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高美术课教学的探讨论文_聂朝勋

对职高美术课教学的探讨论文_聂朝勋

〔摘要〕职业中学的美术教学是针对职校特点、学生特点精心设计,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探索,要使培养的学生能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具有立业、创业的能力,使职中美术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中要求创新、求实效、求特色,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恢复自尊,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

〔关键词〕职高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

职业中学的美术教学是针对职校特点、学生特点精心设计,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探索,要使培养的学生能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具有立业、创业的能力,使职中美术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中要求创新、求实效、求特色,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恢复自尊,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

1 在欣赏与创作中徘徊的职高美术教育

学生欣赏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有赖于学生的艺术实践,只有当学生接触到某一类艺术后才能感知到其中的奥妙,反之学生绘画技法的提高也有赖于学生艺术眼光或艺术鉴赏水平的提高。眼高与手高是相辅相成的。教师们已认识到了这一点,在许多课例中已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可问题也随之而来,一些课就在作品欣赏与学生技法练习或创作之中徘徊。这样的结果是:欣赏教学不能到位,技法教学无法深入,创作活动也无法尽兴,两头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按教学目标及内容来看,许多老师本来是两堂课的目标现在集中到一节课来上了,任务当然无法完成。如一定要把两个内容放在一节完成的话,只有调整教学目标,精选欣赏内容,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尽情创作与交流。

2 职高美术课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马克思历来十分重视青年一代的审美教育,要求他们不但要掌握科学,而且要懂得艺术。认为艺术不仅能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而且能鼓舞人们改造世界,去创造美好生活。他曾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审美教育对人们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历来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这样说过:“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众所周知,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的,因为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学习、培养、训练才能逐步得到、逐步增强的。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各人对美的内涵的认识却大相径庭,审美的情趣和品位更因人而异,甚至相距千里。要增加审美素养,就必须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不断积累和升华对美的体验。职高学生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大,通过美术课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审美感受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职校各个专业都可开设美术课、美术欣赏课、书法课,课时的多少根据专业确定。让每个学生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都能提高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练就一手好字,其目的不是培养美术家、书法家,而是让职中的学生在艺术的教化中形成良好的个性,提高未来生活的质量,具有一双欣赏美的眼睛,在自然美、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天地中增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美术基础,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体验成功。

3 职高美术课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职高美术课对职高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他们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陶冶其道德情操,在积极的活动中展现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展现美术专长,培养职校学生自信心、自豪感,同时,使一些兴趣浓厚的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开创更大的空间。如美术兴趣小组,其中可分设几个科目:国画、素描、色彩、设计、书法,在兴趣小组的学习中,一些学生由兴趣体会到乐趣,在每个学期或每个单元结束时,都可以开展一期展览会,大中小型不等。如小型单元作品展,范围在本班交流,大型的是在学校交流,学生自己动手布置展览,设计请柬、海报,布置展区,如我们学校就非常重视开展这类活动,幼师专业的剪纸大赛,手工作品展,服装专业的美术作品展,服装效果图设计大赛等等。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到了美术的独特价值。

4 现代媒体仅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教具

现代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受到教师们的重视也是应该的,但不能过于迷恋于此。因为从现有的课例来看,媒体的操纵者主要还是教师,这样过多使用此种媒体,依然没有走出“教师中心”的老路,学生的感受依然没有被重视,学生的主动性依然没有得到发展。在讲解美术形象的本质特征这一问题时,为了避免陷入枯燥的理论阐述与抽象的概念教学,以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这一成功地塑造了艺术形象的典范之作为例来进行欣赏和分析。首先,让同学们讨论,应该给这幅画取一个什么画名,才能使这一形象更具艺术感染力。经过思考,大部分同学们都给这幅画取了画名(多数都取名为《老农》),但不知是否确切,很想知道原画的名称,因而产生了心理上的期待。这时,并不直接把答案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进一步欣赏。在欣赏过程中,由于音乐和画面同时出现,听觉和视觉的共同冲击,同学们的感受更加直观,情感得到了升华。解说词引导学生从画中的老农形象想到中国的农民阶层,由农民再想到养育中华儿女的“父亲”,进而想到祖国这一农业大国的命运。在这一情感的体验过程中,同学们深切的体会到为什么这幅画要取名为《父亲》才更有艺术感染力。从而也更好地认识到,创造美术形象就是要创造出“通过具体生动的个性,来表现事物的共性与普遍真理的形象,也就是创造艺术典型”。这样,同学们加深了对美术形象的认识和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美术欣赏没有固定的方法不应该成为困惑我们的问题,而应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辨证的思维和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做“触类而旁通”,这样,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也就会提高上来。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中等职业学校

论文作者:聂朝勋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2015年8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0

标签:;  ;  ;  ;  ;  ;  ;  ;  

对职高美术课教学的探讨论文_聂朝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