘要】目的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螺旋CT检查的具体方法以及诊断价值施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们医院所收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资料60例施行分析,所选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通过奇偶法加以分组,其中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接受X线检查作为对照组,剩余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接受螺旋CT检查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临床诊断符合率。结果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接受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对比差异明显。结论 临床中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为其提供螺旋CT检查能够保证诊断准确性,降低扫描所需时间,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螺旋CT检查;诊断准确率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临床骨科中十分多见的一类疾病,病人椎间盘纤维环遭受破坏,髓核组织在破裂部位突出于椎管,对于临近脊神经根造成压迫,引发腰部疼痛以及下肢麻醉等表现症状。腰椎间盘是由透明软骨板、纤维环以及髓核所组成,分布于临近腰椎体之间,临床中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病理性改变主要是软骨板、纤维环以及髓核产生退行性改变,对于病人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由于疾病的不断进展,严重者会对病人的正常行走造成干扰,因此临床中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提供及早并且准确的诊断非常关键[1]。本文选取我们医院所收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资料60例施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们医院所收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资料60例施行分析(2018.1-2019.1),所选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通过奇偶法加以分组,其中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接受X线检查作为对照组,剩余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接受螺旋CT检查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中男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21例,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9例,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68岁,平均48.00±10.88岁,病程时间最短1年,最长10年,平均4.03±2.14年;研究组中男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23例,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7例,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69岁,平均48.12±10.66岁,病程时间最短1年,最长10年,平均4.20±2.29年。

1.2方法

给予研究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螺旋CT检查:选取16排螺旋CT仪器,病人保持仰卧位,双腿保持屈曲,将病人臀部垫高,对于扫描角度进行调整,设置螺距为2.0,层厚为3mm,间隔3mm,扫描从L3椎体椎弓下缘到S1椎体椎弓上缘施行连续扫描,开展轴位扫描之后施行多平面重建,获得冠状位图像和矢状位图像[2]。

给予对照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X线检查:病人保持侧卧位,左右腿并拢之后慢慢向前屈曲,拍摄正侧位片。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接受不同检查措施之后的诊断准确率。

1.4统计学计算

利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算同时处理本文所得相关数据,其中t值代表检验计量所得资料,卡方值表示检验计数所得资料,两组之间的差异采取P值进行计算,将P值看作判断指标,倘若所得P值小于0.05,表示各项临床数据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倘若所得P值超出0.05,代表各组之间比较不具备显著差异。

2结果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接受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讨论

最近几年以来,全球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同时出现年轻化趋势,现在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临床中一般采取中医针灸、药物熏洗、推拿按摩以及牵引等传统手法加以治疗,手术治疗依旧属于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的主要方式,但是因为手术治疗存在创伤性,十分容易对病人的脊柱稳定性产生破坏,所以前期准确的检查能够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3]。CT检查安全并且经济,不会产生合并症等,在临床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出现在L5-S1以及L4-L5水平,主要是由于对病人神经产生压迫之后,导致腿部放射线疼痛、肌肉麻木无力以及腰痛等[4]。文献资料显示,CT检查属于十分可靠的诊断措施,存在比较高的检出率,根据本文的研究可见,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接受X线检查作为对照组,剩余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接受螺旋CT检查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临床诊断符合率,结果表明,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接受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对比差异明显。临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依靠病史、体检及影像学检查等多项资料综合分析,部分疑难患者还需配合超声波诊断、红外线散射摄影、骨扫描等辅助检查[5]。随影像技术广泛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临床统计发现部分患者患有椎间盘突出,但影像资料无明显特征,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有所改善,但无明显影像学改变,故有学者对临床影像学检查有效性提出质疑[6]。螺旋CT采用轴位扫描及薄层扫描,对椎间盘、硬膜囊及神经根等软组织显示效果极佳,并能进行 MPR 及 3D 重建,纵向显示脊椎排列情况,反映整体椎管形态,且矢状图像可表明脊髓受压程度[7]。螺旋CT检查的分辨率比较高,可以清楚观察到病人骨性椎管形态,椎间盘膨出、突出方向以及程度等,黄韧带是否存在肥厚和钙化表现,黄韧带是否具有骨化等,降低临床漏诊率以及误诊率[8]。

综上所述,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采取螺旋CT检查,能够保证临床诊断准确率,降低扫描所需时间,和X线检查对比,螺旋CT诊断价值更大,具有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铁钢 , 苏群峰 , 金平 , 等 . 数字减影机 X 线监视下多靶点臭氧介入联合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J]. 中国疼痛医学杂 志 ,2014,20(4):244-248.

[2]胡志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与X线平片、CT诊断评价[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24(19):4465-4465.

[3] 陈玉涛 , 刘文华 .X 线平片、CT 及 MRI 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对比分析 [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5,36(8):896-897.

[4] 王唯成 , 翟昭华 . 腰椎间盘突出症 X 线诊断价值及与 CT 的对比 [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3,28(5):414-417.

[5] 瞿群威 , 李尧 , 曹可政 , 等 . 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CT 特征分析及机理探讨 [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16(1):93-95.

[6] 单燕 , 俞平 .16 排螺旋 CT 与 X 线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分析 [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26(4):751-753.

[7] 曹勇 . 单排螺旋 CT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分析 [J]. 中外医学研究 ,2016,14(18):42-43.

[8] 柴善国 . 螺旋 CT 扫描与多模式三维重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中的应用观察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9(3):55-56.

论文作者:吴刚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4月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  ;  ;  ;  ;  ;  ;  ;  

螺旋CT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论文_吴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